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重庆新高考选考科目要求_2022年重庆高考选科要求

tamoadmin 2024-05-15 人已围观

简介重庆是新高考。采取“3+1+2”模式,在物理、历史中必选一科,在剩下的史、地、生、化中选两科,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普通高校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学科选择考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全国新高考有的省份是广东、福建、湖南、江苏、湖北、重庆、河北、辽宁、山东、海南、天津、浙江、北京、上海。新高考政策是3+3高考模式和3+1+2模式。高考

重庆新高考选考科目要求_2022年重庆高考选科要求

重庆是新高考。

采取“3+1+2”模式,在物理、历史中必选一科,在剩下的史、地、生、化中选两科,给予学生充分的选择权。普通高校统一高考招生录取的考生总成绩由全国统一考试的语文、数学、外语3门学科成绩和考生选择的3门学科选择考成绩组成,总分为750分。

全国新高考有的省份是广东、福建、湖南、江苏、湖北、重庆、河北、辽宁、山东、海南、天津、浙江、北京、上海。

新高考政策是3+3高考模式和3+1+2模式。高考的改革和实施,除了统一高考三科的字数外,还应该加上自选三科的科学业水平测试成绩。从这个设计来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专业和兴趣进行竞争。"他们可以文理兼修,文理兼考,这使得文理不分家成为可能。

"3 "指的是:中文、数学、外语。这三科参加统一高考,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原始分计入考生总分;"1 "指:物理、历史,考生必须从物理、历史两科中选择一科,由各省自主提出命题,原始分计入考生总分;

"2 "指:考生从化学、生物、地理、政治四科中选择两科。选考科目由各省提出,通过等级分配将分数计入考生总分。

无论是“3+3”模式还是“3+1+2”模式,高校招生专业对高中选科的要求,最大的变化就是物理和化学绑定,以前只要选择物理,就可以选择95.7%的专业,多数理工科专业,只要求选择物理或者物理、化学、生物选择其中一个就可以报考。

这导致很多学生功利性选科,只选择物理,放弃了化学和生物。

2021年又有哪些地区实行新高考政策?为了帮助更多考生了解 新高考政策及“3+1+2”模式 ,博翱教育升学规划李老师整理了相关内容,供各位考生和家长参考!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等8个省份将推行“3+1+2”模式

“3”: 为全国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所有学生必考。每科满分均为150分,总分450分,各科均以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1”:为选考科目,物理或历史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2”: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中自主选择的两门科目按等级赋分后计入考生总成绩,每门满分100分。

新高考“3+1+2”模式解密

以下重点解读 河北、辽宁、湖北、湖南、重庆、江苏、福建、广东 等8个省份将推行的 “3+1+2”高考模式 。 未来的新高考到底什么样 ?很多高中生和家长心里还没有很清晰的认识。今天,就用10个问题,带大家来 详细了解一下8省市的改革方案。

一、8省市改革方案相比现行高考制度有哪些变化?

一是考试科目组合不同 。

现行高考的考试招生分为文科、理科两大类,科目设置为“3+文科综合或理科综合”。“3”为语文、数学、外语,数学分文、理科;文科综合包括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理科综合包括物理、化学、生物。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8个省市的高考综合改革方案, 和山东相同的是取消文综/理综,不分文理科。和山东不同的是,科目设置实行 “3+1+2”的组合方式 。其中:“3”为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且数学不分文、理,“1”由考生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2”由考生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科目中选择2门。而山东方案是在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等6个科目中任选3科参加等级性考试。

二是计分方式不同 。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8个省市和山东方案相同的是,高考综合改革后,考生总成绩仍为750分,语文、数学、外语3门各150分,3门选择性考试科目各100分。

和山东方案不同的是,8省市方案中物理、历史2门直接使用 卷面分 ,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采用 等级分 。而山东对所有选考科目采用 等比例转换法则 和“ 一分一段 ”形式,转换分数连续排列,保证考生每科成绩转换后位次不变。

三是招生录取模式都有变化 。

现行普通高考是由招生学校依据考生的高考总成绩择优录取考生。高考综合改革后,无论是山东还是8省市都实行“两依据一参考”的招生录取模式,即由招生学校依据统一高考成绩和高中学业水平选择性考试科目成绩,参考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择优录取考生。

四是投档录取模式有变化 。

现行高考的志愿设置是以一所学校为一个志愿单位,每所学校下可以填若干个专业志愿和一个是否服从专业调剂选项。高考综合改革后,部分省市的招生都按照“ 院校专业组 ”方式实行平行志愿投档,一所院校有若干个院校专业组,每一个院校专业组由若干个专业组成,同一个院校专业组内的所有专业的选考科目要求相同,志愿填报及投档以“院校专业组”为单位。

二、为何没有实行外语和选择性科目多次考试?

就外语考试时间和次数安排,河北省、辽宁省、福建省、湖北省、湖南省、重庆市等 6省市拟只在6月份组织1次外语听力和笔试考试 ,待条件成熟后再实施外语一年两考。 江苏省、广东省拟在6月份组织1次外语笔试,将外语听说考试放在平时并实行机考 。 而山东的外语(听力)考试安排在1月举行,在同一天内连续组织两次 ,每次考试时长约20分钟,考试成绩取两次中的高分计入外语科目成绩。

这些做法与现有的高考考试安排基本一致,没有增加考试次数、没有改变考试时间(除外语听力外),已做到从考试安排上确保不影响中学目前的教学组织安排,也将缓解目前外语考试在命题、组织管理等方面的压力,确保改革稳步推进。

教育部考试中心有关负责人表示, 外语一年两考必须建立标准化命题机制 ,并积累标准化题库,山东省和8省市目前在这方面还未完全具备条件,因此暂时维持现有考试安排不变,待条件成熟后,可积极探索实施一年两考,逐步实施。

和山东方案相同的是,8省市也均将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期间一并进行,并且将考试次数确定为1次。 选择考由省里统一命题、统一考试、统一组织阅卷、统一公布成绩 。

这主要是因为:保障高考安全有序进行,每年都需要20多个政府部门一起来齐抓共管。由于高考改革后,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的选择性考试计入高考总分,其性质等同于高考,实施方案做出这样的安排,既减少多次考试对中学教学的影响,也缓解基层组织考试的压力,可以避免一再动用大量的政府资源和社会资源。

三、合格考和选择考的区别是什么?

一是考试目的不同 。

合格考是为了检验学生是否达到普通高中课程方案规定的基本学业要求的水平考试,主要侧重于“达标”,不强调区分功能;选择考是在“强化基础”的前提下,具有较好区分功能的水平考试。

二是考试科目不同 。

合格考覆盖国家规定的所有学习科目。选择考为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科目。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 。

考试内容以国家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为依据。合格考范围为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内容。选择考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和语文等学科课程标准(2017年版)》确定的必修和选择性必修内容。2018、2019年入学的高中一年级学生的选择考范围为《普通高中课程方案(实验)》和各学科课程标准确定的必修和限定性选修内容。

四是考试时间和考试次数不同 。

语文、数学、英语3门合格考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1月开考;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学6门合格考科目每年考2次,分别安排在1月和6月开考。 选择考科目每年考1次,安排在6月统一高考科目考试结束后开考 。

五是考试成绩呈现方式和使用不同 。

合格考科目成绩以“ 合格/不合格 ”和 等级(分数) 呈现。合格考成绩不仅是学生毕业和高中同等学力认定的主要依据,还作为 高职单独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选择考成绩是 高考招生录取的依据之一 ,其中,8省市方案中物理、历史直接使用卷面分计入考生总成绩,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4门以等级分计入考生总成绩。

四、为什么要在物理或历史中选1门,在其余4门中选2门?

广东、河北、辽宁、江苏、湖南、湖北、福建、重庆这8个省市考生,在确定高中学业水平考试选择性考试科目时,首先要在历史和物理 2 门科目中选择 1 科,然后在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学 4 门科目中选择 2 科。

这样设置的主要原因: 一是符合高校人才培养需要 。高校、中学和学科专家普遍认为,在高校人才培养中,物理是自然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历史是人文社会科学类专业的基础性学科。高中阶段学习物理或历史科目是大学阶段学习自然科学类专业或人文社科类专业的重要基础。因此,将这两个科目作为首选科目,有利于高校相关专业对学生的培养。

二是符合有关省份中学教育教学实际 。不同地区的中学办学条件存在一定差异,将物理和历史作为考生首选的科目之一,可与现有师资、教室等条件有效衔接,引导不同地区、中学的学生合理选择学习科目,科学规划学业生涯,为进入大学继续深造奠定坚实的专业基础。

三是有利于学生多样化成长发展 。学生可从 4 门再选学科中选择 2 门参加选择考,理论上有 12 种组合。相比改革前文理分科的两种学科组合方式,不仅增加了学生的选择权,而且促进了 文理交融 ,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学其所好、考其所长的原则,更加符合教育发展规律和人才成长规律,为学生成长成才提供更多机会。

同时,为了便于投档录取,高校在安排招生计划时,将分物理和历史的两个类别分别编制;在录取时,也将按照选物理的考生和选历史的考生按两个序列分别排队录取。

也就是说,同一名考生无法同时在物理和历史两个队列中排队录取,因此 考生只能从中物理和历史中选择 1 门参加选择考 。

五、考生如何确定选择考科目?何时确定?

考生科学合理确定选择考科目,主要是要结合自身兴趣特长和优势、高校招生专业选考科目要求和普通高中办学条件进行选择。

一是考生可根据个人志向、兴趣爱好、自身优势等因素,按照对各科的喜好程度进行选择。

二是考生要结合报考院校相关专业选考科目要求进行选择。

三是考生可根据所在高中的办学条件、特色优势等进行选择。

选择考科目由学生在高考报名时最终确定 。高考报名前都可以更换所选择的科目, 高考报名结束后不可以更改 。但在实际操作时,建议慎重考虑。因为无论哪一学科的学习,随着内容难度的增加,都可能会遇到困难,这属于正常现象,关键是考生要结合自身的优势综合考虑,尽早确定,尽量避免更换学科。

六、“3+1+2”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何区别?

“3+1+2”的模式和传统的文理分科有着本质上的区别。

一是目标导向不同 。“3+1+2”的模式既体现了物理、历史学科的核心素养地位,突出了高校不同学科专业选才的要求,也更加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

二是选择科目组合不同 。“3+1+2”的模式,学生可根据个人爱好、兴趣、特长和拟报考学校和专业的招生要求以及高中学校的办学条件,在? 12 种组合中自主选择 ,增大了考生的选择面。而传统文理分科仅有 2 种固定的组合供考生选择。其中,文科考生只能选择思想政治、历史、地理 1 种固定组合,理科考生只能选物理、化学、生物学 1 种固定组合。

三是考试内容不同 。“3+1+2”的模式中,学生参加全国统一高考的语文、数学、外语 3 个科目考试时不分文理,所有考生的考试试卷完全一致。而传统文理分科的数学考试科目,试卷的内容和难度则是有区分的。

七、“3+1+2”模式有哪些优点?

组合减少困惑减少

第一个好处是显而易见的,组合减少,选科干扰项减少,学生、家长的困惑度降低。

走班科目大幅降低

由于科目设置的减少,走班的科目自然就降低。

学校更易安排课程

在走班数量人数巨大的情况下,将给学校对学生的课程安排、教室安排、教师安排带来极大困难。

在组合越少的3+1+2,不走班学生人数大幅度降低的情况下,将能更加合理地安排课程、教师和教室。

学生学习更加稳定

在走班越少的情况下,不用走班的情况将见地。这样,在固定的教室和固定的班,学生上课节奏和氛围是相同的,更加有利于学生形成相互交流、竞争的学习氛围。同时,也尽最大可能免除了学生在上了这门科,又要立即奔向下一个教室的麻烦,减少走班对学生带来的干扰。

八、为何物理、历史计算原始分?其他选择性科目计算等级分?

在录取时,选考物理的考生和选考历史的考生将分别排队录取;选择物理(或历史)的考生将使用同一物理(或历史)试卷,考生群体相同,试题命制、阅卷评分都由省级教育考试部门负责,因此 成绩具有可比性 ,可以使用原始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由于其他选择性科目中不同学科试题难度差异和报考相应学科的考生群体不同, 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 。实行等级赋分,主要是基于学生选考的科目不同、各科目试题难度不同、各科目原始成绩不具有可比性的原因,是从教育考试的公平、公正角度做出的。

举例来说,考生甲选考思想政治,考生乙选化学,两人都考了80分,考生甲排在所有选考思想政治考生的第100位,考生乙排在所有选考化学考生的第1000位。若简单将他们各科成绩相加计入高考成绩,既不科学也不公平。因此,需要 将不同科目的原始分按照一定规则通过转换得到等级分,转换后考生选考科目成绩排队顺序不变 ,以解决选考科目的原始分不具有可比性的问题。

第三批进入改革的8省市在教育部统一指导下组成联合专家组,邀请国内数理统计分析领域的专家学者,借鉴前期试点省份经验,在对8省市历年高考成绩、录取数据进行分析、演算的基础上,通过数学建模,在接受度、区分度、拟合度、提升度以及稳定性和适应性的评价标准框架内, 确定的8省市共用等级赋分办法,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权威性 。

“一分一档”、等级赋分既确保不同科目间分数可比,又增加考试的区分度,遵循“不让考生的单科排序改变”和“确保选考科目的合适权重,确保转换分数的良好区分度”的原则,保证了最大多数考生的利益,给考生和家长以充分的安全感。

九、8省市方案中,等级赋分的规则是什么?

十、12种选科组合,如何选更科学?

3+1+2的模式下形成了 12种组合 ,有哪些是更为适合的推荐的组合呢?这里也给大家做一个分析。

1.选报物理学科组合

①物理+化学+生物

此组合可以覆盖 97.4%的专业 ,可以说是最标准、最传统、最纯净的“理科生”方案。是 纯理科思维 ,不想沾染一点文科的考生的必然选择。这种方案记背内容最少,理解内容最多。学科之间关联极大,互相印证,互相促进。缺点是学习难度同样很大。好在新高考体系下,这必然不是竞争最激烈的一套方案。

②物理+化学+政治

可报专业98.9% ,实际上一些顶尖大学专业可报率达100%。由于大学之后 参加考研的必要科目之一就是政治 ,对今后的考研之路影响颇多。缺点是政治学科与物理、化学的学科关联性并不是很大,学习起来难以起到联系、促进的效果。选择这类组合的学生一般是属于学霸级别的。

③物理+政治+地理

可报专业99% 。这个科目组合更像是理科成绩不错的文科生,为了不浪费物理的高分以及填报志愿时的选择范围,而做出的一个不得已的选择。这个组合 比较适合物理成绩突出 ,往往属于理科偏科的学生(数学-物理较好,化学-生物较差)。

④物理+生物+地理

可报专业99% 。选择者往往是物理成绩优异,其他科目成绩一般,且对未来无明确目标的学生。其他科目中以传统理科的生物和传统文科的地理相对最为简单且不需要大量背诵(于历史和政治),而且物理-地理的组合也有不小的发展空间。所以这种组合一般适合于具有以下两个特点的学生:一、物理成绩优异,逻辑思维能力强;二、其他科目成绩一般,无明确的未来职业发展方向规划。

2.选报历史学科组合

①历史+政治+地理

艺术专业、中文、传媒专业 。一些致力于考取汉语言文学、新闻学、社会学、国际政治等专业的考生几乎选择的都是这个传统的文科综合。

②历史+政治+生物

语言、体育、医学类普通生 。生物成绩在3门理科当中更为优秀。在专业选报比率上达到 75.3% ,除去生物系以及生物工程类的专业对生物有明确限制要求以外,其他大部分专业很少对生物科目有较高要求。

③历史+化学+地理

可报专业比例为88.6% ,这种选择其实是一种文科中比较偏理的选择,适合与物理实在没有缘分,但逻辑思维较为清晰,不擅长纯文科记、背的考生。

④历史+地理+生物

适合语言、体育类专业 。 可报专业比例为77.8% 。地理生物学习起来相对简单,特别适合体育专业学生,但竞争力也会比较大。

文章标签: # 科目 # 考生 # 选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