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趋势 教育趋势

录取通知书古文怎么说,录取通知书与古代科举官员的圣旨

tamoadmin 2024-05-26 人已围观

简介1.古时候科举是要考试的,考试通过的话有科举通知书吗?2.古代官员接了圣旨之后怎么处理啊? 圣旨需要供起来么,皇帝会不会检查官员是否保存好圣旨啊?3.古代的圣旨一般是怎么写的4.录取通知书古文怎么说5.古代是否也存在着"录取通知书"呢?它们又是怎样的?“金榜题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对他们来说,考试结果的揭晓是人生的重要时刻。那么,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出来之后

1.古时候科举是要考试的,考试通过的话有科举通知书吗?

2.古代官员接了圣旨之后怎么处理啊? 圣旨需要供起来么,皇帝会不会检查官员是否保存好圣旨啊?

3.古代的圣旨一般是怎么写的

4.录取通知书古文怎么说

5.古代是否也存在着"录取通知书"呢?它们又是怎样的?

录取通知书古文怎么说,录取通知书与古代科举官员的圣旨

“金榜题名”是人生中最重要的时刻之一,“十年寒窗无人问,一举成名天下知”,对他们来说,考试结果的揭晓是人生的重要时刻。那么,古代科举考试成绩出来之后,究竟采用什么方法来公布结果呢?是如何通知到考生的呢?

古代科举考试的考试成绩结果主要通过“放榜”的形式公布来通知到考生的,也是“金榜题名”这一成语的来源。即通过张贴榜文的形式公布考试录取结果,让考生们知道自己的录取情况。除了张榜公布外,对于高中进士的,国家还会贴心地送上“录取通知书”,在放榜之后,还会有地方衙役专门敲锣打鼓上门通知。在古代,放榜日可谓是读书人们的重要节日,其结果的公布也就得到了更多关注。

发榜的时候,榜文会张贴在礼部南院(贡院的东墙)上,这张榜由四张竖着的黄纸写成,因此称为“金榜”。唐代以后,各朝代基本延续了张贴“金榜”的发榜方式,只不过随着录取人数的增加,纸张数也随之增加了。科举结果会对个人的命运产生巨大的影响,因此每个观榜考生面对结果的时候,难免会情绪失控。所以礼部只好“以虚榜自省门而出,正榜张亦稍晚”,暂时控制一下场面。而稍后才会放出真榜。

明清时期则将录取通知书称为“捷报”,上面会写上中举人的姓名以及考取的名次,由专门的报录人敲锣打鼓地送到中举人的家中,“范进中举”的故事便生动描绘了这一场景。经过层层选拔脱颖而出的进士,是全国人民关注的焦点。然而,固定张贴的“金榜”、送达到家的“榜帖”乃至皇帝在殿上的呼名,都没办法将他们的名字传遍各地,于是便有了刊印的“进士名录”,开始由官方编次榜上写及第人姓名及所试诗赋题目。

古时候科举是要考试的,考试通过的话有科举通知书吗?

现在的高考录取通知书都是由学校印制,填上考中者的姓名,由邮政快递送达。而在古代,“高考”录取通知书无论是做工还是送达方式,都比现在要复杂和隆重。

唐代把金屑涂饰在笺简上,作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的“榜帖”,也就是当时的录取通知书。

最早的榜帖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工艺,可见人们对其重视程度。后来,出现了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

在古代,送通知书也比较隆重,是一种官府行为。各级官府会安排专人将通知书直接送达学子家中。报喜人骑上高头大马,高举旌旗,带上唢呐班子,一路上鸣炮奏乐,吹吹打打,热闹非凡。

古代官员接了圣旨之后怎么处理啊? 圣旨需要供起来么,皇帝会不会检查官员是否保存好圣旨啊?

现在的学子在进行重大考试考试的时候,会有学校或者相关的部门印发相应的通知书来公布他们的成绩或录取结果。而我们都知道,我们现在的选拔考试,和古代选拔人才差不多的制度就是科举制。而科举制所要进行的考试不止一场,进行相关的考试之后,学子又该如何知道他们考试的结果呢?科举考试通过的话也是是否有通知书呢?

古代不同的朝代,对科举考试结果的通知用的方法也不同。早的就是用一种泥金的传统手艺的帖子,这种帖子的外面往往会有金色的涂料遮盖,以此来表现着一帖子的尊贵。并且通过书信的方式让专人寄到家中,此来表达对学子考取功名的祝福。而这种帖子往往会被学子珍藏和留作纪念。当然,在不同级别的科举考试的通知方式也不同,越高等级的考试的通知方式也越隆重。我们在书上也学到过,范进中举之后便有专人到家中进行通知,并且在来的路上,吹奏音乐,热闹非凡。在明朝时,通过会试的学子将会收到一种报帖,上面记录了考生的详情和考试的结果。而我们在电视剧上场中常常看到的,在特定的地方进行张贴,把通过考试的学子的名字书写在上面的方式,是乡试的录取通知书,比较简单。

无论如何,科举考试的通知书是对学子考试结果的告知,是一件惊喜又重要的事,因为这意味着一位学子多年苦读的结果,使他们改变命运的方式。虽然古代的交通十分不变,但是历朝历代都表现了对这一工作的重视,都会有专门的部门和机构对其进行书写和配送。相信无论是古代还是现代,学子们在等待通知书时都是一样期待又紧张的心情。

古代的圣旨一般是怎么写的

放在香案上供着,像对待老祖宗一样。

明 高明 《琵琶记·一门旌奖》:“勅书已来近,看街市上人乱纷纷。咱每只得忙前奔,备香案,接皇恩。”

圣旨是中国封建社会时皇帝下的命令或发表的言论。今常用于比喻,假传圣旨。圣旨是中国古代帝王权力的展示和象征,其轴柄质地按官员品级不同,严格区别:一品为玉轴,二品为黑犀牛角轴,三品为贴金轴,四品和五品为黑牛角轴。 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

圣旨的长度历代并没有硬性规定:长的可达500厘米,短的约为200厘米,宽度一般约33厘米。上面用满汉两种文字书写圣旨的内容,并印有皇帝的玺印。明清两代圣旨的诰命和敕命,都是由翰林院撰拟的。明清两代圣旨的书写者称为“庶吉士”,是在进士中择其最优秀者,由皇帝亲自评点,明代著名书法家董其昌就曾被录用为“庶吉士”。所以,圣旨的文字书写端庄秀丽、圆润飘逸,圣旨的行文极为洗练,几乎达到无可增删的程度,其内容又具有极其珍贵的史料价值。有些圣旨还有另一个防伪绝招,圣旨的绢布上印满了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

有些圣旨还有另一个防伪绝招,圣旨的绢布上印满了祥云图案,就像今天的防伪水印一样,而且所有的圣旨开头的第一个字,必须是印在右上角第一朵祥云上。看来,皇帝也怕别人假传圣旨!

“受命于天,天意之所予也,故号为天子者,亦视天如父,事天以孝道也”《春秋繁露·深察名号》。这是“奉天”的来源。至于“承运”,又牵扯到邹衍的“五德始终说”。邹夫子认为五行相生相克,五行又配之五德,每一个朝代都代表其中一德,如黄帝尚土德、夏尚木德、殷尚金德、周尚火德。五德循环往复,朝代便兴亡绝续。奉天成运,皇帝诏曰翻译成现代汉语就是“奉上天之命而承世运之道的皇帝下诏书说”。钦此就是皇家专用名词,就是到这里结束的意思。其实真实的皇帝圣旨并没有奉天成运,皇帝诏曰和钦此的这些套话,这主要是古代戏文中是这么唱的,现在的电视也这么演,大家就认为是这样的。一般古代圣旨分两种:圣旨开头是昭曰是由皇帝口述旁人代写的而开头为制曰是由皇帝亲手所写的。

录取通知书古文怎么说

1、古代圣旨具体格式:

 (1)晋级: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名字____,淑慎性成,勤勉柔顺,雍和粹纯,性行温良,克娴内则,淑德含章。着即册封为____,钦此。

 (2)赏赐: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_,贵而能俭,深受XX喜爱。今册封为____,赐字为____、赐居____,今后称____,钦赐;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_名字_____,因……(写明赏赐的原因),故赐……(写明物品)。

 (3)惩罚: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名字____,妇行有亏,骄纵无礼,再三出言冒犯君上,此乃大不敬之罪,惩罚____望尔今后诚心悔过,钦此;

 奉天承运,皇帝诏曰:职位_____名字_____,疏悉礼仪,懈怠不工,不思敬仪,惩____,望尔今后诚心悔过,钦此。

 2、圣旨主要标明晋级、赏赐、惩罚、册封。作为历代帝王下达的文书命令及封赠有功官员或赐给爵位名号颁发的诰命或敕命,圣旨颜色越丰富,说明接受封赠的官员官衔越高。清朝的是官职越大颜色越多,多彩圣旨颁发给五品以上官员,发给五品以下官员的圣旨颜色单一,为纯白绫。最高等的是七色圣旨。

 3、圣旨的材料十分考究,均为上好蚕丝制成的绫锦织品,图案多为祥云瑞鹤,富丽堂皇。圣旨两端则有翻飞的银色巨龙作为防伪标志。

古代是否也存在着"录取通知书"呢?它们又是怎样的?

录取通知书古文叫作“泥金帖子”、“金花帖子”、“捷报”

古代最早出现的录取通知书是“泥金帖子”。“泥金”手法是中国传统的高档装涂工艺,用金粉或金属粉制成金色涂料,用来装饰笺纸或调和在油漆中涂饰器物。唐代开始,将“泥金”涂饰用于笺简上,为“进士及第、到家报喜”所用。

唐朝稍后出现的“金花帖子”,被视为“正式版”科举录取通知书,又称为“榜贴”。

明清朝以后,录取通知书称为“捷报”,或“报帖”,民间称“喜报”。明人王世贞《觚不觚录》云:“诸生中乡荐,与举子中会试者,郡县则必送捷报。”《儒林外史》中的范进中举后,送来的就是捷报。到了清代,则出现了刻板印制的科举通知书。

古代录取通知书内容

一般是,先把考官的姓名写在上面,然后再写具体内容。乡试中举的录取通知书相应简单些,主要书写被录取学子的姓名、乡贯及三代姓名。如吴敬梓《儒林外史》第三回:“范进三两步走进屋里来,见中间报帖已经升挂起来,上写道:‘捷报贵府老爷范讳进高中广东乡试第七名亚元。京报连登黄甲。’”

当今社会,高考过后收到自己心仪学校的录取通知书快递可谓是人生最大喜事之一了,古代的考试的录取形式各样,也存在着录取通知书,朝代的不同通知书也会形式各样。

一、隋唐开始的泥金帖子

隋唐起开启了科举制,选拔人才制度开始制度系统化,寒门弟子寒窗苦读而求中举,随着朝代发展,对人才越来越重视,在唐朝时期出现首个录取通知书形式为泥金帖子。泥金帖子的材质也尽显皇家富裕,用金粉泥材料制作而成,由朝廷专门派人将泥金帖子,并附家书送到中举人才家中报喜。这便是历史上第一个录取通知书,说明了科举制度的不断完善和对人才的激励和重视。

二、宋朝金花贴子

发展到宋代,科举制的不断完善和规范,录取通知书由附着于家书形式进一步发展成为了更严谨正式的金花帖子。金花帖子以镶嵌金花而得名,制作工艺方面更为复杂,材料更是彰显皇家富贵与对中举考生的重视,考生家庭也会以这个金花帖子为巨大无上的荣耀,也是国家对自己才华的肯定,对社会科举风气起到了重要的激励作用。更规范完整化的金花帖子成为了历史上第一个正式的录取通知书。

二、明清时期捷报

至明清时,帖子式的录取通知书已经被淘汰了取而代之的是捷报形式的录取通知书,针对的范围人群更广一些,不论中举与否通过会试者都会派送捷报,捷报的形式也就比较简单鄙弃了繁琐的复杂制作流程和材料的金贵,捷报上书写了考生的家庭基本信息和考试最终成绩,但是明清时期送报人借送报形式压榨百姓,捷报录取通知书在明清时期促进了社会向学的风气和人才的培养,但在一定程度上加重了社会负担。

古代至今从科举到如今的高考,无数考生寒窗苦读到拿到录取通知书那一刻心情的愉悦和苦尽甘来的放松都是无法言喻的,古代也有着录取通知书以它们的方式激励着无数考生。

文章标签: # 通知书 # 圣旨 # 录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