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化学高一真题,高一化学高考题

tamoadmin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1.问一道高考化学题目2.给解到高一化学题3.[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里的问题4.求高一化学金属试题!5.求高一化学(上)一些有关守恒的计算题6.高中化学推断的重要物质及特点 这里面有 也有 你看看吧例1: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A H2 B CO C C6H12O6 D C12H22O11 解

1.问一道高考化学题目

2.给解到高一化学题

3.[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里的问题

4.求高一化学金属试题!

5.求高一化学(上)一些有关守恒的计算题

6.高中化学推断的重要物质及特点

化学高一真题,高一化学高考题

这里面有

也有 你看看吧

例1:取ag某物质在氧气中完全燃烧,将其产物跟足量的过氧化钠固体完全反应,反应后固体的质量恰好增加了ag。下列物质中不能满足上述结果的是A H2 B CO C C6H12O6 D C12H22O11

解析:由CO+Na2O2 Na2CO3可知agCO满足题意,agH2也满足,可以拓展化学式能改写为(CO)m(H2)n就满足题意。而C6H12O6可改写成(CO)6(H2)6,C12H22O11不能改写成(CO)m(H2)n的形式,即C12H22O11完全燃烧的产物不满足题意,答案为D。

例2:有Na2CO3、NaHCO3、CaO和NaOH组成的混合物27.2 g,把它们溶于足量水中,充分反应后,溶液中Ca2+、CO32—、HCO3?均转化为沉淀。将反应后容器内水分蒸干,最后得到白色固体29 g,则原混合物中Na2CO3的质量是

A 21.2 g B 10.6 g C 17.2 g D 14.5 g

解析:本题涉及反应主要有:①CaO+H2O=Ca(OH)2

②Na2CO3+Ca(OH)2=CaCO3↓+2NaOH

③NaHCO3+Ca(OH)2=CaCO3↓+NaOH+H2O

①+②加合约简得:④Na2CO3+CaO+H2O=CaCO?3↓+2NaOH

①+③加合约简得:⑤NaHCO3+CaO=CaCO3↓+NaOH

据题意,最后得到的29 g白色固体为CaCO3和NaOH的混合物,根据质量守恒,由④⑤两式可知:固体由27.2g增至29g,所增质量为反应④中参加反应的H2O的质量。据反应④计算有m(Na2CO3)=10.6g。

一、守恒法

例1.有一在空气里暴露过的NaOH固体,经分析知其含水7.65%,含Na2CO34.32%,其余是NaOH。若将1 g该样品放入含有3.65g的盐酸中使其完全反应后,残酸再用50g2%的NaOH溶液恰好中和完全。蒸发所得溶液至干,计算所得固体质量是多少克?

解析:最后所得固体物质为NaCl,而氯元素全部来自盐酸,且盐酸完全反应,则可由氯元素守恒快速解题。

HCl ~ NaCl

36.5 58.5

3.65g m(NaCl) 解得:m(NaCl)=5.85g

答案:5.85g

二、差量法

例2.在一定条件下,使H2和O2的混合气体26 g充分发生反应。所得产物在适当温度下跟足量的固体Na2O2反应,使固体增重2 g 。求原混合气体中O2和H2的质量。

解析:先根据差量法,求出使固体增重2 g所需水的质量,再求O2和H2的质量。

设反应生成水的质量为x

2Na2O2+2H2O=4NaOH+O2↑ △m

156g 36g 160g 4g

x 2g

36∶4=x∶2g x=18g

根据2H2+O2=2H2O,要生成18 g水需要氧气16 g,氢气2 g ,剩余气体可能是氢气,也可能是氧气。

答案:16 g、10 g或2 g、24 g

三、方程式叠加法

例3.将7.2 g CO和H2的混合气体与足量O2充分燃烧后,立即通入足量的Na2O2固体中,固体的质量增加

A.2.1 g B.3.6 g C.7.2 g D.无法确定

解析:此题利用“方程叠加法”非常简便,题中整个过程发生四个反应:

①2H2+O2=2H2O ②2H2O+2Na2O2=4NaOH+O2↑

③2CO+O2=2CO2 ④2CO2+2Na2O2=2Na2CO3+O2↑

由①、②叠加得2H2+2Na2O2=4NaOH,由③、④叠加得2CO+2Na2O2=2Na2CO3,由叠加方程式不难看出,Na2O2将全部的CO和H2吸收,因此增重的质量为CO与H2的质量之和。本题国“O2”起到了“催化”作用。

答案:C

四、中值假设法

例4. 18.4gNaOH和NaHCO3固体混合物,在密闭容器中加热到约250℃,经充分反应后排出气体,冷却后称得剩余固体质量为15.73g。试计算原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

解析:中值假设法是选定变化过程中某点(如恰好完全反应)的量值为参照,分析、推理变化的关系,进而求解的方法。本题的关键是分析出质量减少的原因,由原因再确定所发生的化学反应,进行下一步计算求解。

设18.84gNaOH和NaHCO3恰好完全反应,固体减少为x

NaOH+NaHCO3=Na2CO3+H2O↑ △m

(40+84)g 18g 18g

18.4g x

(48+84) g∶18.4g= 18g∶x x=2.67g

固体质量实际减少:18.4g—15.73g=2.67g

即固体质量减少是产生了H2O,且NaOH和NaHCO3恰好完全反应。

混合物中NaOH的质量分数为:40/(40+84)=32.3%

答案:32.3%

例2:把一块铁铝合金溶于足量的盐酸中,通入足量的氯气中,再加入过量NaOH溶液,过滤,将滤渣充分灼烧,得到的固体残留物恰好跟原来合金的质量相等,则此合金中,铁与铝的质量比约为 A.1:1 B.3:1 C.7:3 D.1:4

铁铝合金粉末溶于足量盐酸中,生成Al3+和Fe2+,加入过量NaOH溶液,Al3+转化为AlO2—,留在溶液中;Fe3+生成了Fe(OH)3沉淀,过滤出沉淀,经洗涤、干燥、灼烧,得到的红色粉末为Fe2O3,铁在反应过程中是守恒的, 质量不变,Fe2O3中氧的量等于合金中铝的量,则:

m(Fe):m(Al)=m(Fe):m(O)=(2×56):(3×16)=7:3

正确选项为C

例3:向一定量的Fe、FeO和Fe2O3的混合物投入100 mL1mol/L的盐酸,恰好使混合物完全溶解,放出224 mL(标准状况)的气体,所得溶液中,加入KSCN溶液无血红色出现,若用过量的CO在高温下还原相同质量的混合物,能得铁的质量为

A.11.2 g B.5.6 g C.2.8 g D.无法计算

解析:依题意可知,反应后的溶液溶质只有FeCl2,而Cl―来自盐酸,所以n(Fe)=n(Fe2+)=1/2(Cl―)=1/2×0.1L×1mol/L

=0.05mol,

m(Fe)= 0.05mol ×56g/mol=2.8 g

正确选项为C

将几种铁的氧化物的混合物投入到7mol/L的盐酸100 mL 中,恰好完全溶解,在所得的溶液中再通入0.56L(标况)氯气时,刚好使溶液中Fe2+ 完全转化为Fe3+ ,则该混合物中铁元素的质量分数为

A.74.1% B.72.4%

C.70.0% D.63.6%

解析:铁的氧化物是由铁和氧两种元素组成,在反应中氧元素转化为水中的氧,由关系式得:H2O~2HCl~O,n(O)=1/2n(HCl)=1/2×7mol/L×0.1L=0.35mol

即:m(O)=0.35mol×16g/mol=5.6g。

最后的溶液为FeCl3,

n(Cl)= 0.56L÷22.4mol/L×2 + 0.7mol

=0.75mol

n(Fe)=1/3n(Cl)=0.25mol

m(Fe)=0.25mol×56g/mol=14g,

w(Fe)=14g÷(14g+5.6g) ×100%=71.4%

正确答案:A

问一道高考化学题目

题目错了,氢氧化铬的分子式为Cr(OH)3,铬元素无+2价;

分析:由“H2O2→ O2 ”可知,H2O2为反应物,且H2O2为还原剂(氧元素化合价升高),对应的氧化产物为O2;那么该反应至少缺少氧化剂(需要化合价降低的),通过计算体系中的五种物质的化合价可得:氧化剂剂为H2CrO4,对应还原产物为Cr(OH)3;因为H2O2只生成O2,所以根据化合价可知H2O既不是氧化产物也不是还原产物(配平方程式可知,H2O不是反应物,而是生成物)只是一个简单的生成物。

所以该反应的方程式为:3H2O2+2H2CrO4=2Cr(OH)3↓+2H2O+3O2↑。

由此可得该题的答案:

(1)该反应中的还原剂是(H2O2)(如上分析所示);

(2)该反应中,发生还原反应的过程是[H2CrO4→Cr(OH)3] (氧化剂被还原,发生还原反应)。

(3)写出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并标出电子转移的方向和数目;

反应方程式为(3H2O2+2H2CrO4=2Cr(OH)3↓+2H2O+3O2↑);(如上分析所示)

电子转移方向是(从H2O2到H2CrO4)(还原剂失去电子生成氧化产物,氧化剂得到电子生成还原产物,所以电子的转移方向是从还原剂到氧化剂);

电子转移的数目是6e-(从配平的方程式可以看出,还原剂失去的电子总数为6e-,氧化剂得到的电子总数为6e-,所以电子的转移数目为6e-)。

(4)如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36L)。

由反应方程式可知,每转移6mol电子,生成3mol氧气,所以可得比例式如下:

e- ~ O2

6mol 3mol

0.3mol n(O2)

6mol/3mol=0.3mol/n(O2);解得n(O2)=0.15mol;

标准状况下有V(O2)=n(O2)×Vm=0.15mol×22.4L/mol=3.36L;

所以若反应转移了0.3mol电子,则产生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体积为3.36L。

给解到高一化学题

本题选C

分析一下这个热化学方程式

S(s) + O2(g) ====SO2(g) ΔH=-297.23KJ/m

含义为: 固态的S 和气体的氧气反应,生成气体的二氧化硫,并放热297.23Kj

然后我们看选项:

A 反应物 S(g)为气态,硫从固态变为气态需要吸热,而这个反应S一开始就是气态,所以最后的放热值应当大于297.23Kj,这个能理解吧?

B也同理,反应结束后,得到SO2为固态,所以最后反应的放热应该大于297.23Kj

C是正确的,生成物SO2的系统能量较低,所以SO2的键能大于S跟O2的键能之和。

你只要记住:断开化学键是要吸能量,合成化学键是要释放能量。这里总反应最后是释放了能量,说明SO2键能大于S+O2~~

D错误

所以选C~

回答满意请采纳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里的问题

看完题后反现很难推测出整个反应得方程式,因为不知道x是什么。但这题的突破口在“0.2mol

KBrO3

在反应中得到1mol

电子生成X”可知溴酸钾中一种元素的化合价总共降低了5价,那么这种元素很显然就是溴了,降低5价变成溴单质了,然后返回第一问,总体推测整个反映的方程式为:

5AsH3+4H2SO4+8KBrO3=4K2SO4+5H3AsO4+4Br2+4H2O

还原剂为氢化砷AsH3

还原产物为溴单质Br2

所以C选项正确

氧化剂为KBrO3

氧化产物为H3AsO4

所以A选项正确

总结为:第一空

AsH3

第二空

Br2

第三空

AC

另外,你读高几了?现在在学氧化还原反应那一章吧,这一章很重要的,高考必考的

求高一化学金属试题!

[高中化学]高中化学里的问题

NaOH的质量=0.25*1*40=10克,因为没有240ml的容量瓶,故要用250ml的体积去计算。

FeCl3不会完全水解,只有少部分水解,故不能得到NA个胶粒

这样的回答不知你是否满意

高中化学题目--高中化学高手解答

此题主要考查了2个知识点:

1、速率平衡计算的常规格式----三段法计算

2、化学平衡与热量之间的计算,热化学方程式的求算

2L容器中:2SO2 + O2 <=> 2SO3

起始--------3mol----2mol

变化

2min后平衡----------1.6mol

利用三段法,将资料补充完整,得到

2L容器中:2SO2 + O2 <=> 2SO3

起始-------3mol----2mol------0

变化------0.8mol----0.4mol---0.8mol

2min后平衡--2.2mol---1.6mol---0.8mol

(1)2min内,平均反应速率,

v(O2)=(0.4/2)/2=0.1mol/(L.min)

v(SO3)=(0.8/2)/2=0.2mol/(L.min)

(2)平衡时,c(SO2)=2.2/2=1.1mol/L

(3)达平衡时放出热量Q,但是此时没有完全反应

而热化学方程式中的H应该是完全反应的热量变化

2SO2 + O2 <=> 2SO3,H

2mol------------------H

0.8mol-----------------Q

解得,H=5Q/2

即,热化学方程式

2SO2(g) + O2(g) = 2SO3(g),H=5Q/2 kJ/mol

[高中化学]有关高中化学的问题

稀硝酸具有氧化性,可以使原溶液中酸根离子氧化,比如亚硫酸根,被氧化后就成为硫酸根,一样可以与后来加的钡离子生成沉淀,而原溶液中却本没有硫酸根

高中化学化学,,

你好!

我跟你说

我也是高三的学生呢

不过我们的化学老师,我也觉得不好,他总是说的很快啊,觉得我们都懂啊,那还能怎么办呢?

只能加快自己的步伐呗,尽量跟上他

我相信你肯定没有问同学题目的习惯吧?你应该要学习一下多问同学题目,因为你刚刚不是说上化学课头疼吗?那你一定不敢问老师简单的题目了,那这个时候,你就要放下你的所谓的自尊,谦虚的问问同学或者你有足够的勇气的话,建议你问老师最好,毕竟老师更加详细啊。

既然都是高三了,建议你有学习上的问题,还是多和老师交流交流吧!我相信啊 他肯定是会帮助你的!

好吧,看了下面的神回复,真是佩服佩服!他的那个“直接”的方法也不错的啊

高中化学

有机

这些是羟基官能团基本的化学性质。

1。卤化烃:官能团,卤原子

在碱的溶液中发生“水解反应”,生成醇

在碱的醇溶液中发生“消去反应”,得到不饱和烃

2。醇:官能团,醇羟基

能与钠反应,产生氢气

能发生消去得到不饱和烃(与羟基相连的碳直接相连的碳原子上如果没有氢原子,不能发生消去)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反应

能被催化氧化成醛(伯醇氧化成醛,仲醇氧化成酮,叔醇不能被催化氧化)

1.与活泼金属反应 例如R-OH+Na---RONa+H2

2.与卤烃反应 例如R-OH+HX---RX+H2O

3.与无机酸反应 R-OH+H2SO4---R-O-SO2OH+H2O

4脱水反应在浓硫酸170度的条件下H-CH2-CH2-OH----CH2=CH2+H2O

还有氧化和脱氢。

3。醛:官能团,醛基

能与银氨溶液发生银镜反应

能与新制的氢氧化铜溶液反应生成红色沉淀

能被氧化成羧酸

能被加氢还原成醇

4。酚,官能团,酚羟基

具有酸性

能钠反应得到氢气

酚羟基使苯环性质更活泼,苯环上易发生取代,酚羟基在苯环上是邻对位定位基

能与羧酸发生酯化

5。羧酸,官能团,羧基

具有酸性(一般酸性强于碳酸)

能与钠反应得到氢气

不能被还原成醛(注意是“不能”)

能与醇发生酯化反应

6。酯,官能团,酯基

-CHO可以发生银镜反应

能发生水解得到酸和醇

高考化学知识点归纳

Ⅰ、基本概念与基础理论:

一、阿伏加德罗定律

1.内容:在同温同压下,同体积的气体含有相同的分子数。即“三同”定“一同”。

2.推论

(1)同温同压下,V1/V2=n1/n2 (2)同温同体积时,p1/p2=n1/n2=N1/N2

(3)同温同压等质量时,V1/V2=M2/M1 (4)同温同压同体积时,M1/M2=ρ1/ρ2

注意:①阿伏加德罗定律也适用于不反应的混合气体。②使用气态方程PV=nRT有助于理解上述推论。

3、阿伏加德罗常这类题的解法:

①状况条件:考查气体时经常给非标准状况如常温常压下,1.01×105Pa、25℃时等。

②物质状态:考查气体摩尔体积时,常用在标准状况下非气态的物质来迷惑考生,如H2O、SO3、已烷、辛烷、CHCl3等。

③物质结构和晶体结构:考查一定物质的量的物质中含有多少微粒(分子、原子、电子、质子、中子等)时常涉及希有气体He、Ne等为单原子组成和胶体粒子,Cl2、N2、O2、H2为双原子分子等。晶体结构:P4、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矽等结构。

二、离子共存

1.由于发生复分解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有气体产生。如CO32-、SO32-、S2-、HCO3-、HSO3-、HS-等易挥发的弱酸的酸根与H+不能大量共存。

(2)有沉淀生成。如Ba2+、Ca2+、Mg2+、Ag+等不能与SO42-、CO32-等大量共存;Mg2+、Fe2+、Ag+、Al3+、Zn2+、Cu2+、Fe3+等不能与OH-大量共存;Pb2+与Cl-,Fe2+与S2-、Ca2+与PO43-、Ag+与I-不能大量共存。

(3)有弱电解质生成。如OH-、CH3COO-、PO43-、HPO42-、H2PO4-、F-、ClO-、AlO2-、SiO32-、CN-、C17H35COO-、 等与H+不能大量共存;一些酸式弱酸根如HCO3-、HPO42-、HS-、H2PO4-、HSO3-不能与OH-大量共存;NH4+与OH-不能大量共存。

(4)一些容易发生水解的离子,在溶液中的存在是有条件的。如AlO2-、S2-、CO32-、C6H5O-等必须在碱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如Fe3+、Al3+等必须在酸性条件下才能在溶液中存在。这两类离子不能同时存在在同一溶液中,即离子间能发生“双水解”反应。如3AlO2-+3Al3++6H2O=4Al(OH)3↓等。

2.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1)具有较强还原性的离子不能与具有较强氧化性的离子大量共存。如S2-、HS-、SO32-、I-和Fe3+不能大量共存。

(2)在酸性或碱性的介质中由于发生氧化还原反应而不能大量共存。如MnO4-、Cr2O7-、NO3-、ClO-与S2-、HS-、SO32-、HSO3-、I-、Fe2+等不能大量共存;SO32-和S2-在碱性条件下可以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由于发生2S2-+SO32-+6H+=3S↓+3H2O反应不能共在。H+与S2O32-不能大量共存。

3.能水解的阳离子跟能水解的阴离子在水溶液中不能大量共存(双水解)。

例:Al3+和HCO3-、CO32-、HS-、S2-、AlO2-、ClO-等;Fe3+与CO32-、HCO3-、AlO2-、ClO-等不能大量共存。

4.溶液中能发生络合反应的离子不能大量共存。

如Fe2+、Fe3+与SCN-不能大量共存;Fe3+与 不能大量共存。

5、审题时应注意题中给出的附加条件。

①酸性溶液(H+)、碱性溶液(OH-)、能在加入铝粉后放出可燃气体的溶液、由水电离出的H+或OH-=1×10-10mol/L的溶液等。

②有色离子MnO4-,Fe3+,Fe2+,Cu2+,Fe(SCN)2+。 ③MnO4-,NO3-等在酸性条件下具有强氧化性。

④S2O32-在酸性条件下发生氧化还原反应:S2O32-+2H+=S↓+SO2↑+H2O

⑤注意题目要求“大量共存”还是“不能大量共存”。

6、审题时还应特别注意以下几点:

(1)注意溶液的酸性对离子间发生氧化还原反应的影响。如:Fe2+与NO3-能共存,但在强酸性条件下(即Fe2+、NO3-、H+相遇)不能共存;MnO4-与Cl-在强酸性条件下也不能共存;S2-与SO32-在钠、钾盐时可共存,但在酸性条件下则不能共存。

(2)酸式盐的含氢弱酸根离子不能与强碱(OH-)、强酸(H+)共存。

如HCO3-+OH-=CO32-+H2O(HCO3-遇碱时进一步电离);HCO3-+H+=CO2↑+H2O

三、离子方程式书写的基本规律要求

(1)合事实:离子反应要符合客观事实,不可臆造产物及反应。

(2)式正确:化学式与离子符号使用正确合理。

(3)号实际:“=”“ ”“→”“↑”“↓”等符号符合实际。

(4)两守恒:两边原子数、电荷数必须守恒(氧化还原反应离子方程式中氧化剂得电子总数与还原剂失电子总数要相等)。

(5)明型别:分清型别,注意少量、过量等。

(6)检查细:结合书写离子方程式过程中易出现的错误,细心检查。

四、氧化性、还原性强弱的判断

(1)根据元素的化合价

物质中元素具有最高价,该元素只有氧化性;物质中元素具有最低价,该元素只有还原性;物质中元素具有中间价,该元素既有氧化性又有还原性。对于同一种元素,价态越高,其氧化性就越强;价态越低,其还原性就越强。

(2)根据氧化还原反应方程式

在同一氧化还原反应中,氧化性:氧化剂>氧化产物

还原性:还原剂>还原产物

氧化剂的氧化性越强,则其对应的还原产物的还原性就越弱;还原剂的还原性越强,则其对应的氧化产物的氧化性就越弱。

(3)根据反应的难易程度

注意:①氧化还原性的强弱只与该原子得失电子的难易程度有关,而与得失电子数目的多少无关。得电子能力越强,其氧化性就越强;失电子能力越强,其还原性就越强。

②同一元素相邻价态间不发生氧化还原反应。

常见氧化剂:

①、活泼的非金属,如Cl2、Br2、O2 等;

②、元素(如Mn等)处于高化合价的氧化物,如MnO2、KMnO4等

③、元素(如S、N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含氧酸,如浓H2SO4、HNO3 等

④、元素(如Mn、Cl、Fe等)处于高化合价时的盐,如KMnO4、KClO3、FeCl3、K2Cr2O7

⑤、过氧化物,如Na2O2、H2O2等。

基本的一些元素,就是初中所学的常见定价化合物,如H、Ag、碱金属、卤化物中的卤素、的化合价是要记忆的,至于一些比较常见的变价元素,如非卤化物的卤原子、Mn和Fe等过渡金属、还有一些资讯题中的特殊价态是可以通过化合物的价态和为零来确定。

当然,很多化合物的中文说法也暗示了化合物的价态,举个栗子:“次”→次卤酸钠中卤元素为+1价,而“高”:高卤酸盐中的卤元素则为+7价,高锰酸钾的锰元素也是+7价。 这些如果有心的话,你可以在往后的学习中逐渐积累一些,最终达到熟能生巧的地步。

如果你现在在高一的话,可以尝试找一些计算化合价的题目练练手,多做一些题目,再往后基本上常见的化合物一眼就能看出来哪个元素是什么价态。

加油!

仅供参考。

酸性氧化物是一类能与水作用生成酸或与碱作用生成盐和水的氧化物。

判定酸性氧化物最重要依据是化学反应前后各元素化合价保持不变.

因此,二氧化氮不是酸性氧化物,因为它溶于水的过程,氮的化合价发生变化。

Cu + 2H2SO4--- 2H2O + CuSO4 +SO2

1 2 1

_____ ______ ___

25.4/64 Y X

X=0.396875

Vso2=25.4ML

Y=50.8ML 根据方程式 2MOL的H2SO4有1MOL还原到S02中 所以SO2=50.8/2/64=0.396875MOL

不可能。

无机化学反应原理之一是强酸制弱酸。

SO2是亚硫酸的酸酐,对应水化物是亚硫酸,而氯化钙对应于盐酸,是三大强酸之一,故反应不可能发生。

你可以写出反应式:

SO2+H2O+CaCl2=====CaSO3+2HCl

右侧自然出现了盐酸,而这是不可能的。

希望对你有帮助!

A。解析:

①非金属的热稳定性是有非金属性决定的,非金属性F>O>Si,所以中正确。

②依据何种晶体确定,SiO2原子晶体,NaCl离子晶体,CO2分子晶体,正确。

③同分异构体的沸点,主链C原子数越多,沸点越高,支链越大,沸点越小。错。

④结合质子的能力,OH-最容易得H+,CH3COO-中间,CL-因为和H-值能共价,能力最弱,正确。

求高一化学(上)一些有关守恒的计算题

例下列关于钠与水反应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 )

①将小块钠投入滴有石蕊试液的水中,反应后溶液变红;②将钠投入稀盐酸中,钠先与水反应,后与盐酸反应;③钠在水蒸气中反应时因温度高会发生燃烧;④将两小块质量相等的金属钠,一块直接投入水中,另一块用锡箔包住,在锡箔上刺些小孔,然后按入水中,两者放出的氢气质量相等。

A.①② B.②③ C.②③④ D.①②③④

[解析]钠与水反应产生氢氧化钠只能使酚酞变红,而不能使石蕊变红。钠与水的反应本质是钠与H+的反应,所以钠先与盐酸溶液中的酸反应。钠在水蒸气中反应产生的是氢气,尽管温度高且反应放热,因无氧气不能燃烧。钠的密度比水大,浮在水面上时,就有部分钠被氧气氧化,而用锡箔包住的钠不会被氧气氧化,所以与水反应的钠质量不相等,两者放出氢气的质量也不相等。

[答案]D

例在呼吸面具和潜水艇中可用过氧化纳作为供氧剂。请选用适当的化学试剂和实验用品、用上图中的实验装置进行实验,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

(1)A是制取CO2的装置。写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2)填写表中空格:(请在答题卡上填空)

仪器 加入试剂 加入该试剂的目的

B 饱和NaHCO3溶液

C

D

(3)写出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4)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是: 。

[解析]要证明过氧化钠可作供氧剂,必须验证实验产物是O2,故实验目的就是验证过氧化钠与水或二氧化碳的反应。实验仪器中的A是二氧化碳发生装置,B、D是除杂装置,C是反应装置,E是尾气处理与收集装置。本实验可能存在的杂质气体有:HCl和水,但由于过氧化钠与二氧化碳的反应是离子反应,故水不必除去。试管F中收集满气体后,下一步实验操作应是验证实验产物是O2。为检验生成的O2应将试管F从水槽中取出,然后用带火星的木条伸入管口进行检验,但是取出F前,应将装置A中的反应停止。

[答案](1)CaCO3+2HCl=CaCl2+H2O+CO2↑

(2)B 饱和NaHCO3 除CO2中的HCl

C Na2O2粉末 反应物

D NaOH溶液 除去未反应的CO2

(3)2Na2O2+2CO2=2Na2CO3+O2 (4)将带火星的木条插入试管检验木条能否复燃。

[方法技巧]做实验首先确立实验目的,确定装置B、C、D的作用是解答本题的关键。易错点是部分考生考虑二氧化碳中的水必须除去,从而认为装置是干燥装置,D是Na2O2与CO2反应装置而出现错误。

例1(2010安徽卷)将0.01mol下列物质分别加入100mL蒸馏水中,恢复至室温,所得溶液中阴离子浓度的大小顺序是(溶液体积变化忽略不计)

①Na2O1 ②Na2O ③Na2CO3 ④NaCl

A.①>②>③>④ B.①>②>④>③

C.①=②>③>④ D.①=②>③=④

答案:A

解析:①②溶于水,溶质都是0.02moL,但前者有氧气生成,因此氢氧根浓度大,有①>②;③中碳酸根水解使得阴离子浓度稍大于④。因此有A正确。

例2(2010上海卷)将0.4gNaOH和1.06g Na2CO3混合并配成溶液,向溶液中滴加0.1mol?L-1稀盐酸。下列图像能正确表示加入盐酸的体积和生成CO2的物质的量的关系的是

答案:C

解析:此题考查了元素化合物、图像数据的处理知识。向NaOH和Na2CO3混合溶液中滴加盐酸时,首先和NaOH反应生成水和氯化钠,当滴入0.1L时,两者恰好反应完全;继续滴加时,盐酸和Na2CO3开始反应,首先发生:HCl+ Na2CO3= NaHCO3+NaCl,不放出气体,当再加入0.1L时,此步反应进行完全;继续滴加时,发生反应:NaHCO3+HCl =NaCl+H2O+CO2↑;此时开始放出气体,分析图像,可知选C。

易错警示:解答此题的易错点是,不能准确理解向碳酸钠溶液中滴加盐酸的反应。是分步进行的,首先发生的是HCl+ Na2CO3= NaHCO3+NaCl;进行完全后,再发生:NaHCO3+HCl =NaCl+H2O+CO2↑

例3(2009全国卷Ⅰ11)为了检验某含有 杂质的 样品的纯度,现将 克样品加热,其质量变为 g,,则该样品的纯度(质量分数)是 ( )

A. B.

C. D.

答案 A

解析 2NaHCO3 Na2CO3 + CO2↑ + H2O ? m (减少)

2×84 106 62

x (w1- w2)

解得x= ,将其带入下式可得: w(Na2CO3)= (w1- x )/W1 = ,

A项正确。

例1(2010全国2)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

B.将SO2通入 溶液可生成 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 CuO+H20,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答案C

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点评再次印证了以本为本的复习策略,本题四个选项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就有可能出错!

例2(2010重庆卷)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铝制容器可盛装热的H2SO4

B.Agl胶体在电场中自由运动

C.K与水反应比Li与水反应剧烈

D.红磷在过量Cl2中燃烧生成PCl3

8. 答案C

解析本题考察物质的性质。A项,铝与热的浓硫酸反应,错误。B项,AgL胶体吸附电荷而带电,故在电场作用下做定向移动,错误。C项,K比Li活泼,故与水反应剧烈,正确。D项,P与过量的 反应,应生成 ,错误。

误区警示铝在冷、热 中发生钝化,但是加热则可以发生反应,胶体自身不带电,但是它可以吸附电荷而带电。由此警示我们,化学学习的平时学生一定要严谨,对细小知识点要经常记忆,并且要找出关键字、词。

例3(2010安徽卷)(14分)锂离子电池的广泛应用使回收利用锂货源成为重要课题: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对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Mn2O4、碳粉等涂覆在铝箔上)进行资源回收研究,设计实验流程如下:

(1)第②步反应得到的沉淀X的化学式为 。

(2)第③步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

(3)第④步反应后,过滤Li2CO3所需的玻璃仪器有 。

若过滤时发现滤液中有少量浑浊,从实验操作的角度给出两种可能的原因:

、 。

(4)若废旧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含LiNB2O4的质量为18.1 g第③步反应中加入20.0mL3.0mol?L-1的H2SO4溶液。定正极材料中的锂经反应③和④完全为Li2CO3,剩至少有 Na2CO3参加了反应。

答案:(1)Al(OH)3

(2)4 LiMn2O4+O2+4H+=4Li++8MnO2+2H2O

(3) 漏斗 玻璃棒 烧杯 ; 滤纸破损、滤液超过滤纸边缘等

(4)5.3

解析:第一步就是铝溶解在氢氧化钠溶液中 第二步就是偏铝酸钠与二氧化碳生成氢氧化铝,第三步是氧化还原反应,注意根据第一步反应LiMn2O4不溶于水。

第(4)小题计算时要通过计算判断出硫酸过量。

例4(2010重庆卷,26)(15分)金属钙线是炼制优质钢材的脱氧脱磷剂,某钙线的主要成分为金属M和 ,并含有3.5%(质量分数) .

(1) 元素在周期表中位置是 ,其原子结构示意图 .

(2) 与最活跃的非金属元素A形成化合物D,D的电子式为 ,D的沸点比A与 形成的化合物E的沸点 .

(3)配平用钙线氧脱鳞的化学方程式:

P+ FeO+ CaO + Fe

(4)将钙线试样溶于稀盐酸后,加入过量 溶液,生成白色絮状沉淀并迅速变成灰绿色,最后变成红褐色 .则金属M为______;检测 的方法是_____(用离子方程式表达).

(5)取1.6g钙线试样,与水充分反映,生成224ml. (标准状况),在想溶液中通入适量的 ,最多能得到 g.

答案(5分)

(1)第四周期第ⅡA族,

(2) ,高

(3)2P+5FeO+3CaO Ca3(PO4)2+5Fe

(4)Fe;Fe+3SCN-=Fe(SCN)3

(5)1.1

解析本题考查钙、铁的知识。(1)Ca为20号,位于第四周期,第IIA族。(2)最活泼的金属为:F, 为离子化合物, 为分子晶体,故 的沸点高。(3)P从0价升至+5价, 从+2价降至0价,根据得失电子守恒有,P前配2, 前配5.(4)有颜色变化可知,红褐色 为 , 与KSCN变血红色。(5) 与 中只有 与水能反应生成 ,由 ~ 得,n( )=0.224/22.4=0.01mol。n( )=1.6×3.5%/56=0.01MOL。由钙守恒得,m( )=(0.01+0.001)×100=1.1g。

例5(2010江苏卷)(12分)正极材料为 的锂离子电池已被广泛用作便携式电源。但钴的资源匮乏限制了其进一步发展。

(1)橄榄石型 是一种潜在的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它可以通过 、 与 溶液发生共沉淀反应,所得沉淀经80℃真空干燥、高温成型而制得。

①共沉淀反应投料时,不将 和 溶液直接混合的原因是 。

②共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③高温成型前,常向 中加入少量活性炭黑,其作用除了可以改善成型后的 的导电性能外,还能 。

(2)废旧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试样(主要含有 及少量AI、Fe等)可通过下列实验方法回收钴、锂。

① 在上述溶解过程中, 被氧化成 , 在溶解过程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② 在空气中加热时,固体残留率随温度的变化

如右图所示。已知钴的氢氧化物加热至290℃时已完全

脱水,则1000℃时,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在350~400℃范围内,剩余固体的成分为 。(填化学式)。

答案

(1)

①Fe2+在碱性条件下更易被氧化(凡合理答案均可)

②(NH4)2Fe(SO4)2+LiOH+H3PO4=LiFePO4+2NH4HSO4+H2O

③与空气中O2反应,防止LiFePO4中的Fe2+被氧化

(2)

② 、

解析本题考察的知识比较散,涉及到能源利用,物质性质、化工流程分析,图表分析,覆盖面比较广。(1)①不能直接混合的原因是Fe2+在碱性条件下更容易被氧化;②根据题给的信息,发生的反应为(NH4)2Fe(SO4)2+LiOH+H3PO4=LiFePO4+2NH4HSO4+H2O③消耗空气中的O2,保护Fe2+,防止Fe2+被氧化;(2)①通过题给信息可知LiCoO2与Na2S2O3发生了氧化还原反应,反应为8 LiCoO2+ Na2S2O3+11H2SO4=4Li SO4+8CoSO4+ Na2SO4+11 H2O②根据质量的变化,在变化过程中,Co的质量没有变,通过题给数据看,在10000C是Co(OH)2完全分解,则产物CoO,在350-4000C时,固体的质量在89.25%-86.38%之间,可以通过极点进行分析,在2920C,n(Cr)n(O)=100/93:(89.25-100*59/93)/16=2:3,其化学式为Co2O3在5000C n(Cr)n(O)= 100/93:(86.38-100*59/93)/16=3:4其化学式为Co3O4 ,所以可以确定在350-4000C时的化学式为Co2O3和Co3O4

例6(2009浙江卷,12)市场上经常见到的标记为Li-ion的电池称为“锂离子电池”。它的负极材料是金属锂和碳的复合材料(碳作为金属锂的载体),电解质为一种能传导Li 的高分子材料。这种锂离子电池的电池反应为:

Li+2Li

下列说法不a正确的是 ( )

A.放电时,负极的电极反应式:Li-e =Li

B.充电时,Li 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

C.该电池不能用水溶液作为电解质

D.放电过程中Li 向负极移动

答案 D

解析 A项,Li从零价升至正价,失去电子,作为负极,正确;

B项,反应逆向进行时,反应物只有一种,故化合价既有升,又有降,所以既发生氧化反应又发生还原反应,正确;

C项,由于Li可以与水反应,故应为非水材料,正确;

D项,原电池中阳离子应迁移至正极失电子,故错。

例1(2010全国卷1)能正确表示下列反应的离子方程式是

A.将铜屑加入 溶液中:

B.将磁性氧化铁溶于盐酸:

C.将氯化亚铁溶液和稀硝酸混合:

D.将铁粉加入稀硫酸中:

解析A正确,符合3个守恒;B错误,电荷不守恒,Fe3O4中Fe有两种价态,正确应该为:Fe3O4+8H+=2Fe3++Fe2++4H2O;C错误,得失电子不守恒,电荷不守恒;正确的应为:3Fe2++NO3-+4H+=3Fe3++NO↑+2H2O;D错误,不符合客观实际,反应后铁只能产生Fe2+和H2;

答案A

命题意图考查离子方程式的正误判断方法!

点评离子方程式正误判断是个老生常谈的问题了,本题出得太没有创意了,如D这是个重现率很高的的经典错误,考生绝对做过原题!B项也见得多,一般考查不是用盐酸而是用氢碘酸,有些专家多次指出,磁性氧化铁不溶于任何酸,这样的典型错误在高考题中再次出现,这道题就没什么意思了!A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二册,C选项,考生也绝对做过,都是太常见不过了!

例2(2010上海卷)由5mol Fe2O3、4mol Fe3O4和3mol FeO组成的混合物,加入纯铁1mol并在高温下和Fe2O3反应。若纯铁完全反应,则反应后混合物中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可能是

A.4:3 B.3:2 C.3:1 D.2:l

答案:BC

解析:此题考查了化学计算知识。分析题给混合物和高温下发生的反应,可知当Fe2O3+Fe=3FeO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6molFeO、4molFe2O3,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3:2;当发生反应:Fe2O3+Fe+FeO=Fe3O4时,反应后混合物中含有2molFeO、4molFe2O3,则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为:1:2;当两反应均存在时,FeO与Fe2O3的物质的量之比处于两着之间,故BC可能。

知识归纳:极端假设法是指根据已知的条件,把复杂问题假设为处于理想的极端状态,站在极端的角度去分析、考虑问题,使其因果关系显得十分明显、简单,从而迅速地作出正确判断的方法。比如此题中我们就假设了两个极端,首先确定两个极端,然后确定范围,最后选择。

例3(2010福建卷)工业上常用铁质容器盛装冷浓酸。为研究铁质材料与热浓硫酸的反应,某学习小组进行了以下探究活动:

[探究一]

(1)将已去除表面氧化物的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10分钟后移人硫酸铜溶液中,片刻后取出观察,铁钉表面无明显变化,其原因是 。

(2)另称取铁钉6.0g放入15.0ml.浓硫酸中,加热,充分应后得到溶液X并收集到气体Y。

①甲同学认为X中除 外还可能含有 。若要确认其中的 ,应先用 选填序号)。

a.KSCN溶液和氯水 b.铁粉和KSCN溶液 c.浓氨水 d.酸性 溶液

②乙同学取336ml(标准状况)气体Y通入足量溴水中,发生反应:

然后加入足量 溶液,经适当操作后得干燥固体2.33g。由于此推知气体Y中 的体积分数为 。

[探究二]

分析上述实验中 体积分数的结果,丙同学认为气体Y中还可能含量有 和Q气体。为此设计了下列探究实验状置(图中夹持仪器省略)。

(3)装置B中试剂的作用是 。

(4)认为 气体Y中还含有Q的理由是 (用化学方程式表示)。

(5)为确认Q的存在,需在装置中添加M于 (选填序号)。

a. A之前 b.A-B间 c.B-C间 d.C-D间

(6)如果气体Y中含有 ,预计实验现象应是 。

(7)若要测定限定体积气体Y中 的含量(标准状况下约有28ml ),除可用测量 体积的方法外,可否选用质量称量的方法?做出判断并说明理由 。

解析: (1)铁钉(碳素钢)放入冷浓硫酸中,浓硫酸有较强的氧化性能使铁钉钝化阻止反应进一步进行

(2)+2价亚铁离子能使算话的高锰酸钾褪色,溶液中已经有+3价铁离子,选择a会造成干扰,选c会造成两种沉淀,受氢氧化铁颜色的影响无法辨别

(3)A除去 ,B可以检验A中是否完全除去

(4)

(5)Q为 ,他与二氧化硫一样都能使澄清石灰水便浑浊,选择a或b受二氧化硫的影响无法判断Q的存在;选择d,Q被碱石灰吸收

(6)氢气还原氧化铜会生成水蒸气能使白色的硫酸铜粉末变蓝

(7)中学阶段的质量称量选择托盘天平,分度值0.1g,无法精确称量出差量。

答案:

(1)铁钉表面被钝化(或其他合理答案)

(2)①d ②66.7%(或其他合理答案)

(3)检验 是否除尽

(4)

(5)c

(6)D中固体由黑变红和E中固体由白变蓝

(7)否,用托盘天平无法称量D或E的差量

可,用分析天平称量D或E的差量

例4(2010四川理综卷)(16分)四川攀枝花蕴藏丰富的钒、钛、铁资源。用钛铁矿渣(主要成分为TiO2、FeO、Fe2O3,Ti的最高化合价为+4)作原料,生产白色颜料二氧化钛的主要步骤如下:

请回答下列问题:硫酸与二氧化钛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 向滤液I中加入铁粉,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在实际生产过程中,向沸水中加入滤液Ⅲ,使混合液pH达0.5,钛盐开始水解。水解过程中不断通入高温水蒸气,维持溶液沸腾一段时间,钛盐充分水解析出水合二氧化钛沉淀。请用所学化学平衡原理分析通入高温水蒸气的作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过滤分离出水合二氧化钛沉淀后,将滤液返回的主要目的是充分利用滤液中的钛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填化学式),减少废物排放。

(4)A可用于生产红色颜料(Fe2O3),其方法是:将556a kgA(摩尔质量为278 g/mol)溶于水中,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鼓入足量空气搅拌,产生红褐色胶体;再向红褐色胶体中加入3336b kg A和112c kg铁粉,鼓入足量空气搅拌,反应完成后,有大量Fe2O3附着在胶体粒子上以沉淀形式析出;过滤后,沉淀经高温灼烧得红色颜料。若所得滤液中溶质只有硫酸钠和硫酸铁,则理论上可生产红色颜料_______________________kg。

答案:(1) 或

(2)

(3) 加水促进钛盐水解,加热促进钛盐水解,降低 浓度促进钛盐水解

(4)

解析:本题属于化工生产流程题。(1)考查酸的通性,可以与金属氧化物反应,又知道TI的化合价,可以写出化学方程式。(2)加入浓硫酸后,浓硫酸可以氧化亚铁离子,再加入铁粉,铁粉可以还原铁离子。除此外,铁粉还可以与溶液中的H+反应、(3)考查了影响盐类水解的因素。(4)考虑最后溶质是只有硫酸钠和硫酸铁,根据开始加入A为2a×103mol加入适量氢氧化钠溶液恰好完全反应.,说明加入氢氧化钠的物质的量为4a×103mol,后来又加入12b×103mol的A,和2c×103mol的铁。根据电荷守恒,溶质中硫酸钠消耗硫酸根离子为2a×103mol,。而溶液中加入的硫酸根离子物质的量共计为(2a+12b)×103mol,这样剩下的硫酸根就与铁离子结合。可知消耗铁离子为8b×103mol,根据铁元素守恒。nFe=(2a+4b+2c) ×103mol,n Fe2O3=(a+2b+c) ×103mol,计算得mFe2O3= kg.

例5(2009广东理科基础,25)钢铁生锈过程发生如下反应:

①2Fe+O2+2H2O=2Fe(OH)2;

②4Fe(OH)2+O2+2H2O=4Fe(OH)3;

③2Fe(OH)3=Fe2O3+3H2O。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反应①、②中电子转移数目相等

B.反应①中氧化剂是氧气和水

C.与铜质水龙头连接处的钢质水管不易发生腐蚀

D.钢铁在潮湿的空气中不能发生电化学腐蚀

答案 A

解析 ①②反应中消耗O2的量相等,两个反应也仅有O2作为氧化剂,故转移电子数是相等的,A项正确。①中H2O的H、O两元素的化合价没有变,故不作氧化剂,B项错;铜和钢构成原电池,腐蚀速度加快,C项错;钢铁是铁和碳的混合物,在潮湿的空气的中易发生吸氧腐蚀,属于电化学腐蚀,故D项错。

例1(2010全国卷1)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Li在氧气中燃烧主要生成

B.将SO2通入 溶液可生成 沉淀

C.将CO2通入次氯酸钙溶液可生成次氯酸

D.将NH3通入热的CuSO4溶液中能使Cu2+还原成Cu

解析A错误,因为Li在空气中燃烧只能生成Li2?O,直接取材于第一册课本第二章第三节; B错误,酸性:HCl>H2SO3>H2CO3所以通入后无BaSO3沉淀,因为BaSO3+2HCl=BaCl2+H2O+SO2↑;D错误,溶液中该反应难以发生,先是:2NH3+2H2O+CuSO4=Cu(OH)2↓+(NH4)2SO4,接着Cu(OH)2 CuO+H20,溶液中NH3不能还原CuO为Cu,要还原必须是干燥的固态!C正确,强酸制弱酸,酸性:H2CO3>HClO,反应为:CO2+H20+Ca(ClO)2=CaCO3↓+2HClO,直接取材于课本第一册第四章第一节;

答案C

命题意图考查无机元素及其化合物,如碱金属,氯及其化合物,碳及其化合物,硫及其化合物,氮及其化合物等A、B、C选项直接取材于高一课本,D取材于高二第一章氮族。

点评再次印证了以本为本的复习策略,本题四个选项就直接取材于课本,属于简单题,不重视基础,就有可能出错!

例2(2009广东化学10)出土的锡青铜(铜锡合金)文物常有Cu2(OH)3Cl覆盖在其表面。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 锡青铜的熔点比纯铜高

B.在自然环境中,锡青铜中的锡对铜起保护作用

C.锡青铜文物在潮湿环境中的腐蚀比干燥环境中快

D.生成Cu2(OH)3Cl覆盖物是电化学腐蚀过程,但不是化学反应过程

答案 BC

解析 锡青铜属于合金,根据合金的特性,熔点比任何一种纯金属的低判断A错;由于锡比铜活泼,故在发生电化学腐蚀时,锡失电子保护铜,B正确;潮湿的环境将会加快金属的腐蚀速率,C正确;电化学腐蚀过程实质是有电子的转移,属于化学反应过程,D错。

例3(2010浙江卷,27)(15分)一水硫酸四氨合铜(Ⅱ)的化学式为[Cu(NH3)4]SO4?H2O是一种重要的染料及农药中间体。某学习小组在实验室以氧化铜为主要原料合成该物质,设计的合成路线为:

相关信息如下:

①[Cu(NH3)4]SO4?H2O在溶液中存在以下电离(解离)过程:

[Cu(NH3)4]SO4?H2O=[Cu(NH3)4]2++ +H2O

[Cu(NH3)4]2+ Cu2++4NH3

②(NH4)2SO4在水中可溶,在乙醇中难溶。

③[Cu(NH3)4]SO4?H2O在乙醇?水混合溶剂中的溶解度随乙醇体积分数的变化曲线示意图如下:

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 图3

(1)方案1的实验步骤为:

a. 加热蒸发 b. 冷却结晶 c. 抽滤 d. 洗涤 e. 干燥

①步骤1的抽滤装置如图3所示,该装置中的错误之处是 ;抽滤完毕或中途停止抽滤时,应先 ,然后 。

②该方案存在明显缺陷,因为得到的产物晶体中往往含有 杂质,产生该杂质的原因是 。

(2)方案2的实验步骤为:

a. 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 ,b. ,c. 洗涤,d. 干燥

①请在上述内填写合适的试剂或操作名称。

②下列选项中,最适合作为步骤c的洗涤液是 。

A. 乙醇 B. 蒸馏水 C. 乙醇和水的混合液 D. 饱和硫酸钠溶液

③步骤d不宜采用加热干燥的方法,可能的原因是 。

试题解析:

本题所示的制取过程和课本的银铵溶液的配置过程类似。综合考察了过滤、抽滤实验、沉淀洗涤与干燥及结晶等实验操作与原理。

(1)①漏斗口斜面反转才正确;先断开漏斗与安全瓶的连接,然后关闭水龙头。

②含有CuSO4晶体杂质;加热蒸发时促进了[Cu(NH3)4]2+ 电离产生Cu2+。和[Cu(NH3)4]SO4?H2O电离产生的硫酸根离子在冷却结晶时析出CuSO4晶体杂质。

(2)a. 向溶液C中加入适量(NH4)2SO4, 目的:促使NH3+H2O NH3H2O NH4++OH

向生成更多NH3的方向移动,抑制[Cu(NH3)4]2+ Cu2++4NH3。b.过滤。只要一般的过滤就可以。抽滤针对含结晶水的化合物不适用。

②因[Cu(NH3)4]SO4?H2O在水溶液中可以完全电离,故,选择的洗涤剂为A. 乙醇。

③加热干燥可以导致失去结晶水。

教与学提示:

实验、化学平衡移动、结晶方式这些内容都是和实验有密切联系的。在高考复习的教学中尽量还原、复原课本实验,尽量将课本实验综合化是重要的复习思路。

高中化学推断的重要物质及特点

难点1 .守恒法 守恒法是高考中常考常用的一种解题方法。系统学习守恒法的应用,对提高解题速率和破解高考难题都有很大的帮助。●难点磁场请试做下列题目,然后自我界定学习本篇是否需要。现有19.7 g由Fe、FeO、Al、Al2O3组成的混合物,将它完全溶解在540 mL 2.00 mol·L-1的H2SO4溶液中,收集到标准状况下的气体8.96 L。已知混合物中,Fe、FeO、Al、Al2O3的质量分数分别为0.284、0.183、0.274和0.259。欲使溶液中的金属阳离子完全转化为氢氧化物沉淀,至少应加入2.70 mol·L-1的NaOH(aq)体积是________。●案例探究[例题]将 CaCl2 和 CaBr2 的混合物 13.400 g溶于水配成 500.00 mL 溶液,再通入过量的 Cl2,完全反应后将溶液蒸干,得到干燥固体 11.175 g。则原配溶液中,c(Ca2+)∶c(Cl-)∶c(Br-)为A.3∶2∶1 B.1∶2∶3 C.1∶3∶2 D.2∶3∶1命题意图:考查学生对电荷守恒的认识。属化学教学中要求理解的内容。知识依托:溶液等有关知识。错解分析:误用电荷守恒:n(Ca2+ )= n(Cl-) + n(Br-),错选A。解题思路:1个 Ca2+ 所带电荷数为2,则根据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知原溶液中:2n(Ca2+) = n (Cl-) + n (Br-)将各备选项数值代入上式进行检验可知答案。答案:D●锦囊妙计化学上,常用的守恒方法有以下几种:1.电荷守恒溶液中阳离子所带正电荷总数等于阴离子所带负电荷总数。即:阳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等于阴离子物质的量(或浓度)与其所带电荷数乘积的代数和。2.电子守恒化学反应中(或系列化学反应中)氧化剂所得电子总数等于还原剂所失电子总数。3.原子守恒系列反应中某原子(或原子团)个数(或物质的量)不变。以此为基础可求出与该原子(或原子团)相关连的某些物质的数量(如质量)。4.质量守恒包含两项内容:①质量守恒定律;②化学反应前后某原子(或原子团)的质量不变。此外,还有物料平衡,将编排在第16篇——水的电离中。●歼灭难点训练1.(★★★)将 3.48 g Fe3O4 完全溶解在 100 mL 1.00 mol/L 的 H2SO4(aq) 中,然后加入 K2Cr2O7(aq)25.00 mL,恰好使 Fe2+全部转化为 Fe3+,且 Cr2O 全部转化为 Cr3+。则 K2Cr2O7 的物质的量浓度为__________。2.(★★★)某露置的苛性钾经分析含水:7.62%(质量分数,下同)、K2CO3:2.38%、KOH :90.00%。取此样品 1.00 g 放入 46.00 mL 1.00 mol·L-1 的 HCl(aq) 中,过量的 HCl 可用 1.070 mol/L KOH(aq)中和至中性,蒸发中和后的溶液可得固体_______克。3.(★★★★)A、B、C三种物质各15 g,发生如下反应:A+B+C D反应后生成D的质量为30 g。然后在残留物中加入10 g A,反应又继续进行,待反应再次停止,反应物中只剩余C,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B 9 gB.第一次反应停止时,剩余C 6 gC.反应中A和C的质量比是5∶3D.第二次反应后,C剩余5 g4.(★★★★★)(1)中学教材上图示了NaCl晶体结构,它向三维空间延伸得到完美晶体。NiO(氧化镍)晶体的结构与NaCl相同,Ni2+与最近O2-的核间距离为a×10-8cm,计算NiO晶体的密度(已知NiO摩尔质量为74.7 g·mol-1)。 图1—1(2)天然的和绝大部分人工制备的晶体,都存在各种缺陷,例如在某种NiO晶体中就存在如图1—1所示的缺陷:一个Ni2+空缺,另有两个Ni2+被两个Ni3+所取代。其结果晶体仍呈电中性,但化合物中Ni和O的比值却发生了变化。某氧化镍样品组成为Ni0.97O,试计算该晶体中Ni3+与Ni2+的离子数之比。附:参考答案难点磁场提示:根据 Na 原子守恒和 SO 守恒得如下关系:2NaOH ~ Na2SO4~ H2SO4则:n(NaOH) = 2n(H2SO4)c(NaOH)·V [NaOH(aq)] = 2c(H2SO4)·V [H2SO4(aq)]V [NaOH(aq)]可求。答案:800 mL歼灭难点训练1.提示:Fe3O4中 +2 价铁所失电子物质的量与 Cr2O 中+6 价铬所得电子物质的量相等。×(3-2)= 0.02500 L×c(Cr2O )×(6-3)×2。答案:0.100 mol·L-12.提示:根据 Cl 原子守恒得:n(KCl) = n(HCl) = 1.00 mol·L-1×0.04600 L = 4.60×10-2 mol,m(KCl) 易求。答案:3.43 g3.解析:第一次反应 A 不足,因为第一次反应后加入 A 又能进行第二次反应。第二次反应后,只剩余 C,说明 A、B 恰好完全反应。则:m反(A)∶m反(B) = (15 g+10 g)∶15 g = 5∶3第一次反应耗 B 的质量mB为:15 g∶mB=5∶3,mB=9 g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B质量为:15 g-9 g=6 g。可见(A)选项不正确。根据mA+mB+mC=mD ,可知生成30 g D时消耗C的质量。mC=30 g-15 g-9 g=6 g即第一次反应后剩余C质量为:15 g-6g=9g。又见(B)选项不正确。易见反应消耗A、B、C质量之比为:mA∶mB∶mC=15 g∶9 g∶6g=5∶3∶2(C)选项不正确。答案:D4.提示:由题得 NiO 晶体结构(如右图)。其体积为:V = (a×10-8cm)3右图向三维空间延伸,它平均拥有的 Ni2+、O2-数目为:N(Ni2+) =N(O2-) = ×4 = =N(NiO)由密度公式得:ρ(NiO) = 。(2)(电荷守恒法)设 1 mol Ni0.97O 中含Ni3+物质的量为x,则Ni2+的物质的量为(0.97 mol-x);根据电荷守恒得:3x+2×(0.97 mol-x)=1 mol×2 x=0.06 molN(Ni3+)∶N(Ni2+)=0.06 mol∶(0.97 mol-0.06 mol)=6∶91答案:(1) (2)6∶91 慢慢理解吧 我现在高二 化学一定要学好 谢谢采纳

推断题是高中化学试题中常见,但却十分重要的一类题型。该类题目考查知识面广、变化多端、思维量大、综合性强,是考查学生求异思维、发散思维、抽象思维及逻辑推理能力的一类好题。但学生普遍感觉难度较大,解题时没有把握,倍感头痛。

其实推断题就好比是公安人员侦破案情,要紧抓蛛丝马迹,并以此为突破口,顺腾摸瓜,最终推出答案。解题时往往需要从题目中挖出一些明显或隐含的条件,抓住突破口(突破口往往是现象特征、反应特征及结构特征),导出结论,最后别忘了把结论代入原题中验证,若“路”走得通则已经成功。

在平时,必须具备一些“有用”有知识,这可是解答推断题的看家本领,如(仅列一部分):

1、 特殊颜色:焰色反应:Na+(**)、K+(紫色);含Cu2+的溶液呈蓝色;含Fe3+的溶液呈**;CuSO4粉未为白色,蓝色絮状沉淀为Cu(OH)2,红褐色絮状沉淀为Fe(OH)3;不溶于水也不溶于酸的白色沉淀有两样:AgCl和BaSO4。

2、特殊性质:溶与水显碱性的气体是 NH3 ;在空气中能自燃的固体物质是白磷;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通入过量又变澄清的气体有 CO2(无色无味)和 SO2(刺激性气味);7、能使品红溶液褪色,加热又复原的气体是 SO2 ;不溶于水又不溶于酸的沉淀有 BaSO4(白色)、AgCl(白色)、CuS(黑色)、PbS(黑色)等;具有漂白性的物质有Cl2、HClO、H2O2、Na2O2、SO2 等;有臭鸡蛋气味且能使湿润的醋酸铅试纸变黑的是 H2S ;使淀粉变蓝的是 I2。

3、特殊反应条件:光照:HClO、HNO3、AgBr、AgI的分解等; MnO2作催化剂:H2O2、KClO3的分解;加热并用 V2O5 作催化剂:2SO2+O2==2SO3等

4、特征反应:能与酸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⑴活拨的金属:Na、Mg、Zn等;⑵不稳定的弱酸盐:碳酸盐、碳酸氢盐、硫化物、亚硫酸盐等。2、能与碱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 ⑴单质:Al、Si ; ⑵盐类:铵盐;3、既能与酸反应又能与碱反应的物质: ⑴单质:Al ;⑵两性氧化物:Al2O3 ;4、能与水反应产生气体的物质:⑴活拨的金属单质:Na、K等;⑵非金属单质:F2 ;⑶过氧化物:Na2O2等。

下面把高一化学中常见的题型及解法分述如下:

一、 文字叙述型推断题:

例1.(2002年全国高考题)已知:①A、B、C、D四种物质均含元素X,有的还可能含有元素Y、Z。元素Y、X、Z的原子序数依次递增。②X在A、B、C、D中都不呈现它的最高化合价。③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④化合物D受热催化分解,可制得元素Y的单质。

⑴元素X是 ,Z是 。

⑵写出③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⑶写出④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 。

分析:推断题往往有明显的特征反应,解题时就以此为突破口。③中“室温下单质A与某种常见的一元强碱溶液反应,可得到B和C”在高一知识范围里可锁定在卤素元素内,可推得A为“氯气”;“B和C”只可能在KCl与KClO中选择;④中“受热催化分解”中的学生对“氯酸钾在催化剂下受热分解”十分熟悉,“Y可暂定为O2”,D暂定为氯酸钾;现在用条件①加以检验,正好相符。

所以,元素X为氯元素,Z为钾元素;③方程式为2KOH+Cl2=KCl+KClO+H2O

④中方程式略

二、 方程式叙述型推断题:

例2:有A、B、C、D、E五种色溶液,它们分别是碘化钠、氯化钙、硝酸银、盐酸、碳酸钠中的一种,把它们两两混合,反应现象如下:

(1)A+B——→不反应 (2)A、B、E分别与C混合都得到白色沉淀

(3)C+D——→**沉淀 (4)A+E——→无色气体

(1)由此推断:(写化学式)A ;B ;C ;D 。

(2)写出以下化学反应的离子方程式:

A+C: ;E+C: ;

C+D: ;A+E: 。

分析:本题比较简单,给出具体的物质,题给四个化学方程式,考察的是四种物质之间的相互关系,再推断具体物质。突破点是特殊颜色和特征反应:白色沉淀可能是AgCl或CaCO3,无色气体只可能是CO2,**沉淀只可能是AgI。

答案:(1)A:HCl B:CaCl2 C:AgNO3 D:NaI (E:Na2CO3)

(2)A+C:Cl-+Ag+=======AgCl↓ E+C:CO32-+2Ag+======Ag2CO3↓

C+D:Ag++I-=====AgI↓ A+E:2H++CO32-=====CO2↑+H2O

三、流程线式推断题:

例3、根据下图所示转化关系及现象填空。

(1)物质A的化学式 。(2)反应(I)的方程式为 。

(3)反应(Ⅱ)的离子方程为 。

(4)反应(I)中,当生成的气体在标准状况下为2.24L时,消耗淡**粉末 g。

分析:本题的突破口在于物质的特殊颜色。有两处:(1)高一知识范围内谈**固体不多,有Na2O2等;(2)黑色固体有C粉、MnO2粉末、CuO粉末,蓝色溶液有CuSO4溶液等;就是使用排除法也很快捷,逆推顺证,A为铜粉,黑色固体为氧化铜。故正确答案为 (1)A:Cu(2)2NaO2+2CO2=2Na2CO3+O2

(3)CO32-+Ca2+=CaCO3 ↓(4)15.6g

四、表格型推断题:

例4、不同元素的原子在分子内吸引电子的能力大小可用一定数值x来表示,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分为带负电荷的一方。下面是某些短周期元素的x值:

元素 Li Be B C O F Na A1 Si P S C1

x值 0.98 1.57 2.04 2.25 3.44 3.98 0.93 1.61 1.90 2.19 2.58 3.16

(1)通过分析x值变化规律,确定Mg、N的x值范围:

<x(Mg)< ,

<x(N)< .

(2)推测x值与原子半径的关系是 .

分析:本题是一道信息给予题,突破口在读懂表格中“若x越大,其原子吸引电子能力越强,在所形成的分子中成分为带负电荷的一方”的意义。表格给出的是同周期元素X值的大小,无规律可寻,但隐含的同主族元素X值变化是一定规律的,特殊数据隐含信息是真正的突破口。Mg在周期表中的位置介于Na与Be之间,同主族比Be小,同周期比Na大,故0.93<x(Mg)<1.57,依此类推N的X值范围。

答案:(1)0.93<x(Mg)<1.57, 2.25<x(N) <3.44 (2) 在同周期(电子层数相同)或同主族(最外层电子数相同)中,原子半径越小X值越大

五、框图型推断题:

例5、如图所示,在一条鱼、虾几乎绝迹的小河边从上游到下游依次有甲、乙、丙、丁四座工厂,各厂排出的废液里只含有 Na2CO3、FeCl3、Ca (OH)2、HCl 中的一种,某中学环保小组对河水监测时发现:① 甲处河水呈乳白色;② 乙处河水呈红褐色;③ 丙处河水由浑变清;④ 丁处产生气泡,河水仍清。请回答:

(1)四座工厂排出的废液里含有的污染物各是(填化学式);

甲_____;乙_____;丙_____;丁_____。

(2)在丁的下游 M 处取出的河水中,肯定含有的离子是______。

(3)写出有关反应的离子方程式:____________。

(4)小河中鱼、虾几乎绝迹的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

分析:本题立意较好。大处着眼于环保,小处着力于四种物质之间性质的考查,比较简单。本题的突破点仍是特殊的颜色、性质、反应。只要能写出四种物质相互之间的反应,本题可轻松解答。

答案:(1)Ca (OH) 2 ;FeCl 3 ;HCl ;Na2CO3(2)Na+ 、Ca2+ 、Fe3+ 、H+ 、Cl-(3)Fe3+ + 3OH- = Fe (OH)3↓ Fe (OH)3 + 3H3+ = Fe3+ + 3H2O

CO32- + 2H+ = CO2↑+ H2O

文章标签: # 反应 # 溶液 # 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