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历年高考立体几何_2014高考立体几何汇编

tamoadmin 2024-06-04 人已围观

简介1.2823新高考二卷立体几何2.把数学立体几何证明书写得简洁又不会在高考中扣分(请权威地作答)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4.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5.求一类立体几何题目6.高考中选择填空题里立体几何内接 外接圆半径快速计算公式和其他有关多面体的快速计算公式7.立体几何第一问多少分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因为它要求学生有立体感,在一个平面内把几何图形的立体感想象出来。怎样才能学好立体几何

1.2823新高考二卷立体几何

2.把数学立体几何证明书写得简洁又不会在高考中扣分(请权威地作答)

3.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4.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5.求一类立体几何题目

6.高考中选择填空题里立体几何内接 外接圆半径快速计算公式和其他有关多面体的快速计算公式

7.立体几何第一问多少分

历年高考立体几何_2014高考立体几何汇编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一直是数学的一大难点。因为它要求学生有立体感,在一个平面内把几何图形的立体感想象出来。怎样才能学好立体几何呢?下面我为你整理了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学习方法

 第一要建立空间观念,提高空间想象力。

 从认识平面图形到认识立体图形是一次飞跃,要有一个过程。有的同学自制一些空间几何模型并反复观察,这有益于建立空间观念,是个好办法。有的同学有空就对一些立体图形进行观察、揣摩,并且判断其中的线线、线面、面面位置关系,探索各种角、各种垂线作法,这对于建立空间观念也是好方法。此外,多用图表示概念和定理,多在头脑中?证明?定理和构造定理的?图?,对于建立空间观念也是很有帮助的。

 2. 2

 第二要掌握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要用图形、文字、符号三种形式表达概念、定理、公式,要及时不断地复习前面学过的内容。这是因为《立体几何》内容前后联系紧密,前面内容是后面内容的根据,后面内容既巩固了前面的内容,又发展和推广了前面内容。在解题中,要书写规范,如用平行四边形ABCD表示平面时,可以写成平面AC,但不可以把平面两字省略掉;要写出解题根据,不论对于计算题还是证明题都应该如此,不能想当然或全凭直观;对于文字证明题,要写已知和求证,要画图;用定理时,必须把题目满足定理的条件逐一交待清楚,自己心中有数而不把它写出来是不行的。要学会用图(画图、分解图、变换图)帮助解决问题;要掌握求各种角、距离的基本方法和推理证明的基本方法分析法、综合法、反证法。

 3. 3

 第三要不断提高各方面能力。

 通过联系实际、观察模型或类比平面几何的结论来提出命题;对于提出的命题,不要轻易肯定或否定它,要多用几个特例进行检验,最好做到否定举出反面例子,肯定给出证明。欧拉公式的内容是以研究性课题的形式给出的,要从中体验创造数学知识。要不断地将所学的内容结构化、系统化。所谓结构化,是指从整体到局部、从高层到低层来认识、组织所学知识,并领会其中隐含的思想、方法。所谓系统化,是指将同类问题如平行的问题、垂直的问题、角的问题、距离的问题、惟一性的问题集中起来,比较它们的异同,形成对它们的整体认识。牢固地把握一些能统摄全局、组织整体的概念,用这些概念统摄早先偶尔接触过的或是未察觉出明显关系的已知知识间的联系,提高整体观念。

学好立体几何方法

 一、逐渐提高逻辑论证能力

 立体几何的证明是数学学科中任一分之也替代不了的。因此,历年高考中都有立体几何论证的考察。论证时,首先要保持严密性,对任何一个定义、定理及推论的理解要做到准确无误。符号表示与定理完全一致,定理的所有条件都具备了,才能推出相关结论。切忌条件不全就下结论。其次,在论证问题时,思考应多用分析法,即逐步地找到结论成立的充分条件,向已知靠拢,然后用综合法(?推出法?)形式写出。

 二、立足课本,夯实基础

 学习立体几何的一个捷径就是认真学习课本中定理的证明,尤其是一些很关键的定理的证明。定理的内容都很简单,就是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联系的阐述。但定理的证明在初学的时候一般都很复杂,甚至很抽象。深刻掌握定理的内容,明确定理的作用是什么,多用在那些地方,怎么用。

 三、培养空间想象力

 为了培养空间想象力,可以在刚开始学习时,动手制作一些简单的模型用以帮助想象。

 例如:正方体或长方体。在正方体中寻找线与线、线与面、面与面之间的关系。通过模型中的点、线、面之间的位置关系的观察,逐步培养自己对空间图形的想象能力和识别能力。

 其次,要培养自己的画图能力。可以从简单的图形(如:直线和平面)、简单的几何体(如:正方体)开始画起。

 最后要做的就是树立起立体观念,做到能想象出空间图形并把它画在一个平面(如:纸、黑板)上,还要能根据画在平面上的?立体?图形,想象出原来空间图形的真实形状。空间想象力并不是漫无边际的胡思乱想,而是以提设为根据,以几何体为依托,这样就会给空间想象力插上翱翔的翅膀。

 四、?转化?思想的应用

 我个人觉得,解立体几何的问题,主要是充分运用?转化?这种数学思想,要明确在转化过程中什么变了,什么没变,有什么联系,这是非常关键的。例如:

 (1)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转化为两条相交直线的夹角即过空间任意一点引两条异面直线的平行线。斜线与平面所成的角转化为直线与直线所成的角即斜线与斜线在该平面内的射影所成的角。

 (2)异面直线的距离可以转化为直线和与它平行的平面间的距离,也可以转化为两平行平面的距离,即异面直线的距离与线面距离、面面距离三者可以相互转化。而面面距离可以转化为线面距离,再转化为点面距离,点面距离又可转化为点线距离。

 (3)面和面平行可以转化为线面平行,线面平行又可转化为线线平行。而线线平行又可以由线面平行或面面平行得到,它们之间可以相互转化。同样面面垂直可以转化为线面垂直,进而转化为线线垂直。

 五、建立数学模型

2823新高考二卷立体几何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评分标准评分及评分细则:

(2017全国3,文19)(本小题满分12分)如图,四面体ABCD中,△ABC是正三角形,AD=CD.

1.证明线面垂直时,不要忽视“面内两条直线为相交直线”这一条件,如第(1)问中,学生易忽视“DO∩BO=O”,导致条件不全而减分;

2.求四面体的体积时,要注意“等体积法”的应用,即合理转化四面体的顶点和底面,目的是底面积和顶点到底面的距离容易求得;

3.注意利用第(1)问的结果:在题设条件下,如果第(1)问的结果第(2)问能用得上,可以直接用,有些题目不用第(1)问的结果甚至无法解决,如本题中,由(1)及题设知∠ADC=90°.

4.要注意书写过程规范,计算结果正确.书写规范是计算正确的前提,在高考这一特定的环境下,学生更要保持规范书写,力争一次成功,但部分学生因平时习惯,解答过程中书写混乱,导致失误过多.

扩展资料:

高考数学立体几何解题方法:

坐标系法:一般是两步给分,一是各关键点的的坐标,二是结果。

几何法:按你所写的关键步骤分步给分。

二者各有优缺点,坐标系法简单方便,容易入手。但是如果结果算错了,得到的步骤分很少。几何法较难,但是结果算错了只要步骤对,也能得到大部分分值。

把数学立体几何证明书写得简洁又不会在高考中扣分(请权威地作答)

2823新高考二卷立体几何内容如下:

一、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

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物体的体积、表面积、形状、位置以及相互关系。它是数学和物理之间的桥梁,广泛应用于建筑、艺术、机械制造、地理和天文学等领域。

学习立体几何需要掌握点、线、面的概念,以及几何体的种类和特征,几何图形的性质和计算方法等。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是深入理解和应用实际问题的基础。

二、几何体的种类和特征

几何体是由平面图形沿着一定方向延伸形成的实体物体。常见的几何体包括立方体、长方体、正方体、球体、柱体、锥体和棱锥等。

不同的几何体具有不同的特征,例如长方体有六个面,其中相对的两个面是相等的且平行的,每个面都是矩形,而棱锥则有一条特殊的棱叫做母线。掌握几何体的种类和特征是进行计算和求解问题的基本前提。

三、几何体的基本计算方法

立体几何的基本计算方法包括体积、表面积和重心的计算。体积是物体所占据的三维空间,一般用立方米或立方厘米表示,它的计算需要知道几何体的长、宽、高等信息。表面积是几何体表面所占据的空间大小,一般用平方米或平方厘米表示,它的计算需要考虑几何体的周长、高、半径等信息。

重心是一个几何体上所有质点受重力作用后的均衡点,它的计算需要理解几何体平衡状态的定义和计算公式。

四、应用举例

在实际应用中,立体几何经常用于测量空间的体积,计算建筑物面积,以及研究生物形态和地理景观等问题。例如,研究人口密集区的人口数量,需要先知道这片区域的面积,进而计算物体体积以获取人口密度。

而设计一座楼房,需要计算楼房的表面积以确定建筑材料的使用量,进而计算楼房的体积以确定房屋的容积和空间效率。应用立体几何解决实际问题需要有效运用计算方法和公式,并理解量化和计算的本质。

总之,立体几何是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分支,掌握立体几何的基本概念、几何体的种类和特征、计算方法和实际应用,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理解和应用于实际问题中。在新高考中,立体几何是高考数学的一部分,对数学爱好者来说,掌握这些知识可以提高数学综合素养,为后续研究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

高中数学立体几何

正规考试的话

1:老师说的没错,其实在以后做题的时候做多了你就知道了,哪些可用哪些不可用你自己都有数,必要的话是要说的,很多你明知是对的东西但是要说一嘴才能保证不扣分。

2:一定要说因为是长方形才有平分的。

3:图里画出来的没有明确标出来的条件不能拿到你的解里直接用,这个切记。要不会很吃亏,除非题目里限制的很死,要不然还是都要分别证明的。

有时候题目给的图会对解题有误导作用,做的时候一定要仔细分析~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关于“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

很多教师都说,整个高中立体几何就是“三垂线定理”。尽管说得过分些,但从另外一个角度说明,“三垂线定理”在整个高中“立体几何”中的地位和作用。确实,“三垂线定理”是整个立体几何内容的一个典型代表,处在整个立体几何知识的枢纽位置,综合了很多知识内容:直线与直线、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的垂直和平行。在数学2“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中虽然没有明确提到“三垂线定理”,但在选修2-1“空间向量与立体几何”中提到“能用向量方法证明有关线、面位置关系的一些定理(包括三垂线定理)”。按照这种提法,教材中必须明确提出“三垂线定理”,学生应该知道这个定理。至于放在《数学2》中,还是放在《选修2-1》中,则是另外一个问题。实际上,考虑到目前“点、直线、平面之间的位置关系”一章仅有10课时,而且直线与平面、平面与平面平行和垂直的判定定理仅仅要求归纳得出,在《数学2》中没有严格的证明。我们认为,“三垂线定理”放在《选修2-1》中比较合适,而且只要求了解其内容,并用向量方法证明,不要求运用此定理证明有关的命题。

有了“三垂线定理”,“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也就顺理成章了,无非是斜线与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的位置互换了一下。

在教材实验过程中,教师非常关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教学。一方面是它在过去整个高中“立体几何”中的地位和作用;另一方面,它也是过去高考的核心内容,目前的高考试卷中,如果是用综合法处理的“立体几何”方面的大题,都是关于“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但是,随着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引入“立体几何”内容中,用空间向量及其运算的向量方法(或坐标方法)处理有关垂直和平行问题成为一种普适的方法,用“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的综合方法退居其次。高中数学新课程中强调用空间向量及其运算处理立体几何中的角度、距离,淡化综合方法处理角度问题和距离问题。

三垂线定理是高中立体几何中解决线线垂直、线面垂直的重要工具,为找二面角及相关证明带来很多方便。主要对三垂线定理进行深入的剖析并对其在实际解题中的应用做相关的分析与拓展。

1准备知识

定理1:如果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两条相交直线都垂直,那么这条直线垂直于这个平面。定理2:如果不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和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平行,那么这条直线和这个平面平行。定理3:如果一条直线和一个平面平行,经过这条直线的平面和这个平面相交,那么这条直线和交线平行。定理4: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定理5:如果两个平行平面同时与第三个平面相交,那么它们的交线平行。

定义1:连接平面内一点与平面外一点的直线,和这个平面内不经过此点的直线是异面直线。定义2:平面内的一条直线把平面分成两部分,其中的每一部分都叫做半平面,从一条直线出发的两个半平面所组成的图形叫做二面角。推论:如果一个平面内有两条相交直线分别平行于另一个平面内的两条直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平行。

2三垂线定理 (三垂线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的射影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垂直。

分析:首先可以看出三垂线定理的条件有两个1)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a;2)a和斜线PA的射影OA垂直;结论:a和PA垂直。不难看到三垂线定理其实质是线面垂直判定定理的一个推广:,。又OA,OPOA=O,平面OAP。所以在做题时不必死板的去寻找所谓的斜线、垂线和射影,而应从宏观上把握线面垂直的判定定理。

(三垂线定理的逆定理)在平面内的一条直线,如果它和这个平面的一条斜线垂直,那么它也和这条斜线在平面内的射影垂直。

分析:我们也不难看出三垂线定理和平面与平面垂直紧密联系着,因平面与平面垂直的判定定理是:如果一个平面过另一个平面的一条垂线,那么这两个平面垂直,因此我们在证明面面垂直时,也要时刻与三垂线定理挂起钩来。 3三垂线定理在解题中的应用 例1:四棱锥P-ABCD的底是正方形,PA平面ABCD,PA=AD=3,E为PA上的点,且,(),Q为PD上的点,且DQ=QP。(>0)

求一类立体几何题目

如果把数学比作一把锁的话,那思考就是一把开锁的金钥匙,为你打开这数学之锁。下面就是我为大家精心整理的高中数学知识点 总结 ,希望对你们有所帮助!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

1、含n个元素的有限集合其子集共有2n个,非空子集有2n—1个,非空真子集有2n—2个。

2、集合中,Cu(A∩B)=(CuA)U(CuB),交之补等于补之并。

Cu(AUB)=(CuA)∩(CuB),并之补等于补之交。

3、ax2+bx+c<0的解集为x(0

+c>0的解集为x,cx2+bx+a>0的解集为>x或x<;ax2—bx+

4、c<0的解集为x,cx2—bx+a>0的解集为->x或x<-。

5、原命题与其逆否命题是等价命题。

原命题的逆命题与原命题的否命题也是等价命题。

6、函数是一种特殊的映射,函数与映射都可用:f:A→B表示。

A表示原像,B表示像。当f:A→B表示函数时,A表示定义域,B大于或等于其值域范围。只有一一映射的函数才具有反函数。

7、原函数与反函数的单调性一致,且都为奇函数。

偶函数和周期函数没有反函数。若f(x)与g(x)关于点(a,b)对称,则g(x)=2b-f(2a-x).

8、若f(-x)=f(x),则f(x)为偶函数,若f(-x)=f(x),则f(x)为奇函数;

偶函数关于y轴对称,且对称轴两边的单调性相反;奇函数关于原点对称,且在整个定义域上的单调性一致。反之亦然。若奇函数在x=0处有意义,则f(0)=0。函数的单调性可用定义法和导数法求出。偶函数的导函数是奇函数,奇函数的导函数是偶函数。对于任意常数T(T≠0),在定义域范围内,都有f(x+T)=f(x),则称f(x)是周期为T的周期函数,且f(x+kT)=f(x),k≠0.

9、周期函数的特征性:①f(x+a)=-f(x),是T=2a的函数,②若f(x+a)+f(x+b)=0,即f(x+a)=-f(x+b),T=2(b-a)的函数,③若f(x)既x=a关对称,又关于x=b对称,则f(x)是T=2(b-a)的函数④若f(x

+a)?f(x+b)=±1,即f(x+a)=±,则f(x)是T=2(b-a)的函数⑤f(x+a)=±,则f(x)

是T=4(b-a)的函数

10、复合函数的单调性满足“同增异减”原理。

定义域都是指函数中自变量的取值范围。

11、抽象函数主要有f(xy)=f(x)+f(y)(对数型),f(x+y)=f(x)?f(y)(指数型),f(x+y)=f(x)+f(y)(直线型)。

解此类抽象函数比较实用的 方法 是特殊值法和周期法。

12、指数函数图像的规律是:底数按逆时针增大。

对数函数与之相反.

13、ar?as=ar+s,ar÷as=ar—s,(ar)s=ars,(ab)r=arbr。

在解可化为a2x+Bax+C=0或a2x+Bax+C≥0(≤0)的指数方程或不等式时,常借助于换元法,应特别注意换元后新变元的取值范围。

14、log10N=lgN;logeN=lnN(e=2.718);对数的性质:如果a>0,a≠0,M>0N>0,

那么loga(MN)=logaM+logaN,;loga()=logaM—logaN;logaMn=nlogaM;alogaN=N.

换底公式:logaN=;logamlogbnlogck=logbmlogcnlogak=logcmloganlogbk.

15、函数图像的变换:

(1)水平平移:y=f(x±a)(a>0)的图像可由y=f(x)向左或向右平移a个单位得到;

(2)竖直平移:y=f(x)±b(b>0)图像,可由y=f(x)向上或向下平移b个单位得到;

(3)对称:若对于定义域内的一切x均有f(x+m)=f(x—m),则y=f(x)的图像关于直线x=m对称;y=f(x)关于(a,b)对称的函数为y!=2b—f(2a—x).

(4) , 学习计划 ;翻折:①y=|f(x)|是将y=f(x)位于x轴下方的部分以x轴为对称轴将期翻折到x轴上方的图像。②y=f(|x|)是将y=f(x)位于y轴左方的图像翻折到y轴的右方而成的图像。

(5)有关结论:①若f(a+x)=f(b—x),在x为一切实数上成立,则y=f(x)的图像关于

x=对称。②函数y=f(a+x)与函数y=f(b—x)的图像有关于直线x=对称。

15、等差数列中,an=a1+(n—1)d=am+(n—m)d;sn=n=na1+

16、若n+m=p+q,则am+an=ap+aq;

sk,s2k—k,s3k—2k成以k2d为公差的等差数列。an是等差数列,若ap=q,aq=p,则ap+q=0;若sp=q,sq=p,则sp+q=—(p+q);若已知sk,sn,sn—k,sn=(sk+sn+sn—k)/2k;若an是等差数列,则可设前n项和为sn=an2+bn(注:没有常数项),用方程的思想求解a,b。在等差数列中,若将其脚码成等差数列的项取出组成数列,则新的数列仍旧是等差数列。

17、等比数列中,an=a1?qn-1=am?qn-m,若n+m=p+q,则am?an=ap?aq;sn=na1(q=1),

sn=,(q≠1);若q≠1,则有=q,若q≠—1,=q;

sk,s2k—k,s3k—2k也是等比数列。a1+a2+a3,a2+a3+a4,a3+a4+a5也成等比数列。在等比数列中,若将其脚码成等差数列的项取出组成数列,则新的数列仍旧是等比数列。裂项公式:

=—,=?(—),常用数列递推形式:叠加,叠乘,

18、弧长公式:l=|α|?r。

s扇=?lr=?|α|r2=?;当一个扇形的周长一定时(为L时),

其面积为,其圆心角为2弧度。

19、Sina(α+β)=sinαcosβ+cosαsinβ;Sina(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高考数学必考知识点

1.数列&解三角形

数列与解三角形的知识点在解答题的第一题中,是非此即彼的状态,近些年的特征是大题第一题两年数列两年解三角形轮流来, 2014、2015年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数列,2016年大题第一题考查的是解三角形,故预计2017年大题第一题较大可能仍然考查解三角形。

数列主要考察数列的定义,等差数列、等比数列的性质,数列的通项公式及数列的求和。

解三角形在解答题中主要考查正、余弦定理在解三角形中的应用。

2.立体几何

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立体几何题,主要考查空间线面平行、垂直的证明,求二面角等,出题比较稳定,第二问需合理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并正确计算。

3.概率

高考在解答题的第二或第三题位置考查一道概率题,主要考查古典概型,几何概型,二项分布,超几何分布,回归分析与统计,近年来概率题每年考查的角度都不一样,并且题干长,是学生感到困难的一题,需正确理解题意。

4.解析几何

高考在第20题的位置考查一道解析几何题。主要考查圆锥曲线的定义和性质,轨迹方程问题、含参问题、定点定值问题、取值范围问题,通过点的坐标运算解决问题。

5.导数

高考在第21题的位置考查一道导数题。主要考查含参数的函数的切线、单调性、最值、零点、不等式证明等问题,并且含参问题一般较难,处于必做题的最后一题。

6.选做题

今年高考几何证明选讲已经删除,选考题只剩两道,一道是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问题,另一道是不等式选讲问题。坐标系与参数方程题主要考查曲线的极坐标方程、参数方程、直线参数方程的几何意义的应用以及范围的最值问题;不等式选讲题主要考查绝对值不等式的化简,求参数的范围及不等式的证明。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

一、集合、简易逻辑(14课时,8个)1.集合;2.子集;3.补集;4.交集;5.并集;6.逻辑连结词;7.四种命题;8.充要条件.

二、函数(30课时,12个)1.映射;2.函数;3.函数的单调性;4.反函数;5.互为反函数的函数图象间的关系;6.指数概念的扩充;7.有理指数幂的运算;8.指数函数;9.对数;10.对数的运算性质;11.对数函数.12.函数的应用举例.

三、数列(12课时,5个)1.数列;2.等差数列及其通项公式;3.等差数列前n项和公式;4.等比数列及其通顶公式;5.等比数列前n项和公式.

四、三角函数(46课时17个)1.角的概念的推广;2.弧度制;3.任意角的三角函数;4,单位圆中的三角函数线;5.同角三角函数的基本关系式;6.正弦、余弦的诱导公式’7.两角和与差的正弦、余弦、正切;8.二倍角的正弦、余弦、正切;9.正弦函数、余弦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0.周期函数;11.函数的奇偶性;12.函数的图象;13.正切函数的图象和性质;14.已知三角函数值求角;15.正弦定理;16余弦定理;17斜三角形解法举例.

五、平面向量(12课时,8个)1.向量2.向量的加法与减法3.实数与向量的积;4.平面向量的坐标表示;5.线段的定比分点;6.平面向量的数量积;7.平面两点间的距离;8.平移.

六、不等式(22课时,5个)1.不等式;2.不等式的基本性质;3.不等式的证明;4.不等式的解法;5.含绝对值的不等式.

七、直线和圆的方程(22课时,12个)1.直线的倾斜角和斜率;2.直线方程的点斜式和两点式;3.直线方程的一般式;4.两条直线平行与垂直的条件;5.两条直线的交角;6.点到直线的距离;7.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平面区域;8.简单线性规划问题.9.曲线与方程的概念;10.由已知条件列出曲线方程;11.圆的标准方程和一般方程;12.圆的参数方程.

八、圆锥曲线(18课时,7个)1椭圆及其标准方程;2.椭圆的简单几何性质;3.椭圆的参数方程;4.双曲线及其标准方程;5.双曲线的简单几何性质;6.抛物线及其标准方程;7.抛物线的简单几何性质.

九、(B)直线、平面、简单何体(36课时,28个)1.平面及基本性质;2.平面图形直观图的画法;3.平面直线;4.直线和平面平行的判定与性质;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判与性质;6.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7.两个平面的位置关系;8.空间向量及其加法、减法与数乘;9.空间向量的坐标表示;10.空间向量的数量积;11.直线的方向向量;12.异面直线所成的角;13.异面直线的公垂线;14异面直线的距离;15.直线和平面垂直的性质;16.平面的法向量;17.点到平面的距离;18.直线和平面所成的角;19.向量在平面内的射影;20.平面与平面平行的性质;21.平行平面间的距离;22.二面角及其平面角;23.两个平面垂直的判定和性质;24.多面体;25.棱柱;26.棱锥;27.正多面体;28.球.

十、排列、组合、二项式定理(18课时,8个)1.分类计数原理与分步计数原理.2.排列;3.排列数公式’4.组合;5.组合数公式;6.组合数的两个性质;7.二项式定理;8.二项展开式的性质.

十一、概率(12课时,5个)1.随机事件的概率;2.等可能事件的概率;3.互斥事件有一个发生的概率;4.相互独立事件同时发生的概率;5.独立重复试验.选修Ⅱ(24个)

十二、概率与统计(14课时,6个)1.离散型随机变量的分布列;2.离散型随机变量的期望值和方差;3.抽样方法;4.总体分布的估计;5.正态分布;6.线性回归.

十三、极限(12课时,6个)1.数学归纳法;2.数学归纳法应用举例;3.数列的极限;4.函数的极限;5.极限的四则运算;6.函数的连续性.

十四、导数(18课时,8个)1.导数的概念;2.导数的几何意义;3.几种常见函数的导数;4.两个函数的和、差、积、商的导数;5.复合函数的导数;6.基本导数公式;7.利用导数研究函数的单调性和极值;8函数的值和最小值.

十五、复数(4课时,4个)1.复数的概念;2.复数的加法和减法;3.复数的乘法和除法答案补充高中数学有130个知识点,从前一份试卷要考查90个知识点,覆盖率达70%左右,而且把这一项作为衡量试卷成功与否的标准之一.这一传统近年被打破,取而代之的是关注思维,突出能力,重视思想方法和思维能力的考查.现在的我们学数学比前人幸福啊!!相信对你的学习会有帮助的,祝你成功!答案补充一试全国高中数x的一试竞赛大纲,完全按照全日制中学《数学教学大纲》中所规定的教学要求和内容,即高考所规定的知识范围和方法,在方法的要求上略有提高,其中概率和微积分初步不考。二试1、平面几何基本要求:掌握初中数学竞赛大纲所确定的所有内容。补充要求:面积和面积方法。几个重要定理:梅涅劳斯定理、塞瓦定理、托勒密定理、西姆松定理。几个重要的极值: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之和最小的点--费马点。到三角形三顶点距离的平方和最小的点,重心。三角形内到三边距离之积的点,重心。几何不等式。简单的等周问题。了解下述定理:在周长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面积。在周长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面积。在面积一定的n边形的集合中,正n边形的周长最小。在面积一定的简单闭曲线的集合中,圆的周长最小。几何中的运动:反射、平移、旋转。复数方法、向量方法。平面凸集、凸包及应用。答案补充第二数学归纳法。递归,一阶、二阶递归,特征方程法。函数迭代,求n次迭代,简单的函数方程。n个变元的平均不等式,柯西不等式,排序不等式及应用。复数的指数形式,欧拉公式,棣莫佛定理,单位根,单位根的应用。圆排列,有重复的排列与组合,简单的组合恒等式。一元n次方程(多项式)根的个数,根与系数的关系,实系数方程虚根成对定理。简单的初等数论问题,除初中大纲中所包括的内容外,还应包括无穷递降法,同余,欧几里得除法,非负最小完全剩余类,高斯函数,费马小定理,欧拉函数,孙子定理,格点及其性质。3、立体几何多面角,多面角的性质。三面角、直三面角的基本性质。正多面体,欧拉定理。体积证法。截面,会作截面、表面展开图。4、平面解析几何直线的法线式,直线的极坐标方程,直线束及其应用。二元一次不等式表示的区域。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圆锥曲线的切线和法线。圆的幂和根轴。

高中数学知识点总结归纳最新相关 文章 :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最全版

★ 高中数学知识点最新归纳

★ 高考数学知识点总结最新整理

★ 高中数学考点整理归纳

★ 高中数学知识点全总结

★ 高中数学学习方法:知识点总结最全版

★ 高中高一数学知识点总结

★ 高中数学全部知识点提纲整理

★ 最新高考数学知识点归纳总结

★ 高考数学知识点最新总结

var _hmt = _hmt || []; (function() { var hm = document.createElement("script"); hm.src = ""; var s = document.getElementsByTagName("script")[0]; s.parentNode.insertBefore(hm, s); })();

高考中选择填空题里立体几何内接 外接圆半径快速计算公式和其他有关多面体的快速计算公式

如何求二面角的大小是立体几何中的一个重点和难点,也是高考每年考查的知识点之一。本人结合教学实际,就此对该问题的各种求法做一小结。

一. 找出或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二面角的大小可以用它的平面角来度量,求二面角的大小问题往往要转化

为求二面角的平面角问题。

1. 定义法:

根据定义,由二面角棱上一点或两半平面上的一点作棱的垂线,从而得到

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1 如图已知从一点出发的三条射线PA、PB、PC中,

∠APB=∠BPC=∠CPA=60°,求二面角B-PA-C的大小.

解:在PA上任找一点D(异于P点),过D在平面APB

内作DE⊥PA交PB于E,过D在平面APC内作DF⊥PA

交PC于F,根据二面角的平面角的定义知,∠EDF就是

二面角B-PA-C的平面角,设 ,在Rt△PDF中,

∠DPF=60°,∠PDF=90°,则 ,同理可得

.在△EPF中,PF=PE=2a,∠EPF=60°,则EF=2a.故在△EDF中, .

所以二面角B-PA-C的大小为 .

2.作平行线法:

若题中未给出二面角的棱,则有时可利用平行线得到棱,从而找出二面角

的平面角。

例2 如图所示立体图形中,PA垂直于正方形ABCD,

若PA=AB=a.求平面 PAB与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大小.

解:在面PAB内过P作PQ‖AB.∵AB CD,

∴ PQ‖CD,PQ 平面PCD.∴ 平面PAB∩平面PCD

=PQ.∵ PA⊥AB,AB‖PQ,∴PA⊥PQ.∵ PA⊥平

面ABCD,CD⊥AD.∴CD⊥PD.∵ PQ‖CD,∴PD⊥PQ.∴ ∠APD是平面PAB和平面PCD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PA=AB=AD,∴ ∠APD=45°.

即平面PAB与平面PCD所成的二面角为45°.

3. 延展平面法:

也可利用平面的延伸找出二面角的棱,从而得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3 如图棱长为1的正方体AC1中,E为AA1

的中点,求面DEB1与面ABCD所成的二面角.

解:延长B1E、BA交于点F,连结DF,

则DF为所求二面角的棱.∵E为AA1的中

点,∴AE为Rt△B1FB的中位线,∴FA=1,FA‖DC,

∴四边形FACD为平行四边形,∴FD‖AC.

连结BD,∵BD⊥AC,∴FD⊥BD.又因为在正方体AC1中B1D⊥AC,∴B1D⊥FD,∴∠B1DB为所求二面角的平面角.在Rt△BB1D中,

.

即面DEB1与面ABCD所成二面角为 .

4.三垂线定理及其逆定理法:

根据三垂线定理或其逆定理,过面上的一点作另一面的垂线段,进而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4 如图已知Rt△ABC,斜边BC在平面α内,点A不在α内.AB、AC分别与平面α成30°、45°角,求△ABC

所在平面与平面α所成的锐二面角的大小.

解:过A作AO⊥α于点O,在平面α内

作OD⊥BC于D,连结AD,由三垂线定理得

AD⊥BC.∴∠ADO为所求的二面角的平面角,

连BO、CO.则∠ABO、∠ACO分别为AB、

AC与平面α所成的角.设AO=a,,在Rt△ABO中,

∵∠ABO=30°,∴AB=2a.在Rt△ACO中,∵∠ACO=45°, . 在Rt△ABC中, . .

即△ABC所在平面与α成60°角.

5. 垂面法:

根据线面垂直的判定与性质定理和平面角的定义,过一点作棱的垂面或者

过二面角内一点到两个面的垂线作平面都能得到二面角的平面角。

例5 已知二面角α- -β内一点P到两个面的距离分别是 和 ,到棱 的距离为2,求这个二面角的大小。

解:过P作PC、PD分别垂

直于平面α和β,C、D为垂足,

则 设PC、PD

确定的平面PCD交棱 于O,分

别交α、β于射线OA、OB,则

C∈OA,D∈OB.∵PC⊥α, ,∴PC⊥ ,同理PD⊥ .∴ ⊥平面PCD.∴ ⊥OA , ⊥OB.∴∠AOB是二面角α- -β的平面角.∵PO 平面PCD, ⊥平面PCD,∴ ⊥PO,PO是P点到棱 的距离,即PO=2.在Rt△POC中,

由图可知∠AOB=∠POC+∠POD=105°,或∠AOB=180°-(∠POC-∠POD)=165°.

故二面角α- -β的大小为105°或165°.

二. 不作出二面角的平面角,利用常见公式间接求。

1. 利用射影面积公式: .已知平面α上面积为s的图形在

平面β上的射影面积为 ,平面α、β所成角为θ,则 .

例6 如图正三棱柱ABC-A1B1C1底面边长为a,侧棱长2a,D为AA1的中点.求△BDC1与底面△ABC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解: 在正三棱柱ABC- A1B1C1中,

∵△ABC是△BDC1在底面ABC上的射影,

设△ABC与△BDC1面积分别是 ,所求

二面角的大小为 ∴ .在等腰△BDC1中,

即△BDC1与底面ABC所成二面角大小为 .

2.异面直线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EF= .

在两个半平面上分别作出垂直于棱的两异面直线,则这两条异面直线所成的角(或其补角)即为所成二面角的平面角,再利用上面公式即可求出。

例7 如图已知直三棱柱ABC- A1B1C1的侧棱长为1,底面的边AC=BC=1,且AC⊥BC,求二面角B-AB –C的大小.

解:过C作CD⊥AB1于D,∵AC⊥BC,

BB1⊥面ABC,∴AC⊥BB1,∴AC⊥面BB1C1C,

∴AC⊥CB1,在Rt△ACB1中,B1C= ,AC=1,

∴CD= .过B作BE⊥AB 于E,∴DE为异面

直线BE与CD之间的距离.在Rt△ABB1中,BE

= ,∴AD=B1E= ,∴DE= .设异面直线

BE与CD所成的角为θ,则θ(或其补角)即为二面角B-AB1–C的平面角.据公式 ,∴cosθ= ,∴θ=60°.

即所求二面角B-AB1-C的大小为60°.

3. 三面角中的正弦公式和余弦公式。

已知交于一点的三条射线OA、OB、OC,∠BOC=α,∠COA=β,∠AOB=γ,二面角B-OA-C,C-OB-A,A-OC-B的大小分别α 、β 、γ ,则有:

① ② .

应用以上公式关键是找清楚三面角的几个相关的平面角与其所对棱为棱的二面角的对应关系。

例8 如图已知平面M⊥平面N于CD,点A∈平面M,点B∈平面N,线段AB与平面M成45°角,AB与N成30°角,

AB=2,AC⊥CD于C,BD⊥CD于D.

解一:∵平面M⊥平面N于CD,AC⊥CD,AC

平面M,∴AC⊥平面N于C,∴∠ABC即为AB与N

所成的角,∴∠ABC=30°,又∵在Rt△ABC中,AB=2,

∴AC=1,BC= .同理可得∠BAD=45°,BD= ,

且CD=1.记由AB、AD为棱的二面角分别为θ、α,

∵BD⊥平面M,∴平面BDA⊥平面CDA,∴二面角B-AD-C的大小为90°,即sinα=1.在三面角A-CBD中,由三面角的正弦公式 ,

即二面角A-PB-C的大小为 .

解二:同上可得 , , , ,在三面角A-CBD中,由三面角的余弦公式:

即二面角A-PB-C的大小为 .

三. 利用向量运算的方法求二面角的平面角。

1.平面的方向向量的夹角即为二面角的平面角。将二面角转化为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方向向量(在二面角的面内垂直于二面角的棱且指向该方向的向量)所成的角。

例9 如图9 PA⊥平面ABC,AC⊥AB,PA=AC=1,BC= ,求二面角A-PB-C的大小.

解:如图,建立空间直角坐标系C-xyz,

取PB的中点D,连结DC,可证DC⊥PB,作

AE⊥PB于E,则向量 的夹角的大小

即为二面角A-PB-C的大小.因为A(1,0,0),

B(0, ,0),C(0,0,0),P(1,0,1),

D为PB的中点,所以 .又 ,

即E分 的比为 ,可以求出 ,所以 = , = , ,| |= , .

.所以二面角A-PB-C的大小为 .

2.二面角的两个面的法向量的夹角(或其补角)是二面角的平面角,将二面角转化为两个面的法向量所成的角或其补角。

例10 如图10在底面是直角梯形的四棱锥S-ABCD中,∠ABC=90°,SA⊥平面ABCD,SA=AB=BC=1, .

求平面SCD与平面SBA所成的二面角的大小.

解:建立如图所示空间直角坐标系A-xyz,

则 , 。设平面SAB的

法向量为n1= = ,平面SCD的法向量为

n2=(x,y,z).∵ , ∴n2 · =0, n2 · =0,即 .不妨令x=2,有y=-1,z=1.∴ n2= .设所求二面角为θ,则 ,∴ .

即平面SCD与平面SBA所成的二面角为 .

立体几何第一问多少分

内接圆R=2S/(a+b+c) ,S是三角形面积,a,b,c是边长。

外接圆在高中考半径除非是直角三角形R=1/2C,其中C是斜边对应边长。

一般的三角形的外接圆在高考中不会考。除非是高考BT,要不就是数学竞赛了

其他多边形的快速计算公式也可以由三角形的推理公式一样推来,但是高考也一般不会去考多边形的外界,内接。

最多是个正方形,长方形。一般的四边形要考好麻烦,那就得在竞赛中去研究了。

立体几何第一问6分。

经查阅高考真题,高考的立体几何的第一问是6分,第二问是8分。

立体几何是3维欧氏空间的几何的传统名称,因为实际上这大致上就是我们生活的空间。

文章标签: # 平面 # 定理 # 直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