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新高考选修惑,新高考 选修

tamoadmin 2024-07-27 人已围观

简介1.关于新的高考模式以及就业问题2.08江苏高考之惑3.高考历史如何进行知识分类4.高中课改成败的关键是不是高考制度的改革5.2022新高考3+1+2最聪明组合 组合技巧是什么新高考3+1+2划定分数线如下:普通类考生的本、专科分数线按照考生选择的选考学科类别并结合考生的总体成绩等因素划定。艺术类、体育类的分数线以普通类的为基准,分地区综合考虑考生总体成绩、招生人数等因素,按教育部的不同要求划定。

1.关于新的高考模式以及就业问题

2.08江苏高考之惑

3.高考历史如何进行知识分类

4.高中课改成败的关键是不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5.2022新高考3+1+2最聪明组合 组合技巧是什么

新高考选修惑,新高考 选修

新高考3+1+2划定分数线如下:

普通类考生的本、专科分数线按照考生选择的选考学科类别并结合考生的总体成绩等因素划定。

艺术类、体育类的分数线以普通类的为基准,分地区综合考虑考生总体成绩、招生人数等因素,按教育部的不同要求划定。部分艺术特长、体育能力特别突出的考生可以按照有关规定单独划定分数线。

注:需按照实际考生的总成绩划定,并且原则上加分项不能算入总成绩中,只能提供为参考。

新高考3+1+2是指:必考3门科目、选修2选1和选修4选2。必考科目为语文、数学、外语三门;选考科目就是“1+2”,1为从物理和历史中选一门,2为从生物、化学、地理、政治中选择两门。3+1+2和3+3的不同:所谓的“3+2+1”模式,高考的满分依旧是750分。

“3”与前面模式中所代表的是一样的,语文、数学分值分别为150分,英语的分值为120分,? “ 1”指的是在物理和历史两门学科里面必须选一科,分值为120分。

“2”指的是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以及除了必选一科的或历史、或物理,五科里面任选两门科目,每门科目的分值为100分。

关于新的高考模式以及就业问题

其他信息:

新高考实行“3+X”方案“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自选科目共300分,也就相当于每科100分。 新高考总分是多少 我国新高考目前有四种方案,每种方法的计分方法不同。 1、“3+X”方案,应用于大部分省市 “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指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涵盖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涵盖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中选择一个考试科目。 此方案是目前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最被人们接受的。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分)。 2、“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方案,应用地区:江苏 经过教育部批准,从2008年起,江苏省实行“3+学业水平测试+综合素质评价”高考方案。其中,“3”指“语文、数学、外语”,语文160分(文科加考40分加试题)、数学160分(理科加考40分加试题)、外语120分,满分480分。 学业水平测试必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信息技术7科,各科原始满分为100分,考生需参加未选为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的5门必修科目。学业水平测试选修科目考试含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6科,各科原始满分120分。 文科考生必考历史,理科考生必考物理,再从化学,生物,政治,地理中选一门,普通类考生须全部达C等方可参加高考和选修科目测试。学业水平测试实行等级计分,分为4个:A、B、C、D。 3、上海方案 必考科目:语文/数学/英语每科150分 其中英语一年两考,取最高分。 物理,化学,生物,政治,历史,地理选3门,每科70分,按照A A+……比例给分。其中地理等级考在高二。总分660分。 4、浙江方案 必考学科: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 选考学科: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技术,学生要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 选考科目每年会安排2次考试,分别在4月和10月进行。每门总共安排3次统一考试,考生可自行决定参加时间,每门科目最多参加2次,选考科目成绩实行等级赋分,如成绩在前1%者赋分100分加入高考总成绩。总分750分。 怎么复习高考化学 1、备战高考化学的时候,听课要记得有准备的去听,也就是说听课前要先预习,找出不懂的知识、发现问题,带着知识点和问题去听课会有解惑的快乐,也更听得进去,容易掌握化学知识; 2、参与交流和互动,不要只是把自己摆在“听”的旁观者,而是“听”的参与者,积极思考老师讲的或提出的化学问题。 3、听要结合写和思考。纯粹的听很容易懈怠,能记住的点也很少,所以一定要学会快速的整理记忆。 4、备战高考化学时如果你因为种种原因,出现了那些似懂非懂、不懂的化学知识,课上或者课后一定要花时间去弄懂。不然问题只会越积越多,最后就只能等着拥抱那“不三不四”的化学分数了。

08江苏高考之惑

^_^。。我是江苏的说。。现在高三。。也就是我现在是第一批用这个糢式的。。。

这一届是语数160一门,英语120。。下界开始英语提到160。。

文科的语文多40分附加题。。理科的数学40分。。

要考本科,也就是3本及以上的要必修的(例如你选暸政史,那么物化生地就是必修的,政史就是选修的)4各C以上(都及格),选修的2B以上(江苏前百分之50),如果6各都是A,就加10分。。。

录取分数线是不加上40分的,但是学校录你的时候就是要加上40分的。。

例如,今年的2本线是300,你考暸2B,305分(不加40的哦)进嘞,然后你报嘞某所大学的某各系,它的录取分数线是335,如果你的40分中超过嘞30就进嘞,不超过就进不暸那个学校嘞。。。

南京师范大学。。。有2本的吧。。。

小庄学院。。本3。。

还有选修的考卷是120分。。必修的也就是会考的时候要考的4门是100分一门

高考历史如何进行知识分类

高考新方案 中学教学与高考自然衔接

2008年高考方案的修改版出炉后,语文、数学、外语三门统考科目的分数全部发生变化,语文和数学分别从150分增加至160分,两门课的附加分也分别从30分增加到了40分,而外语科目则从150分降至120分,分值的变化对学校有何影响?记者昨天了解到,大多学校尚处在观望之中,课时没有作出调整,对外语总分的降低学校也没有作出减课时或是其他举措。

语文课时变化不大

南京一中语文高级教师、南京市语文学科带头人张曙光老师分析,要适应新的高考方案,首先要提高语文教学的质量,而并不是简单地增加课时,进行重复的低层次的教学方式。不少语文老师都觉得非常困惑,感觉语文总分增加了,就要增加课时,但事实并非如此。明年4月之后,也就是等必修课测试结束后,学校才会考虑适当增加语文学科的课时。

在此之前,学校首先要考虑的是科学地安排教学,没有必要增加太多的课时,但要提高教学密度和有效度。比如说,学生们要学好课本知识,但不能仅仅局限于此,而是要将平时的教学与高考自然衔接在一起,进行拓展训练,学生们要多接触一些相关的高考题目。明年4月之后,才要适度增加一些课时,有针对性地进行点、面、块的训练。

中华中学严龙文老师也告诉记者,学校正在商讨针对新课改进行的教学调整,但细看新的高考方案,对学校的教学影响并不是很大,在课时上不会有太大的变化。

张曙光老师提出,总分提高,对学生而言,尤其要抓住阅读和写作,因为这两个板块所占的分值会比较多,在高考语文中将起着决定性的作用,而且读和写是相互促进的。建议学生们要把老师在课堂上布置的大作文和平时写随笔结合起来,积累素材,同时还能培养自己的立意能力、构思能力、表达能力。

严龙文老师也表示,高考总分从750分降到480分,为了保持较高的区分度,试卷的难度可能会提高,而且对学生的能力要求也会提高。对语文学科而言,要加强对学生能力的训练。

数学英语课时未变

一向被学生视为难学学科的数学此次也在提高总分之列,但南京五中数学特级教师曹安陵表示,现在学校并没有因此增加课时,或是增补一些特别难的教学内容。因为多年来数学学科就被摆在很重要的位置,所以这次增加一些分数对学生来说影响不是太大。曹老师说,虽然分数有所增加,但考试时题量是否增加是由考试时间来决定的,而不是分值,具体的命题变化趋势现在尚不明朗。

对于英语学科突然降了30分,中学的反应非常平静,英语课在照常上,也没有什么变化。南京金陵中学朱大龙老师说,现在说具体变化还为时太早,加上英语本身是比较平稳的学科,所以目前来看对学生学习和教师教学的影响不大。预计总分降低后,具体的考试题型也不会有太大变化。(快报记者:谢静娴 黄艳)

高中课改成败的关键是不是高考制度的改革

高考临近时,我们需要复习的科目有很多,通常留给历史科目的复习时间是不多的,而最好的储备知识的 方法 就是进行分类,下面就是我给大家带来的高考历史如何进行知识分类,希望大家喜欢!

一、历史备考中学生的困境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试大纲广东(历史)》可知,高考考查范围主要涉及政治、经济、 文化 三个必修模块和改革、民主两个选修模块,共99个考点,涵盖中国古代史、中国近代史、中国现代史、世界古代史、世界近代史、世界现代史。考试能力要求有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历史事实,分析历史结论,说明历史观点;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的特征、本质和规律;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历史观点。可见,历史高考内容上横贯中外,历经千年,人事繁杂,在能力要求上涉及阅读材料与信息提取、文字表达提炼、分析与综合等能力,虽然整体难度比X科有所降低,但要拿高分也不容易,很多学生在复习中有畏困情绪,主要表现有几方面。

1.大量基础知识记了又忘,怎么也记不住。

2.非选择题答题要求言简意赅,层次分明,史论结合,得高分不容易。

3.教材以专题呈现,试题则为“通史”体例,政治、经济、文化三本教材整合,学生常常张冠李戴,掉三漏四,知识十分混乱。面对高考的要求和学生的困惑,拼时间拼精力,一味死记硬背,题海强化的做法已经不合时宜,要寻找新的路径和突破口和更科学有效的方法,运用认知心理学关于知识分类、学习策略等理论的指导教学,可以帮助我们提高复习实效。

二、认知心理学的知识分类理论

“知识”是指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人对自身及自然的认识(学习结果),它包括事实、信息、技能等,它是构成人类智慧的最根本的因素。现代心理学家们根据不同的原则把知识进行分类,不同知识(不同的学习结果)的学习过程和有效学习的条件是不同的,必须根据不同类型学习的规律来选择教学策略。

1.认知心理学对知识的分类根据认知心理学家安德森(Anderson,1983)的看法,通过信息加工过程人们获得两类知识,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所谓陈述性知识是指个人有意识地提取线索,能够直接陈述的知识,主要是回答“是什么”,它是信息输入大脑后形成命题网络,并以命题、形象和线性序列形式来表征。程序性知识则是回答“怎么办”,它是需要运用概念和规则来解决实际问题的知识。美国著名学习与教学心理学家R.M.加涅根据学习生成的不同结果把知识分为五种类型: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动作技能,态度。其中,前四种属于能力范畴。人的能力有天生成分和后天习得的成分。后天习得的能力是由习得的言语信息、智慧技能、认知策略和动作技能构成的。这四种成分中前三种属于认知领域,第四种即动作技能,属于心因动作领域。第五种即态度,属于情感领域。无论哪种知识分类方法都让我们清楚认识到,知识有不同类型,不同类型要有不同的 学习方法 ,教师只有对不同知识取相应的教学策略才能事半功倍,否则吃力不讨好。本文对历史知识的分类主要根据信息加工理论,历史学科大量的知识属于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

2.认知心理学对知识获得过程的解释获取知识的途径有很多,认知心理学把知识获得的过程看成是信息加工的过程,心理学家安德森用信息加工的激活论来说明陈述性知识和程序性知识的获得过程。陈述性知识的获得,①由环境(包括教师和教材)向学生呈现新知。②学生把知觉到的信息符号转换成命题的表征。③新命题通过激活的扩散,使原有命题网络中与之相关的命题被激活。④新命题和被激活的原有命题同时处于工作记忆中,产生网络联系,新的命题即被习得,或通过精加工过程而生成新命题。⑤所有由外界提供的新命题都同被激活的原有命题形成紧密联系而被贮存于长时记忆中。程序性知识的获得,首先规则以陈述性知识的形式编入学习者原有知识的命题网络,然后陈述性知识在一系列练习中,通过对其适用条件的概括和分化,规则转化为产生式表征的程序性知识。

3.认知心理学提出的教学策略教学策略是促进学习的内部过程的外部,也是教师为实现教学目标所取的一系列解决问题的手段、方法、媒体等。这些外部可以由教师提供,也可以是学习素材。前者如教师提供的音像,以引起学生的注意,后者如在教材中附加问题、引文,以便引导学生注意关键的信息。陈述性知识习得的方式通常是记忆,常用的有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等,而程序性知识实际上是陈述性知识习得后如何提取和应用的问题,变式训练有效地实现了知识的迁移与应用。

三、运用现代认知心理学做好历史备考策略的选择

根据知识分类理论,历史学科大量的知识属于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陈述性知识的获得一般方式是“记忆”,在这基础上实现知识的迁移与应用,即应用习得的概念“具体办事”。历史学科的高考备考一般分为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主要按教材体例进行,侧重基础知识的回顾与巩固。第二阶段按“通史”体例进行,强调系统地掌握和巩固知识,而对题目的解答能力培养则贯穿其中,这一复习过程与广义知识学习的习得、巩固、应用和转化的三个阶段完全一致。备考过程中要根据知识分类特点指导学生取适当的学习策略,对知识进行“精加工”。“精加工”是人们为了更好地理解和记住相关的知识,在学习过程中对所学东西作出有意义的添加、构建或者生发。具体说,指能按问题条件,不断改变对问题的看法,重新组织自己的知识、 经验 ,从而能超越学习条件,创造性地解决问题。“精加工”表现在具体学习方式上,历史学科常用的有复述策略、组织策略、变式训练。

1.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是学习过程中一种主要记忆手段,为保持对知识的记忆,运用内部语言在大脑中重现学习过程和学习材料,以便将注意力维持在学习材料之上的学习策略,它分为识记过程的复述策略和保持过程中的复述策略。复述策略有效地促进陈述性知识的学习,而历史学科以事实性知识和陈述性整体知识为主,如人名、地名、等,只有经过多次复述,才能在短时间内记住并长期保持。因此,在历史学习过程中要指导学生养成复述的习惯,掌握复述的方法,以巩固对知识的记忆。笔者在教学过程中主要鼓励学生运用多种感官同时参与增强记忆并尝试背诵,主要使用意义复述、笔记“留白”、“过**”的方法。意义复述,要求每个学生对教材的目录进行复核,目的是要把学习内容按一定的规则进行记忆。有三种层次的要求,第一层次是能用自己的语言把目录说出来;第二层次是能说出每课书与所在单元的标题之间的关系;第三层次是对每一课中的一级标题能说出来并能说出它与课文标题之间的关系。对于学优生还要求就一个主题把涉及政治、经济、文化三本教材的相关内容能进行复述,如“民主制度”,学生能连接雅典民主、西方代议制度的形成与发展、中华民国的尝试、新中国的民主建设与发展单元的相关内容。笔记“留白”,学生都有做笔记的习惯,研究表明,笔记有助于指引个人的注意,有助于发现知识的内在联系,有助于建立新知识与旧知识之间的联系。但很多学生只会把老师的话全部记下来,不经筛选,课上记不下来,课后找同学笔记抄一下,往往费时失事,效果不佳。如何做笔记才更有效,笔记“留白”是笔者从复述原理中得到启发而创造出来的,复述策略中有一种方法是“尝试回忆”,借用一定的线索对知识进行有效的提取,做笔记时我们有选择地记,刻意不记全,留下空白,课上就不用担心记不完或忙记笔记而听不到老师讲什么了。课后根据笔记中的线索,尝试回忆,把“留白”的地方进行完善,知识通过复述方式进入记忆的通道获得重新提取和巩固。过“**”,课堂是师生共同演绎的时光,是知识火炬传递的桥梁,课堂上有声音、动作、等,它会通过学生的眼睛和耳朵传入大脑并形成“图像”。复述策略中有两种方法分别是及时复习和试图回忆,过“**”实际就是应用了相关原理。学生在每天睡觉前放松身体,回忆课堂上老师所说的话,所做的动作,所讲的问题,对相关知识进行及时的“复述”和必要的记忆。

2.组织策略组织策略是指将分散、孤立的知识集合成一个整体并表示出它们之间关系的方法。历史学科以历史人和历史事组成,是有组织的陈述性知识。但高中历史教材的编写是以专题史形式出现,对影响人和事的政治、经济、文化等社会因素分别在不同课本中陈述,因此,在学习过程中更需要运用组织策略的原理对知识进行“精加工”处理,特别是在高三复习中更要注意组织策略的运用,把“离散”的知识集中起来,寻找其中的联系。笔者在教学过程中把“ 思维导图 ”的原理和方法介绍给学生,用点线把知识进行整理归类,组成网络系统,即用思维导图来陈述一个,从而形成整体知识网络,强化对知识内在联系的把握与知识的记忆,就好像计算机中根目录下有子目录、子子目录,以延长学生记忆的质量与时效。通过自主构建的知识体系和自主生成知识图式,能比较有效地实现对该知识的巩固和保持。

3.变式训练知识是否真正掌握要看学生能否正确地把知识应用到题目解答,以复述策略和组织策略对大量事实性知识进行记忆和掌握的基础上学生要通过练习把习得的知识进行提取、迁移和应用,因此,在复习过程中对题目的阅读能力、信息提取能力、综合分析能力是师生共同努力的内容,通过必要的高考试题的变式训练,强化学生对知识的运用能力,达到复习的效果。历史学科的学习首先是把大量的陈述实知识进行记忆,以此为基础转变为程序性知识,即智慧技能,具体在高考中就是获取和解读信息能力、调动和运用知识辨别事实的能力、描述和阐释历史事物能力、论证和探讨历史问题与观点能力。可见,陈述性知识的学习是手段,程序性知识的学习则是目的,而从陈述性知识转化为程序性知识,即知识转化为解决问题的技能,练习是一条必经途径。当前只是对知识的记忆,不足以应对高考的能力需要,只有学生能把握一定的方法和原理,把知识应用到不同的情景中,才真正说得上掌握知识,在历史教学上要注意选取适当的练习进行训练,实现知识的迁移与转化。认清知识的分类,把握不同类型知识学习的基本方法,改变过去教学的盲目性和随意性,按科学规律办事,提升自我专业素质,提高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走“优质轻负”的教改之路,引领学生自主建构,从自主中成长,从自主中获益。

高考历史如何进行知识分类相关 文章 :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大全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归纳

★ 高考历史必备的知识归纳

★ 高考历史基础知识点总结

★ 高考历史重点必备知识点

★ 高考历史必考知识归纳

★ 高考历史学习技巧及知识点总结

★ 高考历史必备知识要点整理

★ 高考历史知识点汇总大全

★ 高考历史复习要点知识

2022新高考3+1+2最聪明组合 组合技巧是什么

进入 21 世纪以来, 新的一轮高中课程改革全面展开。课程理念、课程内容、教学方法、新的课程评价方式, 正在逐步的改变着传统的高中教育。另一方面, 尽管这一轮的课程改革取得了不少进步, 但同样也是问题重重, 其成效性遭到了许多教育工作者和专家的质疑。

一、当前课程改革中存在的问题

1. 严重脱离我国的教育实际。新课程是针对我国传统课程 “ 偏、难、繁、旧”的弊端, 并在借鉴国外先进课程理念的基础上编写的。它强调课程的时代性, 师生双方的互动性、合作性、创造性、探究性及现代化教学媒体对教学的支持。这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变我过传统课

程的不足, 有利于促进高中素质教育的顺利开展。但是,我国是一个各地教育发展极度不平衡的大国, 比如东部与西部、城市与农村。尽管目前开发的教材种类繁多,但教材 “ 城市化”现象严重, 脱离了我国很多地区尤其是广大农村地区的教育实际。如某些落后地区现代化教

学媒体、实验设备的缺乏, 难以完成新课程规定的要求;一些实践活动受到当地客观条件的限制难以开展等等。

2. 新的课程不但没有真正减轻学生负担, 而是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学生负担。新课程实施的初衷是为了减轻学生的课业负担, 实施素质教育, 但是由于高考制度改革的相对滞后, 使得学生在全力备考高考科目以外,还得学习各种新课程规定的选修课, 如科技活动、技术、

艺术、社区服务等等, 实际上是使学生的负担加重了。而近几年各省纷纷实行高考科目 “ 3+大综合+1”的改革, 使得高考科目由原来的五门变成了更多门, 无疑是使学生的学习负担更加严重了。

3. 新课程使得教师无所适从, 难以适应。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特点是给地方和学校充分的自主权, 强调 “ 给教师和学生留下充分自由发挥的余地” , 具有很强的选择性和灵活性。然而, 由于教育部制定的课程标准对学科目标的实施过于宏观化, 不如以前的教学大纲具体、细

致, 缺乏对教师的教学方法的具体指导, 再加上当前高中教师的专业精神、专业知识、专业技能还不能有效的应对新课程, 这使得教师难以把握新课程的内涵和外延,产生迷惑, 难以适应。以至于出现 “ 穿新鞋走老路”的局面, 教学仍然是以教师的传授灌输为主, 新课程要求的新的教学理念难以得到贯彻。

4. 课程版本过于繁多, 难以实现统一要求。为照顾不同地区教育的均衡发展, 新课程一改原来人民教育出版社的课程教材 “ 独霸天下”的局面, 大量版本的课程教材在全国各地实行。这一做法使得课程体系过于混乱,难以实现统一要求。仅山东省, 就使用着四种不同版本

的课程, 而最终的高考却是全省一张试卷, 这使高考命题的难度增加, 更容易导致高等学校招生录取的不公平。另外, 教材版本的混乱也不利于各地高中教学的评价与考核、交流与合作。

二、解决当前高中课程改革中存在问题的对策

1. 充分考虑各地教育的实际, 稳步推进高中课程改革。课程改革要充分考虑各地的教育实际, 通盘考虑各地的财政投入, 各学校现有的教学条件及师资状况, 慎重稳妥的进行, 绝不可搞 “ 一刀切” , 盲目追求课程的多、新、奇。我们要因地制宜, 把新课程的内容、教学

要求、评价标准跟当地人民的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等方面切实联系起来, 将课程的中央、地方和学校的开发和管理有效的结合起来。

2. 加大高考制度改革力度, 使其适合课程改革的要求。高中课程改革能否成功的关键在于高考制度的彻底变革。尽管高考制度每年都在改革, 但仍然不能适应新课改的要求。新课程要求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进行评价,但当今的高考仍然是侧重考查学生的知识, 大部分地区

仍然是 “ 一考定终身” 。至于学生的学习过程与方法、实际操作技能、情绪情感、价值观等方面仍然是考查的盲区。同时, 由于社会、教育行政部门对学校评价的主要依据仍然是升学率, 所以不少学校在实施新课改时不得不 “ 阳奉阴违” , 教学的主要精力依然放在高考科目上,对于新课改中的选修课进行应付甚至取消。高考是高中

教学的指挥棒, 现在某种程度上已成为推行课改的最大障碍。所以只有彻底改革当前的高考制度, 加强高考和新课程的衔接与融合, 才能使新课改落到实处。

3. 整合课程科目, 减少课时数量, 减轻学生负担。现在高中的课程科目过多过繁, 分科过细, 使学生在正常的上学时间内难以完成学习任务, 不得不在课下加班加点, 苦不堪言。现在高中教育中的一大奇怪现象是,高考考文综、理综或大综合, 但高中学校的新课程却依然是分科编制的教科书。这直接导致了高考的综合考试成了各门具体学科试题的堆砌, 根本算不上真正意义上的综合考试。既然现在的高考是朝着综合化的方向发展,我们的课程也必须加以整合, 设立综合课程, 尽量减少科目。

4. 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培训, 为教师提供切实可行的教学指导。要使新课程的要求落到实处, 最终需要每一位高中教师的实践。但是, 现在的教师由于受其专业水平的限制, 在面对新课程时, 大多数是束手无策, 很容易走弯路。因此要全面贯彻新课程的教学理念, 加强对高中教师的培训, 进行教学方法的指导。各师范院校,地方师资培训机构, 教育行政部门与各高中学校要加强合作, 作好新课程的师资及干部的培训工作, 并定期到学校进行检查与指导。总之, 高中课程改革是一项长期而有复杂的工作。无论是、社会各教育机关, 还是各高中学校, 乃至每一位教师, 都有着不可推卸的责任。在这场改革中所

有有关人士都应积极努力, 贡献自己的力量。对于新课改中存在的问题, 更应尽量找出解决策略, 从而使我们的高中教育尽快走上更加健康更快发展的轨道。

物理+化学+生物。 物理化学生物,这是传统科学。新高考前理科专业人数是大,比文科生多。主要原因,科学适合大多数人,仍然是最好是得分,科学,它有着广泛的社会需求和就业机会。为了新的高考,一些家长和学生不愿冒险,所作为回报是将继续沿用旧的高考理科。

新高考3+1+2聪明组合

1、物理+化学+地理

本组合适合还不清楚自己方向,同时理科成绩不算差的学生,是专业覆盖率高达99%以上的超强组合。如果学生理科成绩不理想,就不太推荐选择该组合了,切忌被专业的多样性迷惑。

2、院校专业要求科目+院校专业要求科目/学生兴趣科目+院校专业要求科目/专业延伸科目

大部分高校专业限考科目只有一门,也有限考两门的,极少部分专业是限考三门。学生可以根据所选专业的要求进行选择,不足的科目可以从兴趣爱好或者专业延伸的角度进行择选。兴趣科目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在高考中获取分数。而专业延伸科目,可以对学生进入大学后的学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比如法学专业,因为不少法律法规是经过历史变革而来,所以历史就对法学的学习理解有助益。

3、物理+学生兴趣学科+学校优势学科

这个组合的优点是,物理提供更广泛的专业覆盖面,学生兴趣学科保证分数,学校优势学科保证学生在赋分比中的优势地位。

新高考3+1+2组合技巧

(1)爱好——选择你最喜欢的科目

这是最容易想到的事,那么是看见6受试者,你对学习有什么兴趣,你可以把6有从最喜欢的课程中安排的选修课,最不喜欢的顺序,选择前3选修科目。

这个主意的好处是是把你的精力投入到你感兴趣和喜欢的课题上会更容易,易学好,提高性能。

(2)学科实力——选择你最强烈的主题

有学生吗,是否是高考优等冠军,仍然是成绩一般的普通学生,他们会有自己的强项和弱项,所当然,有很强很平衡的科目,非常好,但是是很少见。

学生可以把6其中一门选修课是从最强的学生中选出的,最薄弱的,选择前3选修科目。这个主意的好处是是充分发挥自己的优势,在未来的高考中获胜。

文章标签: # 知识 # 高考 # 学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