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改革对小学,高考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

tamoadmin 2024-06-13 人已围观

简介1.听说高考进行改革了,对我们孩子有什么影响吗?2.高考改革对学生有何影响3.新高考对小学教育带来的变化4.高考改革,如何影响初中小学教育5.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本文将介绍中小学教育政策五条,包括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高考改革、教师继续教育、校长培训和教育督导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减轻课业负担教育部将发文,要求学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对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将做一些硬性规定。 高考改革我

1.听说高考进行改革了,对我们孩子有什么影响吗?

2.高考改革对学生有何影响

3.新高考对小学教育带来的变化

4.高考改革,如何影响初中小学教育

5.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

高考改革对小学,高考改革对中小学教育教学的影响

本文将介绍中小学教育政策五条,包括中小学生课业负担、高考改革、教师继续教育、校长培训和教育督导与评估等方面的内容。

减轻课业负担

教育部将发文,要求学校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课业负担,特别对小学生的课业负担,将做一些硬性规定。

高考改革

我国高考改革正在稳步进行,2000年教育部拟在广东省高教3+X试点的基础上,在江苏、上海等部分省(市)进行3+X试点。“二次考试”建议尚无定论。

教师继续教育

教育部已决定在全国范围启动“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工程”。继续教育工程将以提高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和水平为重点,面向全体教师,突出骨干,全面推进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开创继续教育新局面。

校长培训

教育部将出台《中小学校长培训规定》和《中小学校长任职资格和岗位规范》。这两个文件征求意见稿已在今年8月在上海召开的有关会议上交代表们讨论。

教育督导与评估

教育部制定了《关于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意见》。这个文件对进一步加强教育督导与评估的重要性。教育督导与评估工作的性质、督导工作的职责、教育督导与评估制度建设以及为何加强和改善督导与评估工作的领导、充分发挥督导的作用等方面提出了指导性意见。

听说高考进行改革了,对我们孩子有什么影响吗?

1、根据已经出台的2017年高考改革最新方案,考生总成绩由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3个科目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考试3个科目成绩组成。保持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科目不变、分值不变,不分文理科,外语科目提供两次考试机会。计入总成绩的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由考生根据报考高校要求和自身特长,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科目中自主选择。

2、 2014年上海市、浙江省分别出台高考综合改革试点方案,从2014年秋季新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试点要为其他省(区、市)高考改革提供依据,并最终在2017年实现全面推广。

3、 高考改革方案对于高中会有一些影响,对于小学和初中基本没有影响。高中学校要转变教学观念,所有学科都要组织学生认真学习,不能再像以往那样只重视语数外三科。

高考改革对学生有何影响

一、科目变化

改革前:高考采取文理分科,考试科目有语文、数学、外语、理综(或是文综);

改革后:高考采取“3+3”模式,即:语文、数学、外语为必考科目,剩下的物理、化学、历史、地理、生物、政治六科选三科进行考试,取消文理科考试区别。

影响:文理分科,禁锢学习思维,不利于学生综合发展。

文理分科后,理科生只学理化生,题海战术,进行逻辑思维训练,忽略了日常情操和对于文史知识、文化底蕴。

而文科生平常注重史政文化知识的积累,缺少思维能力的训练。

文理不分科,便于培养学生综合文化素质,在大学能够继续发挥综合优势,也为学生以后的就业人生提供了更多的方向。

二、学科考试

改革前:九科集中在一次性考试,考试作为高招毕业和少数高考专业录取的参考;

改革后:分为合格性考试和选考科目,合格性考试在高二、高三期末各组织一次,可以补考,为高中毕业的依据;选考科目考试时间为高考结束之后,选三科考试,计入高考总成绩。

影响:高校越来越重视对学业水平考试成绩的重视,要求高三学生重视水平考试而非单纯的高中毕业考试;

改革后,物化生,政史地六科考试在高考之后,减轻了高三考生的压力;

最后,选三门考试,利于学生培养自己的学科兴趣而不是机械简单的应试。

三、外语考试

改革前:高考只考一次,成绩计入总成绩;

改革后:增加听力考试内容;高中阶段考两次外语,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成绩;

影响:外语进行两次考试,取最高分计入总分,顺应了高校的英语课程。有两次机会考试,学生有更充足的时间备考。

四、综合素质评价

改革前:记录学生高三学习成绩基本情况,只用于自主招生学校审核参考。

改革后:学生三年在校表现记录成案,内容是:思想品德、学业成绩、身心健康、艺术素养、社会实践等内容。供自主招生和高考录取参考。

影响:综合素质评价可以促进学生全面发展,改变教师评价观念,变革考试评价制度,促进人才培养方式转变,彰显学校办学特色,培养诚信意识。

初中生如何适应变化

1注重考试分数,减少加分项。考分将变得更重要,更公平。

2.得语文者得高考

改革后,三门统考科目中外语可以多次参考,取最高分计入高考总分,就高考总分的差距大大降低;数学要降低难度,区分度也会较大下降。语文的广度、难度提升,最容易拉开学分。

说语文的提高需要长期积累,小学不抓,中高考就会后悔,到时候想抓也来不及。得阅读者得语文,阅读习惯将成为小学入学前后第一重要的习惯,并将一直持续。

3.择区、择校、择班同等重要

全国的中学都将展开“分层教学”和“走班制”教学,这就会出现“同班不同学”的现象。未来一个学生进了任何中学,要想得到更大的好处,关键在班级的选择上,而班级的选择完全按照分数进行的,讲课的难度、进度、师资、教材、考题、生源等都是不同的。

不要再被名校的光环笼罩了,此名校已非彼名校。

4.发现和培养孩子兴趣

大学的录取将完全按照专业进行,学什么样的专业与孩子的兴趣、爱好直接相关。能学,和干自己喜欢的、感兴趣的。更容易成功、成才。

越早发现孩子的兴趣、特长所在,家长就会越轻松、越坦然、越自信,孩子今后的出路也越平顺。

5.不利于男孩

受自身生理特点的影响,女孩更难约束自己,好习惯的培养比女孩更困难。

语文变为第一学科后,女孩的自我约束和纪律性,使她们更容易也更愿意接受家长、老师的建议去按部就班地提高语文水平。而男孩大多数一般还会依然故我。现在考上知名大学的女孩本来就比男孩多了,高考改革后女孩更是如鱼得水了。男孩子可得注意啦。

下面来说说对于初中生的影响:

1、逼着初中生更快成熟,早早开始规划自己的人生路线

虽然初中生年龄还小,不会太多考虑未来,但是高考制度改革后,倒逼着孩子们要早早认清自我,明确方向。因为3+3模式下,三门所选科目组合不同,高考时所能报考的专业也不同。不早早摸清情况的话,有可能最终报考时发现没有办法选择自己喜欢的专业。

2、让初中生变得更累,因为初中生要早早地把自己的优势科目确定下来。不下苦工花大力气去学习。是不能准确地知道自己的优势科目在哪里的。最简单的例子,初一的时候可能还没有开设物理、化学。但是这个时间段内孩子就要提前接触了,越早确立自己的学科优势越能今早跑在前面。时间来不及的家长可以找职业规划师帮忙进行多元智能方面的测评。

3、语数外三门主科上的压力更大。新高考后,大家都知道这三门主科的重要性了,必然会让自己的孩子早早准备,夯实基础。因为在学业水平考试中如果拿不到A,就会影响未来的高考总分。如果早点儿考到A,还能给其他学科腾出准备时间。

4、由于三门所选科目采取等级赋分的原因,及早地确定放弃科目也是一个关键,这里要掌握好一个平衡。例如在上海、浙江这些试行区域。就有很多考生放弃物理,因为物理太难,采取赋分制后很多人会陪太子读书。但是物理关联的高校专业又是最多的,所以在制定策略前要前前后后想清楚。

5、对于选科中自己的优势学科,要下苦工深入学习,学的越明白越好。因为你的水平越到金字塔尖越对自己有利,高考时可以拉开差距,赢得高分。比如高考改革前物理很难考满分的,现在只要你的位次排在前面,就可能获得满分。

新高考对小学教育带来的变化

高考改革是为了实现三方面目标:

一是有利于高校选拔人才;

二是有利于促进教育公平;

三是有利于带动我国基础教育的改革,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整个高考改革方案就是围绕这三个目标设计的。

高考改革的影响主要有三方面。

第一,考试方式、科目和内容的变化更加尊重学生的选择权。比如在试点省份,学生可以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四选三。

第二,高考改革将加大大学的招生自主权。大学可以探索建立考生综合评价机制,积极尝试自主录取、定向录取、破格录取等多元化的录取方式。

第三,高考改革将带动中小学教育改革。比如,“考哪门学哪门”的模式行不通了,中小学要积极尝试选课制、分层教学、分组教学、走班教学等模式。过去一些学校在这方面有所探索,今后可能成为常态。

高考改革,如何影响初中小学教育

1、进行小学教育不能依据高考导向,如果依据高考导向对小学生进行教育就是教育的失败。

2、小学教育是基础教育, 起的是奠基作用,小学教育最重要的是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尤其在思想道德方面,在思维品质、个性品质、身体素质、心理素质、人文素质和各种行为习惯方面加以培养,指导和帮助学生学会如何做人、做事,奠定学习、生活和进一步发展的基础。

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

高考改革,对基础教育领域来说,意味着“指挥棒”变了,高中教育也必须顺势而变。不少教育界专家认为,改革为高中教育转型落下重子,很多过去被视为在应试背景下难以解决的瓶颈、困难,现在有了新出路。

新改革解开教育界“死结”

长久以来,有一个重要问题一直躲在高考“指挥棒”背后,即高中的定位。高中教育究竟是为大学招生、选拔人才服务,还是为社会培养全面发展的高素质公民?即便在教育界,对此也有不同看法。

虽然大多数专家认为,高中的主要任务显然应该是后者,但事实上,在实行多年的高考政策下,很多高中的使命已经简化成为大学招生服务——整个高中三年,就为一次高考而忙碌。

华东师范大学普通高中教育研究所相关负责人称,过去每次召集中学的校长和老师们开会,一旦谈到高中教育,大家无不牢骚满腹,认为“应试教育到了非改不可的地步”,但一旦谈到具体的改革,大多数中学校长的意愿都不够强烈。一位示范中学校长坦言:“虽然大家都有美好的愿望,但毕竟高考分数会成为衡量各个高中办学水平的标准,乃至会影响到中考时的招生质量。”

这个“死结”怎么解?新高考方案有了破题之举:这项将稳步推进的改革,尝试把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等纳入高校招生、作为对考生的评价依据之一。显然,仅这一条,就会给中学教育带来不小的“冲击波”。

实际上,今年以来,沪上部分高中已经先行一步,在人才培养方案以及评价体系上有“新动作”。比如,复旦附中尝试实行“走班制”,对学生进行分层教育以后,今年又提出从新高一学生开始,将综合素质评价体现在学校设置的每个活动中。学生在学校内外参加的所有活动都必须有记录,并且对老师进行培训,明确如何将对学生的综合素质评定落实到学生平日里的评价体系中。上海交大附中、市西中学和曹杨二中等中学则从今年开始将加大对学生生涯教育所占的课时比例,希望能够通过生涯教育培养学生的选择能力,使学生未来能够更适应新的人才选拔标准。

大小学科都将迎来“春天”

在分析上海的改革方案时,不少学者认为,中学长期形成的教学惯性,会在新高考“指挥棒”的作用下,出现变局。

记者在采访中获悉,这两天,很多高中老师都在认真研究高考新政对自己任教学科可能产生的影响。在采访一位市实验性示范性高中的语文老师时,记者听到了这样的答案——不管是主课老师还是教小学科的老师,都在这轮改革中看到了“利好”。这位有十余年教龄的老师以语文为例作分析,由于今后高考成绩计分主要由两部分组成,一是语数外三门统考成绩,二是学业考三门选考成绩。假设一名考生今后要考比较好的大学,学业考3门科目实行等级性评分,3门加起来的区分度一共只有90分,从选拔来看,辨识度较过去有所降低,而语数外则按实际考分计入高考。所谓“主课”的地位和作用,不言自明。

根据上海高考的方案,三门选考的学业考科目折算入高考总分时,每门满分70分,即A+级,而学生只要完成一定题量,每门最低也可以获得40分,即E级。

有专家认为,语文过去一直被认为是一门不抓分的科目,临时抱佛脚难有突破。改革后,语文的重要性得到凸显,如果今后出台的课标对这门学科的人文性有更多要求,毫无疑问将促进语文学科的教学。

新高考改革对教学的启示如下:

1、教育是最大民生,高考是社会、家长敏感点,事关社会大局稳定。我们教育人要拥护新高考重大决策,理解新高考本质内涵,向家长及时、准确、科学宣传、解疑新高考精神,同时还要从中小学基础性角度出发,与政策同行,提前布局谋划求变,有序、务实、科学、创新的应对新高考。

2、新高考命题重视应用性、创新性立意,这就要求我们中小学要从小潜意识培养学生开放、自信、灵活、专注、合作、独立、思考的创新人格;多开展科技小发明、小创意、小论文、小创意、小制作等五小科技活动;增设创客课程,同时在教中学、做中学基础上践行发现、探究、解决真实问题的创中学,让学生人人成为创客,让课堂成为学习生长的共同体。

新高考改革:

1、选课改革:取消文理分科,全面实施“3+3”选课模式,即三门文科必修课+三门文科选修课或三门理科必修课+三门理科选修课。

2、高考科目变化:将高考科目改为语文、数学、外语和文、理科综合两门选考科目,其中文科综合包括政治、历史、地理三科,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三科。

3、高考评价方式变化:采取综合评价方式进行高考评价,单科成绩不再是唯一的录取标准。

4、学业水平测试:学生在高中阶段需要参加学业水平测试,以评估学生的学业水平和素质。

5、普通本科招生改革:实行多元化、分类别的招生模式,根据考生的兴趣特长和综合素质,分为普通类、艺术类、体育类、综合改革类、专科类等不同类别。

文章标签: # 高考 # 改革 # 教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