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_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吗

tamoadmin 2024-07-03 人已围观

简介1.我想收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尤其是一些不常见的)2.高考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3.求各位大神帮忙整理一下高考文言文容易遇到的文化常识,比如皇帝死了叫崩,平民死了叫填沟壑,虎拜是大臣4.文化常识 ▏高考怎么考传统文化5.高考必考的文学常识有哪些?6.免胄文化常识1. 两道古文常识题 一、 谦称: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妇(全是自称); 敬称: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

1.我想收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尤其是一些不常见的)

2.高考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

3.求各位大神帮忙整理一下高考文言文容易遇到的文化常识,比如皇帝死了叫崩,平民死了叫填沟壑,虎拜是大臣

4.文化常识 ▏高考怎么考传统文化

5.高考必考的文学常识有哪些?

6.免胄文化常识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_古代文化常识高考考吗

1. 两道古文常识题

一、

谦称:寡人、臣、不才、妾、下、孤、老妇(全是自称);

敬称:陛下、夫子、足下、公、子、上、君、丈人(全是称对方);

贱称:独夫(即暴君)、竖子(指童仆,“竖”是竖裁的意思,就是通裁的上衣。古时童仆都是穿这种衣服,所以称为“竖子”)。

那个13是不是“愚”啊?LZ确定没打错?如果是“愚”的话就是谦称。

“鱼取生”从来没听说过……不懂……抱歉、

二、

经:伐檀(出自《诗经》);

史:荆轲刺秦王(出自《战国策》)、屈原列传(出自《史记》)、崤之战[出自《左传》(原名为《左氏春秋》,汉代改称《春秋左氏传》,简称《左传》)]、张衡传(出自《后汉书》)、廉颇蔺相如列传(出自《史记》);

子:察今[出自《吕氏春秋》(又名《吕览》)]、季氏将伐颛臾(出自《论语》)、鱼我所欲也(出自《孟子》)、庖丁解牛(出自《庄子》)、劝学(出自《荀子》)、愚公移山(出自《列子·汤问》);

集:爱莲说(出自《周元公集》)、促织(出自《聊斋志异》、项脊轩志、捕蛇者说(出自《柳河东集》)、六国论(出自《嘉佑集·权书》。

《采草药》不知道……貌似很少人知道额……

2. 好答案会+分文言文 古文 的古代文化风俗常识

你在百度文库 搜古汉语常识,里面有很多同类文章,挨个看一下古 代 汉 语 文 化 常 识 一、年龄称谓 01、襁褓:未满周岁的婴儿 02、孩提:指2——3岁的儿童 03、垂髫:指幼年儿童(又叫“总角”) 04、豆蔻:指女子十三岁 05、及笄:指女子十五岁 06、加冠:指男子二十岁(又“弱冠”) 07、而立之年:指三十岁 08、不惑之年:指四十岁 09、知命之年:指五十岁(又“知天命”、“半百”) 10、花甲之年:指六十岁 11、古稀之年:指七十岁 12、耄耋之年:指八、九十岁 13、期颐之年:一百岁 二、明清科举考试(起于隋代,盛于明清,清光绪31年废止) (1)等级:院试(又叫“童试”,县级考试 ,童生参加,考上为“生员”,即“秀才”。)

乡试(又叫“秋闱”,省级考试,生员参加,考上为“举人”。) 会试(又叫“春闱”,国家级考试,举人参加,考上为“贡士”。)

殿试(国家级考试,皇帝主考,贡士参加,考上为“进士”。其中,第一名叫“状元” 第二名叫“榜眼”,第三名叫“探花”) (2)内容:四书五经等,规定文章格式为“八股文” 三、古代主要节日 (01)元日:正月初一,一年开始。

(02)人日:正月初七,主小孩。 (03)上元:正月十五,张灯为戏,又叫“灯节” (04)社日:春分前后,祭祀祈祷农事。

(05)寒食:清明前两日,禁火三日(吴子胥) (06)清明:四月初,扫墓、祭祀。 (07)端午:五月初五,吃粽子,划龙(屈原) (08)七夕:七月初七,妇女乞巧(牛郎织女) (09)中元:七月十五,祭祀鬼神,又叫“鬼节” (10)中秋:八月十五,赏月,思乡 (11)重阳:九月初九,登高,插茱萸免灾 (12)冬至:又叫“至日”,节气的起点。

(13)腊日:腊月初八,喝“腊八粥” (14)除夕:一年的最后一天的晚上,初旧迎新 四、古代的刑罚 (01)黥刑:又叫“墨刑”,额颊上刺字涂墨。 (02)劓刑:割鼻子(03)笞刑:又叫“杖刑”,打板子(背、腿、臀) (04)刖刑:将脚砍掉(和氏璧) (05)宫刑:又叫“腐刑”,去掉男子(司马迁) (06)膑刑:剔去膝盖骨(孙膑) (07)大辟:砍头 (08)炮烙:将人烧烤死 (09)车裂:又叫“五马分尸”(商鞅) (10)汤镬:将人煮死 (11)腰斩:从腰部斩簖 (12)凌迟:又叫“千刀万剐” (13)弃市:暴尸街头 五、有关官职的问题 1、词语 (1)授官:除 拜 (2)升官:迁 擢 (3)降官:谪 左迁 (4)免官:罢 黜 (5)招聘:征 辟 (6)京官调任地方官:出 徙 (7)大臣辞职:乞骸骨 2、六部: (1)吏部(官职任免升调等)(2)户部(土地税收户口等)(3)礼部(典礼科举学校等) (4)刑部(司法刑狱案件等)(5)兵部(军事军队边防等) (6)工部(工程营造水利等) “六部”是汉以后的中央官职,各部长官为尚书,副职为侍郎六、古代时间、长幼特殊名称1、阴历十五为望,阴历十六为既望或继望;每月底为晦(大月是三十,小月为二十九,初晦即指正月月底);阴历每月初一为朔日。

2、老大为伯,老二为仲, 老三一直到倒数第二都称为叔, 最小的叫做季。

3. 有关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及答案

中国古代文化常识测试题1.称杜甫为杜工部, 称左光斗为左忠毅公,称陆游为陆放翁 ,分别是以 、、来称呼人。

2."卑己尊人"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古人在称别人的父亲时,敬词有令父、等;称自己的母亲时,谦词有家母、等。

3.古代男子年20行" ",女子年15行" ",以示成年,这时才能取" "。4."花甲重逢,外加三七岁月;古稀双庆,还多一度春秋。

"这是一幅写给 岁老人的寿联。5.古代兄弟之间用" "表示排行。

" "表示最大," "表示最小。6.我国古代对人的称谓有一些特殊的标志,如"从"表示 关系,"先"表示 。

7.我国古代的纪年法有三种: 、、。"淳熙丙申至日"采用的是 。

8.我国古代把农历每月初一叫" ",十五叫" ",月末一天叫" "。9.古人说"点卯"的"卯"相当于现在上午 时到 时。

10.农历清明前的四个节气依次为 、、、。11.1998年是农历戊寅年,按传统说法是属虎人的本命年;据此推算,2000年是农历 年,是属 人的本命年。

12.古人把从黄昏到第二天拂晓分为 更。其中"三更"大致相当于地支纪时法的 时,也就是现在的 时到 时。

13.我国古代思想家用"五行"指的是 、、、、五种物质。14.中国隋唐以后的官职实行 "三省六部制", "六部"是指: 部、部、部、部、部、部,各部的长官均为 。

"六部"中主管官吏任免、考核、升降的是 。15.古代授官叫 、,降官贬官叫 、。

16.汉代郡的长官称 ,隋唐州的长官称 ,宋代州的长官称 ,明代府的长官称 。17.古代中国曾分置九州,居于九州之首的是 州," "是今河北省的简称。

18.按东、西、南、北、中的顺序,写出"五岳"的名称: 、、、、。19."白下有山皆绕郭,清明无客不思家"一句中的"白下"指的是: 。

20.河南省的洛阳位于洛河之 ,湖北省的汉阳位于汉水之 ,陕西省的华阴位于 之北。21.成语"三教九流"中的"三教"是 、、。

22.传说中的开天辟地、炼石补天、衔石填海的神话人物依次是: 、、。23.我国古代礼仪,宴席的四面座位,以 为最尊,其次是 ,再次是 ,最下位是 。

24.我国古代造字有"六书"之说,"六书"是指 、、、、、。25.古代有"七略四库,天子之书"的说法,句中的"四库"指的是 、、、。

26.古代的节日大多伴有一些民俗活动,如元宵节 ,清明节 ,重阳节 。27.旧时文人的四大雅趣是 、、、。

28."岁寒三友"指的是 、、。29.我国古代五声音阶由低到高排列,依次是 、、、、。

30."入则孝,出则悌。""孝"指善事 ,"悌"指善事 。

31.我国古代的十大古曲是: 、、、、、、、、、。古代文化常识测验题参考答案1.官职 谥号 号 2.令尊 家慈 3.冠礼 笄礼 字 4.141 5.伯仲叔季 伯 季 6.堂房亲属 已去世 7.王公年次记年法 帝王年号记年法 干支记年法 年号干支合用记年法 8.朔 望 晦 9.五 七 10.立春 雨水 惊蜇春风 11.庚辰 龙 12.五 子 前天晚上11点 第二天凌晨1点 13.金 木水 火 土 14.吏 户 礼 兵 刑 工 尚书 吏部 15.拜 除 谪 左迁16.太守 刺史 知州 知府 17.冀 冀 18.泰山 华山 衡山 恒山 嵩山19.南京 20.北 北 华山 21.儒教 佛教 道教 22.盘古 女娲 精卫 23.坐西朝东 坐北朝南 坐南朝北 坐东朝西 24.象形 指事 会意 形声 转注假借 25.经 史 子 集 26.观灯 踏青扫墓 登高赏菊 27.琴棋书画 28.松竹梅 29.宫 商 角 徵 羽 30.父母 兄长 31.高山流水 广陵散 平沙落雁 梅花三弄 十面埋伏 夕阳箫鼓 渔樵问答 胡茄十八拍 汉宫秋月 阳春白雪。

4.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13.D 14 B 15.C 16.(1)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呐口排岸。

(得分点:彻、当、黜,各1分,句意2分);(2)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得分点:进退、耀、示,各1分,句意2分) 解析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例如此题可根据人名“高宗顾良贵”及文言标志性词语“曰”等断句。

D项原文标点:子湮欲退,高宗顾良贵日:“是联问之。”又谕子湮且款语。

子湮复语,久不止,良贵叱之退者再。高宗色变,于是二人俱待罪。

所以选D。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例如本题的“曰”“之”“高宗”等。 14.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古代文化常识和筛选信息的能力。

解答本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B项,“借用为对帝王、王后的尊称”理解错误,不包括“王后”。

所以选B。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

能力层级为识记A 易错警示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

例如本题选项B则是考查古代对帝王等称谓的文学常识。 15.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能力。

解答此题要在准确把握文意的基础上,带着选项回到原文进行比较分析,作出判定。C项,“被皇帝罢官”与原文不符,应是潘良贵自己请求离去。

所以选C。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

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例如选项C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6.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句子的理解能力。翻译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

本题重点词语:彻、当、黜、进退、耀、示。 考点定位理解并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

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例如本题应将“彻、当、黜、进退、耀、示”等关键词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潘良贵,字子贱,婆州金华人。凭着上舍生的身份开始做官,担任辟雍博士,升任秘书郎。

当时宰相蔡京正用官爵和体禄笼络出名的士人,潘良贵操守、意志坚定不可动摇,亲戚朋友多次替蔡京表达愿意交往的心愿,潘良贵严肃拒绝。靖康元年,钦宗问谁可以胜任宰相,潘良贵极力进言:“何、唐等四人不可以任用,以后他们肯定误国。

陛下如果想要扶危持颠的宰相,不广泛询问下面官吏的意见,使地位卑微的人都知道,不能如意。”话传到外面,掌权的人指控他狂妄轻率,贬潘良贵为监信州泊口排岸。

高宗继承皇位,召入朝廷担任左司谏。拜见皇帝后,请求剿灭奸党,让叛徒在国门处决,敌人就不敢轻视宋朝。

又请求封贤良的宗室到山东、河北,来使国家强大,皇帝巡视维扬,培养兵威来图谋恢复国家。黄潜善、汪伯彦厌恶他的话,改任工部。

潘良贵因进言没有实行,请求离职。 授任考功郎,升任左司。

宰相吕颐浩从容对潘良贵说:“(您)早晚将引入两省任职。”潘良贵严肃回答说:“父母年老正想请求到地方任职,两省的官不是我能做的。”

潘良贵退下对人说:“宰相掌管一代人才的任免、升降,认为贤良的,自然应当提拔任用,怎么能先表达私人恩情。如果士大夫接受他的笼络,又凭什么在朝廷立身。”

凭着直龙图阁的身份担任严州知州。到任两月,请求担任祠禄官。

起用为中书舍人。 恰好户部侍郎向子湮入宫拜见皇帝,说话繁冗芜杂,潘良贵以前与向子湮交好,这天潘良贵暂代起居官,站在殿上,径直走到榻前严厉地说:“向子湮。

5.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后面题

9.B 10.D 11.B 12.B 13.(1)单父人吕公与沛县的长官要好,为躲避仇人投奔到县令这里来作客,于是就在沛县安了家。

(2)酒宴快散的时候,吕公就给高祖使眼色,坚持要留下高祖。 解析 9.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言实词在文中含义的理解能力。

解答此类题要靠平时对课文知识的积累,在课外文言文阅读当中,辨析重要词语的含义正确与否,有时就需要结合具体的语境,根据上下文推断出其词义,B轻视。从句子的上下文看,并没有交换官吏的一些事情或做法。

从上文的语境看,高祖做亭长,平时就看不起那些县里的官吏。易,除了有“交换”义外,还可讲成“轻视,看不起”。

所以根据上下的具体语境,应讲成“轻视,看不起”。所以选B。

考点定位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和用法。能力层级为理解B。

技巧点拨文言实词的解释,要重视那些在所学课中出现频率较高的词语,那些意义与现代汉语中已有较大差异的词语,以及一词多义的词语。文言实词应该用规范的现代汉语词语予以解释,并且要根据该词在某句子中的切实意义给予恰当的解释,以使句子前后语气通畅、意义明白正确为标准。

具体分析时,还要结合着具体语境分析。 10.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理解文言断句的能力。

解答此题,可根据对句意的整体感知与理解,从整体上将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再根据主谓或动宾关系及人物的动作断句,也可以根据文言标志性词语断句。原文的标点为:高祖醉,曰:“壮士行,何畏!”乃前,拔剑斩蛇。

蛇分为两,道开。行数里,醉困卧。

后人来至蛇所,有一老妪夜哭。 考点定位能为文言文断句。

能力层级为运用E级。 技巧点拨断句前首先要把文章通读几遍,以便对全文内容有整体的感知,把能断开的先断开,然后逐步缩小范围,再集中精力分析难断句,凭借和语境(上下文)的关系,作出相应调整,然后再注意常见的句末语气词“者、也、矣、乎、欤”和句首语气词“故、夫、盖、惟”,同时还需注意陈述主语的变化和事件的切分。

11.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和筛选信息的能力。解答此题,可根据平时的积累,将表述错误的选项找出即可。

D项,“上坐”是指受尊敬的席位。所以选D。

考点定位识记文学常识。能力层级为识记A 技巧点拨文学常识的识记能力是近几年高考的一个常考点,命题人往往将此考点和筛选信息的能力放在文言文阅读命题中进行考查,解答此类题,考生往往会有一个方向上的误区,即考生误认为从文本中即可找到答案,而实际上,考查的内容主要依靠考生平时对文学常识的积累与不断的复习巩固。

选项中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往往会在朝代、管理部门、人物等方面偷偷的改换其它的内容,迷惑考生,思考时,一定要细心辨别。例如本题选项D就属于古代席位的文学常识。

12.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分析和理解文章内容的能力。可根据对文章内容的感知,仔细辨识选项与原文的细微差别,B项说“为奉承县令的贵客”,不准确, 实为奉承县令; “高祖向来瞧不起这种做法,所以一个钱也没带”也错误,高祖瞧不起那些官吏,不带一钱,是对那些官吏的一种戏侮。

所以选B。 考点定位归纳内容要点,概括中心意思。

能力层级为分析综合C。 名师点睛常见的设误角度有:曲解词义、夸大其词、以偏概全、张冠李戴、颠倒是非、因果混淆、时序错位(时间顺序颠倒)、无中生有、添枝加叶。

其中一个错误项的错误设置有隐蔽性和迷惑性,它往往在大体正确的前提下设置一些与原文时间、地点、人物及事件不符的内容、词语。做题时要仔细推敲,认真比对。

例如本题选项B就属于张冠李戴的错误。 13. 试题分析:此题考查翻译问句的能力。

译文时,应将待译句子放回语境去理解,也应注意尽可能直译,将句中重点词语的意思落实,补出省略成分,将特殊句式按现代汉语习惯译出。例如,(1)采分点“善”“辟”“客”“家”“焉”一处1分。

(2)采分点“阑”“目”“固”“竟”“后”。 考点定位翻译文中的句子。

能力层级为理解B 易错警示翻译文言首先要有语境意识,结合上下文大体把握全句意思,再找出句中的关键字、辨识该句句式,然后进行翻译,一般为直译(某些特殊词语,如官职名、地名、年号名等可不译),注意字句的落实。翻译时还要注意按现代汉语的规范,达到词达句顺。

例如第一题的“家”就属于名词用作动词,翻译时,要翻译准确。 参考译文 汉高祖(刘邦),是沛县丰邑中阳里(邑和里都是当时的行政单位,邑属于县,里属于邑)的人,姓刘。

高祖这个人,胸襟开阔,气量宽宏。不愿干一般人从事的生产劳动。

到了壮年,被试用做小吏,当了泗上亭的亭长。高祖曾经去咸阳服徭役,有机会观看秦始皇出行,他大为感叹地说:“唉!大丈夫就应该这样啊!” 单父(今山东单县)人吕公,跟沛县县令要好,为了躲避仇家,到县令这里客居,于是在沛县安了家。

沛县的豪绅和官吏们听说县令家里有贵客,都去送礼祝贺。当时萧何是县里的主吏(也称主吏掾,是协助县令管理人事考核的官职),主管收纳贺礼,他告知各位贵宾说:“礼钱不足一千钱的,请坐。

我想收集一些中国古代文学常识(尤其是一些不常见的)

1. 文言文中重点词解释

而(虚词)表转折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

表递进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

表并列则知明而行无过已。

表修饰吾尝终日而思矣。

表顺承登高而招(本句话中也可作修饰讲)

表因果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

表假设锲而舍之。

表条件然则何时而乐耶。 句中而可不译,也可译为才。

要区分的是表递进多译为而且,表顺承多译为就,接着,然后。

之(代词)第一人称代词君将衰而生之乎? 《捕蛇者说》

二三人称代词我见相如必辱之。 《廉颇蔺相如列传》

指示代词,这之二虫又何知? 《逍遥游》

(动词 到,往项伯乃夜驰之沛公军。 《鸿门宴》

(助词 位于主谓间,取消句子独立性孤之有孔明,如鱼之有水。《隆中对》

的暂时想不起来,不过例句应该挺多。

提宾得标志句读之不知。 《师说》

定语后置的标志人又谁能以身之察察,受物之汶汶乎?《屈原列传》

我是今年的高三毕业生,其他两个词暂时还没整理出来,多多包涵。另外,我们高三用的文言字典是云南人民出版社,史东编著的,个人觉得很好用,特里面很多例句都是课本上的,并且,是我们老师推荐的,可以试试。 在语文方面如果还有什么问题,尽管问,一定全力相助!

2. 文言文重点词翻译

1.自其变者而观之,则天地曾不能以瞬

瞬:眨眼,转动眼珠,这里指瞬间,形容时间极短。

2.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急。

却坐:退回去坐下。却:退下;后退。

3.不可,直不百步耳。

直:只,只是。

4.涂有饿莩而不知发。

饿莩:饿死的人。莩:通“殍”,死人;死尸。

5.锲而舍之,朽木不折。

锲:动词,刻;雕刻。

6.微太子言,臣愿得谒之。微:否定副词,无;没有。这里有表示假设情况的意思,一般译作“如果没有”“要不是”。

7.秦王必说见臣,臣乃得有以报太子。

说:通“悦”,这里作状语,可译作“很高兴地”或“很乐意”。

8.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

倍德:背弃恩德;背弃恩惠。倍:通“悖”,违背,这里是背弃的意思。德:名词,恩德;恩惠。

9.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

为:

(1)前两个“为”,判断动词,是。

(2)最后一个“为”,句末疑问语气词,这里可译作“呢”。

10.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乎:相当于“于”,介词,在。

3. 初中文言文重点字词

1. 安:1、怎么(安求其能千里也) 2、养(衣食所安) 2. 卑:1、低下(非天质之卑) 2、身份低微(先帝不以臣e799bee5baa6e4b893e5b19e31333335323530卑鄙) 3. 备: 1、周全、详尽。

(前人之述备矣《岳阳楼记》) 2、具备。(一时齐发,众妙毕备《口技》) 3、准备。

(犹得备晨炊《石壕吏》) 4. 被:1、影响(被于来世) 2、同“披”,穿(皆被绮绣) 5. 鄙:1、边境(蜀之鄙有二僧《为学》) 2、鄙陋、目光短浅(肉食者鄙《曹刿论战》) 3、出身鄙野(先帝不以臣卑鄙《出师表》) 6. 毕:1、尽(毕力平险《愚公移山》) 2、全部(群响毕绝《口技》) 7. 薄:1、迫近,接近。(薄暮冥冥《岳阳楼记》) 2、轻视。

(不宜妄自菲薄《出师表》) 3、厚度小。(薄如钱唇《活板》) 8.策:1、马鞭。

(执策而临之《马说》) 2、鞭打、驱使。(策之不以其道《马说》) 3、记录。

(策勋十二传《木兰诗》) 4、计谋。(成语“束手无策”) 9.长:cháng 1、长度。

(舟首尾长约八分有奇《核舟记》) 2、与“短”相对。(北市买长鞭《木兰诗》) 3、长久,健康。

(但愿人长久《明月几时有》) 4、永远。(死者长已矣《石壕吏》) 5、zhǎng,排行最大(木兰无长兄(《木兰诗》) 6、zhǎng,头领。

(吴广皆次当行,为屯长《陈涉世家》) 10.称:1、相当、配合(称其气之小大/不能称前时之闻)2、称赞(先帝称之曰能)。

4. 文言文重点词解释

文言文翻译要求字字落实,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要尽量保持原文的语言风格.文言文翻译的步骤,首先要通读全文,把握文章大意,做到心中有数,切忌一上来就匆匆忙忙翻译.在翻译时,遇到疑难词句,可暂时放过,等译完上下文,再进行推敲.译完全文后,再通读一遍,检查校正,以防误译、漏译和曲译.文言文翻译基本方法:直译和意译.文言文翻译的基本方法有直译和意译两种.所谓直译,是指用现代汉语的词对原文进行逐字逐句地对应翻译,做到实词、虚词尽可能文意相对.直译的好处是字字落实;其不足之处是有时译句文意难懂,语言也不够通顺.所谓意译,则是根据语句的意思进行翻译,做到尽量符合原文意思,语句尽可能照顾原文词义.意译有一定的灵活性,文字可增可减,词语的位置可以变化,句式也可以变化.意译的好处是文意连贯,译文符合现代语言的表达习惯,比较通顺、流畅、好懂.其不足之处是有时原文不能字字落实.这两种翻译方法当以直译为主,意译为辅.二、文言文翻译具体方法:留、删、补、换、调、变.“留”,就是保留.凡是古今意义相同的词,以及古代的人名、地名、物名等,翻译时可保留不变.“删”,就是删除.删掉无须译出的文言虚词.比如“沛公之参乘樊哙者也”——沛公的侍卫樊哙.“者也”是语尾助词,不译.“补”,就是增补.(1)变单音词为双音词;(2)补出省略句中的省略成分;(3)补出省略了的语句.注意:补出省略的成分或语句,要加括号.“换”,就是替换.用现代词汇替换古代词汇.如把“吾、余、予”等换成“我”,把“尔、汝”等换成“你”.“调”就是调整.把古汉语倒装句调整为现代汉语句式.主谓倒装句、宾语前置句、介宾后置句、定语后置句等翻译时一般应调整语序,以便符合现代汉语表达习惯.“变”,就是变通.在忠实于原文的基础上,活泽有关文字.如“波澜不惊”,可活泽成“(湖面)风平浪静”.最近两年高考对文言文翻译的考察由选择正误改为笔译.这就增加了答题难度,而且所出试题均出于课外,仿佛无迹可求,无从下手.其实,还是可以讲究一点技巧,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奏一曲美妙的“文言文翻译四重奏”:1.翻译要注意补充省略的句子成分.文言文中省略现象大量存在,有省略主语、省略谓语动词、省略介词、省略宾语等.在大家做翻译题时,一定注意先把原文省略的句子成分补充完整,否则译文易句意不清、不通.2.翻译要注意调整语序.文言文中变式句时常出现,有主谓后置、定语后置、介词结构后置、宾语前置等四种类型.翻译时调整好语序,才能便于翻译,否则译文易颠三倒四,给人“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的感觉.3.翻译要注意活用现象.文言文中的某些实词可以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临时改变它的词性和用法,这就是活用.主要有动词、形容词、名词的使动用法,形容词、名词的意动用法,名词用作动词,名词作状语等.翻译时要抓住词语的临时含义.4.翻译要抓住关键词,联系语境,重点突破.在文言文阅读中,有些句子往往因为个别词而影响全句的理解.这个词就是一个关键词.对于它,我们要联系语境去理解、参悟.综上所述,文言文翻译,只要平时努力,并注意以上四点,加以灵活掌握,要翻译正确是不难的.文言文翻译得分点把握技巧 2005年语文考试大纲将“与现代汉语不同的句式和用法”列入了高考考试范围,对这一知识点的考查,最大的可能是在翻译题中体现,因此,如何做好文言文翻译题已成为考生们关注的焦点.一、看词性——从词类活用现象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词类活用是2005年高考的选考内容.它是文言文中特有的语法现象,主要有名词、动词、形容词等的活用.翻译时,对活用的词要善于通过分析句子的语法结构来确定它的词性及词义.二、观句式——从文言句式特点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文言句式已纳入2005年高考考查范围,这就要求我们必须掌握好文言句式的不同特点,特别要掌握好判断句、被动句、省略句、宾语前置句.而这些句式一般说来都有语言标志,因此,可以通过对这些语言标志的识别,来判断它们是属于哪种句式特点.三、悟词义——从关键实词意义方面把握 备考对策:所谓关键实词,就是指那些在句子中起关键意义的、解释通常与现代汉语不同的或有多个义项的词语.句子中的关键实词,以动词最多,形容词、名词次之.另外,也要注意句子中的通假字、古今异义词等.(参考摘录的.还有,他人的版权,。

5. 文言文重点句式

文言文重点句式:(一)文言特殊句式:1、判断句文言文判断句的显著特点,是由名词或名词性短语直接充当谓语对主语进行判断.现代汉语的判断句一般要用判断词“是”,而古代汉语中的“是”主要作指示代词用,汉魏以前一般不用来构成判断句. 文言文判断句的基本形式有以下几种: (1)用“.者,.也”表示.如:“廉颇者,赵之良将也.”(2)用“.,.也”表示.如:“余宗老涂山,左公甥也.”(3)用“.者,.”表示.如:“愽鸡者袁人,素无赖.”(4)用“.,.者也.”表示. 如:“晏婴,齐之习辞者也.”(5)用“为”“乃”“则”“即”等词表判断.如:“当立者乃公子扶苏.”(6)用在谓语前加“非”表示否定判断.如:“此非空言也.”(7)用“是”表示判断.如:“巨是凡人.”2、被动句主语是谓语动词所表行为的受动者的句子,叫被动句.其常见形式主要有以下几种:(1)用“于”作标志.如:“内惑于郑秀,外欺于张仪.”(2)用“见”作标志.如:“秦城不可得,徒见欺.”(3)用“见.于”作标志.如:“臣诚恐见欺于王.”(4)用“为”作标志.如:“兔不可复得而为宋人笑.”(5)用“为.所.”作标志.如:“今不速往,恐为操所先.”(6)用“被”表被动.如:“风流总被雨打风吹去.”(7)主谓之间直接构成被动.如:“举孝廉不行.”3、倒装句(1)主谓倒装:如:“甚矣,汝之不惠!”(2)宾语前置:()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如:“时人莫之许.”()疑问句中,疑问代词作宾语,宾语前置.如:“卿欲何言?”()用“之”“是”“之为”“唯.是.”把宾语提前.如:“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3)定语后置:()中心词十之十定语十者 如:“马之千里者”()中心词十定语十者 如:“求人可使报秦者”()中心词十数量词 如:“尝贻余核舟一”(4)状语后置:()用“于”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 如:“战于长勺”()用“以”构成的介宾结构做状语,放在动词谓语后. 如:“覆之以掌“4、省略句(1)省略主语,如:“度我至军中,公乃入.”(2)省略谓语,如:“一鼓作气,再而衰”.(3)省略宾语 如:“余闻而愈悲.”(4)省略介词 如:“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练习:指出下列句子属于哪种句式?1、子瑜者,亮兄瑾也. 2、臣之所好者,道也. 3、梁父即楚将项燕.4、而君幸于赵王. 5、使不辱于诸侯. 6、信而见疑,忠而被谤.7、行将为人所并. 8、牧以谗诛. 9、痛哉斯言.10、不腆敝邑. 11、未休关西卒. 12、古之人不余我欺. 13、卿欲何言?14、沛公安在? 15、石之铿然有声者. 16、人马溺死者甚众.17、村中少年好事者驯养一虫. 18、玉斗一双. 19、师不必贤于弟子.20、与备会于当阳长板. 21、具告以事. 22、王语暴以好乐.23、欲以击柱. 24、收天下之兵,聚于咸阳. 25、度我置军中,公乃入. 26、莫我肯顾. 27、唯余马首是瞻. 28、何辞为? 29、当是为谷中溪水冲激而成. 30、刘备天下枭雄.(二)文言固定句式所谓固定句式是文言文表达中的一种习惯用法.它用在相对稳定的语言环境中表达一种通常是较为固定的意义.下面就文言常见的固定句式做些归纳说明.1.不亦……乎这是古汉语中常用的表示反问的惯用句型,它是以反问的形式,表达肯定的内容.可译为“不是……吗”或“不也是……吗”.如:(1)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论语?学而》)——学习了又按时去复习它,不是很高兴的事吗?(2)天下已集,乃谋叛逆.夷灭宗族,不亦宜乎?(《史记?淮阴侯列传》)——天下已经安定,竟然策划叛逆.被夷灭宗族,不也是应该的吗?2.何以……为(恶用……为、奚以……为)“何”是疑问代词,“何以”的意思是“怎么用得着”,“为”是语气助词.“何以……为”可译为“要(拿、用)……做(干)什么呢”,或译为“怎么(为什么)用得着……呢”.如:(1)是社稷之臣也,何以伐为?(《季氏将伐颛臾》)——颛臾是鲁国的臣属,为什么要攻打它呢?(2)汉王亦悟,因复骂曰:“大丈夫定诸侯,即为真王耳,何以假为?(《史记?淮阴侯列传》)——汉王刘邦也醒悟了,于是又骂道:“大丈夫安定诸侯,就是真王了,要假王做什么?”3.何……为“何”是疑问代词,放在动词之前作状语,可译作“为什么”或“怎么”;“为”是表反问的语气词,放在句尾,可译作“呢”.如:(1)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鸿门宴》)——如今人家好比是菜刀和砧板,我们(好比)是鱼和肉,(这种情势)怎么能告辞呢?(2)今牛,禽兽耳,更何问为?(马中锡《中山狼传》)——这牛不过是禽兽而已,又为什么问(它)呢?(3)天之亡我,我何渡为?(《史记?项羽本记》)——上天让我灭亡,我为什么要渡江呢?4.何……之有这是表反问的惯用型,其中的“之”字是助词,是宾语提前的标志.“有”是动词,“何……”是它的宾语.可译为“有什么……的”或“有什么……呢”.特别注意,“何”并不是宾语,而是宾语中心的定语.如:(1)宋何罪之有?(《墨子?公输》)——宋国有什么罪?(2)譬若以肉投馁虎,何功之有哉?(《信陵君窃符救赵》)——这好比把肉投给饿虎,有什么功效呢?5.何……之……在古汉语中,这是一种常见的惯用型,用来表示反问,这里的。

6. 英语翻译

要学好文言文,就要多做这方面的题目或者多看一些文言文方面的书,多翻译一些文言篇目和故事,从而提高文言水平.文言文教学是语文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文言文试题是高考的重头戏,有的同学经常会问,平时如何学好文言文才不至于在高考中失分呢?我认为能注意以下几点,学好文言文、提升高考的命中率就没什么问题了.第一,要有相关的历史知识.常言说,文史不分家.每个人都是生活在一个时代里的,这个时代的政治、经济、文化等必定会对他产生影响.所以,我们只有了解了这个人所处的时代,才能了解他的作品的内涵.比如屈原,他力主改革,希望楚国强大,但楚王“内惑于郑袖,外欺于张仪”,先疏远屈原,后把他流放汨罗江,使其改革之志不能实现,投江而死.了解了这段历史,我们在理解《离骚》时就容易的多了.第二,具备相关的文化常识.中国古代文化博大精深,内涵丰富,并且有许多内容随着历史的发展不断地演变.如姓名和称谓,官职和科举,地理常识,宗法礼俗,服饰和器物,历法和刑法,古籍注释体例等八个方面所涉及的内容,古今有很大的差别.这些内容虽然不需要学生全部掌握,但平时学习中遇到的也应积累下来作为自己的知识储备,以便在文言文学习和考试中随时调用.第三,学会以“今人之心,度古人之腹”.我们生活在当今社会,面对灾难,会团结一心,众志成城;面对丑恶,会抨击、鞭挞;我们会同心抵御外辱.其实这种思想感情是一脉相承的.面对外辱,文天祥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面对百姓的困苦,杜甫写下了:“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所以我们在学习古文时,应善于把古人和今人的情感放在一起对比联想,从而揣摩古人的思想,准确的理解文言文所反映的实质.第四,把握课本,扎实文言文基础.平时的文言文学习,一定要熟练掌握课本中所出现的知识点:①字音,包括多音字和异读字.②词义,包括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类活用.③文言句式,包括特殊句式和文言复句.第五,在学习一篇文言文中应做到如下几点:首先,整体把握文章,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其次,在整体把握课文上落实对段的理解;再次,在具体的语言环境中,联系上下文进一步理解词句;最后,在前三个条件的基础上,进一步理解文章的深层含义.总之,平时的学习能做到以上几点就会为高考打下坚实的基础.。

高考常考文化常识有哪些?

1. 第一位女诗人是:蔡琰(文姬)

2. 第一部纪传体通史:史记?

3. 第一部词典是:尔雅?

4. 第一部大百科全书是:永乐大典?

5. 第一部诗歌总集是:诗经?

6. 第一部文选:昭明文选?

7. 第一部字典:说文解字?

8. 第一部神话集:山海经?

9. 第一部文言志人小说集:世说新语?

10. 第一部文言志怪小说集:搜神记?

11. 第一部语录体著作:论语?

12. 第一部编年体史书是:春秋?

13. 第一部断代史:汉书?

14. 第一部兵书:孙子兵法?

15. 文章西汉两司马:司马迁。司马相如?

16. 乐府双璧:木兰词 孔雀东南飞,加上《秦妇吟》为乐府三绝?

17. 史学双璧:史记 资治通鉴?

18. 二拍:初刻拍案惊奇 二刻拍案惊奇 (凌蒙初)?

19. 大李杜:李白 杜甫 小李杜:李商隐 杜牧?

20. 中国现代文坛的双子星座:鲁迅 郭沫若?

21. 三不朽:立德 立功 立言?

22. 三代:夏 商 周?

23. 《春秋》三传:左传 公羊传 谷梁传?

24. 三王:夏禹 商汤 周公?

25. 三山:蓬莱 方丈 瀛洲?

26. 三教:儒 释 道?

27. 三公:周时,司马 司徒 司空?

西汉,丞相 太尉 御史大夫?

清明,太师 太傅 太保?

28. 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29. 公安三袁:袁宗道 袁宏道 袁中道?

30. 江南三大古楼:湖南岳阳楼 武昌黄鹤楼 南昌滕王阁?

31. 岁寒三友:松 竹 梅?

32. 三辅:左冯翊 右扶风 京兆尹?

33. 科考三元:乡试,会试,殿试和自的第一名(解元,会元,状元)?

34. 殿试三鼎甲:状元 榜眼 探花?

35. 中国三大国粹:京剧 中医 中国画?

36. 三言:喻世明言 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冯梦龙)?

37. 儒家经典三礼:周礼 仪礼 礼记?

38. 三吏:新安吏 石壕吏 潼关吏?

39. 三别:新婚别 垂老别 无家别?

40. 郭沫若 “女神”三部曲:女神之再生 湘果 棠棣之花?

41. 茅盾“蚀”三部曲:幻灭 动摇 追求?

农村三部曲:春蚕 秋收 残冬?

42. 巴金“爱情”三部曲:雾 雨 电?

“激流”三部曲:家 春 秋?

43. 第一部国别史:国语?

44. 第一部记录谋臣策士门客言行的专集:国策 战国策?

45. 第一部专记个人言行的历史散文:晏子春秋?

46. 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屈原?

47. 第一首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357句,1785字)?

48. 第一部文学批评专著:《典论·论文》(曹丕)?

49. 第一位田园诗人:东晋,陶渊明?

50. 第一部文学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刘勰的《文心雕龙》?

51. 第一部诗歌理论和评论专著:南北朝梁人钟嵘的《诗品》?

52. 第一部科普作品,以笔记体写成的综合性学术著作:北宋的沈括的《梦溪笔谈》?

53. 第一部日记体游记:明代的徐宏祖的《徐霞客游记》?

54. 第一位女词人,亦称“一代词宗”:李清照?

1. 我国第一部长篇讽刺小说:儒林外史?

2. 我国第一部介绍进化论的译作:严复译的赫胥黎的《天演论》,他是一个由不懂外,却成了翻译家的人。?

3. 我国第一部个人创作的文言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4. 我国新文学史上第一篇短篇小说是:狂人日记?

5. 第一位开拓“童话园地”的作家是:叶圣陶?

6. 我国第一部浪漫主义神话小说:西游记?

7. 第一篇报告文学作品是:(夏衍)包身工?

8. 新中国第一位获得“人民艺术家”称号的作家:老舍 .其作品是; 龙须沟?

9. 先秦时期的两大显学是:儒 墨?

10. 儒家两大代表人物是:孔丘和孟子,分别被尊至圣和亚圣。?

11. 唐代开元,天宝年间,有两大词派,:以高适,岑参为代表的边塞诗 以王维,孟在为代表的其风格,前者雄浑豪,后者恬淡疏朴?

12. 常把宋词分为豪放,婉约两派。前者以苏轼,辛弃疾为代表,后者以柳永,周邦彦,李清照为代表。?

13. “五四”高举的两面大旗:反对旧礼教,提倡新道德,反对旧文学,提倡新文学?

14. 两篇《狂人日记>>的作者分别是:俄罗斯的果戈里 我国的鲁迅?

15. 世界文学中有两大史诗:伊利亚特 奥德赛?

16. 佛教三宝是:佛(大知大觉的) 法(佛所说的教义)僧(继承或宣扬教义的人)?

17. 三从四德中三从:未嫁从父 既嫁从夫 夫死从子?

四德:妇德 妇言 妇容 妇功/品德 辞令 仪态 女工?

18.初伏,中伏,末伏统称三伏。夏至节的第三个庚日为初伏的第一天,第四个庚日为中伏的第一天,立秋节后的第一个庚日是末伏的第一天。初伏,末伏后十天,中伏十天或二十天。?

19.三纲五常:三纲:父为子纲 群为臣纲 夫为妻纲?

五常:仁 义 礼 智 信?

20.三姑六婆:三姑:尼姑 道姑 卦姑?

六婆:媒婆 师婆(巫婆) 牙婆 虔婆 药婆 接生婆?

21.三皇五帝:三皇:伏羲 燧人 神农?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尧 舜?

22.三教九流:三教:儒 道 释?

九流:儒家 道家 阴阳 法 名 墨 纵横 杂 农?

23.三山五岳:东海里的三座仙山:瀛洲、蓬莱、方丈;?

五岳:东岳泰山 南岳衡山 西岳华山 北岳恒山 中岳嵩山?

24.三性:祭祀用的牛羊猪(太牢)(无牛为少牢)?

25.三一律:欧洲古典广义戏剧理论家所制定的戏剧创作原则,就是地点一致,时间一致,情节一致。?

26.佛教三昧:止息杂虑,心专注于一境。(修行方法之一)?

27.佛教三藏:总说根本教义为经,述说戒律为律,阐发教义为论(通晓三藏的叫三藏法师)?

28.三省六部:三省:中书省(决策)门下省(审议)尚书省(执行)?

六部:吏 户 礼 兵 刑 工?

29.三苏:苏洵 苏轼 苏辙 三军:上中下/左中右/海陆空?

30.三吴:吴郡 吴兴 会稽(丹阳) 三国:魏 蜀 吴?

31.三秦:雍王(西) 塞王(东) 瞿王(陕西北)?

32.三楚:港陵-南楚 吴-东楚 彭城-西楚?

33.三原色:红 绿 蓝?

34.三坟五典:三坟:伏羲 神农 黄帝?

五典:少昊 颛顼 高辛 唐尧 虞 舜?

35.三体石经:尚书 春秋 左传/古文 小篆 汉隶三种字体书写?

1.经典四书:大学 中庸 孟子 论语?

2.四大类书:太平御览 册府元龟 文苑英华 全语文?

3.战国四君:齐国的孟尝君 赵国的平原君 楚国的春申君 魏国的信陵君?

4.初唐四杰:王勃 杨炯 卢照邻 骆宾王?

5.北宋文坛四大家:王安石 欧阳修 苏轼 黄庭坚?

6.元曲四大家:关汉卿 马致远 白朴 郑光祖?

7.明代江南四大才子:唐伯虎 祝枝山 文徵明 周文宾?

8.北宋四大书法家:苏轼 黄庭坚 米芾 蔡襄?

9.楷书四大家:唐-颜真卿 柳公权 欧阳洵 元-赵孟頫?

10.书法四体:真(楷) 草 隶 篆?

11.文房四宝:湖笔 微墨 宣纸 端砚?

12.中国四大藏书阁:北京的文渊阁 沈阳文溯阁 承德文津阁 杭州文澜阁?

13.古代秀才四艺(文人雅趣):琴 棋 书 画?

14.国画四君子:梅 兰 竹 菊?

15.书四库:经 史 子 集?

16.兄弟四排行:伯(孟) 仲 叔 季?

17.五胡:匈奴 鲜卑 羯 氐 羌?

18.五花:金菊花-卖花女 木棉花-街上为人治病的郎中 水仙花-酒楼上的歌女 火辣花-玩杂耍的 土牛花-某些挑夫?

19.八门:巾-算命占卦的 皮-卖草药的 彩-变戏法的 挂-江湖卖艺的 平-说书评弹的 团-街头卖唱的 洞-搭蓬扎纸的 聊-高台唱戏的?

20.竹林七贤:嵇康 阮籍 山涛 向秀 阮咸 王戎 刘伶?

21.建安七子:孔融 陈琳 王粲 徐千 阮瑀 应瑒 刘桢?

22.七政(七纬):日 月 金 木 水 火 土?

23.战国七雄:赵 魏 韩 齐 秦 楚 燕?

24.七情:喜 怒 哀 惧 爱 恶 欲?

25.七大古都:北京 西安 洛阳 开封 南京 杭州 安阳?

26.神话八仙:铁拐李 汉钟离 张果老 何仙姑 蓝采和 吕洞宾 韩湘子 曹国舅?

27.唐宋散文八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苏辙 王安石 曾巩?

28.文起八代之衰中的八代:东汉 魏 宋 晋 齐 梁 陈 隋?

29.四时八节中的八节指:立春 春分 立夏 夏至 立秋 秋分 立冬 冬至?

30.八卦:乾 坤 震 巽 坎 离 艮 兑分别象征天 地 雷 风 水 火 山 泽?

31.八股文中的八股:破题 承题 起讲 入手 起股 中股 后股 束股?

32.扬州八怪指;汪士慎 李鳝 金农 黄慎 高翔 郑燮 罗聘?

33.九州指:冀 兖 青 荆 扬 梁 雍 徐 豫?

34.九族指:高祖 曾祖 祖父 父 本身 子 孙 曾孙 玄孙?

35.九章指:惜诵 涉江 哀郢 抽思 怀沙 思美人 惜往日 橘颂 悲回风?

36.九歌指:东皇太一 云中君 湘君 湘夫人 大司命 少司命 东君 河伯 山鬼国殇 礼魂?

37.十家指;九流加上小说家?

38.中国历史上十女诗人指:班婕妤(班固之祖姑) 蔡琰 左芬(左思之妹) 苏惠谢道韫 鲍令晖(之妹) 薛涛 李清照 朱淑贞 秋瑾?

39.中国十大古典悲剧:《窦娥冤》 《赵氏孤儿》 《精忠旗》 《清忠谱》 《桃花扇》《汉宫秋》《琵琶记》《娇红记》《长生殿》《雷峰塔》?

40.中国十大古典喜戏:《救风尘》《玉簪记》《西厢记》《看钱奴》《墙头马上》《李逵负荆》《幽阁记》《中山狼》《风筝误》?

41.十天干:甲 乙 丙 丁 戊 己 庚 辛 壬 癸?

42.中国十部著名歌剧:《白毛女》《王贵和李香香》《小二黑结婚》《刘胡兰》《洪湖赤卫队》《草原之歌》《红霞》《刘三姐》《红珊瑚》《江姐 》?

43.十二地支:子 丑 寅 卯 辰 巳 午 未 申 酉 戌 亥?

44.十二生肖:鼠 牛 虎 兔 龙 蛇 马 羊 猴 鸡 犬 猪?

45.十二时:夜半 鸡鸣 平旦 日出 食时 隅中 日中 日昳 脯时 日入 黄昏 人定?

46.十二律:黄钟 大吕 太簇 夹钟 姑洗 仲吕 蕤宾 林钟 夷则 南吕 无射 应钟?

47.十三经:《易经》《尚书》《诗经》《周礼》《仪礼》《左传》《礼记》《公羊传》《谷梁传》《论语》《孟子》《孝经》《尔雅》?

48.七夕指:七月七日?

49.十恶不赦中的十恶指:谋反 谋大逆 谋叛 恶逆 大道 大不敬 不孝 不睦 不义 内乱?

1. 佛教四大名山:五台山 峨眉山 普陀山 九华山?

2. 中国四大发明:指南针 造纸术 印刷术 ****?

3. 中医四诊:望 闻 问 切?

4. 戏曲四行当:生 旦 净 丑?

5. 道教四大名山:湖北武当山 江西龙虎山 四川青城山 安徽齐云山?

6. 四大石窟:云冈石窟 龙门石窟 麦积山石窟 敦煌莫高窟?

7. 黄山四绝:奇松 怪石 云海 温泉?

8. 泰山四大奇观:旭日东升 晚霞反照 黄河金带 云海玉盘?

9. 中国四大名楼;岳阳楼 黄鹤楼 腾王阁 太白楼?

10. 四大古典小说:《三国演义》 水浒传 西游记 红楼梦?

11. 四大谴责小说:官场现形记(李宝嘉) 二年目睹之怪现状(吴研人) 老残游记(刘鄂) 孽海花(曾朴)?

12. 民间四大传说:牛郎织女 孟姜女寻夫 梁山伯与祝英台 白蛇与许仙?

13. 古代四美女:西施(沉鱼) 王昭君(落雁)貂禅(闭月) 杨玉环(羞花)?

14. 古代四美:音乐 珍味 文章 言谈/ / 良晨 美景 赏心 乐事?

15. 苏门四学士:黄庭坚 秦观 曾补之 张来?

16. 四史:史记 汉书 君汉书 三国志?

17. 历史上四大书院:庐山白鹿洞 长沙岳麓 衡阳石鼓?

18. 商丘应天府?

19. 古代祥瑞四灵:龙 凤 麒麟 龟?

20. 宋中兴四诗人:陆游 杨万里 范大成 尤袤?

21. 科考四级及录取者称谓:院试-秀才 乡试-举人 会试-贡生 殿士-进士?

22. 千古文章四大家:韩愈 柳宗元 欧阳修 苏洵 苏轼?

23. 有很高史学和文学价值的三史:史记 汉书 后汉书?

24. 三班父子:班彪 班固 班昭?

25. 三书指:魏书 蜀书 吴书 后人将其合为一本称三国志。?

26. 左思的三都赋指:蜀都赋(成都) 吴都赋(南京) 魏都赋(邺)?

27. 南朝三谢:谢灵运 谢惠连 谢眺?

28. 三瘦词人指:李清照 三个名句是:?

29. 莫道不销魂,帘卷西风,人比黄花瘦。?

30. 知否,知否?应是肥红瘦。?

31. 新来瘦,非千病酒,不是悲秋。?

32. 旧书塾使用的三种教本简称为三百千指:三字经 百家姓 千字文?

33. 郑板桥(郑燮)的三绝指:绘画 诗作 书法?

34. 鲁迅的三部短篇小说集:《呐喊》 《彷徨》 《故事新编》?

35. 我国当代文学史上的三大散文作家是:刘白羽 杨朔 秦牧?

36. 高尔其的自传体三部曲是:《童年》 《在人间》 《我的大学》?

37. 世界作品中三大吝啬鬼指:老葛朗台 夏洛克 泼留希金?

38. 老舍小说《四世同堂》也是三部曲指:《惶惑》 《偷生》 《饥荒》?

39. 我国古代有四个大城市称四京:东京-汴梁 西京-长安 南京-金陵 北京-顺天?

40. 汉字的字音的四种音调叫四声指:平 上 去 入 现代则分为:阴平 阳平 上声 去声?

41. 元末明初吴中四杰:高启 杨基 张羽 徐贲?

42. 元杂剧的四大爱情剧:《荆钗记》 《白兔记》 《拜月亭》 《杀狗记》?

1. 英国莎士比亚的四大悲剧:《哈姆雷特》《李尔王》《奥赛罗》《麦克佩斯》?

2. 四言诗是:我国汉代以前最通行的诗歌形式,通章或通篇每句四字。?

3. 四体不勤中的四体指:人的四肢?

4. 四大皆空是指:(佛语)地水火风组成的宇宙四种元素?

5. 管仲把礼义廉耻四道德看作治国的四个纲。?

6. 四六文指;骈文的一种,全篇多以四字或六字相间为句,盛行于南朝。?

7. 春秋五霸指:齐桓公 晋文公 楚庄公 秦穆公 宋襄公?

8. 五等爵位指:公爵 候爵 伯爵 子爵 男爵?

9. 五经:诗 书 礼 易 春秋?

10. 五行:金 木 水 火 土 /仁 义 礼 智 信?

11. 五常(五伦):君臣 父子 兄弟 夫妇 朋友?

12. 五教:父义 母慈 兄友 弟恭 子孝?

13. 五音:宫 商 角 徵 羽?

14. 五刑:(隋前)墨 劓 刖 宫 大辟(隋后)笞 杖 徒 流 死?

15. 死的五称:天子-崩 诸候-薨 大夫-卒 士-不禄 平民-死?

16. 唐代五大书法家:柳公权 颜真卿 欧阳洵 褚遂良 张旭?

17. 五大奇书:《三国演义》《水浒传》《本游记》《红楼梦》《》?

18. 五谷:稻 麦 黍 菽 麻?

19. 五彩:青 黄 红 白 黑?

20. 唐代以后的五代指:后梁 后唐 后晋 后汉 后周?

21. 五帝:黄帝 颛顼 帝喾 唐尧 虞舜?

22. 五毒:蝎 蛇 蜈蚣 壁虎 蟾蜍?

23. 五更与时钟的对应是:一更(19-21) 二更(21-23) 三更(23-1) 四更(1-3) 五更(3-5)?

24. 五官:耳 目 口 鼻 身?

25. 新中国五位语言大师:郭沫若 茅盾 巴金 老舍 赵树理?

26. 五荤:(佛语)大蒜 韭菜 薤 葱 兴渠?

27. 五岭:越城岭 都庞岭 萌渚岭 骑田岭 大庾岭?

28. 五味:甜 酸 苦 辣 咸?

29. 五香:花椒 八角 桂皮 丁香花蕾 茴香子?

30. 五脏:心 肝 脾 肺 肾?

31. 五陵:高祖长陵 惠祖安陵 景帝阳陵 武帝茂陵 昭帝平陵?

32. 五湖:洞庭湖 鄱阳湖 太湖 巢湖 洪泽湖?

33. 四大洋:太平洋 大西洋 印度洋 北冰洋?

34. 六艺经传指:诗 书 礼 易 乐 春秋?

35. 通五经贯六艺中的六艺指:礼 乐 书 数 射 御?

36. 造字六书:象形 指示 会意 形声 转注 假借?

37. 诗经六义措:风 雅 颂 赋 比 兴?

38. 六部;户部 吏部 礼部 兵部 刑部 工部?

39. 六亲;父 母 兄 弟 妻 子?

40. 古代婚嫁六礼:纳采 问名 纳吉 纳徵 清期 亲迎?

41. 六朝;吴 东晋 宋 齐 梁 陈都建都建康,史称六朝。?

42. 六畜:马 牛 羊 狗 猪 鸡?

43. 苏门六君子:黄庭坚 秦观 晁补之 张来 陈师道 李麃?

44. 六甲:六十甲子/甲子 甲寅 甲辰 甲午 甲申 甲戌/妇女怀孕?

45. 六尘佛教名词)声 色 香 味 触 法六种境界?

46. 六合:天 地 (上下) 东 西 南 北?

47. 佛教六根(佛教名词)眼 耳 鼻 舌 身 意?

求各位大神帮忙整理一下高考文言文容易遇到的文化常识,比如皇帝死了叫崩,平民死了叫填沟壑,虎拜是大臣

高中必背古诗词其实在高考真题中只占了6分的分值,主要是名句默写,分值最大的是课外的文言文和古代诗歌的阅读理解,这两个阅读理解分值占了30分。而想拿下文言文阅读,必须掌握中国古代文化常识。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中国有1300多年科举考试的历史,这一制度曾显示出选拔人才的优越性,深深地影响了东亚各国。1905年,清廷出于发展新教育、培养实用人才的需要,废除了科举制度,转而引进西方的学校考试制度。中国现代高考制度的建立,就有这样两个重要来源:一是科举考试制度所形成的传统考试思维和价值,二是西方现试制度的模式和手段。?

文化常识 ▏高考怎么考传统文化

一、与政事相关的常用词

官员到某地任职,做一些相关的政事,实行一定的政策,会引起各方不同的褒贬评论。于是官员与百姓、官员与官员、官员与国君(帝王)之间就会有许多“动作”发生。

1.诣:到,去。

2.劝:①鼓励,奖励;②受到鼓励、奖励。

3.课:考核、督促、征收。

4.风、化:教育感化。

5.按、案:巡视,巡行;考察,核实,查明。

6.游:①游玩,游览;②旅行,外出求学或求官;③交际,交往。

7.趣、趋:①小步走,跑;又引申为赶快,迅速。②通“促”,催促。

8.劾:检举,揭发。

9.白:告诉,报告。常用于官吏之间。

10.短:进谗言,说坏话。

11.害:嫉妒。

12.闻:

①听说,听见;

②使知道,报告给……知道。对于义项

③要特别注意。其中省略的人往往是最高统治者——国君,强化了这一点,阅读时就不至于认为下文中国君和主人公发生的事件显得突兀。怎么国君知道了并参加进来了呢?其实就是“闻”字在起作用。如“没死以闻”,“齐桓晋文之事可得闻乎”。

13.折:指斥,指责,驳斥。

14.让:①责备,责怪;②谦让,辞让。

15.党:偏袒,伙同,包庇。

16.矫:假托,假传。

17.质:作人质;抵押。

18.次:①临时驻扎(用于军队);②住宿,停留(用于个人)。

19.输:缴纳(贡品或赋税)——由“输送、运输”引申。

20. 当:判刑,判罪。后多带表示惩罚意义的词语。

21.坐:①因……犯罪或错误,触犯;②牵连,定罪。

22.多:赞扬,欣赏。“高、贵”等字,若带宾语,就是意动,也意译为此。

23.少:批评,轻视,看不起。

这是一些常见的单音动词。我们基本可以按照官员行为、他官(官场)反应、社会评价三个层面来掌握。

二、官职人物常用词语

1.表官职的

(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

(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

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如:公车特征拜郎中。《张衡传》

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如:连辟公府不就。《张衡传》

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如:举其偏,不为党。《左传"襄公三年》

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宋史·侯可传》

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张衡传》

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陈情表》

授:授给、给予官职。《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谭嗣同》

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鸿门宴》

起:起用人任以官职。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元史·贾鲁传》

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三国志·吴主传》

仕:做官。如:学而优则仕。《论语·子张》

仕宦:做官,任官职。如:汝是大家子,仕宦于台阁。《孔雀东南飞》

仕进:进身为官。如:迈少恬静,不慕仕进。《晋书·许迈传》

②表罢免官职的词语。

罢:免去,解除官职。如:窦太后大怒,乃罢逐赵绾、王臧等。《魏其武安侯列传》

绌、黜:废掉官职。如:有罪得以黜,有能得以赏。《封建论》

免:罢免。如:免官削爵。〈汉书"贡禹传〉

夺:削除。如:使者遂逮守,胁服夺其官。《书博鸡者事》

③表提升官职的词语。

升:升官。如:升(鲁)台都事。《元史·贾鲁传》

擢:在原官上提拔。如:擢为后将军。《汉书"赵充国传》

拔:提升本来没有官职的人。如:山涛(人名)作冀州(长官),拔三十余人。李白《与韩荆州书》

迁:一般指提升。如:孝文帝说之,超迁,一岁中至太中大夫。《贾谊传》

陟:进用。如:陟罚臧否,不宜异同。《出师表》

晋、进:晋升官职,提高职位或级别。如:成语“加官进爵”

加:加封,即在原来的官衔上增加荣衔,一般可享受一世特权。 如: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宋史·辛弃疾传》

拜:按一定礼节授予(任命)官职,一般用于升任高官。如: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

④表降低官职的词语。

谪:因罪被降职或流放。如:滕子京谪守巴陵郡。《岳阳楼记》

贬:

①降职。如:贬连州刺史。《刘禹锡传》

②降职并外放。如:贬邵州刺史,不半道,贬永州司马。《新唐书·柳宗元传》

放:一般指由京官改任地方官。如:屈原既放,三年不得复见。《卜居》

左迁:降职贬官,特指贬官在外。如:予左迁九江郡司马。《琵琶行》

窜:放逐,贬官。如:暂为衔使,遂窜南夷。(韩俞《进学解》)

左除、左降、左转:降职。如:帝怒,乃罢(陆)贽宰相,左除(张)滂等官(《新唐书·装延龄传》)

出宰:京官外放出任地方官。如:郎官上应列宿,出宰百里,有非其人,则民受其殃。(《后汉书·明帝纪》)

⑤表调动官职的词语。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提升。《汉书·王尊传》:“迁东郡太守。”

徙:一般的调动官职。如:徙王信为楚王。《淮阴侯列传》

调:变换官职。如:调为陇西都尉。《汉书"袁盎传》

转、调、徙:调动官职。《张衡传》:“再转复为太史令,衡不慕当世,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补:补充空缺官职。如:太守察王尊廉,补辽西盐官长。《汉书·王尊传》

改:改任官职。如:改刑部详覆官。《宋史·王济传》

出:京官外调。如:出为河间相,时国王骄奢。《张衡传》

⑥表兼代官职的词语。

兼:兼任。如:余除右丞相兼枢密使。《〈指南录〉后序》

领:兼任(较为低级的官职)。如:桓温镇江口,复引(乔)为司马,领广陵相。《晋书·袁乔传》

行:代理官职。如:太祖行奋武将军。《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署:代理、暂任。 如:太守奇之,署守属监狱。《汉书·王尊传》

权:暂代官职。如:时韩愈吏部权京兆。《刘公嘉话》

判:高位兼低职。如:除镇安武胜军节度史,司徒兼侍中,判相州。《宋史"韩琦传》

假:临时的,代理的。如:乃相与共立为假上将军。(《史记·项羽本记》)

摄:暂代官职。如:俄检校侍中,摄史部尚书。(《新唐书·杜如晦传》)

守:代理官职。如:初平中,北海孔融召为主薄,守高密令。(《三国志·王修传》)

⑦表辞官

告老:官员年老。如:时年已七十,遂隐上山,悬车告老。

解官:辞去官职。如:得监和州税,父母又不欲行,拯即解官归养》

请老:古代官吏请求退休养老。如:祁溪请老,晋侯问嗣焉。

乞身:古代认为官吏做官是委身事君,因此称请求退职为“乞身”。如:时天下略定,通思欲避荣宠,以病上书乞身。(《后汉书·李通传》)

乞骸骨:古代官吏请求退职,,意思是使骸骨归葬故乡。如:龚在位五年,以老病乞骸骨。

移病:上书称病,为居官者请求退职的委婉语。如:即日父子供移病,满三月赐告。(《汉书·疏广传》)

致仕:交还官职,即退休。如:以刑部尚书致辞仕。(《新唐书·白居易传》)

这些词,都有个明显的特征,即后面常带表示官职或地点的专有名词,这给我们的翻译带来了方便——可以不译。更重要的是,官职的变动特别是主观情绪明显的降职和升职,往往是我们推断翻译主人公行为、事件中生难字词的重要依据。

3.表人物个性的:耿、(仁)厚、(仁)矜、耿介、刚毅、周密、宽厚、正直、埂、鲠、骨鲠、鲠切、聪、慧、敏、木讷、佞、诈、阿谀、谄谗、谲、狷介。

耿:光明。

埂:正直。

鲠:直爽,正直。

佞:能说会道,引为巧言谄媚。

谲:欺诈,玩弄手段。

4.表人物品行的:行、德、操、节、清(廉)、*(靡)、贪(浊)

5.与科考有关的:贡举、第、登第、中第、状元、解元、乡试。

6.与学校有关的:庠、序、太学、博士、太傅。

7.表敬重的:敬、重、尊、恭。

8.表赞扬的:多、嘉、称、誉、与、许、叹

多:称赞。

嘉:赞美。

与:赞许。

9.表社会状态的:治、乱、兴、盛、衰。

10.表少数民族的:蛮、夷、戎、狄

蛮:南蛮,古代统治阶级对南部民族带污蔑性的称呼。

夷:东部少数民族。

戎:西部少数民族。

狄:北部少数民族。

11.表人物地位的:贵、显、卑、官绅、豪。

12.表主管的:知、典、主。

13.与水利有关的:堤、决、溃、溢、涨、灌溉、涝、旱、堰、芜秽。

14.与粮食有关的:粟、黍、禾、谷、稻、菽、稼穑、耕耘、稔、熟、刈、籴、粜、廪、禀、府、荒、欠收。

稔:庄稼成熟。

刈:割;镰刀一类的农具。

廪:米仓。官府供给粮食。

禀:给于各物。

府:古代国家收藏文书或财物的地方,藏兵器的地方叫库。后来成了同义词。

荒:荒年,收成不好。

15.表粮食丰收的:丰、饶、赡、足、给、佚

赡:富足,充足;供给。

给:足,丰足。

16.表食物的:糗、馔、肴、膳、羞(馐)、蔬、果、脂膏。

17.表饱饥的:饱、饥、饿、馁、馑。

馁:饥饿,五谷没有收成。

馑:蔬菜和野菜吃不上。连用时饥和谨无区别。

18.表俸禄的:俸、禄、秩、饷

秩:官吏的俸禄。

19.表布匹的:布、麻、匹、丝、绢、锦、练、绫、绡、缣、绸、罗、缎、绮、纱、绦、缟、缣、缯、蚕、桑。

20.表穿戴的:纨绔、布衣、履、绶、冠、冕、巾、弱冠、免冠、带。

21.表房舍的:宇、舍、馆、宅、第、邸、庑、屋。

宇:屋檐。

庑:高堂周围的郭房,厨房;房屋。

22.表桌床的:案、几、床、榻。

23.表违背的:牾、忤、逆、倍(背)。

忤:违反,抵触。

牾:逆。

24.表揭发的:劾、讦、揭、擿

劾:揭发罪状。

讦:攻击或揭发别人的短处。

25.表害怕的:畏、惧、惮、慑、骇、患。

26.表嫉恨的:恶、厌、憎、贬、衔、怨、患、疾、恨、怒、诅

衔:藏在心中,特指怀恨。

诅:诅咒。

27.表暗中的:阴、间、密。

28.表诬陷的:中、谮、诬。

谮:说坏话诬陷别人。

29.表朝见的:朝、觐

觐:原指诸侯秋天朝见天子。

朝:诸侯春天朝见天子,后来都泛指朝见帝王。

30.与京城有关的:禁、阙、畿、京、京畿。

畿:京城所管辖的地方。

31.与皇帝有关的:上、帝、祚、践祚、登基、用事、朕、孤、寡人、御、诏、召、诰、(驾)幸、膳、对策、轮对、奏、表、疏

祚:福;帝王。

践祚:即位。

32.表说话的:曰、云、谓、诏、诰、告、敕、白、陈、对、语、谕、喻、晓、辩、问、谢、折、诘、诉、咨(谘)。

告:告诫,嘱咐;皇帝的命令或诏书。

谕:告诉,使人知道;知道,了解,明白。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诘:责备,追问。

诉:告状;诽谤。

33.表劝说的:说、劝、规、讽、讥、谤、谏。

34.表责备的:过、责、咎、诛、让、谴、尤、折。

让:责备,责怪

尤:罪过,过错

折:驳斥,使对方屈服

35.表宽容的:容、贷、恕、宽。

36.表喜乐的:乐、欣(然)、悦(说)、欢、蹈舞。

37.表哀怒的:怒、愤、恼、忿恚、涕泣、骂、责、戾、诟、谩

戾:①凶暴,猛烈②违背,违反或乖张,不讲情理。

诟:①耻辱②骂

忿:愤怒,怨恨。

恚:恨、怒。

38.表刑罚的:辟、大辟、髡、笞、磔、刖、族、杖、流、赭衣、械。

族:灭族。

流:流放,古代的一种刑罚。

赭衣:赭,红褐色。“衣赭衣,关三木”是古代特穿的衣服。

械:桎梏,脚镣和手铐。

39.表监狱的:囹圄、狱。

40.表拜访的:造、过、访、谒(见)、顾。

41.表告别的:辞、别、谢。

42.表离开某地的:去、迁、徙。

43.表到往某地的:如、过、诣、往、经。

44.与马匹有关的:马、驹、厩、策、羁、縻、辔、逸、驭、御、驾、辕、辙。

逸:马脱了缰绳,放纵。

45.表行动的:步、趋、走、遁、亡、逃、徙、匿、逋。

遁:逃,“遁”与“逃”均是逃离某个地方,但“遁”比“逃”更隐蔽,多指悄悄地遛走,不知去向。

逋:①逃亡,逃跑。②拖延,迟延。

46.表死亡的:(驾)崩、山陵崩、薨、卒、不禄、死、没(殁)、终、圆寂。

三、值得重视的特殊单音词

1.狱:案件,案情;监狱:监管案件。

2.脱:①副词,表推测,也许、或许;“事既未然,脱可免祸”。②连词,表假设,倘若、如果。

3.第:①只,只是,只要;

②科举考试或官员考核的等级,如“高第”就是高的等级。(单独的“最”也可表示等级)

4.独:若在疑问句中,表反问,难道、怎么。“相如虽驽,独畏廉将军哉”(《廉颇蔺相如列传》)。同样用法的还有“宁”“顾”。

5.他:别的,其他的,另外的。“又顾而之他”“王顾左右而言他”(《齐人有一妻一妾》)。

四、值得了解的相关复音词

1.下车:刚上任、刚到任。现有成语“下车伊始”。

2.乞骸骨、请辞、告老、请归、乞归:辞官。

3.用事:掌权,主管。

4.视事:在任,在职;办公。

5.听事:办公的地方。

6.逆旅:旅馆。

7.部曲:私家军队。

8.祖道:在路上设宴为人饯行。祖,祭祀路神。

9.家人:平民,老百姓。不同于“家里人”和“佣人、仆人”。

10.起家:起于家,就是从家里被征召为官。

11.作色:发怒。

12.从子:侄子。从,堂房亲属;又如“从兄、从弟、从父”等。

五、相对稳定的通假字

1.乡,通“向”:“侯生果北乡自刭”(《史记·魏公子列传》)。

2.详,通“佯”:“行十余里,广详死”(《史记·李将军列传》)。

3.蚤,通“早”:“旦日不可不蚤自来谢项王”(《史记·项羽本纪》)。

4.倍,通“背”:“愿伯具言臣之不敢倍德也”(《史记·项羽本纪》)。

5.禽,通“擒”:“禽灭六王”(《史记·秦始皇本纪》)。

6.畔,通“叛”:“人言公之畔,陛下必不信”(《史记·淮阴侯列传》)。

7.趣,①通“趋”:“兵法,百里而趣利者蹶上将”(《史记·孙膑列传》)。

②通“促”:“趣赵兵亟入关”(《史记·陈涉世家》)。

8.内,通“纳”:接纳,让……近来;藏。“无内诸侯军”(《史记·高祖本纪》)。

9.郤,通“隙”:隔阂,矛盾。“令将军与臣有郤”(《史记·项羽本纪》)。

10.责,通“债”:“此两家常折券弃责”(《史记·高祖本纪》)。

六、表示时间的词

1.表瞬间:俄、俄而、俄顷;顷、顷之、顷刻、有顷;旋、寻、无何。

2.表过去:既、既而,先、先是、先时,初,时、当是时,曩、尝,昔、向。

3.表一段时间:比、迨、逮、及、洎、居(后带时间,则译作“过了…”,不译作“居住”,如“居无何,居三月”)

高考必考的文学常识有哪些?

传统文化已经成为中考、高考的热门考点,那么,试题会以怎样的形式考查?考查的重点内容又会是哪些?

选择的是近年来中考相关试题,从中可以发现中考传统文化试题有以下规律:

与高考相比,中考命题形式更为灵活,既有客观选择题,又有主观运用题;

涉及的内容相对简单,多与教材中的文言文相关,或者是基本的文化常识;

考查重点内容:古人姓名字号、古代纪时方法、科举与官职、礼仪制度、文学常识等;与高考不同的是,中考因为是地方命题,常常会考查与本地域相关的文化常识;

考查形式:以文言文阅读材料为基础,以选择题的形式考查

重点关注:从考试的文本中来,但大部分与教材设计的文言文内容相关,即使有个别新词,只要具备基本的古代文化常识,就可以解答。平时学习中要高度关注教材文言文注解的内容

考查内容:古人姓名字号、古代纪时方法、科举与官职、礼仪制度、国学经典知识、典故知识、文学常识等。

免胄文化常识

1.《诗经》:又名“诗三百”,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从西周到春秋时期的诗歌305篇,分为“风”、“雅”、“颂”三部分,被列为“五经”(《诗经》《尚书》《礼记》《周易》《春秋》)之首。著名篇目有《关雎》《蒹葭》《氓》《硕鼠》《七月》等。

2.屈原:名平,字原,号灵均,战国末期楚国人。我国第一位伟大的爱国诗人,世界四大文化名人之一(另有波兰的哥白尼、英国的莎士比亚、意大利的但丁)。他用楚辞形式写成了我国第一首长篇政治抒情诗《离骚》,其中的名句“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千古传诵。中国的传统节日端午节就是纪念屈原的。

3.孔子:名丘,字仲尼,世称“圣人”,春秋时期鲁国人。我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创始人,私学创办人。孔子及其弟子的主要言行思想由孔子的弟子及再传弟子记录在《论语》20篇中。《论语》各取篇中开头二字为篇名,是儒家经典“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之一。

4.孟子:名轲,字子舆,战国时期儒家代表人物,世称“亚圣”。主要作品为《孟子》7篇,各篇取开头几字为篇名,该书记载了孟子的思想和政治言论,为“四书”之一。《得道多助,失道寡助》《生于忧患,死于安乐》《鱼我所欲也》即出自《孟子》。

5.墨子:名翟,战国时期墨家学派的创始人。《墨子》一般认为是墨子的弟子及其再传弟子对墨子言行的辑录,其中《兼爱》《非攻》等代表了墨子的主要思想。《公输》即选自《墨子》。

6.庄子:名周,战国时期哲学家,道家代表人物。主要作品为《庄子》,道家经典之一,具有浓厚的浪漫色彩。代表作《逍遥游》。

7.韩非子:战国末期韩国人,荀子的弟子,先秦法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著有《韩非子》一书。《扁鹊见蔡桓公》《五蠹》《智子疑邻》等均出自此书。。

8.司马迁:西汉史学家,字子长,别称太史公。主要作品为《史记》,又名《太史公书》,是我国第一部纪传体史书,记载了从传说中的黄帝到汉武帝长达3000年的历史,全书130篇,分为“本纪、世家、列传、表、书”五种体裁。鲁迅称之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陈涉世家》即选自《史记》。

9.曹操:字孟德,东汉末年的政治家、军事家、诗人,“三曹”(曹操、曹丕、曹植)之首。代表作有《观沧海》《龟虽寿》《短歌行》等,属乐府歌辞。开创“建安风骨”新风。鲁迅称他是“一个改造文章的祖师”。

10.陶渊明:又名潜,字元亮,自号五柳先生,谥靖节,东晋著名诗人,我国第一位杰出的田园诗人。代表作有《桃花源记》《五柳先生传》《归园田居》《饮酒》等。

11.王勃:字子安,“初唐四杰”(王勃、杨炯、卢照邻、骆宾王)之一。主要作品为《王子安集》。其中《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滕王阁序》最有名。是“初唐四杰”中成就最高的诗人。

12.孟浩然:唐代第一个大量写山水诗的人,与王维齐名,世称“王孟”。主要作品为《过故人庄》《春晓》《望洞庭湖赠张丞相》等。

13.王维:字摩诘,官至尚书右丞,故称王右丞,唐朝诗人兼画家。与孟浩然同为盛唐田园山水派代表。主要作品为《使至塞上》《送元二使安西》《竹里馆》《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等。苏轼称赞王维“诗中有画”“画中有诗”。

14.李白:字太白,号青莲居士,人称“诗仙”。唐代三大诗人(李白、杜甫、白居易)之一。主要诗作有《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渡荆门送别》《峨眉山月歌》《行路难》《宣州谢眺楼饯别校书叔云》等,结为《李太白集》。其诗属浪漫豪放派,是古典浪漫主义艺术的高峰。韩愈称赞说:“李杜文章在,光焰万丈长。”

15.杜甫:字子美,自称少陵野老,曾任左拾遗、检校工部员外郎,世称杜工部。与李白齐名,人称“诗圣”,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主要作品有《望岳》《春望》《茅屋为秋风所破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登楼》《江南逢李龟年》及“三吏”(《新安吏》《石壕吏》《潼关吏》) “三别”(《新婚别》《垂老别》《无家别》)等,结为《杜工部集》。其诗为现实主义诗歌艺术的高峰,被称为“诗史”。

16.岑参:唐朝边塞诗派的重要代表人物。主要作品有《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逢入京使》《走马川行奉送封大夫出师西征》等。

17.韩愈:字退之,官至吏部侍郎,谥号文,世称韩吏部、韩文公,郡望昌黎,又称韩昌黎。唐代古文运动倡导者,“唐宋八大家”(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之首。与柳宗元并称“韩柳”。主要作品为《马说》《师说》《进学解》《祭十二郎文》《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左迁至蓝关示侄孙湘》等,结为《昌黎先生集》。

18.刘禹锡:字梦得,唐代文学家,与柳宗元合称“刘柳”,与白居易合称“刘白”。主要作品有《陋室铭》《乌衣巷》《秋词》《竹枝词》《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等。

19.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唐代三大诗人之一,与元稹合称“元白”。主要作品有《钱塘湖春行》《观刈麦》《卖炭翁》《长恨歌》《琵琶行》等,自编为《白氏长庆集》。他是现实主义诗歌传统的继承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是通俗诗派的代表,相传其诗老妪可懂。

20.柳宗元:字子厚,河东人,人称柳河东,曾任柳州刺史,又称柳柳州。与韩愈并称“韩柳”,“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捕蛇者说》《三戒》(包括《黔之驴》)、“永州八记”(包括《小石潭记》)等散文,《渔翁》《江雪》等诗。他是中国第一个把寓言正式写成独立的文学作品的作家。

21.杜牧:字牧之,别称小杜,与李商隐齐名,并称“小李杜”。主要作品有《江南春绝句》《清明》《泊秦淮》《秋夕》《赤壁》《阿房宫赋》等。尤擅七律七绝。

22.李商隐:字义山,晚唐著名诗人。主要作品有《夜雨寄北》《乐游原》《锦瑟》《无题》等。《无题》组诗开创了朦胧诗的先河,其中有“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的名句。

23.李煜:五代时南唐国主,世称李后主。主要作品有《虞美人》《相见欢》等。

24.范仲淹:字希文,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主要作品有《岳阳楼记》《渔家傲?秋思》等。兼工诗词散文,属豪放派。

25.欧阳修: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谥号文忠。北宋文坛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醉翁亭记》《秋声赋》《六一词》等,结为《欧阳文忠集》《六一诗话》(我国第一部诗话)。

26.王安石:字介甫,号半山,封荆国公,世称王荆公,北宋政治家、文学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作品有《元日》《泊船瓜州》《登飞来峰》《伤仲永》《游褒禅山记》等。

27.苏轼: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大文学家和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题西林壁》《水调歌头》《江城子?密州出猎》《浣溪沙》《赤壁赋》《石钟山记》等。其诗文与黄庭坚并称“苏黄”,其词开豪放一派,其书法自创“苏体”。

28.李清照:号易安居士,宋代著名女词人。主要作品有《如梦令》《武陵春》《声声慢》等,结为《漱玉词》。她是宋代婉约词派中成就最高者。

29.陆游:字务观,号放翁,南宋著名爱国诗人、词人。主要作品有《书愤》《示儿》《游山西村》《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卜算子?咏梅》等,结为《剑南诗稿》。他是中国古代最高产的诗人(有诗万余首)。

30.辛弃疾:字幼安,号稼轩,与苏轼并称“苏辛”。主要作品为《稼轩长短句》,名篇有《西江月》《破阵子》《清平乐?村居》等。其词继承并发展了苏轼的豪放词风。

31.文天祥:南宋民族英雄、爱国诗人。主要作品有《正气歌》《过零丁洋》《〈指南录〉后序》等。

32.关汉卿:号已斋叟,元代杂剧(戏曲)作家,我国戏剧史上最伟大的戏剧家,元杂剧的奠基人,“元曲四大家”之一(关汉卿、马致远、郑光祖、白朴)。所作杂剧以《窦娥冤》《救风尘》《望江亭》《单刀会》最为著名,有《关汉卿戏曲集》。《窦娥冤》是我国戏曲史上典型悲剧之一。

33.马致远:元曲“四大家”之一。主要作品有杂剧《汉宫秋》、散曲《天净沙?秋思》等,元散曲作者中成就最高者之一。

34.施耐庵: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忠义水浒传》,简称《水浒》,是我国第一部反映农民起义的白话长篇章回体小说。《智取生辰纲》即选于此。

35.罗贯中:元末明初小说家。主要作品为《三国志通俗演义》(简称《三国演义》),是我国第一部长篇章回体历史小说。《杨修之死》即出于此。

36.吴承恩:明代小说家。主要作品为《西游记》,是著名长篇章回体神魔小说,是古典文学中最辉煌的神话作品。

37.蒲松龄:字留仙,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文学家。主要作品《聊斋志异》是我国古代著名的文言短篇小说集,以谈鬼说狐的方式反映现实。《山市》《狼》即出于此。

38.吴敬梓:清代小说家。主要作品《儒林外史》是一部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范进中举》即选于此。

39.曹雪芹:名沾,字梦阮,号雪芹,清代著名小说家。其代表作《红楼梦》是他“披阅十载,增删五次”的血泪智慧结晶,是我国古代小说的巅峰之作。

40.龚自珍:字尔玉,更名易简,字伯定;又更名巩祚,号定庵,清代思想家、文学家,其诗集《已亥杂诗》共有诗作315首。

1. 仓廪的古代文化常识

仓廪

拼音:cāng lǐn

出处:《礼记》

释义:贮藏米谷的仓库

廪:米藏曰廪

贮藏米谷的仓库。

1、《墨子·非乐上》:“士君子……内治官府,外收歛关市山林泽梁之利,以实仓廪府库,此其分事也。”

2、《礼记·月令》:“季春之月……命有司发仓廪,赐贫穷,振乏绝。”孔颖达疏引蔡邕曰:“谷藏曰仓,米藏曰廪。”

3、《史记·五帝本纪》:“尧乃赐舜絺衣,与琴,为筑仓廪,予牛羊。”

4、唐元稹《范季睦授尚书仓部员外郎制》:“乘我有秋,大实仓廪。”

5、宋范仲淹《上攻守二策状·议守》:“数年之中,所在积粟,仓廪皆满。”

6、明冯梦龙《东周列国志》第七十一回:“(齐)景公乃除去烦刑,发仓廪以贷贫穷,国人感悦。于是征聘于东方诸侯。”

7、清昭梿《啸亭杂录·纯皇爱民》:“地方偶有偏灾,即命开启仓廪,蠲免租税。”

2. 一些传统文化小常识 (带答案)

怎么要那么多?试一下啊!(全部自己想的~~~)

1.中国的象征是什么(龙)

2.上古时期哪两个部落在涿鹿大战(黄帝 蚩尤)

3.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大解放是什么、在何时(百家争鸣 秦)

4.列举4个参与百家争鸣的学派(如儒墨道法)

5.一个纪念历史人物的节日,也是一个要挂艾草的节日(端午)

6.试说出天干地支(十天干: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

7.哪幅著名画作能体现宋朝繁荣的经济(《清明上河图》)

8.毛笔相传是谁发明的(蒙恬)

9.佛教几时传入中国(东汉)

10.说出中国四大著名石窟(甘肃的莫高窟,山西的云岗石窟,河南的龙门石窟,甘肃的麦积山石窟)

11.被誉为"百戏之祖"的是?(昆曲)

12.昆曲中最著名的、受到林黛玉的深深喜爱的是哪部(《牡丹亭》)

13.青花瓷在哪朝最繁盛?(元代)

14.画圣、书圣、医圣分别是谁(吴道子、王羲之、张仲景)

15.福禄寿三星是哪个宗教提出来的(道教)

16.中国土生土长的宗教是?(道教)

17列举月数和日数是相同的的节日(端午、重阳、七夕)

18.列举明清小说的著名代表(如《儒林外史》、四大名著)

19.傩是中国戏剧起源之一吗( 是)

20.科举制起源于何时(隋)

3. 古代文化常识高考宗庙

宗庙

词意探源

(1)指古代帝王、诸侯或大夫、士为维护宗法制而设立的祭祀祖宗的处所。《易·震》:“出,可以守宗庙社稷。”孔颖达疏:“君出则长子留守宗庙社稷。”按后世自大夫以下皆称家庙。(2)王室的代称。《汉书·霍光传》:“伊尹相殷,废太甲以安宗庙。”

基本解释

1.天子或诸侯祭祀祖先的专用房屋 宗庙之祟。——《战国策·齐策四》 2. 先王之宗庙。 3. 立宗庙于薛。 4. 王室国家的代称 宗庙社稷。——清· 周容《芋老人传》 宗庙之事。——《论语·先进》 5.宗庙会同。

详细解释

1. 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祖宗的庙宇。 《国语·鲁语上》:“夫宗庙之有昭穆也,以次世之长幼,而等胄之亲疏也。”《史记·魏公子列传》:“今 秦 攻 魏 , 魏 急而公子不恤,使 秦 破 大梁 而夷先王之宗庙,公子当何面目立天下乎?” 唐 韩愈 《论捕贼行赏表》:“陛下神圣英武之德,为巨 唐 中兴之君,宗庙神灵,所共祐助。” 叶恩《上振贝子书》:“甲午之役,陵寝躏于戎马之足;庚子之乱,宗庙翻夫五色之旗。” 2. 朝廷和国家政权的代称。 《墨子·非命下》:“不顾其国家百姓之政,繁为无用,暴逆百姓,遂失其宗庙。”《后汉书·伏湛传》:“猾臣 王莽 ,杀帝盗位。宗室兴兵,除乱诛 莽 ,故羣下推立 圣公 ,以主宗庙。” 宋 王安石 《上皇帝万言书》:“而今公卿大夫,莫肯为陛下长虑后顾,为宗庙万世计,臣窃惑之。”《三国演义》第二回:“中官统领禁省, 汉 家故事。先帝新弃天下,尔欲诛杀旧臣,非重宗庙也。”

4. ~文化常识~

五岳是远古山神崇敬拜、五行观念和帝王巡猎封禅相结合的产物,后为道教所继承,被视为道教名山,它们是:

东岳泰山(1532.7米),位于山东泰安市。

西岳华山(2154.9米),位于陕西华阴市。

南岳衡山(1300.2米),位于湖南衡阳市南岳区。

北岳恒山(2016.1米),位于山西浑源县。

中岳嵩山(1491.7米),位于河南登封市。

东岳泰山为五岳之首是名副其实的,中国历代曾有72个皇帝到泰山封禅。

东岳泰山之雄,西岳华山之险,北岳恒山之幽,中岳嵩山之峻,南岳衡山之秀,早已闻名于世界。

人们常说五岳归来不看山,也有“恒山如行,泰山如坐,华山如立,嵩山如卧,唯有南岳独如飞”的说法。

九州,不同时代有不同州名版本,一般为《禹贡》中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豫州、梁州、雍州。后来又有十二州说,即从冀州分出并州,从青州分出营州,从雍州分出梁州。一般地说,“九州”泛指中国。例如:九州生气恃风雷,万马齐喑究可悲。(《己亥杂诗》)

同学,给你网址,写的很清楚滴~

/view/3668

/view/3774#2

5. 文化常识介绍(任意)

1.古代文化常识介绍——避讳

避讳 ——封建社会对君主和尊长的名字,避免直接说出和写出,用改字、缺笔、空字,用同义词等方法加以回避。 如"以俟观人风者得焉""人风"即"民风"。

《修辞学发凡》解释说:“说话时遇有犯忌触讳的事物,便不直说该事物,却用旁的话来回避掩盖或者装饰美化的,叫做避讳辞格。”所谓避讳,通常有两种。一种是一般意义上的修辞格,通常也叫“讳饰”。即说话时,遇有不良的连带意义,或有隐情而不便启齿时,不直接说出该事物,而用旁的话间接地表述。比如“死”,从古到今,人们用了很多种同义的说法来间接表述,而不直接说“死”。如《触龙说赵太后》一文,触龙在赵太后面前,称自己的死为“填沟壑”,称太后的死为“山陵崩”。李密《陈情表》中用“慈父见背”来婉指父亲去世,又用“舅夺母志”来婉称母亲的改嫁。在古人笔下,凡是可能引起别人产生不良联想的事物,也尽可能地采用讳饰的方法。如生病说成“采薪之忧”(《孟子·公孙丑下》),意谓自己卧病在床,不能出门采伐柴薪。上厕所被说成“更衣”。《资治通鉴·汉献帝建安十三年》(课文《赤壁之战》):“权起更衣,肃追于宇下。”

另一种避讳,即人物姓名的避讳。这里的所谓“避”,是指躲开,回避;所谓“讳”,是指忌讳、隐瞒。具体地说,是指对帝王、长官、父母、祖父母以及其他尊者的名字避而讳之。人们在说话或写文章的时候,遇到应该忌讳的人物的名字,必须设法避开,用音同或音近的字来代替,或用其他办法来改说改写。人物姓名的避讳,主要有两种,一种是皇帝的名字,全国臣民都要避讳,叫做“国讳”,也叫“公讳”。另一种是,父母或祖父母的名字,全家后代的人都要避讳,叫做“家讳”,或叫“私讳”。

中学语文中遇到的避讳,一般都是“国讳”。比如,秦以前的皇帝,都要在每年的第一个月,接受文武百官的朝拜,并决定这一年的政事,所以阴历每年的第一个月,便称为“政月”。到了秦朝,由于秦始皇出生在一月,便取名为“嬴政”。嬴政当了皇帝以后,便改用同音的“正”来代替“政”,“政月”改称“正月”。这还不彻底,后又改“正”的读音为“zhēng”,“正月”读成“征月”。汉文帝名恒,因为“恒”与“常”同义,于是改“恒山”为“常山”,改“姮娥”为“嫦娥”。汉光武帝名刘秀,便把“秀才”改称为“茂才”。鲁迅《阿Q正传》中称赵太爷的儿子赵秀才为“茂才先生”,其源盖出于此。晋文帝名叫司马昭,“昭”字别人就不许用,于是古代的王昭君改称为“王明君”(“昭”与“明”同义)。杜甫《咏怀古迹》之三:“群山万壑赴荆门,生长明妃尚有村。”“明妃”就是由此而来。唐代为了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民”字改用“人”字。魏徵《谏太宗十思疏》:“怨不在大,可畏惟人。”杜牧《阿房宫赋》:“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两个“人”均为“民”。唐高宗叫李治,当时在行文中凡遇到“治”字都要改成“理”字(“治”与“理”同义)。柳宗元《郭橐驼传》:“我知种树而已,理,非吾业也。

这两个网上有很多

文章标签: # 古代 # 文言文 # 官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