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1958年高考_1958年高考13579

tamoadmin 2024-06-27 人已围观

简介1.江苏高考到底从哪年开始全国卷?2.50年前高考回忆:家庭出身比成绩更重要3.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4.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p>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p><p>自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以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58年曾试行分省命题,但仅实施了一年,又回到全国统一命题方式。1977年恢复高

1.江苏高考到底从哪年开始全国卷?

2.50年前高考回忆:家庭出身比成绩更重要

3.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

4.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1958年高考_1958年高考13579

<p>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p><p>自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以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58年曾试行分省命题,但仅实施了一年,又回到全国统一命题方式。1977年恢复高考后,因为时间非常匆忙,所以当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但到了1978年又实行全国统一命题。</p><p>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2002年北京也开始自主命题。2004年,自主命题的地区一下子从之前的2个直辖市增加到11个省市。到2006年,全国(除港澳台)实行分省命题的省、市、自治区已达16个。</p><p><a href="" target="_blank" title="" class="ikqb_img_alink"><img class="ikqb_img" src="" esrc="" /></a></p><p><strong>

扩展资料:

</strong></p><p>高考单独命题原因</p><p>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分省命题有利于根据各省新课改的不同进度实行新高考,有利于体现各省的特点,减少因地域差异带来的考试偏向。</p><p>最直接的动因,则是降低全国大范围的高考安全风险,即万一某个省泄题了,或某个省的试卷被盗,也只影响一个省的考生,而不会引发全国性的影响,不至于造成大范围的公共安全事件。</p><p>各省市结合各省教育发展实际,在命题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在试卷结构的变化、命题选材的拓展、各种新题型的出现等方面,都有所探索。分省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统筹管理,促进地方考试机构研究考试科学等。</p><p><a href="" target="_blank" title="人民网——高考命题从分到统的历史逻辑">人民网——高考命题从分到统的历史逻辑</a></p>

江苏高考到底从哪年开始全国卷?

历届高考作文试题

1951:一年来我在课外努力地工作

论增产节约的好处

1952:我投到祖国的怀抱里来

记一件好人好事

1953:写一个你所熟悉的革命干部

记我最熟悉的一个人

1954:我的报考志愿是怎样决定的

1955:我准备怎样做一个高等学校的学生

1956:我生活在幸福的年代里

1957:我的母亲

1958:当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公布的时候

中激动人心的一件事

记整风运动中的一件事

1959:记一段有意义的生活

1960: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

中的新事物

1961:我学了毛主席著作以后

一位革命先辈的事迹鼓舞着我

1962:说不怕鬼/雨后(两选一)

1963:唱《国际歌》时所想起的

“五一”劳动节日记

19:读报有感——关于干菜的故事

1965:谈革命与学习

给越南人民的一封信

(1966—1976:高考中断了11年)

1977年各省市自治区高考作文试题

北京 我在这战斗的一年里

天津 他象雷锋同志那样

宏伟的目标鼓舞着我

上海 “知识越多越”吗?

在抓纲治国的日子里

河北 我将怎样度过今后不平凡的二十三年

园丁赞歌

——记我最尊敬的一位老师

湖南 心中有话向党说

四川 《一个青年矿工的变化》读后感

浙江 路

陕西 难忘的一天

致全国科学大会的一封信

山东 难忘的—天

河南 我的心飞向毛主席纪念堂

吉林 伟大的胜利

——难忘的一九七六年十月

甘肃 不到长城非好汉

福建 《大庆见闻一则》读后感

江西 难忘的时刻(理科)

当我想起雷锋的时候(文科)

江苏 苦战

湖北 学雷锋的故事

辽宁 在沸腾的日子里

谈青年时代

云南 攻书莫畏难

青松赞

宁夏 在我报考大学的时候

难忘的一天

新疆 每当想起敬爱的周总理(文科)

驳“难”

在攀登的起点上(理科)

大治之年里的几件小事

山西 为四个现代化做贡献

安徽 从“科学有险阻,苦战能过关”谈起

广西 难忘的日子

我们要继承革命前辈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

内蒙古 谈实事求是

在红旗下

黑龙江 每当我唱起《东方红》

1978年高考作文试题

细读下面这篇文章,然后把它缩写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要求做到:

1. 按原文内容缩写,不要写成读后感之类,否则扣分。

2. 突出原文的中心思想,全面地、准确地反映原文的要点。

3. 缩写成的文章要首尾连贯,不能写成提纲。

4. 思路清楚,文字通顺。

5. 全文不得超过六百字,否则扣分。

6. 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个标点也占一格。

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

×××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曾经指出:“建设速度问题,不是一个单纯的经济问题,而是一个政治问题。特别是从国际阶级斗争的形势来看,这个问题的政治性质就更加尖锐。”余秋里同志在人大常委会全体会议上说:“怎么样才能够把国民经济的增长速度搞得更快一些,这是全国上上下下普遍关心的一个大问题。”我们的伟大祖国,已进入一个新的历史发展时期。我们一定要把速度问题牢牢记在心坎上,落实在行动上。有了高速度的思想,才有高速度的行动。要时时计算三年、八年、二十三年这个时间表。时间就是速度。我们要做时间的主人,用革命加拚命的精神,争时间,抢速度,大大加快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步伐。

伟大领袖毛主席早在一九五八年就提出了“鼓足干劲,力争上游,多快好省地建设社会主义”的总路线。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灵魂是高速度。高速度全面体现了多快好省的要求。我们要求的高速度是在高质量、低消耗的基础上的高速度。做不到高质量,低消耗,只能多快,不能好省,最终仍然没有真正的高速度。在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的指引下,我国国民经济发展的速度曾经是相当高的。有些工业部们,如石油工业,甚至做到了持续地高速度发展。但是近几年来,林彪反党集团,特别是“四人帮”,疯狂地干扰、破坏毛主席的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狂叫“宁要社会主义的低速度,不要资本主义的高速度”,从根本上反对、破坏社会主义建设总路线。他们违背了毛主席的指示,另搞一套,造成了极其严重的后果,使我们的发展速度远远落后于预期的目标。

毛主席在光辉的鞍钢宪法中提出了大搞技术革新和技术革命的号召。毛主席还指示要迎头赶上和超过世界先进水平。并且指出,要学习外国的一切好的经验,把向外国学习与独创精神结合起来,走我国自己的工业发展的道路。大搞生产技术革命的群众运动,是高速度发展社会主义生产力的一个不可缺少的重要方面。要高速度发展我国国民经济,科学一定要走在生产前面。要尽可能快的学会和采用当今世界上最先进的科学技术,不然,怎么能迎头赶上呢?“四人帮”百般压制广大干部,科学技术人员和工人群众进行技术革命和技术革新的积极性,把学习外国的好经验,引进必要的先进技术,诬蔑为洋奴哲学、卖国主义。结果推迟了高速度发展我国社会生产力和赶上世界先进科学技术水平的时间,破坏了我国的经济建设和国防建设。

我国的农业、工业、交通运输、基本建设,都需要有一个高速度的发展。有没有可能呢? ×××在全国工业学大庆会议上的讲话中,已经给我们作了全面,深刻的回答:“今后二十三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能不能比过去二十八年更快更好一些呢?我们认为是完全可能的。我们有了二十八年中建设起来的物质基础。我们有了二十八年中取得的经济建设正反两个方面的经验。最重要的是经过文化大革命,粉碎林彪、“四人帮”反党集团,全党的团结更加坚强了,全国人民的觉悟更加提高了,广大干部和群众的革命精神振奋起来,可以甩开膀子大干社会主义了。由于这些有利条件,再加上我国人口众多,幅员辽阔、资源丰富,今后的二十三年我国国民经济的发展,毫无疑问,将比过去的二十八年更快更好。只要我们抓纲治国,调动一切积极因素,我们的发展速度完全有可能大幅度地增长。各级领导同志对这一点一定要有正确的认识。加快国民经济发展速度,工人欢迎,农民欢迎,全国人民都欢迎,关键在于领导思想要跟上去。要相信群众,依靠群众,三大革命运动一起抓,为高速度发展生产力而奋斗。四个现代化的宏伟规划,高速度的奋斗目标,一定能把亿万群众大干社会主又的极积性充分调动起来,把人们的聪明才智充分发挥出来。这个力量是无穷的,什么奇迹都能创造出来。

加快速度不是一句空话,需要扎扎实实地下功夫。一定要按照唯物论、辩证法办事,实事求是,埋头苦干,尊重科学,鼓实劲,不鼓虚劲。有困难就向群众讲清楚,群策群力,战胜困难。一定要抓主要矛盾。在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内,要想有高速度,从全国看,首先要集中力量突破薄弱环节,特别是要把煤、电、运输等薄弱环节搞上去。

1979年高考作文试题

细读下面这篇文章,把它改写成一篇“陈伊玲的故事”。要求做到:

1、按原文内容写一篇以陈伊玲为中心的记叙文,不要另外编造情节,不要写成《第二次考试》的缩写,否则扣分。如写成诗歌、读后感之类,均不给分。

2、要有明确的中心思想,注意材料的剪裁和组织。

3、层次清楚,结构完整。

4、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5、字数以六七百字为好,最多不得超过800字(包括标点),否则扣分。

6、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个标点也占一格。

第二次考试

声乐专家苏林教授发现了一件奇怪的事情:在这次参加考试的200多名考生中,有一名20岁的女生陈伊玲,初试时的成绩十分优异,声乐、视唱、练耳和乐理都列入优等;尤其是她的音色美丽、音域宽广,令人赞叹。而复试时却使人大失所望。苏教授一生桃李满天下,但这样年轻而又有才华的学生却还是第一个,这样的事情也还是第一次碰到。

那次公开的考试是在一间古色古香的大厅里举行的。当陈伊玲镇静地站在考试委员会的几位声乐专家面前,唱完了冼星海的那支有名的《二月里来》时,专家们不由得互相递了递赞赏的眼色。按照规定,应试者还要唱一支外国歌曲,她唱的是意大利歌剧《蝴蝶夫人》中的咏叹调《有一个良辰佳日》。

她那灿烂的音色和深沉的感情惊动了四座。一向以要求严格闻名的苏林教授也颔首赞许,在他严峻的眼光里,隐藏着一丝微笑。大家都注视着陈伊玲,嫩绿色的绒线上衣,咖啡色的西裤,宛如春天早晨一株亭亭玉立的小树。在众目睽睽之下,这个本来从容自若的姑娘也不禁有点困惑了。

复试是在一星期后举行的。录取与否取决于此,它将决定一个人的终身事业。经过初试这一关,剩下的人现在已寥寥无几,而复试将在更加严格的要求下进行,本市有名的音乐界人士都到了。这些考试委员和旁听者在评选时几乎都带着苛刻的挑剔神气。但是大家都认为,如果合乎录取条件的只有一个,那么这人无疑应该是陈伊玲。

谁知道事情却出乎意料之外。陈伊玲是参加,复试的最后一个人,唱的还是那两支歌,可是声音发涩,毫无光彩,听起来前后判若两人。是因为怯场、心慌,还是由于身体不适,影响声音?人们甚至怀疑到她的生活作风是否有不够慎重的地方!在座的人面面相觑,大家带着询问和疑惑的眼光望着她。虽然她掩饰不住脸上的困倦,一双聪颖的眼睛显得黯然无神,那顽皮的嘴角也流露出一种无法诉说的焦急,可是就整个看来,她是明朗、坦率的,可以使人信任的。她抱歉地对大家笑笑,飘然走了。

苏林教授显然是大为生气了。他一向认为,要做一个真正为人民所爱戴的艺术家,首先要是一个高尚的人,一个各方面都能成为表率的人!这样一个自暴自弃的女孩子,是永远也不窗口,有一个孩子有事没事地张口唱着:

“咪——咿——咿——咿——吗——啊——啊——啊——”仿佛歌唱家练声似的。苏林教授不禁微笑了:“这准是她的家!”他猜对了,那孩子敢情就是陈伊玲的弟弟。

从孩子嘴里知道:她姐姐是个转业军人,从文工团回来的,到了上海被分配在工厂里担任行政工作。她是个共青团员,又积极又热心,不管厂里也好,里弄也好,有事找陈伊玲准没有错!两三天前,这里因为台风造成电线走火,烧毁了不少房子。陈伊玲为了安置灾民,忙得整夜没睡,影响了嗓子。第二天刚好是她复试的日子,她说了声:“糟糕!”还是去参加考试了。

这就是全部经过。

“瞧,她还在那儿忙着哪!”孩子向窗外扬了扬手说,“我叫她!我去叫她!”

“不用了。请转告你姐姐,她经第二次考试,已经录取了!”

苏林教授从陈伊玲家里出来,走得很快。他心里想着:这个女孩予完全有条件成为一个优秀的歌唱家,我几乎犯了一个错误]这天早晨,有什么使人感动的东西充溢在他胸口,他想赶紧回去把陈伊玲的故事告诉每一个人。

(何为原作,有改动)

1980年高考作文试题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联系自己的实际情况,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做到:

(1)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自己的事例要具体、恰当。

(2)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3)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每个标点也占一格。字数最多不得超过1000字,否则扣分。

(4)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否则扣分。

注意:本题要求写读后感,如果根据原文改写或扩写,则不给分。用诗歌形式写也不给分。

画 蛋

达·芬奇(公元1452—1519年)是欧洲文艺复兴时期意大利一位卓越的画家。他从小爱好绘画,父亲送他到当时意大利的名城佛罗伦萨,拜名画家佛罗基奥为师。老师不是先教他创作什么作品,而是要他从画蛋入手。他画了一个又一个,足足画了十几天。老师见他有些不耐烦了,对他说:不要以为画蛋容易。要知道,1000个蛋当中从来没有两个是形状完全相同的:即使是同一个蛋,只要变换一下角度去看,形状也就不同了,比方说,把头抬高一点看,或者把眼睛放低一点看,这个蛋的椭圆形轮廓就会有差异。所以,要在画纸上把它完美地表现出来,非得下一番苦功不可。佛罗基奥还说:反复地练习画蛋,就是严格训练用眼睛细致地观察形象,用手准确地描绘形象;做到手眼一致,不论画什么就都能得心应手了。后来达·芬奇用心学习素描,经过长期艰苦的艺术实践,终于创作出许多不朽的名画,成为一代宗师。

作文题:读《画蛋》有感

1981年高考作文试题

仔细阅读下面这篇短文,写一篇读后感。要求做到:

(1)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紧扣原文发表感想,联系实际具体、恰当。

(2)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3)注意书写格式,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标点写在格内。字数不要超过1000字。

(4)字迹清楚,卷面整洁,否则扣分。

注意:本题要求写读后感,如果根据原文改写或扩写,则不给分。用诗歌形式写也不给分。

毁树容易种树难

杨树横着种可以活,倒着种也可以活,折断它再种仍然可以活。

可是,十个人种树,只要一个人毁它,就没有一棵杨树活了。

种树的人十个之多,种的又是很容易活的杨树,却经不住一个人毁它。原因是什么?毁树容易种树难。

作文题目:读《毁树容易种树难》

1982年高考作文试题

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

注意:

1.必须写议论文。不要写成诗歌或其他文体。

2.必须先在试卷上拟出简明提纲,然后作文。

3.作文要求观点正确,中心思想明确,内容充实;结构完整,段落层次清楚,语言通顺;标点正确,不写错别字。

4.每个字占稿纸一格,标点写在格内。不要超过1000字。

5.字迹清楚,卷面整洁。

1983年高考作文试题

一、仔细观察上面这幅漫画,写一段说明性文字,向没有看过这幅画的人介绍画面内容,字数在3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二、根据上面这幅漫画的内容,自拟题目,写一篇议论文,字数在800字以内。不要写成诗歌或抒情散文。

年高考作文试题

有的同学说:“每逢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

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请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要求做到观点明确,有所分析,有真情实感。

1985年高考作文试题

澄溪中学附近有一家前进化工厂,工厂天天向外排放有毒的气体和废水。广大师生和附近居民长期处在被污染的环境中,身体健康受到损害,工作学习受到影响。几年来,学校多次向工厂提意见,要求妥善解决污染问题。但厂方以生产任务繁重、技术力量薄弱和经费开支太大等为理由,一再拖延,至今未能解决。

试就上述问题,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述理由,呼吁尽快解决。

注意:

1.要求符合书信格式,最后署名一律写“澄溪中学学生会”,不得写个人的姓名,不得透露所在地区和学校,否则扣分。

2.可在上述内容的基础上,适当补充有关材料。

3.不少于500字。

作文题目:给《光明日报》编辑部的信。

1986年高考作文试题

一棵树不能改变气候,只有森林才能改变气候,而形成一片森林又需要一定的条件。如果温度适宜,树木就迅速生长起来,形成茂密的树林,大片森林的出现,会使气候变得更好。

这里说的是一种自然现象,社会生活中的某些现象也有类似之处。请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用上述现象作比喻,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副标题自定写在横线上。

题目:树木·森林·气候

——谈

1987年高考作文试题

1、1987年6月,A县举行小学生游泳比赛,育民小学取得了团体冠军。

2.1986年初,育民小学一位老师提出建议:“我们这里河湖港汊很多,应该充分利用这一自然条件,为校内学生举办游泳训练班。”

3.1986年4月,育民小学校务会议同意了这一建议,并决定请一位教练进行理论指导。

4.1986年4月中旬,育民小学听到一些家长的反映。有的家长说:“举办游泳训练班会不会影响孩子们的学习?有的家长说:“我们的孩子从小在水里泡大的,还要训练什么?”

5.1986年5月初,育民小学校长在家长会上说:“我们举办游泳训练班有两个目的:一是增强学生体质,一是为国家培养体育人才。近年来,我国游泳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出现了一些具有国际水平的优秀运动员,在一些国际比赛中拿了不少金牌,但和世界游泳强国相比,还有很大差距。至于说在水里泡大的孩子不需要专门训练,这种认识是片面的。在水里泡大的孩子要成为游泳健儿,也必须有理论指导和严格训练。”

6.1986年5月,在取得家长同意后,育民小学游泳训练班正式开办。经过科学训练,学生游泳水平有了明显提高。

一、根据上面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

注意事项:

1.文章要有中心,语言通顺,书写合乎规范(标点占格,阿拉伯数字两个占一格);

2.时间、地点、单位、事件(经过、原因、结果)要交代清楚;

3.写出家长、学校各自的态度和认识;

4.尽量不超过190字(含标号),字数超出要扣分;

5.某些不很重要的材料可以省略,可以不按照原材料顺序,也可以不使用原句。

二、结合以上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在400~600之间。

1988年高考作文试题

按下面的题目作文,除诗歌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题目:习惯

1989年高考作文试题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对历史特别感兴趣,从高一开始,就立志报考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现在毕业在即,班主任老师动员他报考一般院校,认为这样录取的把握比较大。他的父母认为学历史“出路”窄,由于他外语成绩很好,所以坚决主张他去报考外经、外贸专业,将来容易找到工作,待遇也比较优厚。

他为此感到困惑和苦恼,给你写了一封信,想听听你的意见,请给他写一封回信。

注意:1.信中如涉及你的母校或你本人的姓名,一律用××代替。

2.全文不少于600字。

1990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一对孪生小姑娘走进玫瑰园,不多久,其中一个小姑娘A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坏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朵花下面都有刺。”

不一会儿,另一个小姑娘B跑来对母亲说:“妈妈,这里是个好地方!”“为什么呢,我的孩子?”“因为这里的每丛刺上面都有花。”

听了两个孩子的话,望着那个被刺破指头的孩子,母亲陷入了沉思。

一、在文中a、b两处应分别有表现小姑娘此时表情或动作的描述性文字,请填入题后的方格内。要求:(1)符合两个二姑娘此时的心态及上下文所提供的情境;(2)语句连贯;(3)不少于5个字,不超过15个字。

二、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想象,为这对小姑娘作肖像描写。要求:①符合人物的年龄和性格;②显示出她们的同和异;③不少于100字。

三、根据所提供的材料,请你就第一个小姑娘的说法,联系生活实际,自选角度,自拟题目,展开议论。不少于600字。

1991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老师在黑板上画了一个圆,要求学生写想象作文。他举例说,比如,你可以把这个圆想象成一轮满月,然后以圆为重点,再用天幕、云彩、柳梢等作为陪衬,构成一个美丽的画面,再把这个画面用文字描述出来就是想象作文。

圆是可以想象成很多不同物体的。请你根据这位老师的启发,把这个圆想象成另一个物体,写成一篇200字左右的想象作文。

要求:

(1)不要再把圆想象成满月进行描写。

(2)以一个圆的想象物作为描写重点,不要以陪衬物作为描写重点。

(3)写成一个画面或一个镜头、一个场景,不要再写成故事。

(4)想象合理,形象具体生动。

(5) 语言确切、连贯,条理清楚。

某班开辩论会,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黑”,一方的观点是“近墨者未必黑”。请你选定一方,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要求:

①写成发言稿或议论文都可以。

②不少于500宇。

1992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下面材料,完成两道作文题:

春雨潇潇,路灯朦胧,我独自站在候车亭下避雨。

“哐啷”一声,一个穿运动鞋的小青年,把丢弃在路旁的一个玻璃罐当做足球盘带着,这一脚蹬大了劲,玻璃罐滚到候车亭前,裂成了好几瓣,流出了一摊黑糊糊的东西。

“玩也不看地方,玩出这损人的事。”我心里暗暗责备他。他大概也没想到这样的后果,吃惊地看看自己的“杰作”,低着头走了。

雨大了。一辆自行车急驰而来,后轮轧上碎玻璃,“扑哧”,全瘪了。从车上跳下一位穿红雨衣的姑娘,嘴里嘟嚷着“大家都沾点光吧”,顺脚朝玻璃罐底一踢,玻璃更碎更散了。“红雨衣”抬头发现我在摇头,可能也意识到自己做得不妥,赶紧用鞋把大块的玻璃片归拢到一旁,然后才推着自行车匆匆离开。

雨小了。一对撑伞的男女挨着呢喃着走过来,高跟鞋偏偏踩到拢在一旁的碎玻璃上,脚一滑,漂亮的鞋上沾上了黑糊糊的东西:“唉,真缺德,中国人的公德心呀……”

“当心牢骚太多长白头发。”那男的一边为她擦鞋子一边笑着说。

伞下的一对低声说着话渐渐远去,我不知道他们是不是还在谈论着刚才的话题。

但是,“高跟鞋”的那句话却仿佛刺了我一下。君子动口不如动手。雨停了。我回家拿了扫帚和铲子,又回到原地一看:碎玻璃已被打扫得干干净净,不留意连那黑糊糊的痕迹也看不出来了。我开始是发愣,随后才恍然大悟:“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的一对,他们都有可能回来。那么,到底是他们之中的谁清理了这个地方呢?

一根据所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写一篇记叙文,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

注意:①选写“运动鞋”、“红雨衣”和伞下的一对都可以。②推想合理,符合材料所设置的情境和人物的思想性格。③符合记叙文的基本要求,突出人物的心理行为和事件的经过。④“我”不再出现,用第三人称写。⑤题目自拟。⑥不少于350字。

二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注意:①议论的内容与上题的记叙的内容有没有联系都可以。②题目自拟。③不少于350字。

1993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一、根据右图,写一段关于圆规的功能、构造和使用方法的说明性文字。200字左右。

二、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的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要求:

1、 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

2、 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的神态。

1994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5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完成两道作文题。

麻雀说燕子/是怕冷的懦夫/燕子说黄鹂/徒有一身美丽的装束/黄鹂说百灵/声音悦耳动机不纯/百灵说最无原则的/要算那鹦鹉/鹦鹉说喜鹊/生就一副奴颜/喜鹊说苍鹰好高务远/苍鹰说麻雀寸光鼠目

(一)任选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象,以《××与××的对话》为题(例如《麻雀与燕子的对话》、《黄鹂与鹦鹉的对话》等),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

[要求]

(1)对话与《鸟的评说》内容有关,并据此展开想象。

(2)用对话方式写,不要用括号或转述方式写,不要写成独白或诗歌。

(3)想象合理,对话围绕一个中心。

(4)可适当描写鸟对话时的神态、心理、动作和口气等。

(5)语言流畅,描写生动,卷面整洁。

(二)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996年全国高考作文试题

仔细观察下面《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漫画,完成两道作文题。

(一)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

[注意]

(1)两幅漫画分别说明,文字不必平均分配。

(2)说明画面内容时,不要编故事。

(3)要求内容完整准确,条理清楚,语言简明。

(4)共200字左右。

(二)在一次漫画欣赏会上,对这两幅漫画,有人说这幅好,有人说我喜欢那幅,那么你呢?请以“我更喜好漫画《 》”为题写一篇议论文,表达你的看法。

[注意]

(1) 把你喜欢的那幅漫画

50年前高考回忆:家庭出身比成绩更重要

新高考方案将于2021年正式实施。小高考没过还能补考。

新的高考模式中,总分值设置为750分。考试采取“3+1+2”模式。其中“3”是指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

“1”是指考生在物理、历史两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1个科目,“2”是指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选择性考试科目中所选择的2个科目。

扩展资料:

自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以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58年曾试行分省命题,但仅实施了一年,又回到全国统一命题方式。1977年恢复高考后,因为时间非常匆忙,所以当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但到了1978年又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2002年北京也开始自主命题。2004年,自主命题的地区一下子从之前的2个直辖市增加到11个省市。到2006年,全国(除港澳台)实行分省命题的省、市、自治区已达16个。

参考资料:

江苏新高考高校选考科目要求出炉-江苏教育

参考资料:

百度百科-江苏高考新方案

高考从哪年开始不再是全国统一考试而是各省命题?

一年一度的高考将至,抚今追昔,半个世纪前的1960年,我参加高考的真实情景,犹如昨日般呈现在眼前。

1960年7月,我毕业于济南一中并参加高考。那个年代的济南一中,是省城赫赫有名、屈指可数的。学校位于僻静的运署街东端,宽阔敞亮的开放式校门上方镌刻着由大文豪郭沫若题写的校牌,学生把佩戴的白底红字校徽看作一种荣耀。新生入校第一课,便是进行校史教育,在老师带领下参观校史展览和图书馆阅览室。开学典礼上,校长慷慨激昂的致辞,激励着我们奋发读书和成才。

高考的前一天上午,班主任发给我们准考证,吩咐学生提前看考场。记得开考的前一天晚上,几百名应届毕业生集中在学校大操场,架起电灯,听校长考前总动员。校长叮嘱学生沉着应战,以优异的成绩向祖国汇报,为母校争光,并谆谆告诫学生要以平常心对待高考。

那时的高考是先填报志愿,后参加考试。按理工、农医、文史三类来填报志愿,填表时按一二三顺序自报志愿。考后根据成绩任凭大学录取。班主任再三强调,最后一项一定要填上服从分配,服从调剂志愿,那时候上大学录取率低,机会难得。填志愿时家长的意愿占主导地位,也大都与家长所从事的职业、兴趣爱好有关系。

那年的高考作文题目是“我在劳动中受到了锻炼”。由于我们那届高中毕业生是1957年入学,经历过1958年的“大炼钢铁”运动,又常常下乡参加春耕、麦收、秋收秋种等农业劳动,写起来自然会得心应手。至今我记得自己在作文中写道:“济南的六月,骄阳似火,那是农民喜获丰收的季节。在学校老师的带领下,我们背起行装,从市区步行数小时,赶往长清县孝里公社参加麦收。在火辣辣的阳光下,我们这些长在城里的学生,满怀喜悦和兴奋奔向那一望无际、麦浪滚滚的田野,男生一字排开,低着头,弯下腰,拼力拔麦子,争先恐后,你追我赶,干得热火朝天。女生则在老师的安排下,把已拔起的麦子捆好,抱到田埂,最后装车运到场院。可我却因身材瘦小,势单力薄,落在别人后头,不大一会儿,腰酸腿疼,手上磨起了血泡,脖子被麦芒刺得红肿发痛……通过三同劳动(与农民社员同吃,同住,同劳动),我们虽然脸晒黑了,心更红了。手磨破了,意志坚了。参加农业劳动是我们年青一代锻炼思想,磨炼意志的好课堂……”文章结尾时,我把参加劳动锻炼升华到对“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餐,粒粒皆辛苦”的认知,要下决心克服长在城市里的优越感,打消怕苦怕累的思想和娇气,向农村青年学习,把参加劳动锻炼提升到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劳动观上,表示积极响应党的号召走又红又专的道路,坚持走知识分子与工农相结合的革命道路。

那时高考是在7月的7、8、9三天。我参考的考场在解放桥附近的原山东工业机械学校(现在为山东建筑大学校区),考场设在普通的教室里,条件简陋,教室里没电扇,只好靠洒水来降温。我们埋头答题,汗流浃背也顾不上擦,试卷常常粘结在手臂上,留下汗渍。监考老师可能是该校教师,神态严肃,认真负责,与我们同受酷暑的煎熬。那个年代大都是多子女家庭,父母收入低,家庭生活拮据,一日三餐和往常一样,家里绝无电扇,更没听说过“空调”。酷暑难耐的夜里蚊虫叮咬,一把蒲扇扇来扇去,常常睡觉中蒲扇落地,自己全然不知。连续三天的考试,我都徒步个把小时早早赶到考场。中午待考时间,买上两个火烧坐在树荫下边吃边看书。渴了打开水龙头便喝。记得我们考场的一位同学带了家里的闹表(俗称马蹄表)参考,考试进行过程中,教室内突然铃声大响,监考老师赶忙过去阻止。此事虽已过去整整半个世纪,现在回想起来仍让我忍俊不禁。

那个年代的高考,学生完全是被动应试,高考成绩既不通知学校,更不会告知本人,还不允许查分数,任凭“上边”录取。与现在相比,极其缺乏透明度,考生毫无知情权。心里只有“一颗红心,两种准备”任凭祖国挑选的纯真情愫。

那时的高考严格贯彻阶级路线,执行“成绩不是录取的标准”的政策,家庭出身比高考成绩更为重要。高考发榜日期,班主任通知我考上了师范院校的俄语专业。时至今日,高中毕业整整五十年,感时抚事,对当年高考多了一份思考和怀念。(张机)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

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

自1952年全国统一高考制度建立以后,实行全国统一命题考试。1958年曾试行分省命题,但仅实施了一年,又回到全国统一命题方式。1977年恢复高考后,因为时间非常匆忙,所以当年实行分省单独命题,但到了1978年又实行全国统一命题。

1985年,上海首先开始高考改革试点,开始单独命题。2002年北京也开始自主命题。2004年,自主命题的地区一下子从之前的2个直辖市增加到11个省市。到2006年,全国(除港澳台)实行分省命题的省、市、自治区已达16个。

扩展资料:

高考单独命题原因

为了适应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阶段各地经济、文化、教育等发展的不平衡以及新一轮基础教育改革。分省命题有利于根据各省新课改的不同进度实行新高考,有利于体现各省的特点,减少因地域差异带来的考试偏向。

最直接的动因,则是降低全国大范围的高考安全风险,即万一某个省泄题了,或某个省的试卷被盗,也只影响一个省的考生,而不会引发全国性的影响,不至于造成大范围的公共安全事件。

各省市结合各省教育发展实际,在命题形式与内容上进行创新,在试卷结构的变化、命题选材的拓展、各种新题型的出现等方面,都有所探索。分省命题在一定程度上有利于地方政府对基础教育的统筹管理,促进地方考试机构研究考试科学等。

人民网——高考命题从分到统的历史逻辑

历年浙江高考作文题目如下:??

2020年?

个人与家庭、社会?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人生坐标,也有对未来的美好期望。?

家庭可能对我们有不同的预期,社会也可能会赋予我们别样的角色。?

在不断变化的现实生活中,个人与家庭、社会之间的落差或错位难免会产生。?

对此,你有怎样的体验与思考?写一篇文章,谈谈自己的看法。?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9年??

作家与读者?

阅读下面的文字,根据要求作文。?

有一种观点认为:作家写作时心里要装着读者,多倾听读者的呼声。?

另一种看法是:作家写作时应该坚持自己的想法,不为读者所左右。?

假如你是创造生活的“作家”,你的生活就成了一部“作品”,那么你将如何对待你的“读者”??

根据材料写一篇文章,谈谈你的看法。?

注意①立意自定,角度自选,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8年?

浙江学子的新思想?

浙江大地,历史上孕育过务实、知行合一、经世致用等思想,今天又形成了“干在实处、走在前列、勇立潮头”的浙江精神。?

在与时俱进的浙江文化滋养下,代代浙江人书写了一个又一个浙江故事,创造了一个又一个浙江传奇。?

作为浙江学子,站在人生新起点,你有怎样的体验和思考?结合上述材料,写一篇文章。?

注意①角度自选,立意自定,题目自拟。②明确文体,不得写成诗歌。③不得少于800字。④不得抄袭、套作。?

2017年?

人生三本书?

有位作家说,人要读三本大书,一本是“有字之书”,一本是“无字之书”,一本“心灵之书”,对此你有怎样的思考?请对作家的观点加以评说。?

自拟题目,写一篇800字的作文

2016年?

虚拟与现实?

网上购物,视频聊天,,已成为当下很多人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业内人士指出,不远的将来,我们只需要在家里安装VR(虚拟现实)设备,便可以足不出户地穿梭于各个虚拟场景:时而在商店的衣帽间里试穿新衣,时而在诊室里与医生面对面交流,时而在足球场上观看比赛,时而化身为新闻事件的“现场目击者”……?

当虚拟世界中的“虚拟”越来越成为现实世界中的“现实”时,是选择拥抱这个新世界,还是刻意远离,或者与它保持适当距离?对材料提出的问题,你有怎样的思考?写一篇论述类文章。?

2015年??

文章和人品?

古人说:“言为心声,文如其人”。性情偏急则为文急促,品性澄淡,则下笔悠远,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的人品应该是一致的。金代元问好《论诗绝句》却认为“心画心声总失真,文章宁复见为人”艺术家笔下的文雅不能证明其为人的脱俗。这意味着作品的格调趣味与作者人品有可能是背离的。?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写一篇文章阐明你的观点。?

2014年??

门与路?

门与路,永远相连。门是路的终点,也是路的起点。它可以挡住你的脚步,也可以让你走向世界。?

大学的门,一边连接已知,一边通往未知,学习、探索、创造,是它的通行证;大学的路,从过去到未来,无数脚印在此交集,有的很浅,有的很深。?

综合上述材料,结合你的所感所思,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3年?

三句话看青春?

中国作家丰子恺:孩子的眼光是直线的,不会转弯。?

英国作家赫胥黎:为什么人类的年龄在延长,而少男少女的心灵却在提前硬化。?

美国作家菲尔丁:世界正在失去伟大的孩提王国,一旦失去这一王国,那就是真正的沉沦。?

综合上述材料,你有什么所思所感?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2年?

坐在路边鼓掌的人?

台湾女作家刘继荣在博文说,她上中学的女儿成绩一直中等,但是却被全班学生全票推选为“最欣赏的同学”,理由是乐观幽默,热心助人,守信用,好相处等。她开玩笑地对女儿说:“你快要成为英雄了。”女儿却认真的说:“我不想成为英雄我想成为路边鼓掌的人。”博文引发了广大网友的热议。?

网友甲:“坐在路边鼓掌,其实也很好。”?

网友乙:“人人都在路边鼓掌,谁在路上跑呢?”?

网友丙说:“路边鼓掌与陆上奔跑,都应该肯定。”?

上述网友的议论中,选择一种看法,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故事,抒发情感,也可以发表议论。?

2011年?

我的时间?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偶像。钱学森、袁隆平、宗庆后、张艺谋、马化腾、刘翔……他们是不同时代不同行业的成功者,有无数崇拜者和模仿者追随其后。他们做过什么,又是怎么做的,被写进了种种励志读本。然而,他们的成功很难复制,因为时间在变,万物在变,一个人成功的路子也在变。?

时间不是一个抽象的概念。春夏秋冬,四时更替。物理时间随着时钟的指针分分秒秒均匀地流逝,而人生时间,则由大大小小的悲喜堆叠而成过去,由错错对对的选择建构而成未来。所以,人生的真谛不在复制别人的成功,而是认识自己,在合适的时间里做好该做的事!?

根据上述材料的含义,以“我的时间”为标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010年?

角色转换之间?

传说有的雏鸟长大后,会街食喂养衰老的母鸟,人们把这种现象称作“反哺”。?

人类社会也存在这类似的现象,年轻一代对年长一代的的文化影响被称之为“文化反哺”。千百年来,在以父辈对子辈施教为主流的正统传承方式下,文化帆布犹如潜流,隐而不显。但在迅疾变化的当今世界,年轻人获得了前所未有的反哺能力。他们在科学知识、价值观念、生活方式、审美情趣等各个方面,越来越明显的影响着年长一代。施教者与受教者之间,角色常常发生转换。?

请针对上述现象及所反映的问题,以“角色转换之间”为标题写一篇文章。你可以讲述古时,书法情感,也可以发表见解。?

2009年?

绿叶对根的情意?

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心依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情牵着你。我是你的一片绿叶,我的根在你的土地,春风中告别了你,今天这方明天那里。无论我停在哪片云彩,我的眼总是投向你,如果我在风中歌唱,那歌声也是为着你。不要问我到哪里去,我的路上充满回忆。请你祝福我,我也祝福你。这是绿叶对根的情意!?

根据歌词所表达的主旨,结合自己的生活体验与阅读积累,写一篇文章。可以写自己的经历、感受和见解,可以讲述身边的故事,也可以发表评论。?

2008年?

触摸城市或感受乡村?

都巿和乡村,是我们栖居的空间;都巿生活和乡村生活,是我们平凡的生活。当我们从平凡中回望时,每个人都会有不同的感触和期待。?

请以“触摸都巿”或“感受乡村”为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斧思想观点。?

2007年?

行走在消逝中?

还记得你的童年吗?随着年龄的增长和思想的成熟,那些美丽的梦想、单纯的快乐似乎在一步步离我们远去。?

苍茫的丛林间,玛雅文化湮没了;丝绸古道上,高昌古国消逝了。人类在消逝中进步。?

行走在消逝中,既有“流水落花春去也”的怅惘,也有“谁道人生无再少”的旷达……?

读了上面这段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行走在消逝中”为话题写一篇作文,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以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006年?

生有所息,生无所息?

据《列子》记载:子贡倦于学,告仲尼曰:“愿有所息。”仲尼曰:“生无所息。”古今中外,还有诸多相关的论述,例如:?

人就是不断地进行创造性的工作,工作是使人得到快乐的最好办法。(康德)?

我这一生基本上只是辛苦地工作。(歌德)?

天子乃祈来年于天宗……劳农夫以休息之。(《吕氏春秋》)?

休闲不是偶尔玩一次一次,而应是人们三分之一的生活。(旅游学专家)?

人们应该学会超前休息,也就是说在疲劳之前,适当休息效果最佳。(医学专家)?

读了上述文字,你有何感想,请以“生无所息/生有所息”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讲述你自己或身边的故事,抒发你的真情实感,也可阐明你的思想观点。?

2005年?

一枝一叶一世界?

唐诗曰:“一叶落知天下秋。”宋诗云:“春色满园关不住,一枝红杏出墙来。”?

一叶飘落而知秋,一叶勃发而见春。寻常细微之物常常是大千世界的缩影,无限往往收藏于有限中。?

请以“一枝一叶一世界”为话题,自拟标题写一篇文章。?

2004年?

个人与家庭、社会?

有关部门调查显示:某省公众的人文社会科学素养总体达标比例仅为7.5%,与该省的经济发展颇不相称。该调查认为:人文素养反映了一个人的基本修养和品质,体现了人们处理人与自然、人与社会、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价值观;缺乏人文素养,失落人文精神,必然会制约个人乃至社会、国家、民族的可持续发展。因此,我们在建设物质家园的同时,应高度重视精神家园的建设。?

读了上述材料,你有些什么想法呢?请以“人文素养与发展”为话题写一篇文章。可以记叙见闻、经历谈谈体验、感受,讲述故事,发表议论,展开想象,抒发感情,等等。2004年,继北京、上海之后,教育部新增了包括浙江在内的9个省市实施高考自行命题。而在2004年之前,咱们浙江考生作文题都是“全国统一”哦!?

2003年?

宋国有个富人,一天大雨把他家的墙淋坏了。他儿子说:“不修好,一定会有人来偷窃。”邻居家的一位老人也这样说。晚上,富人家里果然丢失了很多东西。富人觉得他儿子很聪明,而怀疑是邻居家老人偷的。?

以上是《韩非子》中的一个寓言。直到今天,我们仍然可以在现实生活中听到类似的故事,但是,也常见到许多不同的甚至相反的情况。我们在认识事物和处理问题的时候,感情上的亲疏远近和对事物认知的正误深浅有没有关系呢?是什么样的关系呢?请就“感情亲疏和对事物的认知”这个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2年?

有一位登山者,在途中遇上暴风雪。他深知不尽快找到避风处,非冻死不可。他走啊走啊,腿已经迈不开了。就在这时,脚碰到一个硬硬的东西,扒开雪一看,竟然是个快冻僵的人。登山者犯难了:是继续向前,还是停下来援救这个陌生人?心灵深处翻江倒海之后,他毅然作出决定,脱下手套,给那人做按摩。经过一番按摩,陌生人可以活动了,而登山者也因此暖和了自己的身心。最后,两个人互相搀扶着走出了困境。?

也许不是人人都会碰上这种生死的抉择,但是每个人却常常遇到、见到、听到一些触动心灵需要作出选择的事情。那时,我们大家是怎样选择的呢?又应该如何选择呢?请以“心灵的选择”为话题写一篇作文。?

2001年?

有一个年轻人跋涉在漫长的人生路上,到了一个渡口的时候,他已经拥有了“健康”、“美貌”、“诚信”、“机敏”、“才学”、“金钱”、“荣誉”七个背囊。渡船开出时风平浪静,说不清过了多久,风起浪涌,小船上下颠簸,险象环生。

艄公说:“船小负载重,客官须丢弃一个背囊方可安度难关。”看年轻人哪一个都舍不得丢。艄公又说:“有弃有取,有失有得。”年轻人思索了一会儿,把“诚信”抛进了水里。?

寓言中“诚信”被抛弃了,它引发你想些什么呢?请以“诚信”为话题写一篇文章。?

2000年?

世界是千变万化的,疑问是层出不穷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在生活中,看问题的角度,对问题的理解,解决问题的方法以及问题的答案不止一个的事例很多。请以“答案是丰富多彩的”为话题写一篇文章,文体不限,题目自拟。?

1999年?

随着人体器官移植获得越来越多的成功,科学家又对记忆移植进行了研究。据报载,国外有些科学家在小动物身上移植记忆已获得成功。他们的研究表明:进入大脑的信息经过编码贮存在一种化学物质里,转移这种化学物质,记忆便也随之转移。

当然,人的记忆移植要比动物复杂得多,也许永远不会成功,但也有科学家相信,将来是能够做到的。假如人的记忆可以移植的话,它将引发你想些什么呢??

请以“假如记忆可以移植”为作文内容的范围,写一篇文章,除诗歌外,其他文体不限。?

1998年?

现在中学生心理承受力差异较大,有的像鸡蛋壳那样脆弱,有的却很坚韧,那么你是怎样的呢?从后面两个题目中,选择一个适合你的情况的题目,举出实例,写一篇关于你自己的心理承受力的文章,《坚韧——我追求的品格/战胜脆弱》。?

1997年?

材料1:小新背双腿瘫痪的同学小牧到1公里外的学校上学,从小学五年级到现在高中一年级,一背就是6年,1000多个日子。?

材料2:某杂志社作调查:“你对同学最赞赏的品质是什么?”调查结果,排在第一位的是“乐于助人”。?

材料3:某单位在一些青少年中作不记名问卷调查:“你如果遇到别人碰上麻烦事时会怎样对待?”回答“悄悄走开”的人不少。?

根据材料1描写背同学上学的情景;根据材料2和材料3,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实际,写一篇议论文。?

1996年?

仔细观察《给六指做整形手术》和《截错了》两幅漫画,完成两道作文题。1、用说明文字介绍两幅漫画的画面内容;2、以“我更喜好漫画《×××》”为题写一篇议论文。?

1995年?

阅读寓言诗《鸟的评说》:1、任选寓言诗中的两种鸟,展开想像,以《××与××的对话》为题,写一个200字左右的对话片断;2、根据《鸟的评说》,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联系生活实际,展开议论,写一篇不少于600字的议论文。?

1994年?

以《尝试》为题写一篇记叙文,不少于700字。?

1993年?

一、一段圆规的说明文(200字)?

二、根据下面的材料,写一篇记叙文,题目自拟,不少于500字。?

夏日的夜晚,院子里,梧桐树下……?

啪!随着细微而清晰的一声爆裂,梧桐树的一块老皮剥落了,露出鲜嫩的新皮。?

女儿对老树皮发出一串赞叹……?

儿子对新树皮发出一串赞美……?

父亲听着,看着,深有感触地说:“我希望人世间一切都能像你们俩所说的那样……”?

要求:①对环境和气氛加以具体描写;②写出女儿、儿子的具体话语和父亲未说完的话,写出人物神态。?

1992年?

清理路旁的脏物:1、根据提供的材料加以设想,记叙他们中的谁又怎样回来清理这个地方;2、选择所提供材料中的一个或几个人物(包括“我”)的思想行为,进行分析,展开议论,写一篇议论文。?

1991年?

1、描写圆的想像物;2、就“近墨者黑”或“近墨者未必黑”写一篇发言稿参加辩论。?

1990年?

母亲带着两个女儿去玫瑰园,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不好,每朵花下都有刺”;另外一个女儿告诉母亲,“这里真好,每个刺上面都有花”。根据这一材料展开描写,写一篇议论文。?

1989年?

你的好朋友是某重点中学高三年级里中上水平的学生,他想立志报某重点大学历史系,班主任、父母各持己见。他为此感到困惑、苦恼,他写了一封信,想听你的意见,你给他写封回信。?

1988年?

《习惯》,除诗歌以外,文体不限,不少于600字。?

1987年?

1、根据提供的材料写一篇简讯《育民小学办起了游泳训练班》;

2、结合材料,就理论对实践的指导意义这个问题写一篇短文,题目自拟,字数400至600字之间。?

1986年?

《树木?森林?气候》,从现实生活中选择一个有意义的话题,发表自己的见解,全文不少于600字。?

1985年?

以“澄溪中学学生会”的名义,给《光明日报》编辑部写一封信,反映情况、申诉理由、呼吁尽快解决(化工厂排放废水、有害气体、污染)问题。?

?

有的同学说:“每逢写作文,自己常常感到无话可说,只好东拼西凑,说一些空话套话,甚至编造一些材料。”有的老师说:“每次学生作文,我都辛辛苦苦地批改讲评,但是学生往往只看分数,不注意自己作文中存在的问题,所以提高不快。”

针对上面两段话所反映的情况,联系自己和周围同学的现状,以对中学生作文的看法为中心,写一篇800字左右的议论文,题目自定。?

1983年?

根据漫画《这下面没有水,再换个地方挖》,写一段300字以内说明文字;写一篇议论文,800字以内。?

1982年?

《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

1981年?

仔细阅读《毁树容易种树难》,写一篇读后感。?

1980年?

写读后感,读《画蛋》有感(达?芬奇故事)。?

1979年?

将《第二次考试》改写一篇《陈伊玲的故事》。?

1978年?

将《速度问题是一个政治问题》,缩写成一篇五百至六百字的短文。?

1977年?

1977年,中断了十余年的中国高考制度得以恢复,这次不同寻常的考试,改写了无数人的人生轨迹。那年高考是分省考试,浙江的作文题目是《路》。

文章标签: # 一个 # 一篇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