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江苏高三政治书,江苏高考政治必修

tamoadmin 2024-05-27 人已围观

简介1.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和方法论2.江苏高考文科考哪几门3.高考:政治的文化生活必修三在高考中占的比例大吗?4.我想要高中政治哲学 必修四 的高考选择题集锦 要难度比较大的,只要小题 有没有高一学九门,语数英史政地物化生高一结束时会分班,分文科班和理科班,文科班分史政班和史地班,理科班分物生班和物化班,选了这两门的是选修,剩下的四门是必修。如选物生的话,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就算必修。高二下学期考必修,俗称

1.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和方法论

2.江苏高考文科考哪几门

3.高考:政治的文化生活必修三在高考中占的比例大吗?

4.我想要高中政治哲学 必修四 的高考选择题集锦 要难度比较大的,只要小题 有没有

江苏高三政治书,江苏高考政治必修

高一学九门,语数英史政地物化生

高一结束时会分班,分文科班和理科班,文科班分史政班和史地班,理科班分物生班和物化班,选了这两门的是选修,剩下的四门是必修。如选物生的话,化学政治历史地理就算必修。

高二下学期考必修,俗称小高考,分等级ABCD,(总分100,90以上A,75以上B,60以上C)必须达到C,不然要在高三补考,补考不过的话,高考也没得考,达到A的话高考加一分,有四个A的话高考加五分

高二还要考计算机,就是会考,必须达到合格(很简单的,题目很白痴)

高考是语数外算分数,但两门选修也不能放弃,因为达不到相应等级是不被高校录取的。这个等级是按照比率划的,百分之多少为A,这样子的

政治必修四知识点和方法论

江苏高考科目及各科分数如下:

1、高考总分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各150分,其中外语包括听力30分。文科综合和理科综合各300分,其中文科综合中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各100分,理科综合中物理110分,化学100分,生物90分。

2、“3+X”应用地区:大部分省市区“3”指“语文、数学、外语”,“x”指由学生根据自己的意愿,自主从文科综合简称文综,分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和理科综合简称理综,分为物理、化学、生物2个综合科目中选择一个作为考试科目。

3、该方案是到2019年全国应用最广,最成熟的高考方案。总分750分(语文150分,数学150分,外语150分,文科综合/理科综合300/3,“3+3”方案,应用地区:上海、浙江、北京、山东、天津、海南等6省市。

4、改革时间:上海、浙江从2014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北京、山东、天津、海南从2017年秋季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开始实施。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Nationwide Unified Examination for Admissions to General Universities and Colleges),简称“高考”,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或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教育部要求各省(区、市)考试科目名称与全国统考科目名称相同的必须与全国统考时间安排一致。

参加考试的对象一般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普通高等学校根据考生成绩,按照招生章程计划和扩招,德智体美劳全面衡量,择优录取。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为普通高等学校招生设置的全国性统一考试,每年6月7日-10日实施。参加考试的对象是全日制普通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历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招生分理工农医(含体育)、文史(含外语和艺术)两大类。

江苏高考文科考哪几门

(一)唯物论(5个)

一、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1、〖原理内容〗: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世界的本质是物质,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

2、〖方法论〗:这一原理要求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二、意识能动作用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1、〖原理〗(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①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改造世界。正确的意识,能够指导人们有效地开展实践活动,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把人的活动引向歧途,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②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一定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三、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1)〖原理内容〗: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意识对事物发展促进作用,错误意识对事物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2)〖方法论〗:一方面要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另一方面,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自觉地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四、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

1、〖原理内容〗:事物运动是有规律的,规律具有普遍性和客观性。

2、〖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五、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辩证关系原理 (辨证唯物论)

(1)〖原理内容〗: 规律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它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但人在规律面前又不是无能为力的,人可以发挥主观能动性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2)〖方法论〗:我们在想问题、办事情的时候,既要尊重客观规律,按规律办事,又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有机地结合起来。

(二)认识论(3个)

六、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原理内容〗1、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2、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真理)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积极的推动作用。

(2)〖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积极参与实践,同时我们要树立正确的认识

七、真理的客观性、条件性和具体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原理内容〗:真理是客观的具体的有条件的。

(2)〖方法论〗:人们既要坚持真理又要发展真理。

八、认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

(1)〖原理内容〗:认识具有反复性和无限性。

(2)〖方法论〗:真理的反复性和无限性要求我们要与时俱进,开拓创新,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三)辩证法(17个)

九、联系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联系是普遍的。世界上一切事物都与周围其他事物有着这样或那样的联系。世界是一个普遍联系的有机整体,没有一个事物是孤立存在的。

(2)〖方法论〗:联系的普遍性原理要求我们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

、联系的客观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联系是客观的。联系是事物本身所固有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

(2)〖方法论〗: A、联系的客观性要求我们,要从事物固有的联系中把握事物,切忌主观随意性。

B、联系是客观的,并不意味着人对事物的联系无能为力,人们可以根据事物固有的联系,改变事物的状态,建立新的具体的联系。

十一、联系的多样性、条件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世界上的事物千差万别,事物的联系也是多种多样的。

(2)〖方法论〗:联系的多样性要求我们注意分析和把握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各种条件。要一切以时间、地点、条件为转移。

十二、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整体和部分是相互区别的。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整体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所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过程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部分服从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又是相互联系、密不可分的。整体是由部分构成的,离开了部分,整体就不复存在。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离开了整体,部分就不成其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2)〖方法论〗:整体和部分辩证关系要求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于整体,统筹全局,选择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十三、系统优化的方法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系统是由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性、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2)〖方法论〗:掌握系统优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要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系统优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十四、发展的观点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世界上一切事物都处在永不停息地变化发展之中发展的实质是事物的前进和上升,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方法论〗:发展的观点要求我们要用发展的观点去看问题。

十五、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前进性与曲折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事物发展的方向是前进的,事物前进的道路是曲折的的,

(2)〖方法论〗:我们既要看到前途是光明的,对未来充满信心,积极鼓励、热情支持和悉心保护新事物的幼芽,促使其成长壮大;又要做好充分的思想准备,不断克服前进道路上的各种困难,勇敢地接受挫折与考验,在曲折的道路上问鼎事业的辉煌。

十六、量变和质变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①事物的发展总是从量变开始,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②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③事物的发展就是这样由量变到质变,又在新质的基础上开始新的量变,如此循环,不断前进。

(2)〖方法论〗:①积极做好量的积累,我们在任何事情都要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要脚踏实地,埋头苦干,为实现事物的质变创造条件;②要果断地抓住时机,促成质变,实现事物的飞跃和发展。

十七、内外因辨证关系原理(补充)

原理内容:事物的发展是内因和外因共同起作用的结果,内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根据,外因是事物变化发展的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方法论:分析和解决问题时,坚持内外因相结合的观点。

十八、矛盾对立统一的观点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矛盾即对立统一。

(2)〖方法论〗:矛盾的观点要求我们必须用一分为二的观点、全面的观点看问题。

十九、矛盾的普遍性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矛盾具有普遍性。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要求我们在任何时候,对任何事物,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勇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

二十、矛盾的特殊性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矛盾的特殊性,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同一事物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2)〖方法论〗:矛盾的特殊性原理要求我们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十一、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也就是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①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没有特殊性就没有普遍性。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不包含普遍性的事物是没有的。②二者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不断实现矛盾的普遍性与特殊性、共性和个性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要着重把握其方法论意义)

二十二、主要矛盾和和次要矛盾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方法论要求: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抓重点、抓中心、抓关键,又不忽视次要矛盾的解决,统筹兼顾。

二十三、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每一个矛盾中的两个方面的力量是不平衡的。其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叫矛盾的主要方面。而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叫矛盾的次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2)〖方法论〗: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重视主流,但又不忽视矛盾的次要方面,即支流。

〖21、22共同方法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反对一点论和均衡论。

二十四、辩证否定观原理及方法论 (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辩证的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辩证否定的实质就是“扬弃”。

(2)〖方法论〗: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既不能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能简单地否定一切,而要既肯定又否定,既克服又保留,克服的是旧事物中过时的消极的内容,保留的是旧事物中积极合理的因素。要树立创新意识。

二十五、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原理及方法论(唯物辩证法)

(1)〖原理内容〗:辩证法按其本质来说,它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2)〖方法论〗:辩证法的革命精神和批判性思维要求我们,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着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敢于破除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四)社会历史观(3个)(历史唯物主义)

26、社会存在和社会意识的辩证关系。

原理内容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具有相对独立性,对社会存在具有反作用。(社会意识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发展而变化发展,落后的社会意识对社会的发展起阻碍作用,先进的社会意识可以预见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趋势。)

方法论要求我们注意形成科学的社会意识,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27、两大基本规律的矛盾运动原理(社会发展的基本规律)

〖原理内容〗:(1)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用。

(2)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

27、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原理。

原理内容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方法论要求我们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坚持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五)价值观、人生观(4个)(历史唯物主义)

28、价值观的导向作用原理

原理内容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驱动、制约和导向作用。(具体体现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导向作用。

方法论我们一定要树立和坚持正确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29、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

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与价值选择,就必须

⑴坚持真理,自觉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

⑵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立场上,把人民群众的利益作为最高的价值标准,牢固树立为人民服务的思想。

30、人生价值的实现原理。

原理内容人要在劳动和奉献中体现和创造价值,要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后两句还可以表述为:人生价值的实现需要一定的客观条件和主观条件。社会为人们实现人生价值提供客观条件;个人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坚定理想信念和正确价值观的指引等等。详见课文P105~106)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同时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提高个人素质,埋头苦干,要有顽强奋斗精神,充分利用好客观条件。

31、个人和社会相统一的原理。

原理内容社会发展是个人发展的基础,社会发展也离不开个人的发展。只有在集体中,个人才能获得全面发展其才能的手段,只有在集体中,才可能有个人自由。

方法论要求我们要在与社会统一中实现个人的价值,正确处理好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个人、集体、社会的关系

高考:政治的文化生活必修三在高考中占的比例大吗?

必修科目测试(即小高考,参加高考的前提,考四门,考的是非高考科目的基本知识):文科有两种选择,假如你高考文科选历史和政治,则考物理、化学、生物、地理;假如选历史和地理,则考物理、化学、生物、政治。

高考:文科历史必选,政治、化学、生物和地理中再选一。也就是说,最后高考文科考语文、数学、英语、历史、政治(或地理或化学或生物)。

我想要高中政治哲学 必修四 的高考选择题集锦 要难度比较大的,只要小题 有没有

高考:政治的文化生活必修三在高考中占的比例不大。

文化生活其实比较重要的知识点大概就那么几个

1.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

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文化环境中的文化活动

3.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交融

4.文化影响综合国力

5.对待传统文化的态度 取其精华去其糟粕 继承传统推陈出新

6.对待外来文化的态度 以我为主为我所用 避免历史虚无主义和民族虚无主义

7.如何文化创新。

(09江苏卷25).下列选项与“我思故我在”观点相一致的是

A.未有这事,先有这理 B.吾心即宇宙,宇宙即吾心

C.死生有命,富贵在天 D.世界的本质是“绝对精神”

答案B

解析本题考查主观唯心主义的基本观点。“我思故我在”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思想,B项体现了主观唯心主义的观点;ACD三项均体现了客观唯心主义的观点;故本题选B项。

(09江苏卷26)“少年安能长少年,海波尚变为桑田。”唐代诗人李贺的这一诗句体现了

A.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和有条件的 B.运动是物质的唯一特性

C.运动是物质的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 D.运动是静止的特殊状态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物质和运动的关系,考查学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运动是永恒的、绝对的、无条件的,故A项错误;客观实在性是物质的唯一属性,故B项错误;运动是物质的根本固有属性和存在方式,故C项正确;静止是运动的特殊状态,故D项错误.

(09江苏卷28).“其实胸中之竹,并不是眼中之竹也,因而磨墨展纸,落笔倏作变相,手中之竹又不是胸中之竹也。”郑板桥的这句话蕴含的道理是

A.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B.意识活动具有客观实在性

C.意识活动具有生动形象性D.意识活动具有主观随意性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意识的能动作用,考查学生识记和理解的能力。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计划性、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BCD三项均不是意识活动的特点,据此可排除BCD三项。

(09安徽卷9)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一是“取类”,把长期实践中积累的经验集中起来,发现事物之间的相类性,“观其所聚,而天地万物之情可见矣”;二是“比象”,在对“类”有了认识之后,“因而伸之,触类而长之”。中医“取类比象”的思维方法包含的哲理是

A.把握主要矛盾才能抓住问题关键 B.从整体着眼才能把握局部的性质

C.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 D.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

答案D

解析中医在实践中逐渐形成了一种“取类比象”, “取类”就是抓住了矛盾的共性,“比象”是指在一般指导下,研究矛盾的特殊性。题干的主旨考查的是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

(09安徽卷10)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表明

①实践是客观见之于主观活动 ②人类实践活动具有社会历史性

③认识的发展是一个螺旋式上升的过程④只有参加社会实践才能获得正确认识

A. ①② B. ③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我国农村改革的历程: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由题意可得C. ②③ 。①不符合题意④说法不准确。

(09安徽卷11)新时期我国农村改革是不断总结经验的基础上逐步展开、递次推进的,它经历了从“大包干”到税费改革,再到包括乡镇机构和管理体制等在内的综合改革过程,从而大大促进了我国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发展。我国农村改革带来经济和社会发展所包含的历史唯物主义观点有

①生产关系必须适合生产力状况

②生产方式变革社会性质的变化

③改革是社会主义社会发展的动力

④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状况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答案 A

解析②④有误,②改革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不是改变社会性质,④应该为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就能促进生产力的发展。

(09海南卷18) 最近,我国有科学家采用铝铍埋藏测年法的技术手段测定,北京猿人生活在约七十七万年前,此前,根据其他测年法,学术界采信“四五十万年前”的说法,上述考古研究情况表明

①任何具体实践对认识真理性的检验都具有局限性

②专家公认的检验手段和考古结论具有更高的可靠性

③不同的考古实践手段必然得出不同的考古结论

④不同考古结论应不断接受新的考古实践的再检验

A.①② B. ②③ C. ③④ D. ①④

答案D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材料体现了人们认识的发展,不同的具体实践对认识的检验都有时代的局限性,故①的说法正确;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故②的说法不正确;③中“必然”的说法太绝对;④的说法体现了认识的不断发展。故①④的说法正确。

(09海南卷19)20世纪科学技术的发展,使19世纪法国作家埃勒?凡尔纳在其小说中描述很多的科学幻想成为现实,如电视机、直升飞机、潜水艇和人类登月等,很多发明家承认他们从凡尔纳的科学幻想中受到启发,甚至有人说:“现代科学只不过是将凡尔纳的语言付诸实践的过程而已”,作为人类意识花朵的科学幻想的付诸实现,表明

①意识不仅反映世界,而且能够通过实践改造世界

②意识怎样幻想世界,世界就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③意识因其创造性,而具有直接现实性

④意识因其能动性,而可以成为实践的先导

A.①② B. ②③ C. ①④ D. ②④

答案C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与分析问题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题干强调了意识的能动作用,①④的说法正确;②的说法是一种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意识的能动作用必须通过实践转化为物质力量,故③的说法错误;故本题选C项。

(09海南卷20)2009年是达尔文诞辰200周年,他发表于1859年的《物种起源》至今深刻影响着人们对生命起源和进化历程的认识,尽管人们对其进化假说一直存在争议,但他的基本观点还是闪烁着真理的光彩,不断被科学的发展所证实,例如

①生物是自然长期发展的产物,不是神的意志的产物

②生物进化的自然选择说揭示了生物进化的根本内因

③人类的起源是生物进化的结果,否定了上帝造人说

④劳动在从古猿到人的转化过程中起了决定性的作用

A.①③ B. ①④ C. ②③ D. ②④

答案A

解析本题考查考生理解和运用知识,学以致用的能力,属于中等难度题。①③的说法符合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②的说法错误,自然选择说应该是生物进化的外部原因;④的说法不是达尔文《物种起源》的观点。

(09北京卷24)“蝴蝶效应”由气象学家洛伦兹于1963年提出,其大意是:南美洲亚马孙河流域热带雨林中的一只蝴蝶,偶尔煽动几下翅膀,可能在两周后引起美国德克萨斯的一场龙卷风。“蝴蝶效应”不仅体现惊人的想象力和迷人的美学魅力,更蕴涵着深刻的哲学内涵。它揭示了

①世界上万事万物无不处于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之中

②世界上所有重大事件的发生都是偶然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

③世界上万事万物的普遍联系都是大胆想象和合理推论的结果

④某个微小因素的变化在一定条件下会对系统产生决定性影响

A.①② B. ①④ C. ②③ D. ③④

答案B

解析根据材料我们看“蝴蝶效应”体现了联系的普遍性原理,①的说法就是联系普遍性原理的体现,②的说法不对,实际上事物是偶然性和必然性的统一;③的说法更是错误,因为它否定了联系的客观性,④的说法正确,是整体与部分辩证关系原理的体现。所以综合以上分析,本题选B。

(09浙江卷31)宋代是我国手工业与商业蓬勃发展的时期,历史学家研究发现,宋代民间崇拜的神灵被认为除了具备驱灾治病、报境安民等传统农业社会型的神灵外,还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下列观点与这一历史现象所蕴含的哲学原理相同的是

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

③ 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

④ 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

A ①②③ B ②③④ C ①②④ D ①③④

答案 C

解析题干的主旨意思是在宋代时期:正是由于我国手工业和商业蓬勃发展,才开始拥有诸如预告物价、保护商贾等神灵。体现的哲学道理就是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① 仓廪实而知礼仪,衣食足而知荣辱

② 自然神就是自然本身,人神就是人本身④人们自己创造自己的历史,但是他们并不是随心所欲地创造这三项都说明了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而③手推磨产生的是封建主的社会,蒸汽磨产生的是工业资本家的社会体现的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之间的关系。与题意不符。

(09浙江卷32)一个科学研究小组对5000只“冰川豹蛛”进行测量后发现,1996-2005年间,这种蜘蛛的体形平均增大了8%-10%,同期当地每年的解冻期提前了20-25 天,这支持了他们的猜想,剧烈的气候变化对当地蜘蛛的生长产生了影响。该研究小组负责人表示这种影响的后果很复杂,一下子无法估计出来,这一说法体现了

① 事物间的联系是客观的,无条件的 ② 事物本质的暴露和展现有一个过程

③ 世界总有一些秘密不能为人所理解 ④ 人的认识具有反复性、无限性

A ①② B ③④ C ①③ D ②④

答案D

解析排除错误的选项①③,①联系是有条件的③犯了不可知论的错误,并且③也不是哲学道理;只有D ②④符合题意。

(09福建卷34).1978年12月,小岗村18户农民签定了“分田到户 ” 的“秘密协议”,从此拉开了我国农村改革的序幕。这场改革极大地调动了农民的积极性,改变了农村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面貌。这说明

A.社会存在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 B.社会意识是推动社会进步的动力

C.人民群众是社会历史的创造者 D.群众的首创精神解决了社会基本矛盾

答案C

解析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故A项错误;社会意识有先进和落后之分,只有先进的社会意识才会推动社会发展,故B项错误;C项强调了人民群众的历史地位,正确的反映了题意;社会基本矛盾的解决在不同的社会是不一样的,在阶级社会主要是通过阶级斗争实现的,在社会主义社会主要是通过改革实现的,故D项错误。

(09福建卷35)“小岗村的历史是改革开放的历史,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从中同学们可以领悟到哲学道理是

A.事物发展的前途都是光明的 B.矛盾的普遍性高于特殊中

C.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源泉和动力 D.量变达到一定程度必然引起质变

答案B

解析从题干中看出“小岗村的改革”是矛盾的特殊性,“中国的改革开放”是普遍性,中的改革开放通过小岗村的改革展现出来,“小岗村是中国农村改革的缩影”反映了矛盾的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故B项正确;其余各项均不符合题意。

(09福建卷36)2009年4月,甲型HINI流感开始在一些国家和地区扩散。我国借助国际力量组织攻关,在短时间内成功研制出甲型HINI流感的快速诊断方法。这表明

A.世界上只有尚未认识之物,没有不可认识之物

B.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就能解开自然之谜

C.人们可以根据自己的需要,利用和改选规律

D.在对自然现象的认识中,意识起着促进作用

答案A

解析我国借助于国际力量的帮助成功研制甲型H1N1流感的诊断方法,体现了人们能够在尊重规律的基础上充分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去认识事物,故A项正确;B项夸大了人的主观能动性的作用;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改变或消灭,故C项错误;意识本身有正确和错误之分,只有正确的意识才会促进事物的发展,故D项错误。

(09天津卷4)丝瓜俯视南瓜说:“我的藤蔓很长,可以爬得很高。清晨能看到朝阳冉冉升起,傍晚能看到夕阳徐徐落下。”南瓜说:“我的果实很重,无法爬到高处。但我依托着泥土,感到踏实和温暖;也能观察到身边细微的变化。”下列说法中与该寓言寓意一致的是

A.公说公有理,婆说婆有理 B.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C.金无足赤,人无完人 D.一叶障目,不见泰山

答案B

解析本题是高考题型中常见的哲学寓意题。考查学生通过对名言、谚语、古文诗词等传统文化蕴含的哲理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属于较难题。首先要对题干蕴含的哲理弄懂,题干运用拟人的手法,通过“丝瓜”和“南瓜”对话,揭示的是每个人都有优点,应取长补短,正确看待自己和别人化。对照题肢选项,A项说的是意识反映客观事物的差异性。D项体现的是不能用片面的观点看问题。C项易选错,比喻没有十全十美的事物,也比喻不能要求一个人没有一点缺点错误。和题意稍微有偏差。只有B项“尺有所短,寸有所长”,论证了人有长处也有短处。对别人,要善于欣赏其长处,但也不能忽略其短处,必须全面地认识一个人;对自己,要珍视自己的长处,做到自尊、自信,又要正视自己的短处,避免狂妄自大。故选B项。

(09天津卷6)人民公园是天津市仅存的清代私家园林。该公园改造方案曾计划拆除砖砌围墙,引起社会各界热议,市民纷纷建言献策,网友踊跃发帖讨论。有关部门认真听取意见,汲取合理建议,决定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不拆围墙,本着修旧如旧的原则,重塑昔日江南园林景观。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是

A.肯定与否定的统一 B.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

C.量变与质变的统一 D.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统一

答案A

解析本题以当前构建和谐社会,“关注民生”的过程中,各地政府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为背景。考查的是对辩证法几个主干方法论的理解。旨在考查学生分析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看,人民公园改造方案的制定过程中,天津市相关部门一方面认真听取市民意见,汲取其合理建议,另一方面又遵循中式园林习制。体现了既肯定、又否定的“扬弃”的辩证法思想。

(09山东卷23)国家语言资源监测与研究中心等多家单位联合发布的"2008年度中国主流媒体十大流行语(综合类)”有北京奥运、金融危机、志愿者、汶川大地震、神七、改革开放30周年、三聚氰胺、降息、扩大内需、粮食安全。这些词语在2008年的流行表明

①社会意识是对社会存在的反映②主观认识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

③价值观对人们改造客观世界具有导向作用④人们的价值选择应以价值判断为前提

A①④ B.①② C.②③ D.③④

答案B

解析2008年的十大流行词语属于意识或主观认识范畴,是社会存在的反映,随着客观实际的变化而变化,故选B;③④项不符合题意。

(09山东卷24)2009年是达尔文的《物种起源》发表150周年。下列与《物种起源》中“物种变异、逐步进化”蕴涵的哲理不一致的是

A.量变与质变的辩证关系 B.肯定与否定的辩证关系

C.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 D.运动与静止的辩证关系

答案C

解析本题是逆向型选择题。题干体现了运动和静止、量变和质变的关系和辩证的否定观,而没有体现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故选C项。

(09山东卷25)据报道,美国加州大学研究人员设计出一种能控制光线运行方向的材料,这项重大突破使长期存在于科幻小说中的“隐形衣”梦想有可能变为现实。这启示我们

①意识不仅能反映现存事物,而目能正确预测未来

②利学创造往往需要利学幻想的激发和推动

③科学幻想向现实的转化离不开科学实验

④发挥意识活动的创造性就能将科学幻想变为现实

A.①② B.③④ C. ①④ D.②③

答案D

解析①项不符合题意,④项错误。故舍去。本题属于启示类选择题,侧重回答“怎么做”本题告诉我们科学创造需要科学实验,需要科学幻想。所以答案选②③项。

文章标签: # 原理 # 发展 # 方法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