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资讯 教育资讯

高考移民状元,高考移民2020

tamoadmin 2024-05-21 人已围观

简介1.当学霸纪录成为负担:说说清代状元萧锦忠 一、不能输在精神世界的起跑线上。-兼论精神领域的“贵族”与“平民”。 二、教育的出发点 - 孩子天生是一块白板还是生来就有理性思考能力? 三、是否存在“基本的生存技能”? - 哪些是必须学习的,哪些是可以允许自由发展的? 四、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终归目的是为了家长还是为了孩子? 虽然大家都在批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思想,但是

1.当学霸纪录成为负担:说说清代状元萧锦忠

高考移民状元,高考移民2020

一、不能输在精神世界的起跑线上。-兼论精神领域的“贵族”与“平民”。

二、教育的出发点 - 孩子天生是一块白板还是生来就有理性思考能力?

三、是否存在“基本的生存技能”? - 哪些是必须学习的,哪些是可以允许自由发展的?

四、教育的目的。- 教育的终归目的是为了家长还是为了孩子?

虽然大家都在批评“不能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思想,但是不知不觉,还是要为孩子的教育操心。

择校,学区房,培训班,高考移民,海外留学,一切都是为了孩子。感觉身边的人,能为自己活的时间真的不长。因为上大学是了自己的父母,毕业了,很快结婚生子,是为了自己的子女,能真正为自己的时间,恐怕连退休后都不多,因为那时候很多人要带孙子孙女,可能跳广场舞就已经是奢侈了。

条件的改善,让我们能有更多的经济实力去培训孩子在“技能方面”的知识,比如美术,音乐,跆拳道,围棋等。当然围绕学校课本的内容更多了,为了中考,高考,孩子要学的东西真的很多。

在做人的道理上面,似乎目前专门的培训还不多。近日在科文中心的地下广场发现了“艾伯特的书店”,似乎带有这样一点的目的。当然他们主要是培训阅读技巧方面,但肯定能给孩子带来一些启发。专门在“道德”,“做人的道理”方面的培训,只是参加过一次“智悲教育”的试听课,据说他们是教孩子“国学”的。也确实有一些朋友把孩子送到“太湖大学堂”,“东山书院”等私立学校(私塾)去,终究还是没敢去尝试。

虽然与其他家长就教育方面的深入交流还不多,但感觉很多家长已经意识到,在“精神世界的起跑线上”,也有一番竞争。我想主要基于以下方面的理由吧:

1、精神世界对孩子的性格发展无疑有很大的影响。情商培养,阅读课,甚至游学,都是希望孩子的精神世界能健全。家长不再唯成绩论孩子的成就,尤其是我们这一代被高考制度“迫害”过的大学生。

2、家长自己在思考“人生的意义”之类的问题,不知不觉会把希望寄托到下一代。希望孩子能早点明白生活的意义乃至生命的意义,不要过浑浑噩噩的生活。

3、现实中大量的反例倒逼家长去思考这个问题。精神世界出了问题,除了真的会引发“神经问题”之外,不好的性格和习惯也会让家长揪心。

其他原因可能还有很多吧,无法一一全部列举。

目前大部分家长应该还是把孩子的发展寄托在学校上面,从上面说的学区房,择校等现象就可以看出,家长希望学校、老师,以及孩子与同学的交往中,形成健全的人格,对社会生活的适应以及学习到各种“技能”,尤其是考试的技能,将来去一个好大学或者出口留学等。

也有家长开始在反思现在的学校教育,这里有对现在高考,高考不公的质疑,还有考上大学之后对孩子能力是否真的有帮助的质疑,但也有越来越多的家长,觉得现在的教育制度和思想就出了问题,对孩子的“精神世界”成长是不利甚至有害的。

首先是对灌输式专制思想的不满,这个家长既然已经在专制制度下生存,应该还不算很在乎。现在更多的是担心学校的现实主义对孩子的伤害。很多地方学校老师不认真上课,只在乎补习班赚钱,学校使用劣质橡胶跑道对孩子健康的伤害(其实就是腐败这一社会现象发生在孩子身上)。

另外也担心填鸭式的公立学校教学方式对孩子精神世界的束缚。精神被束缚了,智力再发展,取得优秀的考试成绩不难,但能有优秀的贡献和成就恐怕就很难了。

所以,不知不觉,除了考试成绩,家长们又在担心孩子要输在“精神世界的起跑线上”了。

我觉得这种担心是完全有必要的,虽然担心过头也不对,可忽略了孩子的精神世界,无论对孩子还是家长自己,都是不负责任的。

精神世界的培养,过去是五讲四美三热爱,做社会主义的接班人。现在功利主义之上的背景下,也在回归“国学传统”,比如我小孩的小学就早上选择弟子规,三字经的部分段落让学生早读。但似乎和文化课比起来,无论在学校还是培训机构,都缺乏系统的,明确的理论指导和教学方案。

我觉得精神世界的培养,对孩子来说,根据接受能力,应该包含以下一些领域:

一,道德或者说伦理学方面。虽然看起来有点大,但我们实际已经在对孩子无时不刻进行道德培养,比如诚实,勤奋,中国还有不浪费,要储蓄的概念(小学一年级课文如锄禾,蚂蚁和蝈蝈等)。我觉得在灌输的同时,缺乏对这些道德方面教育的系统化以及培养孩子的思辨精神,就是告诉他这些道德的由来和重要性,最好能有孩子自己思考、交流的机会。

道德观念的形成,对一个人未来的价值观有莫大的潜在影响,也是影响一个未来是否幸福的关键。感觉现在灌输给孩子的东西,一个是和未来长大后的现实有冲突的时候孩子如何去处理。另外就是教孩子幸福的文字太少,宁愿让孩子做一个天天忙碌的蚂蚁,也不能做一个能在树荫下唱歌的蝈蝈。

二、性教育方面。除了生理卫生等身体方面,精神方面对孩子的传播也太少。好像孩子离上大学还太早,大学之后才会结婚生子。可是一个孩子小时候对异性的看法,往往会决定长大之后婚姻的幸福。性教育很重要人人都知道,但怎么去做,还有待大家进一步去完善。

三、逻辑思维能力和浪漫情怀的平衡。我们喜欢给孩子看童话,里面寄托了很多人类的情感,不过需要注意自己的孩子是否能思辨的接受这些童话,不要停留在童话里面“长不大”。逻辑思维能力往往会破坏浪漫情怀,比如在学习了乌鸦喝水之后,有孩子动手做实验,证明半瓶水情况下,如果石头不是足够小,水是不会升高太多的。如果用这种思想去看待世界,可能世界就是碳氢氧等各种元素的组合而已,会丢失很多生活的情趣。

精神的贵族与平民。

贵族就是有可贵的品质,而且能够坚持。精神的贵族要求人有独立的思想,人格,尤其是自己的原则。不会去做违心的事情,至少不会经常,主动去做违心的事情。贵族们可以独善其身,也可胸怀四海拯救苍生。精神的贵族内心是丰富的,不会盲目追随世俗的想法。

平民就是大众化,可以按照实际情况调整自己的道德观念。不求在精神上有出格的地方。可能物质的追求要比内心的反省更重要。他们不会过多的去思考人生是什么,生命的意义之类的话题。所以很少有精神的负担,即便有,他们也会觉得是“物质”世界的问题,与自己的内心或者精神无关。

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精神的贵族还是平民,恐怕也是很多家长在思考的。不过忽视的人应该更多,道德的重要性和生存技能比起来,只有等到孩子将来长大后,才能分辨出来。

这里面有两种声音, 一种是认为孩子就是一块白板,家长如何书写他是很重要的 ,虽然可能也会尊重孩子的选择,但家长在引导方面无疑是下了很大心思的。第二种认为孩子生来就有自己的心灵,会有自己的选择。我这里的孩子指初中以下吧,太大了自然会有自己的判断能力。

现代的家庭,粗暴的教育方式可能已经很少了,但逼着孩子去学“技能”还是比比皆是的。可能有的家长觉得,孩子不爱学只是一阶段的事情,推他一下,就会走过去,还是会学好的。昨天我小孩的钢琴老师就这样对我说,一定要督促孩子每天练钢琴,她说似乎没有一个孩子是爱练的,但最后家长坚持下来,都考了多少级云云。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是当年看过几个高考状元的央视采访,记者问高考状元们“对当初的磨难有没有遗憾之类的”,高考状元们回答,说这段经历是他们最难忘的经历,克服了困难之后获得的喜悦是难以言表等等。让我觉得很惭愧当年没有好好学习。

还有就是在目前教育内容与实际偏离太大,对职业培训甚至科研都没有帮助的质疑很大,有人就说如果你能把不爱的东西都能学好,其他的东西自然不在话下。意思是教育锻炼了人的性格,你看连你不爱的东西你都能学好,不是对你的磨练吗?通过磨练的人,不但智力是超群的,品质也同样是超群的啊?

我觉得我无法反驳。

另外一个观点是孩子生来就有心灵,让他自己选择就是最好的选择。比如上次听课的题目就是“放手,让孩子成长”。

这里孩子如果选择的方向在家长的认可范围之内还好,如果不认可,有矛盾冲突如何处理呢?

有一次去听一个五年级小朋友的公开课,他就喜欢观察蝴蝶。开始家长不喜欢,认为耽误了功课,但是在他坚持下,家长还是同意了,而且现在还有所成就。

但我却很纠结,发生在别的孩子身上我会为他喝彩,发生在我身上,我能接受的了吗?因为孩子选择的路,可能对他未来的生存也好,真正的精神世界也好,不一定是好事。过早的“为了一棵树,放弃一片森林”。

我们应该顺着孩子的兴趣爱好,顺着他的心灵,还是为他安排好所有的路呢?即便家长没去思考,可是已经都在做了。

不可否认,无论孩子是否感兴趣,我们都要“强迫”他们学习一些基本的技能。

比如,字要写的好看,数学算术要快,逻辑思维缜密,英语要好,美术课最好也别拉下。体育也很重要,最好还要会帮父母干家务等等。

这些只是在“术”方面的,在“道”,也就是伦理方面,是否应该有基本的要求呢?最起码能对生存有帮助的。

不同的父母有不同的要求,但是在道德领域是否有“基本的生存技能”呢?

比如有的父母对孩子撒谎视作天大的事情,但很多文章都认为“会撒谎的孩子智商往往高于正常孩子”。

还有“锲而不舍”的能力,也是父母经常唠叨的一件事,可是真的养成不碰南墙不回头的性格,是否对孩子有好处呢?毕竟不是每个人都能成为乔布斯。

有人推崇国学,尤其是弟子规,三字经等。视为道德的根本。但这种“灌输”式教育,视孩子为一块白板,在我看来,对孩子的思辨能力是有害的。曾经有家长想送我小孩班级每人一本三字经,结果被大部分家长反对最后被踢出了班级群。

(我个人认为不和爸爸妈妈吵架的孩子不是好孩子,当然不是真吵,而是通过吵架最后达成一个共识,如果家长错了,家长要改,孩子错了,孩子要改。当然只是一家之言。)

我想所有人都会认同有一些基本的生存技能,而且包括“技”和“道德”两方面,但哪些是必需的,还有待商榷。

但明显,有家长把“自私”作为基本的“生存技能”教给了孩子。而自私是成年人不快乐的一个重要原因。

大多数成年人都带有自私的一面,而受到大人影响较小还保持童心的未成年人却不一定,虽然他们可能会保护自己心爱的玩具不和别人分享。

“独自占有欲”和“妒忌心”是自私的两个重要外在表现。

“独自占有欲”的自私,或者对别人很吝啬,或者连对自己都很吝啬,因为任何支出 ,都影响到自己的“独自占有欲的”。自私的人,任何的意外支出甚至正常花费,都让自己痛苦不堪,这样的痛苦便会伴随自己的一生。

独自占有欲让自己总想得到比别人更多的物质或者虚荣,而妒忌心让自己看不得任何人哪怕是朋友比自己好甚至接近自己。

把自己的快乐,建立在别人的不成功上,犹如在沙滩上搭建的城堡,在别人成功的浪潮袭来的时候,自己的内心就会支离破碎。

因为自私,人的一生会变得不快乐。自私和痛苦指数是成正比的。因为自私的人很难从别人的成功中分享到快乐,甚至不能得到真正的友谊乃至家庭的关爱。所以,人生最大的痛苦来源于自私是毫不为过的。

不幸的是,自私更多的是来自于未成年时的教育。一旦形成,也很难改变,即便是在成年以后通过学习和反省,认识到这种错误后,对人生的快乐也是一种伤害,甚至会纠结一辈子。

人类的任何有意识行为(甚至无意识行为也可以认为是有意识的潜意识),都可以归结为利己和利他两方面。但不相信辩证法或者道学的人(就是任何事物都有两方面,或者说有阴就有阳),可以把利他行为也归结为利己。好比说你天天做好事,终归是为了让自己快乐,甚至将来成佛,至少能托生到一个好人家吧。

所以精神教育的目的也需要讨论,我们这样为孩子付出,究竟是为了自己,还是为了孩子?

不能简单的说为了孩子,为了孩子的家长,大部分还是希望将来孩子有所成就,能时不时回来看看自己。至少希望孩子长大了不要让自己再操心他的生存吧?

可能有人说,我就对孩子没有期望,只是希望他过的好就行了,至少不能说是为了利己吧?这样说也对,但会有陷入“撒手不管孩子的”嫌疑。毕竟特例太少,大部分人都不敢对孩子的未来没有期望。

所以,我们姑且认为精神教育的目的有“利己”和“利他”两方面,就是也是为了家长,也是为了孩子这种折中的说法。

利己(对家长而言),就是看到孩子的幸福成长,如果再有所成就,无疑使开心的事情。有时候,家长可能想自己老了,孩子能在身边更好。总之,孩子幸福,让自己的辛苦没有白费,这是父母最大的幸福吧。

利他(对孩子而言),我始终认为,一个人是否有成就或者有很多的财富,是他智力的原因(其实智商和情商都算做智力吧,我想有人数学虽然做不好,但做人很好,我们也会觉得他“聪明”),但能不能过得幸福,还要看他的精神世界是否健全,否则再多的财富,再高的名声,可能内心都会孤独。

最近有篇文章,就是不要把你的朋友当做人脉,就是对目前实用主义的反思。如果朋友只是对自己“有用”才是朋友,那么一个人的精神世界注定是孤单的。孤单的人很少能幸福(可能有人举出隐士,僧人为反例。自己可以去做隐士,僧人,但父母会希望自己的孩子注定就成为隐士和僧人吗?)。

很多人崇拜或者向往乔布斯,陶渊明式的人生。我也羡慕乔布斯偏执带来的成功,陶渊明的洒脱,但毫不犹豫,我不希望自己的孩子成为这样的人。

对我自己而言,精神教育的目的,在利己上,希望孩子能有所成就,家庭幸福。是否将来和自己一起不是那么的重要,我应该有自己的生活,自己的朋友。

在利他上,希望我的孩子也能去积极探索人生的意义(更多的是做实践者而不是思考者),敢于尝试自己喜欢的事情,有人类共有的美好道德情操,在家庭生活中是一个负责人的人,同时懂得给自己的家人带来快乐,爱他的家人,同时也拥有家人的爱。

当学霸纪录成为负担:说说清代状元萧锦忠

教育部最近公布的171个汉语新词,独二代、国际高考移民、换客、交强险、学术超男等收录其中。

不过,很多网民反应,他们对大部分新词感觉糊里糊涂。为此,本报今日推出特刊,详解部分新词,以飨读者。

B

八荣八耻:胡锦涛同志关于树立社会主义荣辱观的重要论述,明确了我国社会当前基本的价值取向和行为准则。

白奴:“白领奴隶”的简称。他们拥有自己的办公桌、电脑,靠为雇主服务赚取报酬。

半糖夫妻:同城分居的婚姻方式,两个人婚后并不生活在一起,而是过着“五加二”的生活——五个工作日各自单过,周末两天才与“自己的另一半”聚首。

奔奔族:指生于75-85这10年间的一代人,他们是中国社会压力最大的族群,身处于房价高、车价高、医疗费用高的“三高时代”。

笔替:替身的一种,在影片中代替主角写字。

C

草根网民:身份普通、平凡的网民。

车奴:明明养车很吃力还要买,弄得自己不敢吃好不敢喝好,还美其名曰提高生活质量的人。

城市依赖症:久居城市生活的人一种养尊处优的生活作风。

村证房:一些城中村利用本村的集体土地自行开发的村民福利房,只能销售给本村村民和村民内部转让,不允许作为商品房对外销售。

D

吊瓶族:本不需要打吊针却非坚持打吊针的患者。

丁宠家庭:不要孩子,把宠物当孩子养的家庭。

冻容:20岁左右的年轻女孩希望冻结青春,早早开始抗老历程。

独二代:上世纪70年代末实施“一对夫妇生一个孩子”政策后出生的一代被称为独一代,独二代是指独一代的子女。

断背:指同性之间的恋爱。

E

2时歇业令:《娱乐场所管理条例》对娱乐场所营业时间的规定,每日凌晨2时至上午8时,娱乐场所不得营业。

二奶专家:那些表面上看似与开发商唱反调,背后却与开发商勾肩搭背的专家学者。

F

房奴:指抵押贷款购房,每年用占可支配收入的40%至50%甚至更高的比例偿还贷款本息,导致生活质量下降的人。

飞鱼族:在国内已取得不俗成绩,但毅然放下一切,到国外名校求学的特殊中国群体。

福利腐败:一些垄断性行业将自己掌握的行业资源无偿或者廉价地向本行业的职工和家属提供,在福利的名义下形成的行业腐败现象。

G

高薪跳蚤:在高薪诱惑下经常跳槽的知名学者。

公司驻虫:指吃饭、健身、休息、游戏、甚至谈恋爱大都在公司及其附近进行的白领。

国际高考移民:持外国护照以外国留学生身份申请入学的国内学生。

国六条:2006年国务院常务会议提出的针对房价涨幅过高过快等问题的六条解决措施。

国十条:2006年国务院关于保险业改革发展的十条意见。

H

寒促:商家在商品销售淡季推出的促销活动。

换客:把自己不用的闲置品,拿出来跟别人交换还有用处的东西。

灰色技能:一些大学生为了能找到一份比较满意的工作,毕业前专门修习《厚黑学》、喝酒唱歌等技能,是不良社会风气的产物。

会议大使:为一个城市招揽会议的专业人士。

J

奖骚扰:近年来企业的评奖活动名目繁多、五花八门,到处评比,遍地是奖,有的企业一个月内接到10份评奖函。许多评奖活动是收费的,已演变成部分机构用来创收的工具。

脚环鸡:动物防疫部门检疫合格后,戴上脚环的鸡。

K

考霸:指被网友曝光的高考奇人——四川男生张非。他多次参加高考,还曾为高考状元,但因沉迷网络,几年间先后从北大、清华退学。

科研包工头:在学术界有一定身份,很容易就拿到重要科研项目,但自己没时间去做具体研究,却把项目分解发包出去给别人做的著名学者。

啃椅族:在快餐厅内久坐,或买上一杯饮料就坐四五个小时的人。

L

赖校族:既不深造,也不就业,而是继续“赖”在学校的大学毕业生。

李娅空翻:以中国女运动员李娅命名的高低杠动作,全称是“前空翻转体180度抓杠直接接前空翻”。

两会博客:两会召开期间,大量与会代表、媒体记者都在网上开设博客,发表与两会相关的内容,在网络上引起巨大反响。

垄奴:垄断行业的消费者别无选择只能被迫接受消费条款,被称为“垄奴”。

裸考:什么加分都没有完全靠实力参加考试的人。

M

M型社会:在全球化的趋势下,富者财富快速攀升,中产阶级因失去竞争力,而沦落到中下阶层,整个社会阶层被分成三块,形如“M”,左边穷人变多,右边富人也变多的社会结构。

美丽垃圾:指过度豪华的礼品包装物。美丽垃圾留着没用,扔了污染环境,还造成大量浪费,面临着回收难、处理难的尴尬境地。

蜜月保姆:专为新婚夫妇提供教做饭、洗衣、收拾屋子等服务的保姆。

N

暖巢管家:一种专门为空巢老人提供养老服务的养老模式。针对空巢老人的特点,引入管家概念,让老人做主人,为他们配管家。

诺亚规则:上帝曾告诉诺亚修建一艘方舟来躲避灾难。现指共同采取切实可行的措施抑制全球变暖的趋势。

P

跑酷:法文Parkour音译,指把整个城市当作一个大训练场,一切围墙、屋顶都成为可以攀爬、穿越的对象。

拼客:指的是人们集中在一起共同完成一件事或活动,AA制消费,有拼房、拼饭、拼玩、拼卡、拼用等等。

Q

7时代:指人民币对美元汇率“破8”,进入“7时代”。

擒人节:是指在情人节,没有情人的人临时搭伙过节。

求学房:为了孩子能读名校,家长不惜重金在学校周边购买的房屋。

群租:把毛坯房子分割成一个个独立的房间,再简单装饰装潢一下,然后以便宜价格把房子出租给很多人的现象。

R

让票区:春运期间规定开车前6小时以内不再退票,为了减少乘客损失,火车站设立“让票区”,在让票区域交易车票的旅客只允许按照车票票面价格进行交易,无任何附加费用。

润滑经济:最早由日本提出,润滑经济属知识经济一种,也称“智力经济”。其特征是“低消耗、高产出”。

S

三失:失业、失地、失房,学术界称为“三失”。

三限房:经济适用房、限价房、廉租房的总称。

剩女:高学历、高收入、高个子的一群在婚姻上得不到理想归宿的大龄女青年。

世宗:韩国的未来首都,新都于2007年开工建都,主要国家机关和立法机关将于2012年至2014年迁入。

熟年:泛指年龄介乎45岁至64岁之间的族群。他们拥有自主消费的能力,勇于追求新鲜时尚,但又面临工作、退休、身体健康、家庭婚姻、性生活等问题或危机,因而颇受社会瞩目的群体。

T

她经济:由于女性对消费的推崇,推动经济的效果很明显所以称之为“她经济”。

图书漂移: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欧洲,书友将自己不再阅读的图书贴上特定标签,投放到公园、茶馆、商场等公共场所,其他人便可“偶遇”自己感兴趣的书,阅读完毕再将其送回原处。

托业:Test of English forInternationalCommunication(国际交流英语测评)。是针对在国际工作环境中使用英语交流的人们的英语能力的测评。

W

微笑圈:微笑圈是奥运志愿者佩戴、承诺为奥运服务的塑胶手环。

文化低保:文化部部长孙家正提出的概念,指构建为最广大的普通百姓日常生活所需的“最低文化生活保障线”。

X

熊猫烧香:一种电脑病毒。在极短时间之内就可以感染几千台计算机,严重时可以导致网络瘫痪。中毒电脑上会出现“熊猫烧香”图案。

学术超男:厦门大学教授易中天通过中央电视台的《百家讲坛》栏目迅速走红,媒体和网络中将他称为“学术超男”,并对类似的学者和现象称为“学术超男”群体和“学术超男”现象。

Y

压洲:指如今的亚洲,似乎变成了压力之洲,西方资本向亚洲转移,同时也转移了压力。

医闹:是一个特殊的人群,专门找一些发生医疗纠纷和可能发生医疗事故的人,然后采取扰乱医院就诊次序的方式向医院索取高额赔偿,事成后与当事人分红。“医闹”是一种违法行为。

Z

砸票:在一些用手机短信投票的选举中,花费大量金钱购买电话卡利用短信公司全部投给某一特定候选人,拉抬该候选人的选票数。这些粉丝多是通过网络进行联系。

择校税:学校超过规定收费标准的收费以及以各种名义收取的赞助费、择校费等超过规定范围的收入,须缴纳的营业税

萧锦忠任过山长的茶陵洣江书院 有清一代,湖南人才辈出,特别在清季因湘军兴起,使湘人在中国政治、军事、文化诸领域产生了重要的影响。但是,就科考成绩而言,湖南并不突出,不如邻省江西、湖北、广东,就是和偏僻的广西比,也无多大的优势。单说科考最高的荣耀——状元这一项记录,广西清代出了4个状元(全是临桂人),湖南只有2名,一为嘉庆十年(1805)殿试一甲第一名的彭浚,衡山县人(今属衡东),一为茶陵州的萧锦忠,道光廿五年(1845)高中状元。 状元当然是学霸中的学霸,无论今天的人说科考制度有多大的弊病,但通过县、府、院试,乡试,会试,再最后殿试中状元的人,一定是学问、才华出众的人,这一点应无疑义。 可是考试成绩好,并不等于办事能力强,更不等于混官场的情商强。明清两代,状元及第,立马授「 ”翰林院修撰”,是个从六品,比一般选翰林院庶吉士、分发各部做主事或去地方做知县的进士起点高。可人在仕途,是跑一场马拉松,赢在起跑线的人未必能赢在终点。做官,有许多说不清道不明白的因素影响,如出仕的年龄、性格以及运气,等等。 彭浚中状元后,一直是与文字打交道的詹翰官员,为清贵而无实权的职位。他做过一任福建省乡试主考,官至内阁侍读学士(从四品),后致仕回乡,一生平平淡淡。 萧锦忠,字黼平,号史楼,生于嘉庆八年(1803)。今天看他的履历,会觉得不可思议,他一共做了不到两年的官,就回老家了。他的家乡流传一个故事,说萧锦忠为什么大早辞官,是害怕仕途险恶,原因是他刚中状元时就被皇帝的喜怒无常吓得半死。 故事说,殿试出榜后,照例皇帝要御赐恩荣宴,成为天子门生的新科进士参加宴会。那一次恩荣宴,皇帝和皇后参加了。宴会结束后,不懂规矩的萧锦忠离席时回头瞅了皇后一眼。「 ”你瞅啥”酿成悲剧,是为大不敬。皇帝发怒,要将萧锦忠处斩,一些大臣上奏求情。皇帝下令将萧锦忠叫到跟前责问他为何那样放肆,萧锦忠辩解说他生长在湖南乡下,从小一看到诗赋、楹联就喜爱非常,必定默诵并记下来。参加恩荣宴时,看到宫殿那么多名诗佳联,老毛病又犯了。一时忘乎所以,只顾强记这些名诗佳联,便犯了圣驾前不敬之罪。皇帝将信将疑,令他将举行宴会的那座宫殿悬挂的楹联、诗赋背诵出来。萧锦忠于是不慌不忙,把殿上的诗词楹联一字不漏地背出来。皇帝才相信他的辩解,赦他无罪。 这显然是小地方的老百姓根据戏文的桥段编造出来的故事,因为一般人实在难以理解好不容易考上个状元,竟然辞官不做了。 恩荣宴又称琼林宴,清承明制,于殿试传胪的第二天在礼部设恩荣宴,读卷大臣、銮仪卫使、礼部尚书、侍郎,以及受卷、弥封、收掌、监试、护军参领、填榜、印卷、供给、鸣赞各官与新科进士一起赴宴。钦命内大臣一人为主席。主席大臣以次每员一席,受卷以下各官二员一席,状元一席,榜眼、探花一席,其余进士四人一席。可见皇帝不会亲自参加宴会,更别说皇后了。再说啦,道光帝虽然平庸,但是算得上勤俭之君,对臣工也很宽厚,断不会因为臣工回头瞅上一眼就会龙颜大怒到砍人家头的地步。 也有史料说,萧锦忠中状元后,他的两个弟弟先后病死,伤心的他厌倦了仕途,回到故乡奉养父母。这个解释还是有些牵强,古代医疗条件不好,盛年病死的事常见。两位弟弟病死,中了状元的哥哥理应更有在仕途上取得一番成就而光宗耀祖的压力呀。 真正的原因恐怕只有萧锦忠自己知道。不过从萧锦忠的长沙府同乡曾国藩的家信对萧锦忠的记载,可以对其辞官归里的原因做一些推测。 萧状元的书法 道光二十五年五月初五,曾国藩给四位胞弟的信中说: 今年新进士善书甚多,而湖南尤甚。萧史楼既得状元,而周荇农(寿昌)去岁中南元,孙芝房(鼎昌)又取朝元,可谓极盛。现在同乡诸人讲究词章之学者固多,讲究性理之学者亦不少,将来省运必大盛。 曾国藩用几位同乡士人取得的佳绩来勉励几位弟弟,希望弟弟以他们为榜样。信中「 ”省运必大盛”只是随口一说,没想到日后真的应验了。今天再来评价这句预言,我以为康熙年间湖北湖南分省,雍正年两湖再分闱长沙单设乡试考场是重要的促进因素。湖南人才在大环境下得到较好的培植,至此开花结果了。三人都是长沙府人,为此,曾国藩在北京长郡会馆里题写了一副霸气的楹联:「 ”同科十进士,庆榜三名元。”道光二十五年会试,长沙府八位举子中进士,寄籍贵州的新科进士黄辅相、黄彭年叔侄原籍长沙(似乎有高考移民之嫌疑)。 道光二十六年七月初三,曾国藩当时任从四品的内阁学士,他在给父母的家信中谈到为祖父母、父母所请的朝廷诰封,以及即将为祖父母的祝寿: 寿屏请萧史楼写,史楼现未得差,若八月不放学政,则渠必告假回籍,诰轴托渠带归亦可也。一切男自知裁酌。 这段话可看出萧锦忠的字写得真的好,曾国藩在京的同乡好友中,善书者不少,包括近代第一大书家何绍基,可曾国藩还是请萧锦忠为祖父母写寿屏。我以为一则是借重状元的名头来增加喜庆;而是能得状元的人,必定能写一手工整、清丽、雍容的「 ”馆阁体”,更适合写寿屏。曾国藩还透露了另一个信息,萧锦忠已做好告假回籍的准备,只是等待八月三年一次的学政简放,若放了学政便继续做官。 萧锦忠实在是心急了点,他此时距离中状元步入仕途才一年三个月,就是状元再风光,也不能这么短的时间就简放为负责一省文教的「 ”提督学政”呀?当然,萧状元着急是有原因的,他进士及第时已经虚岁四十三,时不我待。可清朝四十岁左右才出仕的大官不少,骆秉章中进士已经四十岁了,起点是翰林庶吉士,需三年散馆后才授职,起点比一中状元就是从六品翰林修撰低得多,可人家后来做到了四川总督、大学士。 萧锦忠回到茶陵老家后以卖字写文为生,状元公的文章和书法,当然好卖。因为写得太多,当地有个说法:「 ”「 ”萧状元的字是宝,就是笔太贱。” 咸丰二年曾国藩回故乡丁母忧,后奉旨操办团练,他想到了萧锦忠这位曾让其十分钦佩的状元公,写信请他出山给自己帮忙,萧锦忠婉拒了。不过想想也正常,这位不得学政就辞官回老家的状元公,年长曾国藩8岁,让他给曾做幕僚,情何以堪呀?如果是个秀才或者举人,给曾侍郎做幕僚,心理上没有落差。状元公,成了萧锦忠一个难以卸掉的负担。 咸丰四年(1854)冬,萧锦忠在家烤炭火一氧化碳中毒身亡,享年五十二岁,崔珏哭李商隐的诗「 ”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亦可以用在他身上。

文章标签: # 孩子 # 自己 # 家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