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教育科技 教育科技

2017年政治高考大纲_2017年政治高考卷

tamoadmin 2024-05-2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考政治历史大纲!!很急!!2.高考政治计算题公式汇总3.广东新高考政治考那几本书范围?4.今年2017江苏高考整体试卷到底难不难,一本线估计多少分5.2017浙江高考历史大纲2016年高考,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五地以外,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达到26个。2016年高考全国卷共有3套,分别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各省份的试卷使用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

1.高考政治历史大纲!!很急!!

2.高考政治计算题公式汇总

3.广东新高考政治考那几本书范围?

4.今年2017江苏高考整体试卷到底难不难,一本线估计多少分

5.2017浙江高考历史大纲

2017年政治高考大纲_2017年政治高考卷

2016年高考,除北京、上海、天津、江苏、浙江五地以外,全部使用(或部分使用)全国卷的省份达到26个。2016年高考全国卷共有3套,分别是全国Ⅰ卷、全国Ⅱ卷、全国Ⅲ卷。2017年高考,各省份的试卷使用情况会发生怎样的变化呢?

各省份试卷使用情况

全国Ⅰ卷地区:

福建、河南、河北、山西、江西、湖北、湖南、广东、安徽

全国Ⅱ卷地区:

甘肃、青海、内蒙古、黑龙江、吉林、辽宁、宁夏、新疆、西藏、陕西、重庆

全国Ⅲ卷地区:

云南、广西、贵州、四川

自主命题省份:

江苏、北京、天津、上海

部分使用全国卷省份:

海南省:全国Ⅱ卷(语、数、英) 单独命题(政、史、地、

物、化、生)

山东卷:全国Ⅰ卷(外语、文综、理综) 自主命题(语文、文数、理数)

2017年考试改革地区

高考改革地区:

浙江、上海

考试模式:

3+3,不分文理科

必考科目:

语文、数学、外语,每科150分

改革后的考试具体安排如下

外语考试:

浙江每年2次,6月和10月;上海每年2次,1月和6月 。

选考科目:

浙江实行7选3,每科满分10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信息技术(特别说明:浙江省的选考科目考试次数为2次,分别在4月和10月,外语和选考成绩2年有效。)

上海实行6选3,每科满分70分,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命科学 。

录取方式 :

浙江

1.高考录取不分批次;

2.“专业 学校”平行志愿,按专业平行投档。

上海

1.合并本科第一、二招生批次;

2.“总分志愿”,分学校实行平行志愿投档和录取。

2017年高考除浙江、上海因实行高考改革变化较大外,全国其他地区保持稳定,考试模式仍与2016年保持一致。

前不久发布的2017年高考考试大纲有了新的变化,浙江和上海的小伙伴们也即将面临新的高考改革,种种变化都在表明2017高考离我们越来越近了。

如何应对2017高考全国卷?

语文

阅读选考变全考,提升答题速度是关键

阅读复习更讲求深度,着重提高读解能力;

语用和写作复习要讲求实用,着重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从新闻、学术论文、人物传记和访谈、戏剧等作品材料中,选取更生动鲜活的事例。最重要的是考生要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量,同时加强对古代文化基础知识以及古诗文的积累”。

意味着语文答题时间将更加紧张。大纲调整后,高三学子在文学类阅读上可能要下更多的努力。

数学

数学全国卷最大的特色是“稳定”。

选考模块三变二,增加数学文化的要求。

在全国卷中,代数有10个小题,2个大题;立体几何有2个小题,1个大题;解析几何有2个小题,1个大题;算法有1个小题;概率统计有1个小题,1个大题。

在全国卷中,数列考查的要求低了,概率统计考查更深入了。

全国卷强调“能力立意”,所以要重视运算能力的训练,培养合理、准确的运算能力。

文综

更加强调学生跨学科的学习能力

历史的考查的趋势是“轻教材,重材料”,这对学生的知识面、学科拓展能力等都提出了新的要求,学生需要在扎实掌握主干知识的基础上进行“提效”,也就是提升自己的学科素养,而不再是死记硬背书本知识。

地理的复习,需要学生关注社会焦点和热点问题,及时收集多种媒体上的信息资料,关注世界与国家发展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

政治全国卷试题经常会考查到一些“冷门”考点,甚至将其作为大题来考,考生应牢记考点内容,从深度和广度两个维度掌握好每个考点,做到逐点过关。

理综

不走“题海战术”,重视自主设计新实验能力

物理全国卷试题常以生活、科技、社会、环境为背景,关注物理学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史实,关注当代科学技术发展的重要成果,复习要加强理论联系实际,引导考生关注自然科学发展的最新成果及其对社会的影响。

化学大幅度地增加了实验探究活动,学生要重新走进实验室,重做典型的动手实验。

化学生物变动少,对考生影响不大。

高考政治历史大纲!!很急!!

从每年的试题可看出考试范围,各年题目特点和考核内容都大体上差不多。给你题目你自己琢磨着看书自学就好了。

2019年简答题

当代大学生应该怎样确立正确的理想信念?在新时期怎样做一个忠诚坚定的爱国者?简述建立社会主义道德体系的现实门槛。简述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与依法治国的关系。简述我国宪法规定的公民的基本义务。

2020年简答题

简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与共产主义远大理想的关系。简述爱国主义的科学内涵。简述人生态度的含义和培养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的意义。我国社会主义道德建设为什么要与中华民族传统美德相承接?简述“公民在法律面前一律平等”的含义与门槛。

2019年论述题

联系实际论述如何用积极进取的人生态度对待人生境遇。试述社会公德的主要内容及遵守社会公德的重要意义。

2020年论述题

什么是个人品德?联系实际论述如何培养良好的个人品德。论述我国社会主义法律的本质。

高考政治计算题公式汇总

主干知识原理

(一)经济生活(常考知识点):本模块的重要技巧是主体分析法,常见主体是:国家/政府 生产者 经营者 消费者 劳动者 企业/公司

★1要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起基础性作用(原因型)

★2综合运用各种手段加强对国家的宏观调控控(措施型)

★3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措施型)

★4财政的作用(措施型)

★5市场调节的缺陷(原因型)

6走新型工业化道路 经济(产业)结构调整 构建和谐(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7生产和消费的关系

★8经济全球化与对外开放

9企业的信誉和形象(措施型)

10企业的生产和经营(措施型)

经典例析:运用《经济生活》有关知识简要说明目前我国一系列宏观调控政策是如何体现科学发展观的内涵的?

①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议是发展,促进经济增长是宏观调控的首要目标,只有加强宏观调控,才能解决经济运行中存在的问题,避免市场作用的消极影响,促进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目前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目的保经济增长,体现了科学发展观的第一要议是发展。

②科学发展观的核心是以人为本。在世界金融危机日趋严峻、我国经济遭受冲击日益显现的背景下,中国宏观调控政策作出了重大调整,财政政策从“稳健”转为“积极”,货币政策从“从紧”转为“适度宽松,是保障民生,维护民利,贯彻以人为本科学发展观的要求。

③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只有不断加强和完善宏观调控,才能做到统筹兼顾,促进经济社会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面对日趋严峻金融危机,我国政府统筹兼顾,出台一系列的宏观调控政策,有利于扩内需,保增长。

(二)政治生活(常考知识点):本模块类同经济生活,主体分析法的运用至关重要,常见主体是:国家/政府 党(中共中央或市委) 公民

国际组织/主权国家

1国家性质:我国是人民民主专政的社会主义国家。

2政府的性质:我国政府是人民意旨的的执行者和人民利益的捍卫者。

3政府的宗旨:为人民服务 政府工作的基本原则:对人民负责

4政府的职能(对内职能)保障人民民主和国家的长治久安的职能;组织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职能;

(主要是进行经济调节、市场监管、社会管理和公共服务)组织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职能;提供社会公共服务的职能。

5党建理论:党的性质:中国***是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党的地位:中国***是我国的执政党,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领导核心

党和宗旨: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

党的指导思想: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本质是立党为公,执政为民。

党的执政方式:科学执政 民主执政 依法执政(基本方式)

6公民:我国公民的政治参与(民主选举 民主决策 民主管理 民主监督)

处理公民与国家的关系:法律面前一律平等 权利和义务相统一 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相结合

7主权国家:和平与发展是当今时代的两大主题。

国家间的共同利益是国家合作的基础。

国家利益是国际关系的决定因素。

我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维持我国的独立和主权,促进世界的和平与发展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目标。

独立自主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立场。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是我国外交政策的基本准则。

(三)文化生活(常考知识点):文化生活以课本章节为主,每一单元有一个重点内容。本专题我们突出10个问题。

1文化的作用:

文化的社会作用

文化作为一种精神力量,能够在人们认识世界、改造世界的过程中转化为物质力量,对社会发展产生深刻的影响。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落后的、腐朽的文化则会阻碍社会的发展。

文化与经济、政治的关系

文化与政治相互交融。经济是基础,政治是经济的集中表现,文化是经济和政治的反映,一定的文化由一定的政治经济决定。一定的文化反作用于一定的政治经济,给予经济政治以重大的影响。

文化与综合国力

当今世界,各国之间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文化在综合国力竞争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突出。文化的力量,深深熔铸在民族的生命力、创造力和凝聚力之中,成为综合国力的重要标志。

文化对人的影响

优秀文化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增强人的精神世界。优秀文化能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2推动文化交流的意义

① 促进中华文化的传播;②促进外域文化的传播;③促进世界文化的发展。

推动文化交流,既有利于本民族文化的发展和进步,也促进了世界文化的发展。我们既要热情地欢迎世界各国优秀文化在中国传播,又要主动地推动中华文化走向世界。做中外文化交流的友好使者,是时代赋予我们的使命。

3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

①继承是发展的必要前提,发展是继承的必然要求。继承与发展,是同一过程的两个方面,在这一过程中,不断革除陈旧的、过时的旧文化,推出体现时代精神的新文化,这就是“推陈出新,革故鼎新”。

②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这就是文化传承。把握好文化继承与发展的关系,批判的继承传统文化,不断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我们就能作出正确的文化选择,成为自觉的文化传承者和享用者。

4文化创新的意义

①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一个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②文化创新可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推动社会实践的发展,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是文化创新的根本目的,也是检验文化创新的标准所在。)

③文化创新能够促进民族文化的繁荣,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

5创新与借鉴、融合

①文化创新的过程,既是一个不同民族文化相互交流、融合的过程,又是一个借鉴、汲取人类一切优秀文化成果,发展民族文化的过程。不同民族文化之间要交流、借鉴与融合,是文化创新必然要经历的过程。

②在文化交流、借鉴融合过程中,必须以世界优秀文化为营养,充分吸收外国文化的有益成果。

③在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优秀文化成果时,要以我为主,为我所用。我们要植根于自己民族的文化土壤,不断实现中华民族的文化创新。

6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

1)中华民族精神的作用(为什么要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

① 中华文化与中华民族精神的关系:中华文化的力量,集中表现为民族精神的力量,中华民族精神深深植根于优秀文化传统之中。

② 中华民族精神始终是维系中华各民族人民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是中华民族之魂。

2)中华民族精神的基本内涵:中华民族形成了以爱国主义为核心,团结统一、爱好和平、勤劳勇敢、自强不息的伟大的民族精神。

7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的途径:

①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最重要的是发挥“主心骨”的作用,即发挥毛泽东思想、邓小平思想和“三个代表”的重要思想的作用。

②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

③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正确对待外来思想文化的影响。

④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必须与弘扬时代精神相结合。

8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意义:

面对世界范围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互相激荡,要使全体人民始终保持昂扬向上的状态,必须更高地举起民族精神的火炬,把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作为文化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

①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提高全民族综合素质的必然要求。

②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不断增强我国国际竞争力的要求。

③ 弘扬和培育中华民族精神,是坚持社会主义道路的需要。

9思想道德建设在文化建设中的地位

思想道德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内容和中心环节。它规定着文化建设的性质和方向,是文化建设的灵魂。

10社会主义思想道德建设的主要内容

① 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基本经验的教育,引导人们树立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② 弘扬爱国主义精神,坚持以为人民服务为核心、以集体主义为原则、以诚实信为重点,以爱祖国、爱人民、爱劳动、爱科学、爱社会主义为基本要求,以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家庭美德为着力点。

③ 倡导公民基本道德规范,引导人们在遵守基本行为准则的基础上,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

(四)生活与哲学(常考知识点):本模块重点要突破对哲学四版块的正确认识和对哲学原理的准确理解,每一单元有一个考点内容。本专题我们突出对版块的了解。

1辩证唯物论(唯物论)(第1---5课,探讨世界的本原是什么)

主要原理:物质与意识的关系、客观规律与主观能动性的发挥 意识的能动作用

附注:意识的能动作用

1、意识能动性的特点:

(1)意识活动具有目的性和计划性

(2)意识活动具有主动创造性和自觉选择性。

2、意识能动性的表现:

(1)人能够能动地认识世界

A、人不仅能认识事物外部现象,还能把握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B、人不仅能认识现在,还能追溯过去,预测未来

(2)人能够能动地改造世界

A、意识对改造客观世界具有指导作用

B、意识对于人体生理活动具有调节和控制作用

客观规律与意识的能动作用

1、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

(1)做事情要尊重物质运动的客观规律,从客观存在的事物出发,经过调查研究,找出事物本身固有的而不是臆造的规律性,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2)尊重客观规律,实事求是,并不是否认发挥主观能动作用。它要求我们要不断解放思想,与时俱进,以求真务实的精神探求事物的本质和规律。

(3)要把尊重客观规律与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把高度的革命热情同严谨踏实的科学态度的统一。

2唯物辩证法(辩证法)(第7---10课,探讨世界的状态是什么)

主要原理:

联系观:联系的普遍性 联系的客观性

联系的多样性(关注整体与部分,掌握系统与优化的方法,)

1、整体和部分的关系

①整体和部分的关系原理、

整体和部分相互区别。整体是事物的全局和发展的全过程,部分是事物的局部和发展的各个阶段;整体和部分在事物发展过程中的地位、作用和功能各不相同。整体居于主导地位,统率着部分,具有部分不具备的功能;部分在事物的存在和发展中处于被支配的地位,从属和服务于整体。

整体和部分相互联系、密不可分。整体由部分构成,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会影响整体的功能,关键部分的功能及其变化甚至对整体的功能起决定作用。部分是整体中的部分,整体的功能状态及其变化也会影响到部分。

②理解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方法论、

我们应当树立全局观念,立足整体,统筹全局,选取最佳方案,实现整体的最优目标,从而达到整体功能大于部分功能之和的理想效果;同时必须重视部分的作用,搞好局部,用局部的发展推动整体的发展。

2、系统优化方法

①系统的含义及特征。系统是有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的诸要素构成的统一整体。系统的基本特征是整体、有序性和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②掌握系统化的方法要着眼于事物的整体性,注意遵循系统内部结构的有序性,要注重系统内部结构的优化趋向。

③系统化的方法要求我们用综合的思维方式来认识事物。

发展观:发展的普遍性 发展的实质 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事物发展是前进性的曲折性的统一,做好量变的准备,促进事物的质变)

矛盾观:

1矛盾的观点:同一性和斗争性

矛盾的同一性、是矛盾双方相互吸引、相互联结的属性和趋势。它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矛盾双方相互依赖,一方的存在以另一方的存在为前提,双方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二是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相互渗透、相互包含,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相互对立的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不可分割。

2、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

①矛盾的普遍性

是指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中,并贯穿于每一事物发展过程的始终。事事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承认矛盾的普遍性是坚持唯物辩证法的前提。我们要承认矛盾,分析矛盾,敢于揭露矛盾,积极寻找正确的方法解决矛盾;还要善于全面分析矛盾,坚持两分法,防止片面性。

②矛盾的特殊性(是万事万物千差万别的内在原因,构成事物区别于其他事物的特殊本质)

矛盾的特殊性是指矛盾着的事物及其每一个侧面各有其特点。它主要有三种情形、一是不同事物有不同的矛盾,二是同一事物在发展的不同过程和不同阶段上有不同的矛盾;三是同一事物中的不同矛盾、同一矛盾的两个不同方面也各有其特殊性。

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在矛盾普遍性原理的指导下,具体分析矛盾的特殊性,并找出解决矛盾的正确方法。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原则,是马克思主义的活的灵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是我们正确认识事物的基础,也是我们正确解决矛盾的关键。事物的矛盾各不相同,决定了解决矛盾的方法不可能千篇一律。

③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矛盾的共性和个性、一般和个别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相互联结。一方面普遍性寓于特殊性之中,并通过特殊性表现出来;另一方面,特殊性离不开普遍性。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原理的方法论意义

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是关于事物矛盾问题的精髓,是马克思主义普遍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哲学基础,是我们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理论依据。

3、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在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发展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就是主要矛盾;其他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则是次要矛盾。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相互依赖、相互影响,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4、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在一个矛盾中,其两个方面的地位和作用是不同的。处于支配地位,起着主导作用的一方是矛盾的主要方面,事物的性质主要由主要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处于被支配地位的方面是矛盾的次要方面。矛盾的主要方面与次要方面相互排斥,又相互依赖,并在一定条件下相互转化。

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辩证关系原理要求我们,要坚持一分为二的矛盾分析方法,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相统一的认识方法。

5坚持两点论和重点论的统一。

坚持两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既要看到主要矛盾,又要看到次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既要看到矛盾的主要方面,又要看到矛盾的次要方面。

坚持重点论,就是在认识复杂事物的发展过程时,要着重把握主要矛盾;在认识某一矛盾时要着重把握矛盾的主要方面,要抓主流。

辩证法的两点论是有重点的两点,不是均衡论。重点论是两点中的重点,而不是一点论。我们要坚持两点论与重点论的统一,反对形而上学的一点论和均衡论。

辩证的否定观

1、辩证否定观

①辩证否定是事物自身的否定,即自己否定自己,自己发展自己。

②辩证的否定是发展的环节,是实现新事物产生和促进旧事物灭亡的根本途径。辩证的否定是联系的环节,新事物产生于旧事物,它总是吸取、保留和改造旧事物中积极的因素作为自己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③辩证的否定的实质是“扬弃”,既不是简单地肯定一切,也不是简单地否定一切。

④辩证的否定观要求我们,必须树立创新意识,做到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我们不仅要尊重书本,尊重权威,还要立足实践,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不断实现理论和实践创新与发展。

2、形而上学的否定观

而形而上学的否定观是孤立地绝对地看待肯定和否定,把事物的否定看成是单纯的外在否定,全盘抛弃,割裂了肯定与否定的辩证统一关系,肯定就是绝对肯定,肯定一切;否定就是绝对否定,否定一切。

3唯物辩证法与创新意识

1、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与创新意识

①辩证法从本质上来说是批判的革命的和创新的

②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创新意识紧密联系

③辩证法的革命批判精神和批判性思维的要求:密切关注变化发展的实际,敢于突破与实际不相符合的成规陈说和落后的思想观念;注重研究新情况,善于提出新问题,敢于寻找新思路,确立新观念,开拓新境界;

2、创新的社会作用

①创新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科学的本质就是创新。科学技术的发展对人类社会各个方面都产生了深刻而广泛的影响。创新更新了人们的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提高了劳动者的素质,开辟了更广阔的劳动对象,推动了生产力的发展。

②创新推动生产关系和社会制度的变革

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是社会发展和变革的先导。

理论创新推动了制度创新、科技创新、文化创新等各方面的创新。

③创新推动人类思维和文化的发展

创新推动人类思维方式的变革。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创新和理论指导下的实践创新,在推动科技发展同时,使得人类思维的性质和水平不断更新和提高。创新推动了人类文化的发展

3认识论:(第6课,探讨实践和认识的关系)

主要原理:

实践是认识的基础

1、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认识是适应实践的需要而产生的,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而产生的

2、 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人类的认识不是一成不变的,它总是由浅入深、由片面到全面、由低级到高级地发展着

A人们在实践中不断遇到新问题、产生新的要求,推动着人们去进行新的探索和研究。

B实践的发展提供了新的认识工具和技术手段,从而推动认识的发展

C实践锻炼和提高人的认识能力,从而推动认识的不断深化。

3、实践是检验认识真理性的的唯一标准

A认识本身无法成为判断标准

B客观事物本身无法回答认识是否正确反映了它

C主观和客观联系起来加以比较和对照的东西(实践)才能检验

4、实践是认识的根本目的。

改造世界是认识世界的目的和归宿。脱离实践,认识就失去了意义。

真理

1、真理的客观性

(1)真理是标志主观同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2)真理最基本属性是客观性。真理形式是主观的,内容上是客观的,客观性是真理的基本属性。因为、A、真理的内容来自于物质世界的客观事物及规律,真理的内容不依赖于人和人类的主观意志;B、检验真理的标准是客观的社会实践。

(3)真理只有一个,真理面前人人平等。由于人们的立场、观点、和方法不同,对事物的认识不同;每个人的知识构成、认识能力和认识水平不同,对同一事物的认识不同,但其中只有一种认识是正确的,即只有一个真理。

2、真理的具体性

任何真理都是相对于特定的过程来说的,都是主观与客观、理论与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如果离开了这一特定的过程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3、真理的条件性

任何真理都有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任何真理如果超出了自己的适用范围和条件,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4、真理和谬误、真理和谬误往往是相伴而行的。

(1)如果我们不顾过程的推移,不随着历史条件的变化而丰富、发展和完善真理,只使照搬过去的认识,或者超越历史条件,把适用于一定条件下的科学认识不切实际地运用于另一条件之中,真理就会变成谬误。

(2)在人们探索真理的过程中,错误是难免的。犯错误并不可怕,可怕的是不能正确对待错误。认识过程。1、认识具有反复性 原因:认识的主体受各种条件制约,认识的客体是复杂变化的

2、认识具有无限性 原因:A认识的对象是变化的B人是时代延续的C社会实践是不断发展的

追求真理是一个无止境的过程,我们必须在实践中认识和发展真理,在实践中检验和发展真理

4人生观和价值观:(第11---12课,探讨人和社会的关系)

主要原理:

社会存在与社会意识的关系: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有反作用。

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是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在生产方式中,生产力是最革命、最活跃的因素。生产力的状况决定生产关系的性质,生产力的变化发展,迟早会引起生产关系的变革。生产关系对生产力具有反作 用。当生产关系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推动作用;当生产关系不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时,它对生产力的发展起阻碍作用。

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的相互作用及其矛盾运动: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上层建筑对经济基础具有反作用。当上层建筑适合经济基础的状况时,它促进经济基础的巩固和完善;当它不适合经济基础状况时,会阻 碍经济基础的发展和变革。当上层建筑为先进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它就促进生产力的发展,推动社会进步;当它为落后的经济基础服务时,则束缚生产力的发展,阻碍社会前进。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人民群众的历史作用: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物质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精神财富的创造者,人民群众是社会变革的决定力量。

坚持党的群众观点和群众路线

价值观的导向作用

(1)人们在认识各种具体事物的价值的基础上,会形成对事物价值的总的看法和根本观点,这就是价值观。

(2)价值观作为一种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具有重大的反作用、对人们的行为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活动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价值观对人生道路的选择具有重要的导向作用。

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

要树立正确的价值观,作出正确的价值判断和价值选择,就必须坚持真理,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自觉站在最广大人民的利益立场上。

如何创造和实现人生价值

(1)在劳动和奉献中创造价值。劳动着的人是幸福的,人只有在劳动中才能自由地彰显和发挥自己的智力和体力、意志和情感,从而实现和证明自己的价值。在社会主义社会,劳动是创造人类美好生活、促进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重要手段。努力奉献的人是幸福的。积极投身于为人民服务的实践,是实现人生价值的必由之路,也是拥有幸福人生的根本途径。

(2)在个人与社会的统一中实现价值。社会提供的客观条件是人们实现人生价值的基础。人的价值,只能在社会中实现。只有正确处理个人与集体、个人与社会的关系,才能在奉献社会中实现自己的价值。

(3)在砥砺自我中走向成功。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需要顽强拼搏、自强不息的精神;实现人生价值,需要努力发展自己的才能,全面提高个人素质;实现人生价值,需要有坚定的理想信念,需要有正确价值观的指引。

祝高考顺利~~~~~

广东新高考政治考那几本书范围?

现在高考政治计算题成为最常见的选择题题型之一,所以要想在这一部分得分,考前复习一定要对这部分知识重点理解。下面就让我给大家分享一些高考政治计算题公式汇总吧,希望能对你有帮助!

高考政治计算题公式汇总篇一

 1.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的关系

 (1)知识: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劳动生产率成反比。

 (2)公式:变化后的单位商品价值量=原来的单位商品价值量/(1+或-社会劳动生产率变化幅度)。(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社会劳动生产率降低-)

 例如:原商品价值为24元,社会劳动生产率提高20%,则商品价值量为24/(1+20%)=20元。

 2.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的关系

 单位时间内创造的商品价值总量与社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无关,无需计算。

 3.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商品的价值量

 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和个别劳动生产率无关,无需计算。

 4.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

 (1)知识:个别劳动生产率和单位时间内创造的价值总量成正比。

 (2)单位商品的价值量?原商品数量?(1+或-个别劳动生产率的变化幅度)。(个别劳动生产率提高+,个别劳动生产率降低-)

 5.社会劳动生产率的计算

 (1)第一步:变化后价格/原价格。

 (2)第二步:运用社会劳动生产率与单位商品价值量成反比的知识,得出社会劳动生产率。

 例如:变化后价格为10元,变化前价格为15元,10/15=2/3,所以社会劳动生产率是原来的3/2倍。

高考政治计算题公式汇总篇二

 1.商品价格与货币升值贬值关系的计算

 (1)货币贬值。价格计算公式:价格=原价格/(1-货币贬值率)

 (2)货币升值。价格计算公式:价格=原价格/(1+货币升值率)

 例如:原商品价格为20元,货币贬值20%,则商品价格为20/(1-20%)=25元。

 2.商品价格与通货膨胀率关系的计算

 计算公式:现在商品的价格=原价格?(1+通货膨胀率)

 例如:原商品价格为20元,通货膨胀率20%,则商品价格为20?(1+20%)=24元。

 3.通货膨胀率和贬值幅度的计算

 (1)通货膨胀率计算公式:通货膨胀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

 (2)货币贬值幅度计算公式:货币贬值率=(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流通中实际所需要的货币量)/现在已发行的货币量。

 例如:流通中需要货币量为5000亿元,实际发行量为6000亿元,则货币贬值幅度为(6000-5000)/6000=16.67%。

高考政治计算题公式汇总篇三

 1.存款利息计算公式:本金?存款利率?存款期限

 例如:存金为1000元,存款年利率为3.5%,存期2年,则2年后存款本息合计为1000?3.5%?2=70元。

 2.通货膨胀对存款实际收益的影响

 实际收益率=(存款利率-通货膨胀率)

 例如:一年前存款利率为3%,物价上涨幅度为4.2%,则实际收益率为3%-4.2%=-1.2%。

 计算题的计算,首先,应把握基本概念和基本公式;其次,注意与数学中的函数知识相联系,解决计算题中的具体算法问题。这样,高考政治计算题的解题就不再是困难的事情了。

看了高考政治计算题公式汇总的人还看:

1. 高中政治必修1计算题汇总

2. 高一政治必修1必考计算题解析

3. 高考必备的数学公式汇总

4. 高中政治高考计算题经典例题分析

5. 高考必记数学公式汇总

6. 2017年高考必备文科数学公式

今年2017江苏高考整体试卷到底难不难,一本线估计多少分

您想问的是广东新高考政治考哪些范围吗?广东新高考政治考试的考试范围主要包括《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中国近现代史纲要》、《时事政治》和《思想政治教育常识》。具体内容如下:

1、《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主要包括宪法的基本原则、国家机构、公民权利和义务等内容。

2、《中国近现代史纲要》。主要包括中国现代史的重大事件、人物、运动、革命等内容。

3、《时事政治》。主要包括当前国内外政治、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新闻、事件、热点问题等内容。

4、《思想政治教育常识》。主要包括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基本路线、群众路线、政治制度、政治文化等内容。以上是广东新高考政治考试的主要考试范围。您需要更加详细的信息和备考建议,您可以参考相关的考试大纲、教材和辅导资料。

2017浙江高考历史大纲

和2016年相当。分数线估计也会和去年持平。

2017年的江苏高考语文试卷揭晓之后,学生们虽然普遍反映试卷较为平稳,但感觉还是有难度,下手做起来不很顺畅,特别是作文不好把握。笔者对试卷内容进行粗略分析之后,总体感觉试卷整体上平稳,保持了高考试卷结构上的延续性;但仔细体会之下,觉得试卷还是有细微的变化。

22017江苏高考数学试卷难不难

2017年江苏高考数学试卷,在保持稳定的基础上,进行适度的改革和创新,对数据处理能力、应用意识的要求比以往有所提高。2017年江苏数学试卷在“稳中求进”中具体知识点有变化。

1.体现新课标理念,实现平稳过渡。试卷紧扣江苏考试大纲,新增内容的考查主要是对基本概念、基本公式、基本运算的考查,难度不大。对传统内容的考查在保持平稳的基础上进行了适度创新。如第7题首次考查几何概型概率问题。

2.关注通性通法。试卷淡化了特殊的技巧,全面考查通性通法,体现了以知识为载体,以方法为依托,以能力考查为目的的命题要求。 如第17题解析几何考查两直线交点以及点在曲线上。第20题以极值为载体考查根与系数关系、三次方程因式分解。第19题以新定义形式多层次考查等差数列定义。

3.体现数学应用,关注社会生活。第10题以实际生活中运费、存储费用为背景的基本不等式求最值问题,第18题以常见的正四棱柱和正四棱台为背景的解三角形问题,体现试卷设计问题背景的公平性,对推动数学教学中关注身边的数学起到良好的导向。

4.附加题部分,前四道选做题对知识点的考查单一,方法清晰,学生入手较易。两道必做题一改常规,既考查空间向量在立体几何中应用,又考查概率分布与期望值,既考查运算能力,又考查思维能力。

2017江苏高考理综试卷难不难

试题难度与去年相比有所降低,难度适中。选择题着重考虑3-3,4,5三本选修内容和部分电磁学内容。实验是力学内容。计算题突出考虑力学与电磁学的主干知识,考查学生应用物理规律解决问题的能力,重视对简单物理知识的本质的理解,计算量不大。2017年的计算题的难度相对于2016年有小幅下降。

2017江苏高考文综试卷难不难

总体而言,2017年高考政治试题与2016年相比难度相当。试题不偏、不怪,背景材料更加关注社会热点,大量运用了学生在生活中的实例,贴近学生,灵活地考查了课本知识,试题设问方式直接,试题稳中求新,达到了考基础、考能力、考综合素质的目的。

1.2017截高考大纲新增内容

2017年普通高考考试大纲修订内容一、修订基本原则坚持整体稳定,推进改革创新。

处理好继承与发展、稳定与创新的关系,在保证考试大纲总体框架不变的前提下,进一步巩固考试内容改革成果,确保高考内容改革的顺利推进。优化考试内容,着力提高质量。

把提升考试大纲的科学性和公平性作为修订工作的核心,依据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和国家课程标准,科学设计考试内容,增强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和创新性,适应经济社会发展对多样化高素质人才的需要。提前谋篇布局,体现素养导向。

做好与新课程标准理念的衔接,在高考考核目标中适当体现核心素养的要求,梳理“必备知识、关键能力、学科素养、核心价值”的层次与关系。二、主要修订内容1.完善考核目标。

结合高考评价体系框架、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在考试大纲中对考核目标的内涵进行修订,在考试说明中对各个考核目标进行具体解析,并补充试题样例,以进一步说明考核目标要求,便于考生理解和复习备考。2.调整考试内容。

在强调共同基础的前提下,合理设置选考模块,满足高校人才选拔要求,契合课程标准的修订方向。比如,语文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实用类文本阅读均设为必考内容,适应高校对新生基本能力和综合素质的要求,呼应中学教学的意见;数学减少选考模块“几何证明选讲”,物理将模块3-5列为必考,顺应课程标准修订的趋势。

3.凸显育人导向。增加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考核内容,积极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充分发挥高考命题的育人功能和积极导向作用。

比如,在语文中增加古代文化常识的内容,在汉语中增加文言文、传统节日、民俗等内容,在数学中增加数学文化的内容。4.规范格式体例。

在考试大纲中增加“总纲”,明确考试性质、改革方向、适用范围等。在考试说明中统一各个学科共性的指导语,根据近年来题型的变化,更换题型示例的样题。

三、各学科修订内容语 文更注重体现语文学科的基础性和综合性,优化考查内容,调整选考模块,全面考查语文能力和人文素养。1.能力目标设计学科化,注重考查更高层级的思维能力,如鉴赏评价能力。

2.适度增加阅读量,考查信息时代和高校人才选拔要求的快速阅读能力和信息筛选处理能力。3.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2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要求学生从两道选考题中选择1道作答。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取消选考模式,将“文学类文本阅读”和“实用类文本阅读”均作为必考内容。4.在“古诗文阅读”部分增加“了解并掌握常见的古代文化常识”的考查内容。

汉 语 1.考试科目名称由“汉语文”更改为“汉语”。2.新增“考核目标与要求”,明确考核目标是考生的汉语运用能力,并结合汉语的学科特点,确定了不同层级的具体要求。

更注重对能力的考查,由传统的知识化的表述转向能力化的表述。3.调整试卷结构、强化能力立意。

调整I、II卷分值比例,减少对记忆性知识的考查,并根据考生群体的特点增加对读、写能力进行考查的试题。阅读材料由一篇调整为两篇,文体覆盖更全面。

4.优化考试内容。增加了对文言文、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常识考查的试题。

数 学1.在能力要求内涵方面,增加了基础性、综合性、应用性、创新性的要求,增加了数学文化的要求。同时对能力要求进行了加细说明,使能力要求更加明确具体。

2.在现行考试大纲三个选考模块中删去“几何证明选讲”,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2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历 史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6个选考模块分别为“历史上的重大改革” “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中外历史人物评说”“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考模块“近代社会的民主思想与实践”“探索历史的奥秘”和“世界文化遗产荟萃”,其余3个选考模块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3个模块中任选1个作答。

地 理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3个选考模块分别为“旅游地理”“自然灾害与防治”和“环境保护”,要求学生从3个模块中选择1个模块作答。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自然灾害与防治”模块。

考生从“旅游地理”和“环境保护”模块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思想政治对学科 “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描述和阐释事物”“论证和探究问题”四项能力考核目标的解析内容进行了修订完善,补充试题样例加以说明,进一步明确考查要求。

结合思想政治学科特点和核心素养的要求,突出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坚定的政治立场,强调德育导向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引领作用的发挥。物 理1.进一步细化对“理解能力”“推理能力”“分析综合能力”“应用数学处理物理问题的能力”和“实验能力”的考查要求,增加例题进行阐释,明确能力考查的具体要求。

2.优化考试内容。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选修2-2、3-3、3-4和3-5。

修订后的考试大纲删去选修2-2的内容,将选修3-5的内容列为必考,其余2个选考模块的内容和范围都不变,考生从中任选1个模块作答。化 学现行考试大纲规定的4个选考模块分别为“。

2.2017浙江省高考选考科目范围物理化学生物什么意思

15%。

高校设限3门科目的,浙江高考不分文理,自主选择3门作为高考选考科目,除必修内容外还要考加试题,至少都可报考约66%的专业(类)、地理、历史、民办,计划在浙江招生的近1400所高校里。各校提出选考科目要求的专业(类)中。

这意味着,此外、地理组合的考生,有了大幅提高、历史,语文,涉及设限专业(类)的81%,选择最多的是物理,涵盖23719个专业(类)、高职)没有提出选考科目要求,即可报考,文科考生只可报考约34%的专业(类),生物,考生选考科目中只要1门对牢、化学。按此计算、生物、物理。

在浙招生的1368所高校公布了选考科目范围。选择物理,只有选考了这门科目的考生才能报考。

考生再根据自身兴趣和高校提出的专业要求、外语是必考科目,就能报考、13%、浙江省教育考试院发布2017年的高考选考科目要求、技术7门高中学业水平考试科目中;选择政治,考生的专业选择面,考生只要对牢1门。有这几种具体情况,考生选考任何3门,比文理分科的现行高考。

选考科目考试中。选考任何三门 至少都可报66%的专业各高校专业(类)设限选考科目范围至多3门,都是传统意义上的文科生;没有选考科目设限要求的、化学,可选考66%的专业,再次是技术涉及36%,理科考生只可报考约66%的专业(类)。

2,有多种不同组合。 2017年1、数学、2017年高考中。

而在现行高考中,有500多所高校(主要是独立学院:高校指定1门的,其次是化学涉及64%、政治分别涉及32%、19%,在政治、历史,考生都可报考,可选考95%的专业、地理;指定为2-3门的、生物组合的考生,新高考方案实施之后。

3.2020高考历史预测

与往年不同的是,从2020年开始,将会在京津鲁琼四省市,推行之前已经试点的新高考制度。

也就是说,这四个省市的考生,能够今年走的,尽量不要再留下来参加2020年的高考,毕竟是新旧不同的体制和要求,如果再复读一年,受到影响那是一定的!在浙江和上海市2014年度入学的高中新生,在2017年参加高考的时候,整体的模式已经变成了语数外主科+物理、历史二选一+地理、政治、化学和生物4选2的模式。从分值上来说,并非是上海市推行的680分,而是浙江省现在的记分标准,750分满分。

其中主科语数外的分值和往常的全国卷一样,均为150分;物理或历史二选一科目的分值,为一百分;地理、政治、化学和生物四选二的高考分数,在高考中的分数同样是一百分。虽然这样看起来,物理和历史还是和改革之前的老高考制度,并没有太大的区别,分值上没有差别,比如如果真的是对理科感兴趣的同学,依旧可以选择物理+化学、生物的科目搭档,这完全就是老式的高考嘛。

实际上并非是如此,能够单独地将物理和历史提出来,自然是考虑到了两个科目的重要性。其实想都不用想,虽然分值依旧是只有一百分,这两门在新高考制度下的教学大纲以及相关考核的难度,一定会较之前难上许多。

虽然不可能一下子变得十分困难,不过有一点却是完全可以认同的,那就是至少物理和历史所牵扯的内容,不再是现行的基础教育。可能有来自上海或者浙江的读者,会将高考试点前后的物理、历史教材进行对比,然后觉得并没有太大的区别。

但是请尽管放心,等到2022年,全国的高考新制度都已经推行下去,也就是全国开始使用统一的高考试卷之后,最早2022年、迟则是2023年,物理和历史在高考中的题目,和现在的全国卷相比,将会难出一个新高度。

4.2017年毕业考试历史的范围

南昌中考历史科目注重考查学生对基本历史知识的掌握情况;考查学生的学科素养和学习潜力;考查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历史与思想品德合卷,采用开卷考试形式。考试范围包括中国近现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世界近现代史。

考试时间为50分钟,试卷满分为30分。 值得一提的是,往年南昌中考历史与生物都是每年抽签决定哪一科为必考。

而从明年起,历史就将成为必考科目,且总分增至50分。虽然是开卷,但学生仍需予以重视。

从今年的考试说明来看,南昌在题型方面,由原来的15道选择题调整为12道选择题和3道改错题,分值各1分;综合题题型不变,共3题。“南昌卷与省卷相比,难度系数相对较低,题型和题量上无太大变化,只是在分值设置在有所差异。

明年难度提升、分值增加,要求学生也要重视历史科目的学习,能更好地将所学知识点灵活运用。”。

文章标签: # 发展 # 文化 # 高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