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真题怎么做效果好_高考真题手法

tamoadmin 2024-07-20 人已围观

简介1.语文 高考 现代文 各种手法及解释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有什么套路?3.高考古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4.高考诗歌中会考到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哪些?5.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这“六义”

1.语文 高考 现代文 各种手法及解释

2.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有什么套路?

3.高考古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4.高考诗歌中会考到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哪些?

5.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

高考真题怎么做效果好_高考真题手法

诗歌的表现手法很多,我国最早流行而至今仍常使用的传统表现手法有“赋、比、兴”。《毛诗序》说:“故诗有六义焉:一曰风,二曰赋,三曰比,四曰兴,五曰雅,六曰颂。”

其间有一个绝句叫:“三光日月星,四诗风雅颂”。

这“六义”中,“风、雅、颂”是指《诗经》的诗篇种类,“赋、比、兴”就是诗中的表现手法。

赋:是直接陈述事物的表现手法。宋代学者朱熹在《诗集传》的注释中说:“赋者,敷陈其事而直言之也。”

如,《诗经》中的《葛覃》《芣苢》就是用的这种手法。

比:是用比喻的方法描绘事物,表达思想感情。刘勰在《文心雕龙·比兴》中说:“且何谓为比也?盖写物以附意,扬言以切事者也。”朱熹说:“比者,以彼物比此物也。”如,《诗经》中的《螽斯》《硕鼠》等篇即用此法写成。

兴:是托物起兴,即借某一事物开头来引起正题要描述的事物和表现思想感情的写法。唐代孔颖达在《毛诗正义》中说:“兴者,起也。取譬引类,起发己心,诗文诸举草木鸟兽以见意者,皆兴辞也。”朱熹更明确地指出:“兴者,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也。”如《诗经》中的《关雎》《桃夭》等篇就是用“兴”的表现手法。

这三种表现手法,一直流传下来,常常综合运用,互相补充,对历代诗歌创作都有很大的影响。

诗歌的表现手法是很多的,而且历代以来不断地发展创造,运用也灵活多变,夸张、复沓、重叠、跳跃等等,难以尽述。但是各种方法都离不开想象,丰富的想象既是诗歌的一大特点,也是诗歌最重要的一种表现手法。在诗歌中,还有一种重要的表现手法是象征。象征,简单说就是“以象征义”,但在现代诗歌中,象征则又表现为心灵的直接意象,这是应予注意的。用现代的观点来说,诗歌塑造形象的手法,主要的有三种:

语文 高考 现代文 各种手法及解释

以下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考语文中的表现手法类型的文章,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2012上海卷《考试手册》中有“鉴赏作品的艺术形象、表现手法和语言风格。 ”但究竟什么是表现手法,表现手法究竟包括哪些?

一、议论类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议论类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一般在结构上有开门见山、层层推进、承上启下的过渡、照应题目或开头或论点、卒章显志等,在技法上往往有使用比喻、对比和反语,引用古诗文或民间谚语,使议论类文章的语言更加活泼,富有文学色彩,富有幽默感和论证力量,达到讽刺、批判抑或赞扬的效果。

如2009年上海秋考第一个语段 《专家与通人》是一篇议论类文章,其中第2题,下列对第③段中画线句的作用分析错误的一项是( )(3分)

A。表明作者在这之前已经从另外一个方面或角度论证了自己的观点。

B。过渡到下文从学科内部细分的现状这一角度论证专家要注意全局。

C。提示下文对专家在学科研究中要注重全局的论证深入了一个层次。

D。强调作者对 “历史专家”与“历史家”的区分,进一步反对只专一门。

第③段画线句是“再进一步。 ”,这是个独词句,在结构上起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说明第③段的内容是在第①②段的基础上再作进一步论述。第①②段论述什么呢?论述专家不能只精通一门,还必须旁通本门以外的知识;第③段论述专家要在自己的专业领域有所创见,必须注意全局。这就是“再进一步”。所以A、B、C三个选项都符合以上分析,D项只关注到局部信息,而不是对第③段的全局把握,故这一分析是错误的。因此答案为D。

再如2007年上海春考第六大题,所选的文言语段是一篇议论类的文章,全文如下:

夫草之精秀者为英,兽之特群者为雄。故人之文武茂异,取名于此。

是故聪明秀出谓之英,胆力过人谓之雄,此其大体之别名也。若校其分数,则牙则须,各以二分,取彼一分,然后乃成。何以论其然?夫聪明者,英之分也,不得雄之胆则说不行。胆力者,雄之分也,不得英之智则事不立。是故英以其聪谋始,以其明见机,待雄之胆行之。雄以其力服众,以其勇排难,待英之智成之。然后乃能各济其所长也。……故英可以为相,雄可以为将。若一人之身兼有英雄,则能长世,高祖、项羽是也。然英之分以多于雄,而英不可以少也。英分少则智者去之,故项羽气力盖世,明能合变,而不能听奇异,有一范增不用,是以陈平之徒皆亡归高祖。高祖英分多,故群雄服之,英材归之,两得其用,故能吞秦破楚,宅有天下。

第26题,本文论辩很有特色,请从一个角度简要评析。 (3分)这道题即要求从表现手法的角度进行评析。结构上层层推进,严谨而有条理,技巧上由物及人、借物喻人(如第一段)、对比(如项羽和刘邦的对比),包括语言上大量使用两两对称的整句句式,富有气势和节奏感等,都是表现手法。也就是这些表现手法的运用,增强了文章的论辩色彩。

二、说明类文章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近年来上海高考语文第一个语段所考的说明类文章比较多,即便像调查报告、课题报告等应用类文体,也是以说明为主。说明分为事理说明和事物说明,为了把说明对象说清楚,作者也要调动一些表现手法,如结构上的主次分明、条理清晰等,写法上的运用比喻、引用等,语言上的平实、注意口语化等。2008年上海春考第一个语段就是一篇关于小的说明文,其中第4题,第⑤段中 “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在文中的作用是________。 (2分)这道题考查的就是表现手法的运用。原文是:“古人论诗时说,七言绝句就像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写小也应如此。 ”“二十八个贤人容不下一个粗人”这句话很形象,说明七言绝句语言的精粹,同样的,使用类比手法,我们得知小的语言也要非常精当。因此这道题的答案是:生动形象地说明了小的语言应该精当雅致。还有2006年秋考第一个语段是一篇课题报告,第4题,作者提到欧洲城市的商业区用了“安静”一词。请推断“安静”的原因。 (4分)实际上这里包含表现手法的运用。本篇说明的对象是城市色彩,城市色彩给我们以视觉的感觉,“安静”却是听觉或心理的感觉,把欧洲城市的商业区色彩说成“安静”,显然用了通感的手法,形象地表现出欧洲城市商业区色彩的和谐搭配、井然有序,不杂乱无章。为什么会这样呢?说明人家部门管理得好,法律严,市民城市色彩意识强。如能做这样的分析,原因就可以比较准确地推断出来了。

三、所使用的表现手法

所使用的表现手法基本和叙事类散文同,只是为了情节以及塑造人物的需要,在故事的悬念、波澜、蓄势、铺垫、伏笔、照应,在表现人物方面的衬托、细节、动作描写、心理活动描写、环境渲染、对话等方面比叙事性散文更为讲究,语言上通俗易懂,并会运用大量俗语和俚语,使人物性格鲜明。高考中近些年考语段不多,只是几次春季高考出现过,且以微型为主。事实上微型和一般的短篇、中篇或长篇节选还不同,因为它“微型”,所以语言精粹,内容丰富,往往以小尺幅见江山万里,有以小见大之奇效。

2007年上海春考第一个语段《父爱无价》是一篇微型,第2题所讲到的细节描写,第4题所讲到的场面描写,第6题所讲到的它的结尾艺术,实际上都是表现手法。比如说其结尾艺术,有似于欧·亨利的结尾艺术,即既出人意外又在意料之中,此前已经处处暗设机关,埋下伏笔,这种颇费匠心的结构艺术,不就是表现手法在微型中的巧妙运用吗?如此安排也节省了许多笔墨。

高考语文散文阅读答题有什么套路?

高中语文合集百度网盘下载

链接:s://pan.baidu/s/1znmI8mJTas01m1m03zCRfQ

?pwd=1234

提取码:1234

简介:高中语文优质资料下载,包括:试题试卷、课件、教材、、各大名师网校合集。

高考古诗词中运用的表现手法及其作用

(一)某句话在文中的作用:

1、文首:开篇点题;渲染气氛(散文),埋下伏笔(记叙类文章),设置悬念(,但上海不会考),为下文作辅垫;总领下文;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2、排比:有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等;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3;设问:引起读者注意和思考;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

反问:强调,加强语气等;

4、对比:强调了……突出了……

5、反复:强调了……加强语气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五)一句话中某两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

不能。因为:

(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规律不一致。

(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

(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不能互换。

(六)段意的概括归纳

1.记叙类文章:回答清楚(什么时间、什么地点)什么人做什么事。

格式:(时间+地点)+人+事。

2.说明类文章:回答清楚说明对象是什么,它的特点是什么。

格式:说明(介绍)+说明对象+说明内容(特点)

3.议论类文章:回答清楚议论的问题是什么,作者观点怎样。

格式:用什么论证方法证明了(论证了)+论点

(七)

表达技巧在古代诗歌鉴赏中占有重要位置,表现手法诸如用典、烘托、渲染、铺陈、比兴、托物寄情、情景交融、借景抒情、动静结合、虚实结合、委婉含蓄、对比手法、讽喻手法、象征法、双关法等等。诗中常用的修辞方法有夸张、排比、对偶、比喻、借代、比拟、设问、反问、反复等。分析诗歌语言常用的术语有:准确、生动、形象、凝练、精辟、简洁、明快、清新、新奇、优美、绚丽、含蓄、质朴、自然等。复习时要系统归纳各种表达技巧,储备相关知识。首先要弄清这些表达技巧的特点和作用,再结合具体诗歌进行仔细体味、辨析。

至于评价诗歌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则包括总结作品的主旨,分析作品所反映的社会现实,指出其积极意义或局限性等。

总之,鉴赏古代诗词,第一步,把握诗词内容,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1细读标题和注释;2分析意象;3品味意境;4联系作者。第二步,弄清技巧:1把握形象特点;2辨析表达技巧;3说明表达作用。第三步,评价内容观点:1概括主旨;2联系背景;3分清主次;4全面评价。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②表现手法 :起兴、联想、烘托、抑扬、照应、正侧、象征、对照、由实入虚、虚实结合、运用典故、直抒胸臆、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托物言志、借古讽今、化动为静、动静结合、以小见大、开门见山。

③修辞 :比喻、借代、夸张、对偶、对比、比拟、排比、设问、反问、引用、反语、反复。

(二)“情”、“景”关系区别

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都是诗人把要表达的感情通过景物表达出来。“借景抒情”表达感情比较直接,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情”不见“景 ”;“寓情于景”、“情景交融”。表达感情时正面不着一字,读完诗歌后的感受是见“景”不见“情”,但是仔细分析后却发现诗人的感情全部寓于眼前的自然景色之中,一切景语皆情语。

(三)描写的角度

常见的角度有:形、声、色、态、味。“形”、“色”是视觉角度;“声”是听觉角度;“态”分为动态和静态;“味”是触觉角度。

高考诗歌中会考到的艺术表现手法和修辞手法有哪些?

 1.比喻

比喻本是一种把一事物比成另一本质不同的事物的修辞手法,运用在诗歌当中,也称比兴.诗词当中经常运用这一手法以达到形象生动和化实为虚的艺术效果.如:

兰溪棹歌

戴叔伦

凉月如眉挂柳湾,越中山色镜中看.

兰溪三日桃花雨,半夜鲤鱼来上滩.

析:“如眉”:以眉喻月,绘出了三月时月亮的形状并体现出了它的清秀.“镜”:以镜喻兰溪之水,写出了兰溪水之清澈明静;亦反衬出月光的明洁.

再如:

江上看山

苏轼

船上看山走如马,倏乎过去数百群.

前山槎牙忽变态,后岭杂沓如惊奔.

仰看微径斜缭绕,上有行人高缥缈.

舟中举手欲与言,孤帆南去如飞鸟.

析:此诗将江两岸的群山喻为马群,且以行船为参照物,把群山那一静态的景物给形化动化,写得形象生动.“飞鸟”喻“孤帆”,写出了舟行之快.

2.隐语(谐音)、双关

隐语是隐去本事而以他辞来暗示的手法.双关 在一定的语言环境中,利用词的多义和同音的条件,有意使语句具有双重意义,言在此而意在彼,这种修辞手法叫做双关.双关可使语言表达得含蓄、幽默,而且能加深寓意,给人以深刻印象.在有些诗歌尤其是民歌中,作者为了表达出一种委婉含蓄的情感,往往用隐语、双关的修辞手法,如:

春 思

李白

燕草如碧丝,秦桑低绿枝.

当君怀归日,是妾断肠时.

春风不相识,何事入罗帏?

析:这是一首较为著名的描写男女情长的诗,写出了在秦地的思妇内心的独白.诗人语义双关,用抒自然之春天,理喻男女之间的爱慕之情;又以“丝”(思)、“枝”(知)谐音,连接异地男女之间的思念情怀.

竹枝词

刘禹锡

杨柳青青江水平,闻郎江上唱歌声.

东边日出西边雨,道是无晴却有晴.

析:“晴”与“情”同音,是双关隐语.这是作者用民歌体写的恋歌,双关隐语是民歌中常用的手法.从前两句诗意看,大概女方在杨柳飘拂、波平浪静的江边行船,听到岸上爱恋她的青年男子在对她唱歌言情,但传情的含蓄,给女方获得的印象是“道是无情却有情”.

登岳阳楼

杜甫

昔闻洞庭水,今上岳阳楼.

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

亲朋无一字,老病在孤舟.

戎马关山北,凭轩涕泗流.

析:“吴楚东南坼,乾坤日夜浮”两句虽然意境开朗壮阔,写出洞庭湖烟波浩淼的雄伟气象,但这只是表象.内里还包含着作者当时的处境(杜甫当时因兵乱漂流在江陵、公安等地,年龄58岁,既老且病,生活窘困)及国家的处境——沉浮.

3、借代 :借用相关的事物来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借代可用部分代表全体,具体代替抽象,用特征代替人.借代的运用使语言简练、含蓄.

如:“知否,知否?应是绿肥红瘦”(李清照《如梦令》)诗中用“绿”和“红”两种颜色分别代替叶和花,写叶的茂盛和花的凋零.

4、夸张 :即故意地对事物进行夸大或缩小的描写,借以表达诗人异乎寻常的情感.有更突出、更鲜明地表达事物的作用.在浪漫主义诗歌中,夸张的手法随处可见.

5、对偶:用结构相同、字数相同的一对句子或短语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从形式看,语言简练,整齐对称;从内容看,意义集中含蓄.

如:“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杜甫《登高》)从篇法结构来讲,这首诗四联八句,句句皆对仗,对得圆浑自然,不见斧凿之痕.“无边落木”对“不尽长江”使诗的意境显得广阔深远,“萧萧”的落叶声对“滚滚”的水势更使人觉得气象万千.更重要的是,从这里感受到诗人韶华易逝,壮志难酬的苦痛.

如:“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李白《秋浦歌》) 愁生白发,诗人用夸张的手法写白发竟有“三千丈”那么长,可见愁思的深重.

 

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

表达技巧包括抒情方式,表现手法,表达方式和修辞手法。

修辞手法还有双关等。衬托不是修辞手法。

表达方式包括:记叙、议论、描写、抒情。

表现手法:衬托包括正衬、反衬;动静结合;侧面描写;象征手法;欲扬先抑、悬念、伏笔、铺垫等。

抒情方式:借景、借物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直接抒情等。

 修辞是修饰文字词句、运用各种表现方式,使语言表达得准确、鲜明而生动有力。下面我为你介绍一下高考常见的修辞手法吧!

 常用的修辞手法有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引用、对比、借代、反语、顶针(真)、复沓、互文、比拟等。

  比 喻

 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物,即打比方。比喻能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用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事物解说、帮助人深入理解。

 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明喻 出现 像、似的、好像、如、宛如、好比、犹如

 如: 那小姑娘好像一朵花一样。

 暗喻 甲是乙 出现 是、成为

 如:那又浓又翠的景色,简直就是一幅青山绿水画。

 借喻 甲代乙 本体和喻词都不出现

 如:地上射起无数的箭头,房顶上落下万千条瀑布。

  拟 人

 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言行或思想感情,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拟人可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如:桃树、杏树、梨树、你不让我,我不让你,都开满了花赶趟儿。

  夸 张

 对事物的性质,特征等故意地夸张或缩小。 夸张可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夸张类别有:

 扩大夸张 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柏油路晒化了,甚至铺户门前的铜牌好像也要晒化

 缩小夸张 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我家门前只有巴掌大的地方。

 超前夸张 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她还没有端酒怀,就醉了。

  排 比

 把结构相同或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联的句子或成分排列在一起,但要三个以上。 排比可增强语言气氛,加强表达效果。

 如:他们的品质是那样的纯洁和高尚,他们的意志是那样的坚韧和刚强,他们的气质是那样的淳朴和谦逊,他们的胸怀是那样的美丽和宽广。

  对 偶

 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对偶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如: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反 复

 为了强调某个意思,表达某种感情,有音重复某个词语句子。

 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语。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连续反复)

 好像失了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间隔反复)

  设 问

 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后自己回答。 设问可提醒人们思考,有的为了突出某些内容。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反 问

 无疑无问,用疑问形式表达确定的意思,用肯定形式反问表否定,用否定形式反问表肯定。

 如:我呢,我难道没有应该责备的地方吗?

  引 用

 引用现成的话来提高语言表达效果,分直接引用和间接引用两种。

 如:“虚心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我们应该记住这一真理。

  借 代

 用相关的事物代替所要表达的事物。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如:不拿群众一针一线。

 先生,给现钱,袁世凯,不行么?

  反 语

 用与本意相反的词语或句子表达本意,以说反话的方式加强表达效果。有的讽刺揭露,有的表示亲密友好的感情。

 如:(清国留学生)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扭几扭,实在标致极了。

  对 比

 对比是把两种不同事物或者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放在一起相互比较的一种辞格。运用对比,必须对所要表达的事物的矛盾本质有深刻的认识。对比的两种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方面,应该有互相对立的关系,否则是不能构成对比的。

 如: 有的人活着,他已经死了;有的人死了,他还活着。(臧克家《有的人》)

  顶针

 用上句结尾的词语作下句的开头,前后顶接,蝉联而下,促使语气衔接。又称联珠、蝉联、连环。

 例如:

 大肚能容,容天下难容之事

 开口便笑,笑世间可笑之人(佚名题北京潭柘寺弥勒殿联)

 痴则贪,贪则嗔,嗔则伤人种苦因,故知痴是苦

 戒而定,定而慧,慧而悟道成师匠,当以戒为师

 还有一种比较特殊也不太常见的顶针格式,叫连环格(全联相邻的分句全都顶针,且联首与联脚也顶针)。如:

 善可亲近,近可闻,闻思修习即臻善

 生有老病,病有死,死去活来再受生

 楼外青山,山外白云,云飞天外

 池边绿树,树边红雨,雨落溪边

 总的说来:环环紧扣,引人入胜。

 具体地说:议事说理,准确、谨严、周密。抒情写意,格调清新。状物叙事,条理清晰。

  复沓

 句子和句子之间可以更换少数的词语,叫复沓;无更换词语叫做叠句或重复(注意2者的区分)

 北朝民歌《木兰诗》.问女何所思,问女何所忆。 这两句是复沓句。

 朱自清《匆匆》复沓的运用,也是散文诗维持其音乐特点通常运用的手段。所谓“言之不已,又重言之”,既显出诗人感慨的遥深来,又增加了诗的旋律感。“只有徘徊罢了,只有匆匆罢了;在八千多日的匆匆里,除徘徊外,又剩些什么呢?”“徘徊”“匆匆”等字眼反复出现,一种幽怨之情反复回荡。“我留着些什么痕迹呢?我何曾留着象游丝样的痕迹呢?”相同的意思句子数字的变化,使感情层层推进,在参差中又显出整齐的美。结句的反复,反复强化作品的主旋律,画出诗人感情起伏的波澜。复沓的运用,反复吟咏,起到了一唱三叹的`效果。

 复沓,又叫重章、重言、复辞、重复,是重复使用同一词语、句子或句群。

 运用复沓,可以加强语势,抒发强烈的感情,表达深刻的思想,分清的脉络、层次,增强语言节奏感。

 举例:

 早晨被一个小蝇子在脸上爬来爬去爬醒,赶开,又来;赶开,又来;而且一定要在脸上一定的地方爬……

 反复写苍蝇“赶开,又来”,生动准确地写出了苍蝇的可恶讨厌,缠住不放的特点。突出了我对苍蝇极端厌恶,又无法摆脱的感情。

 复沓句:将部分词句反复咏唱,形成一种回环美。复沓与叠句的区别是,复沓可以更换少数词语,而叠句的词语完全相同。例: 兼葭苍苍,白露为霜。所谓,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互文

 互文,也叫互辞,是古诗文中常用的一种修辞方法。

 在古文中,把属于一个句子(或短语)的意思,分写到两个句子(或短语)里,解释时要把上下句的意思互相补足,就是互文。

 古语对它的解释是:“参互成文,含而见文。”具体地说,它是这样一种形式:上下两句或一句话中的两个部分,看似各说两件事,实则是互相呼应,互相阐发,互相补充,说的是一件事。

 示 例: 例子(1):朝晖夕阴。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朝晖夕阴”和“朝阴夕”」。“朝”和“夕”、“晖”和“阴”是互文。)

 例子(2):不以物喜,不以己悲。

 《岳阳楼记》范仲淹( 意思是不因“物”[所处环境]或“己”[个人遭遇]而喜,也不因“物”或“己”而悲。)

 例子(3)《木兰诗》

 1.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

 2.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

 3.开我东阁门,坐我西阁床。

 4.当窗理云鬓,对镜帖花黄。

 特 征:互文的特征是“文省而意存”,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

 一、结构特征:互省。如“将军百战死,壮士十年归”(《木兰诗》),句前部分省去 “壮士”,句后部分省去“将军”,“将军”与“壮士”分置,前后互相交错补充。

 二、语义特征:互补。如:“当窗理云鬓,对镜贴花黄”(《木兰诗》),木兰对着窗户,已包含对着镜子,“理”和“贴”两个动作是在同一情境中进行的,译时应将它们拼合起来。

 形 式:一、同句互文。即在同一个句子里出现的互文。如“秦时明月汉时关”一句,“秦”和“汉”是互相补充。又如“主人下马客在船”“东船西舫悄无言”“主人忘归客不发”“东犬西吠”亦属此类,还有“烟笼寒水月笼沙”一句。

 二、邻句互文。即在相邻的句子里出现互文。如《木兰诗》中“东市买骏马,西市买鞍鞯,南市买辔头,北市买长鞭”。“东市”“西市”“南市”“北市”组成互文,意思是跑遍了许多市集,购齐了出征所需之物,而不是在某一个集市上只买某一样东西。 这样写表现了木兰从军前准备细心

  比拟

 借助丰富的想象,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就是比拟。

 写作时善用比拟,能启发读者想象,令更生动。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

 比拟离不开联想和想象.

 比拟是根据本体事物和拟作事物之间的可拟性,借助联想和想象而形成的辞格,因此联想是通向比拟的桥梁,想象是比拟的翅膀.

 比拟具有很强的感彩,是作者用自己自然流露的强烈感情去感染读者的一种辞格.

 可以简单的将比拟看作是比喻和拟人的结合。

文章标签: # 表现手法 # 事物 # 表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