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98高考政治_98年高考政治太难

tamoadmin 2024-07-28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政治!!2.3+1+2新高考选科对应专业是什么?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

1.高考政治!!

2.3+1+2新高考选科对应专业是什么?

98高考政治_98年高考政治太难

一、基础

1、价值是价格的基础。

2、商品交换要求以价值量为基础实行等价交换。

2、生产资料公有制是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基础。

3、物质资料的生产活动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4、社会主义制度下的生产力水平是实行按劳分配的物质基础。

5、私营经济以生产资料私有和雇用劳动为基础。

6、商业保险建立在商业原则基础上,是参与保险者个人意志的体现。

7、市场经济是市场在配置中起基础性作用的经济。

8、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粮食是基础的基础。

9、工业是国民经济各部门进行技术改造的物质基础。

10、生产的发展是提高消费水平的基础。

11、出口是对外贸易的基础。

1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

13、实事求是是马克思主义、思想、理论的基础、精髓、出发点和根本点。

14、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

15、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辩证关系原理,是马克思主义普遍真理同各国革命和建设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原则的哲学基础,也是我国建设有中国特色社 会主义的重要哲学依据。

16、价值观在一定的社会存在的基础上产生,随着社会存在的变化而变化。

17、共同理想是实现最高理想基础和必经阶段。

18、实践不仅是人类存在和发展的前提,也是人类认识的基础。

19、作为主观见之于客观的实践活动,是科学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相统一的基础。

20、生产实践是人们从事政治、教育、科学、艺术等实践活动的基础。

21、实践是主观与客观、个人与社会相统一的基础。

22、尊重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是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基础和前提。

23、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个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24、社会对个人的尊重和满足,需要以个人对社会的贡献为基础。

25、我们应该在感性认识的基础上,运用理性思维对现象进行分析,抓住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26、正确认识和把握国情,是坚定不移地贯彻执行党的基本路线的基础。

27、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

28、民主是专政的基础。

29、工农联盟是我国国家的基础。

30、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建立其他有关的国家管理制度的基础。

31、“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

32、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

33、中国***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34、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

3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36、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二、前提

1、生产资料公有制是实行按劳分配的前提。

2、商品服务市场是基础市场,是建立和健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必要前提。

3、自力更生是发展对外经济关系的前提和基础。

4、承认自然界的客观性是人类有效地处理人与自然关系的基本前提。

5、我国的体制改革是以维护社会主义根本的经济制度、政治制度为前提的。

6、站在人民利益的立场上去观察问题、分析问题,是我们获得正确认识的基本前提。

7、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是无产阶级政党正确制定和执行路线、方针、政策的前提。

8、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正确对待矛盾的前提。

9、 承认因果联系的普遍性和客观性,是人们正确认识事物,进行科学研究的前提。

10、量变是质变的前提和必要准备。

11、发挥主观能动性占有大量可靠的感性材料,是实现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的前提。

12、个人利益与集体利益互为前提而存在。

13、人的自然属性是人类得以生存和延续的前提条件。

14、顾全大局,是成就大事业的重要前提和基础。

15、正确认识和处理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既是进行个人正常活动的重要条件,又是进行人生选择的基础和前提。

16、劳动群众创造物质生活资料的生产实践,为人们从事一切精神生产提供了物质前提。

17、民主与专政是相辅相成的,互为前提的。

18、有法可依是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19、民族平等、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

20、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是以国家的统一为前提的,是国家统一领导下的自治。

21、中国***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

22、和平是发展的前提。

23、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国家间和平共处的基本前提和必要条件。

三、目标

1、世界贸易组织是目标是:各成员国在互惠互利的基础上,削减关税,消除国际贸易中的其他贸易障碍和歧视待遇,充分利用世界,扩大商品的生产和交换,促进各成员国的经济发展。

2、在我国,中国人民银行负责人民币发行事宜,并以稳定币值为首要目标,同时对各金融机构实行监管。

3、我国政治体制改革的目标是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民主政治。

4、夺取和维护,是政党的政治目标。

5、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是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

四、目的

1、社会主义的生产目的,是满足人民群众物质文化的需要。

2、企业是以盈利为目的的经济组织。

3、消费是生产的目的。

4、我们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根本目的在于,在国家的宏观调控下,充分发挥市场机制在配置方面的作用,极大地解放和发展生产力,不断提高人民的物质和文化生产水平,逐步实现共同富裕,推动社会全面进步。

5、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建立的目的是在于向会员国提供短期,协助解决其国内经济困难,以平衡其国际收支的逆差,促进国际间的货币合作,维持国际经济的稳定。

6、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根本目的,是以马克思主义哲学为指导,更好地认识、改造世界。

7、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8、相信群众,依靠群众,目的是要为人民群众的利益而奋斗。

9、认识世界的目的,是为了更好地改造世界。

10、实行依法治国的根本目的,是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11、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相适应。

12、国家对外活动的目的,是维护国家利益。

1.主权是国家存在的最重要因素,国家具有主权属性。

2.阶级性是国家的根本属性。

3.统治阶级的阶级性质决定着国家性质。

4.民主是指在一定阶级范围内,按照平等的原则和少数服从多数的原则来共同管理国家事务的国家制度。民主具有鲜明的阶级性。世界上不存在超阶级的民主。民主总是属于统治阶级的,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

5.民主和专政的辩证统一,民主是专政的基础,专政是民主的保障

6.国家性质决定国家职能,国家职能反映国家性质。

7.中华人民共和国是工人阶级领导的、以工农联盟为基础的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这表明:我国的国家性质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8.人民民主专政的本质是人民当家作主。人民民主具有广泛性和真实性。

9.阶级斗争在一定范围内长期存在,是坚持国家专政职能的重要依据。

11.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是我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目标

12.民主是社会主义的本质属性和内在要求,没有民主就没有社会主义

13.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最根本的是把坚持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和依法治国有机统一起来.

14.民主程度是指民主原则和民主精神实施的程度、状况和水平,它的发展受社会条件的制约

15.坚持人民民主专政是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政治保证

16.中国***领导下的以中国为主体的武装力量,是人民民主专政的坚强柱石。

17.我国的根本任务是集中力量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大力发展社会生产力,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和文化生活的需要

18.国家管理经济的职能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

19.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不仅能够保证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正确发展方向,而且为经济建设的发展提供精神动力和智力支持

20.国体与政体的关系是内容与形式的关系,国体决定政体,政体反映国体。

21.适当的健全的政体,对维护和巩固统治阶级的统治地位有着重要的作用

22.政体具有一定的相对独立性。

23.中国的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国组织形式是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国的根本政治制度

24.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在我国的国家机构中居于最高地位。地方各级人民代表大会与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一起构成了我国国家权力机关的完整体系。

25.我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组织和活动的基本原则是民主集中制。

26.在我国,凡属国家管理范围内的一切重要制度,都是由人民代表大会直接或间接创建和决定的

27.“一个国家,两种制度”,是我国实现祖国和平统一的基本方针,“一国两制”是两岸统一的最佳方式

28.一国两制”的前提和基础是“一国”,即一个中国;两种制度并存,国家的主体是社会主义制度;,“一国两制”下设立的特别行政区享有高度的自治权(特别行政区除外交和国防事务属中央人民管理外,享有行政管理权、立法权、独立的司法权和终审权(台湾将享有更多的自治权)。此外,在院授权之下还可以在经济文化领域方面处理某些涉外事务。)

29.坚持一个中国的原则,是发展两岸关系和实现和平统一的基础

30.中国和中国人民以最大的诚意,尽最大的努力实现祖国和平统一,但决不承诺放弃使用武力

31.国家性质决定国家机构的性质。国家职能决定国家机构的设置。

32.暴力机关的存在是其他国家机关权力得以实现的保障。任何性质的国家都以暴力机关为后盾

33.在我国,国家并不单独决定国家重大事务,而是根据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务委员会的决定行使国家元首的职权

34.人民法院依法独立行使审判权,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均不得干涉

35.人民检察院独立行使检察权,不受行政机关、社会团体和个人的干涉

36.国家行政机关、审判机关、检察机关都由人民代表大会产生,对它负责,受它监督

37.我国的国家机构是人民利益的执行者和捍卫者,坚持对人民负责的原则

38.依法治国是党***民治理国家的基本方略

39.依法治国的本质是崇尚宪法和法律在国家政治、经济和社会生活中的权威

40.实行依法治国,人民群众是主体,其根本目的在于保证人民充分行使当家作主的权利,维护人民当家作主的地位。

41.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有法可依是实现依法治国的前提条件

42.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依法行政是依法治国的重要环节。

43.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切实做到有法必依、执法必严、违法必究

44.实现依法治国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45.依法治国同以德治国结合起来,为社会保持良好秩序和风尚营造高尚的思想道德基础。

46.我国现阶段实行直接选举和间接选举相结合的选举制度

47.行使选举权和被选举权,是人民行使国家权力、管理国家事务的基础,是公民的基本政治权利

48.政治自由是民主政治的基础,是社会主义民主的具体表现

49.公民依法行使监督权,有利于克服官僚主义和不正之风,改进国家机关及其工作人员的工作;有利于维护国家利益和公民的合法权益

50.维护国家安全、荣誉和利益,是实现国家富强、民族振兴的重要保证,是公民爱国主义精神的具体表现

51.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是公民享有权利和履行义务必须遵循的一项重要原则,也是公民同违法侵权和腐败现象做斗争的法律武器

52.任何公民的违法犯罪行为都受到法律制裁

53.权利与义务是不可分离的。权利与义务在法律关系上是相对立而存在的,公民在法律上既是权利的主体,又是义务的主体。权利的实现要求义务的履行,义务的履行要求权利的实现。权利与义务是相辅相成的

54.在我国社会主义制度下,国家、集体和公民个人的利益在根本上是一致的

55.阶级性是政党的本质属性。

56.政党和国家的紧密联系是政党区别于一般政治组织、社会团体的根本标志。

57.掌握国家是政党实现本阶级利益的根本途径

58.中国***成为中国革命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领导的核心,从根本上说,是由我国的社会主义国家性质和中国***的性质决定的。

59.中国***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60.中国***以马克思列宁主义、思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行动指南。党的指导思想是保持党的性质的决定因素

61.中国***对国家和社会生活的领导主要是政治、思想和组织领导。政治领导是根本,思想领导是灵魂,组织领导是保证

62.党建问题:⑴党要不断提高领导水平和执政水平

⑵突出党的思想建设。党在思想理论上的提高,是党和国家事业不断发展的思想保证。

⑶党的组织建设最根本的是建设一支能够担当重任、经得起风浪考验的高素质领导干部队伍,形成朝气蓬勃、奋发有为的领导层。要把党的基层组织建设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和实践者

⑷党的作风建设,核心是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这是党的最大政治优势。要以立党为公、执政为民为根本目标,发扬党的优良传统作风

⑸民主集中制是党的根本组织制度和领导制度

63.解放思想、实事求是是理论的精髓

64坚持党的基本路线不动摇,关键是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动摇。坚持改革开放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统一起来

65.发展先进生产力,是发展先进文化,实现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的基础条件

66.人民群众是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的创造主体,也是实现自身利益的根本力量

67.不断发展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化,归根到底都是为了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生活需要

68.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关键在坚持与时俱进,核心在坚持党的先进性,本质在坚持执政为民。这是对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提出的根本要求

69.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是中国***的立党之本、执政之基、力量之源,是加强和改进党的建设、推进我国社会主义自我完善和发展的强大理论武器。

70.。资本主义政党制度是维护资产阶级统治的政治工具

71.民主党派从来不是单一阶级的政党,而是带有阶级联盟性质的政党

72.中国***是执政党,这是我国政党制度的根本前提。各民主党派是参政党。中国***和民主党派是通力合作、共同致力于社会主义事业的亲密友党。

73.中国***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政治基础是坚持中国***的领导和坚持四项基本原则。

74中国***和各民主党派合作的基本方针是“长期共存、互相监督、肝胆相照、荣辱与共”

75.中国***和各民主党派以宪法和法律为根本活动准则。

76.人民政协的主要职能是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和参政议政

77.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共同心理素质是民族的基本特征。共同心理素质有极大的稳定性,是区别民族的最显著特点。

78.共同地域和共同经济生活是首要的前提条件,为共同语言和共同心理素质的形成提供了地理空间和物质基础

79.我国民族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汉族为主体,大杂居、小聚居、交错杂居的分布特点

80.我国民族关系发生了根本的变化,已经由压迫与被压迫、剥削与被剥削的关系转变为平等、团结、互助的社会主义新型关系。

81.坚持民族平等、民主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是我国社会主义时期处理民族关系的基本原则

82.民族平等是马克思主义在民族问题上的基本观点

83.族的团结和没和民族凝聚力的强弱,它是衡量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标志之一。各民族的大团结是我国统一、繁荣、昌盛的重要保证,加强民族团结,维护国家统一,是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也是各民族的共同愿望

84.实现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是由社会主义本质所决定的。

85.民族平等是实现民族团结的政治基础,没有民族平等就没有民族团结

86.民主平等和民族团结是实现各民族共同繁荣的前提条件,没有民族平等和团结,就不会实现共同繁荣。

87.各民族的共同繁荣特别是经济的发展,又是民族平等、团结的物质保证,没有各民族的共同繁荣,最终会影响民族团结的巩固和民族平等的全面实现

88.在现阶段,加快民族地区经济文化的发展是民族工作的根本任务

89.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体现了国家充分尊重和保障各少数民族管理本民族事务权利的精神,体现了坚持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共同繁荣的原则。

90.宗教本质是一种社会意识形态,是对人民现实生活的虚幻的反映,是一种唯心主义世界观。

91.科学和宗教是两种根本对立的思想体系。宗教对科学的发展起着阻碍作用

92.宗教也曾是农动的旗帜,对社会的发展起了一定的推动作用。宗教对文化艺术的发展起过积极的作用;在一定程度上起着调节人际关系的作用

93.教已成为教徒独立自主自办的事业,推行了独立自主自办教会和三自(自传、自治、自养)的方针

94.我国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

95.国家保护正常的宗教活动,坚决打击一切在宗教外衣掩盖下的违法犯罪活动。

96.贯彻宗教信仰自由政策,依法加强对宗教事务的管理,目的是要引导宗教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

.广大教徒是拥护社会主义制度的,同全国人民在根本利益上是一致的,这是宗教能够与社会主义社会相适应的政治基础。

98.把信教群众和不信教的群众联合起来,把他们的意志和力量集中到建设现代化的社会主义强国这个共同目标上来。这也正是实行宗教信仰自由政策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99.迷信泛指对人和事物的盲目信仰和崇拜,以欺骗群众、索取钱财为目的的活动,破坏社会生产、妨碍社会正常秩序、危害群众身体健康。

100.反人类、反社会、反科学是一切邪教的共同本质

101.国际关系主要是指国家之间、国际组织之间以及国家与国际组织之间的关系。其中,最主要的是国家与国家之间的关系。

102.国家间出现分离聚合、亲疏冷热的复杂关系,主要是由各国的国家利益和国家力量决定的。

103.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是对外活动的目的

104.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而利益的相悖是引起国家间摩擦或冲突的根源。

105.国家力量是主权国家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是捍卫本国利益和实现国家目标的能力,是衡量一个国家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作用的重要尺度。

106.国际法对国家具有法律上的约束力

107.联合国的宗旨是维护国际和平与安全,促进国际合作与发展。

108.联合国的原则:以和平方式解决国际争端,禁止对其他国家进行武力威胁或使用武力,集体协作,不干涉任何国家的内政。

109.安理会对国际问题的调停和裁决实行5个常任理事国一致的原则

110.我国在安理会坚持实事求是的伸张正义的原则,参与解决国际争端,赢得了世界人民的好评

111.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

112.世界的和平局面又是不稳定的。传统安全威胁与非传统安全威胁的因素相互交织,恐怖主义危害上升。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有新的表现

113.全球发展的最突出问题是南北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114.和平与发展是相辅相成的。和平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本条件,发展经济是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基础。

115.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是解决和平与发展问题的主要障碍。

116.强权就是真理”,这是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核心思想,最大限度地追逐利益是某些大国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根本原因。

117.中国提出关于“建立国际新秩序”的主张:第一,政治上各国应相互尊重,共同协商,而不应把自己的意志强加于人。第二,经济上各国应相互促进,共同发展,而不应造成贫富悬殊。

第三,文化上各国应相互借鉴,共同繁荣,而不应排斥其他民族文化。

第四,安全上各国应相互信任,共同维护,树立互信、互利、平等和协作的新安全观,通过对话和合作解决争端,而不应诉诸武力相威胁。

118.国际格局向多极化转化

119.。当前国际竞争的实质是以经济和科技实力为基础的综合国力的较量。经济是基础,科技是龙头

120.我国的国家性质和国家利益决定着我国的外交政策,维护国家利益是主权国家制定和推行对外政策的依据

121.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

122.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123.维护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124.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对外关系的基本准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就是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是五项原则的核心和基础;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是各国和平共处的保证;平等互利、和平共处是五项原则的目标。

125.加强同第三世界国家的团结与合作,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足点。第三世界国家的真正优势在于团结与合作。团结是第三世界力量的源泉,合作是第三世界共同发展的必由之路

126.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的基本国策。坚持对外开放,加强国际交往,是我国顺利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要条件。

高考政治!!

6人。

2022大冶一中高考:600分以上共180人,物理方向140人,历史方向40人。比去年增加37%,北大、清华上线人数6人。

2022年大冶一中单科最高分依次为:语文132分,数学146分,英语143分,物理100分(满分11人),化学分,生物98分,政治96分,历史95分,地理98分。

3+1+2新高考选科对应专业是什么?

⒈“体现型”的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把所学教材中与材料相关的所有知识点一一罗列,然后将这些知识点与材料中的关键语句加以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答题时,应先写教材中的知识点,再用材料中的关键词句说明它体现了这一原理即可,即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具体的解题思路是:定点——联系——疏理——作答。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什么?

二联系:联系所给材料与所学知识。

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给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

下面以2000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6题第⑴问为例加以说明。

36.1999年11月15日,中美双方经过长达13年的谈判,终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为中国加入该组织迈出了重要一步。中国在谈判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获得了这一令人满意的“双赢”结局。

请回答(30分)⑴这一过程怎样体现了中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15分)

一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

二联系所学知识和所给材料:

联系所给材料:所给材料的关键词句是“中美就中国加入WTO的问题达成协议”、“中国在谈判中始终坚持维护我国的国家利益”、“‘双赢’的结局”。

联系所学的知识:教材中阐述的我国的对外政策的基本特点共有6个方面,即国家性质、国家利益决定一个国家的对外政策以及我国对外政策包括五个基本点。

三疏理作答:经过比较、对照,国家利益决定国家的对外政策、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准则符合了题意,自然也就成了答案的要点。

附参考答案:①我国的对外政策是由我国的国家利益决定的(观点)。中国与美国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进行谈判并达成协议,正是为了实现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②独立自主是我国对外政策的基本立场(观点)。在中美就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长达13年的谈判过程中,我国在关系国家利益的问题上始终坚持独立自主的原则,维护了我国的国家利益(材料)。

③平等互利是我国对外政策的重要原则(观点)。中国与美国在中国加入世界贸易组织问题达成的是“双赢”的议,因而体现了平等互利的对外政策原则(材料)。

⒉“反映型”的解题方法

“反映型”题目材料所提供的信息都是感性的,而答案要求则是理性的,也就是说要把感性材料理性化,即把材料所提供的信息用教材中所学的知识加以表述。解答这种类型题目的关键是对材料所给的信息要全面把握,可用定点法,即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下面以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⑶问②为例加以说明。

38.⑶②材料四反映改革开放以来中国产业结构发生了哪些变化?(6分)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三大产业结构。

二联系: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联系所学的知识(三大产业是第一产业农业、第二产业工业和建筑业、第三产业是第一、第二产业以外的所有行业的总称)。

三疏理、作答:

附参考答案: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第一产业比重明显下降,第二产业比重基本稳定,第三产业比重持续增加。

⒊“为什么型”的解题方法

一般情况下要回答“这样说”、“这样做”的依据、意义(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等,有时也要回答不这样做的危害性。在解答中,一般应由近及远、由直接到间接、先经济后政治、有次序、有条理地展开说明。

下面以2001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⑵问为例加以说明。

39.⑵:在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中国***为什么必须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15分)

依据:这是由中国***在我国现代化建设和改革开放事业中的领导地位决定的。(3分)(如能同时答出“三个代表”,加2分)

意义(重要性):加强思想建设,用理论武装全党,才能充分发挥党的思想政治优势(3分);加强组织建设,才能充分发挥党的组织优势;(3分)加强作风建设,才能发挥党的密切联系群众优良的传统;(3分)加强廉政建设,才能搞好现代化建设。(3分)

(说明:这是按照修订前的教材内容回答,同学们请思考,如按修订后的教材内容作答,应如何组织答案呢?)

[本题实际上还可以回答:中国***加强自身建设、始终坚持反腐败可以保持党的性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等意义。以及当前在党风方面存在一些极待解决的问题等必要性。]

再如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⑸问:如今古城开封焕发了新的青春。旅游业已经成为该市新的经济增长点和第三产业的龙头,2000年旅游收入已占该市国民生产总值的10.9%。分析该市为什么把发展旅游业作为“兴市之本”。(6分)

依 据:旅游业属于第三产业,第三产业的蓬勃发展是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必然结果,它的兴旺发达,是现代经济的重要特征。

可能性: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

必要性: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的必然选择。

重要性: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的发展。

附参考答案:古都开封具有丰富的旅游,发展旅游业是按市场经济配置的必然选择。发展旅游业将带动该市服务业等第三产业的发展,建立适合于该市市情的产业结构,推动整个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⒋“怎么办型”的解题方法

“怎么办型”的设问一般来讲都是给定了主体是谁应该怎么办,如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并且指定了要回答的某一方面内容。解答这类题目时,可用定点法,即用定点——联系——疏理——作答的解题思路。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1题第⑷问为例加以说明。

41.⑷我国三峡工程建设涉及大量移民工作,1992年4月,全国人大通过了三峡工程议案,并对工程移民工作作出原则规定。此后院及地方通过了一系列行政性法规,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组织了宣传教育和移民动迁,并先后查处了侵蚀移民资金案件100多起,从而保证了三峡工程建设的顺利进行。

依据上述材料说明我国是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一定点:确定考核的知识点是我国如何坚持依法治国的。

二联系:联系材料所给的信息(“全国人大”——立法机关、“院及地方”——行政机关、“根据相关法律法规,当地有关部门……先后查处……”——司法机关)、联系所学的知识(按照教材内容包括五个方面,即①立法机关要严格按照立法程序制定法律,确保国家各项事业有法可依。②行政机关要严格依法行政。③司法机关要严格执法、公正司法。④要进一步完善法律监督体系,加强执法监督工作,以确保法律的有效实施。⑤要切实做好普法教育工作,不断提高广大干部和人民群众的法律意识和法制观念,为依法治国奠定坚实的群众基础。)。

三疏理、作答:将材料所提供的信息与考核的知识点一一对照,二者相符的就是答案要点。作答时要做到观点和材料相结合,这样便不难整理出答案。

附参考答案:①依法加强立法工作,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做到有法可依; ②行政机关依法行政,做到有法必依; ③司法机关公正司法,严格执法。

⒌“意义型”的解题方法

“意义型”主要是针对某一“做法”或某一“”有什么意义来设问,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首先要明确是经济意义、还是政治意义、或者是经济政治意义。其次答案要点要紧紧结合所学的知识点和题目所提供的材料(抓住材料中的关键词、关键句),有些题目作答时还必须结合党和国家提出的最新精神。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41题第⑶问为例加以说明。

41.⑶1990年至2001年,我国的城市化率提高了11个百分点,达到了37.7%;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城镇总人口从1.787亿增加到4.806亿。据测算,我国城市化率每提高一个百分点,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既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今后我国将继续实施城市化战略,预计到2020年,城市化率将达到56%。

结合以上材料,运用所学的经济常识说明城市化对我国经济发展的重大意义。

解题思路:

明确判断:此题要求回答的是经济意义。

结合知识、材料、最新精神作答:

①结合教材知识作答:“三农”问题等。(可答:增加农民收入)

②结合关键材料作答:“大量农村人口转变为城镇人口”(可答:转移农村剩余劳动力,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城市基础设施投资新增1400亿元,最终带来3360亿元的GDP”(可答: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结合最新精神作答: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可答:缩小城乡经济差距,实现共同富裕)。

附参考答案:①增加农民收入,缩小城乡经济差距; ②促进投资,扩大内需,拉动国民经济增长; ③促进我国工业化进程和第三产业的发展,开辟更广阔的就业渠道。

⒍“认识型”的解题方法

“认识型”的题目可按照“判断表态”——“阐述道理”——“明确做法”的解题思路来作答。也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即题目说(做)的是一件什么事?或题目观点是对还是错?(如谈谈对“”公投的认识,应先回答“”公投是错误的。)

“为什么”——即说(做)这件事的依据、重要性、必要性、可能性、不做这件事的危害性等。

依 据——是说(做)这件事的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理论根据。

重要性——是说(做)这件事的作用、意义、目的、目标等。

必要性——是说(做)这件事当前存在的客观实际,即非做不可的原因。

可能性——是说(做)这件事存在哪些主客观条件,使做这件事成为可能。

危害性——是做或不做这件事将会导致的消极后果。

“怎么办”——即党、国家、公民、企业、消费者、个人等准备怎样做这件事、取哪些具体措施来解决问题。

下面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⑵问为例加以说明。

38.⑵有些人认为,时代变了,“艰苦奋斗”已经不是当代所提倡的精神。应如何看待这种观点?

判断表态(是什么):①这种观点是不正确的。

阐述道理(为什么):②提倡艰苦奋斗是由我国的国情决定的; ③艰苦奋斗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是有志者应有的精神境界,是事业成功的保证。

明确做法(怎么办):当前,虽然我们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和进步,但我们党和全国人民应继续坚持艰苦奋斗的作风。

再以2003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9题第⑵问为例加以说明。

39.气象与人民生活密切相关,“德尔菲”定律揭示了气象行业的投入与产出的密切关系,即在气象行业投入1元钱,可以获得98元的经济回报。我国某省气象部门一年便可为该省带来经济效益15亿元以上,一些地区已经出了专业的气象经纪人和气象服务企业,气象经济已经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

回答:⑵试用所学经济常识分析气象经济迅速发展这一现象。

本题可按照“是什么”——“为什么”——“怎么办”的解题思路来作答。

是什么:气象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气象信息是一种经济。

为什么:①重要性是: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可能性是: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必要性是:气象服务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怎么办:此题可不用回答。

附参考答案:①气象信息也是一种经济,企业有效利用气象信息可以减少损失,创造效益。 ②气象服务企业和经纪人的出现,有利于充分利用气象信息的经济价值。 ③气象服务业是新兴的第三产业,它的兴起反映了经济发展的内在要求。

⒎“启示型”的解题方法

回答这种设问的题目时,应在对所给的材料进行认真的分析、提炼的基础上,从经济学、哲学、政治学的角度去回答为什么要这样做、为什么能这样做、不这样做有什么危害的依据是什么,然后再推论出我们现在应该怎么办。答案要做到观点与材料相结合。

下面以2002年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第38题第⑶问为例加以说明。

38.范仲淹在《岳阳楼记》中感叹道:“余观夫巴陵胜状,在洞庭一湖,衔远山,吞长江,浩浩荡荡,横无际涯,朝晖夕阴,气象万千。”历史上,洞庭湖的面积曾广达6000多平方公里。但多年来,由于片面强调粮食生产,洞庭湖区大规模围湖造田,加上大量泥沙淤积,造成洞庭湖面积不断缩小。近些年,该地区逐步退耕还湖,尤其是1998年以来,投资70亿元,进行综合治理,洞庭湖面积扩大了1/5,湖区生态环境得到改善,除传统种植业外,还发展了养殖业、加工业等,湖区居民收入明显提高。(33分)

⑶从围湖造田到退耕还湖的转变,给我们什么哲学启示?

为什么要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①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我们必须坚持用联系的观点看问题办事情,所以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规律具有客观性,规律的客观性集中表现在它的不可抗拒性,违背了客观规律,必然会遭到规律的惩罚,所以必须按照客观规律办事。 ③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具有导向作用,所以必须树立科学的生态价值观,发挥正确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为什么能这样做:其哲学依据是人的认识总是发展的,所以人类应该把认识不断深化、不断扩展、不断向前推移。

不这样做的危害:其哲学依据是违背了客观规律会受到规律的惩罚。

附参考答案:从洞庭湖的变迁,我们可以认识到:①发展经济必须与环境保护相协调;

②人类认识自然规律是一个不断深化的过程; ③要按照客观规律办事,违背客观规律要受到惩罚。

1、历史+政治+地理

艺术专业、传媒专业。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2、历史+政治+生物

日语、体育、医学类普通生。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在专业选报比率上75、3%,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

3、历史+化学+地理

可报专业比例为88、6%,对物理不感兴趣或物理成绩很差,而文科特别优秀的学生是最佳选择。

4、历史+地理+生物

日语、体育、医学类普通生。可报专业比例为77、8%。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力很大。

5、物理+化学+政治

可报专业98、9%,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如果高中阶段参考科目未选择政治的话,大约会存在1-2年的知识断档期,直接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这类学生属于学霸级别的。

6、物理+政治+地理

可报专业99%。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

文章标签: # 国家 # 我国 # 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