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2021高考生物大纲知识点总结_高考考纲生物

tamoadmin 2024-06-29 人已围观

简介1.北京市生物高考考的是哪套题2.高中生物重点章节3.福建高考生物能做全国命题的吗4.今年2019年理科高考考纲是怎样的5.人教版生物必修1考纲6.2017高考生物考纲新增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7.我想得到2011年高考生物考纲---宁夏地区的生物:养成良好解题习惯1、考纲 今年全国高考理综考纲生物部分与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一方面体现出经过多年高考的实践、总结、调整和修改,高考大纲已经基

1.北京市生物高考考的是哪套题

2.高中生物重点章节

3.福建高考生物能做全国命题的吗

4.今年2019年理科高考考纲是怎样的

5.人教版生物必修1考纲

6.2017高考生物考纲新增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

7.我想得到2011年高考生物考纲---宁夏地区的

2021高考生物大纲知识点总结_高考考纲生物

生物:养成良好解题习惯

1、考纲 今年全国高考理综考纲生物部分与去年相比,基本没有变化。一方面体现出经过多年高考的实践、总结、调整和修改,高考大纲已经基本上完善和合理;另一方面也说明在新教材来临之际,高考命题会力求稳定。今年高考理科综合中生物部分只有7道题,知识点不可能面面俱到地考查,从考查范围看,体现了“重点知识重点考查且年年考查”的特点,年年考查的知识点有特异性免疫、生物因素或种群数量的变化、生物工程、动物生命活动的调节、遗传的基本规律、光合作用的过程和细胞呼吸。能力考查要求仍是四种:即理解能力、实验与探究能力、获取信息能力、综合应用能力。建议同学在复习中注意回归课本、夯实基础知识,加强信息转化能力训练和实验技能训练,强化实验方案设计。

2、备考 对于那些重复性、已经掌握的知识性训练,没有必要再做,应该选择那些前一阶段检测中暴露出的知识漏洞和能力的缺陷做适度训练。此外,考生在训练过程中还要养成良好的解题习惯,如认真审题,相关知识归类,精心组织语言答题等。

3、应考 对于生物试题,做有关识图题时,应认真阅读文字和图表,充分利用图像和表格中的数据,尤其是图文转换及图中曲线的起始点,正确理解和分析文字、图像、表格等表达的有关生物学方面的内容和意义,运用这些不同的形式准确地描述或表达生物学基本事实和实验结果。解答含有新情景、新材料的试题时,不要惊慌,要冷静思考,仔细阅读,认真分析,回忆与生物学哪些基础知识有关联,确定解题的大方向。这类试题有共同的特点:材料在书外,答案在书内;起点高,落点低。如题目中同时出现常染色体遗传和伴性遗传时,实质上是要求应用自由组合定律去分析问题;出现遗传概率计算问题时,千万不要忘记结合基因分离定律去解决。

化学:挖掘知识点内在联系

1、考纲 今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化学部分,和去年相比没有变化。后期复习一般采用学生自主复习为主,教师指导复习为辅的方法进行。学生自主复习常包括研读课本,查找疏漏;重温错题,补弱增技。教师指导复习是通过摸底反馈,在全面了解学生共同疑难基础上,统一强调。打破章节界限,注重挖掘知识点的内在联系,通过专题复习形式,构建学生知识网络,还有解决问题的方法、策略、技巧,强化化学用语的规范性。注重解题能力的培养,老师此时要少讲,学生要多思考、多总结。

2、备考 复习内容要有针对性。后期复习不可能面面俱到,要有针对性地把历年高考的热点集中再复习。复习包括讲授有关知识点、热点考题列举、解法常规等。要关注去年的科技信息,如诺贝尔化学奖的研究成果——表面化学,这部分内容和高中内容关系十分密切,固体表面催化剂、合成氨、电化学等;奥运相关的科技、环保;神舟火箭燃料相关的热化学反应方程式的考查。对学生的答题规范及化学用语使用规范进行强调或训练,努力提高模拟训练的针对性。同时不要忽视易错点以及知识的盲点、冷点。备考学习过程中注重实验问题和点滴积累,真正弄清课本内化学基础知识和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以及教师演示实验、学生分组实验的原理、装置、现象和实验的手法。

3、应考 对于化学试题,做无机推断题时,应认真分析题干、框图,找题眼,挖掘隐含条件,结合物质的化学特性,寻找突破口。另外,还应把所推导出的各物质代入原题干和框图中进行验证,进一步判断分析过程的正确性。做有机题时,应抓住“官能团对物质性质起决定作用”,分析基团之间的影响,结合所学的官能团的性质,采用正向思维和逆向思维,从而找到解题的突破口。做计算题时,可根据反应原理,画出反应过程的流程图,弄清已知和未知的关系,分析过程,整体把握,再借助守恒法(原子守恒、电子守恒、电荷守恒等)、终态法、极值法和讨论法等方法解决问题。做实验题时,应首先明确该实验的目的、反应原理、实验仪器的连接顺序,分析各实验步骤的目的、各装置的作用,然后再结合题目所给的其他信息进行回答。另外还有信息迁移题中的类推、联想方法,开放性试题的发散的思路,求异的思路等,都是高考中十分有效的分析问题的方法。

物理:关注技术应用热点

1、命题 随着科技的进一步发展,命题设计将更加突出真实性和情景性,重视考查考生得出结论的过程。首先了解知识形成的背景;其次要置身于知识的形成过程,置身于研究问题的状态,领会其中的思想方法,将物理模型法、等效法、估算法、图像法、极值法、守恒法、隔离法与整体法等物理中好的方法贯穿其中。

2、备考 关注物理学的技术应用所带来的社会热点问题,例如关注“嫦娥一号”等热点问题。“嫦娥一号”与高中物理有关的知识点、节约能源与高中物理有关的知识点、用计算机描绘图像等。要注意最新的科技动态与科学发展,教材中的阅读材料、选学内容,都是了解最新科技成果的好材料,建议认真阅读。

建议考生复习时要对非主干知识“扫描不留死角”,包括前面提到的经常以选择题形式考查的主干知识。同时提高审题能力,大题注意分解,加强薄弱环节,要淡化分数意识,以平常心去面对高考,合理分配理综考试时间,这样才会有利于考试的发挥!

3、应考 对于物理试题,分析一个复杂的物理问题,首先要根据题目所描述的情景建立正确的物理模型,然后对物理过程进行分析。对于多过程的物理问题,考生一定要分析物理过程的细节,弄清各个过程的运动特点及相互间的关系,找出相关过程之间的物理量的关系。做到了这一点,也就找到了解题的突破口。

北京市生物高考考的是哪套题

这篇《高中生物教案:生物实验的基本要求》是 考 网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以下信息仅供参考!!!

考纲要求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知识梳理

一、生物实验的基本内容

(一)实验目的(要解决的问题);

(二)实验原理(实验所应用到的生物学知识或原理);

(三)实验方法(常用对比实验法);

(四)实验中要检测的指标(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

(五)实验假设(实验中可能会得到的结论);

(六)实验器材(实验中要用到实验材料、试剂和用品);

(七)合理设置对照组(常用的对照方式有:空白对照、自身对照、相互对照和条件对照等);

(八)实验操作步骤(实施实验过程中的具体操作);

(九)实验结果的预测、记录、分析(结果的预测:实验结果不明确时一般从3方面预期,即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无显著差异、有显著差异的正反两方面)。

二、实验操作步骤[

(一)通常可分为三个阶段

1、第一阶段,实验准备工作。通常分三步:

(1)第一步:仪器、材料等的分组编号;

(2)第二步:一些药品的配制和材料的预处理;

(3)第三步:对各组别实验对象进行对照处理(加入相应的材料、试剂等);

2、第二阶段,实验条件的控制(不同实验中的条件不同,如温度、O2、光照、水等)。[来

3、第三阶段,实验结果的观察与记录。有一些生理实验还须进行重复实验。

(二)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

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

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

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惟一性)

基础训练

1、设计一个实验方案,验证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含有蛋白酶而不含淀粉酶。要求写出:实验原理、实验方法、实验中的测定指标(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合适的材料及药品和器具、实验过程、结果分析。

(1)实验目的:验证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含有蛋白酶,不含淀粉酶。

(2)实验材料:精肉块、马铃薯块。

(3)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4)原理: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即蛋白酶只能促使蛋白质(如精肉块)分解,却不能促使淀粉(如马铃薯块)分解;淀粉酶只能促使淀粉(如马铃薯块)分解,却不能促使蛋白质(如精肉块)分解。

(5)测定的指标:精肉块、马铃薯块的体积变化。

(6)过程(步骤):

a、准备1cm3的熟精肉块、熟马铃薯块各2块;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20mL;20mL的H2O;取4支相同的试管编号(1、2、3、4);

b、在1、2试管中各放入1块熟精肉块,在3、4试管中各放入1块熟马铃薯块;向1、3试管中各注入10mL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向2、4试管中各注入10mL的H2O;

c、将4支试管放在适宜的温度下一段时间,观察各试管中熟精肉块、熟马铃薯块的体积变化[提示:也可以只用2支试管,每支试管各加1块熟精肉块和熟马铃薯块(分别标记),1号试管加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2号试管中加H2O。

(7)结果与分析:只有1号试管中的肉块体积变小(或消失),证明捕虫草叶囊中的液体只含蛋白酶而不含淀粉酶。

2、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红色物质,这是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请根据这一反应特征,利用下列材料,设计一个实验来证明人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1)实验目的:证明人的唾液淀粉酶是蛋白质。

(2)实验原理:人的唾液淀粉酶和蛋清的主要成分是蛋白质,在碱性溶液中,蛋白质与CuSO4反应能产生紫红色物质。

(3)实验方法:对比实验法。

(4)实验中测定的指标(衡量实验结果的标准):蛋白质的双缩脲反应产生紫红色物质。

(5)材料、药品、器具:

①材料:蛋清、人的唾液淀粉酶。

②药品: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B液:0.01g/mL的CuSO4)。

③器具:试管、量筒、滴管。

(6)对照组的设置:以蛋清为对照组。

(7)操作步骤:a、取2支相同的试管,编号;b、1号试管中加入2mL稀释的蛋清,2号试管中加入2mL新鲜的人的唾液;c、向2支试管中各加入2mLA液并摇匀,再各滴加3滴B液摇匀;d、观察比较2支试管中溶液的颜色。

(8)结果:两试管均呈紫红色,证明了人的唾液酶是蛋白质。

高考模拟

3、下面是一个探究激素甲是否能引起已阉割成年雄性小鼠求偶行为的实验及结果预测。请回答:

(1)选取一批已阉割的无求偶行为的成年雄性小鼠,随机分成A、B两组,A组注射激素甲溶液作为实验组;B组注射等量的生理盐水作为对照组。设置对照组的目的是排除生理盐水的干扰。

(2)预测实验结果:若A组表现求偶行为,B组不表现求偶行为,则表明该激素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若A、B组均不表现求偶行为,则表明该激素不能引起阉割小鼠求偶行为。

高中生物重点章节

2012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理综生物(北京卷)

1. 细胞中不能合成ATP的部位是

A.线粒体的内膜 B.叶绿体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C. 内质网的膜 D.篮藻 (蓝细菌)中进行光反应的膜结构

答案:C

解析:考察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理解能力。线粒体的内膜是有氧呼吸的第三阶段的场所,产生大量的ATP。光合作用的光反应,能够利用光能,合成ATP。内质网是有机物的合成场所,往往消耗ATP,不能合成ATP。

2. 从生命活动的角度理解,人体的结构层次为

A.原子、分子、细胞器、细胞 B. 细胞、组织、器官、系统

C.元素、无机物、有机物、细胞 D.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

答案:B

解析:考察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理解能力。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从小到大是细胞、组织、器官、系统、个体、种群、群落、生态系统和生物圈。元素、原子、分子、化合物都不是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人体是属于个体层次,由胞、组织、器官、系统组成。

3. 金合欢蚁生活在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 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推论是

A. 金合欢蚁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 B. 金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 金合欢蚁为金合欢树驱逐竞争者 D.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共同(协同)进化

答案:C

解析:考察种间关系和共同进化,理解能力。金合欢蚁以金合欢树的花蜜等为食,从金合欢树获得能量,A正确。金合欢蚁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金合欢蚁与其他植食动物是竞争关系,而金 合欢树与其他植食动物则是捕食关系,所以B正确,C错误。从题干可知金合欢蚁和金合欢树是互利共生的关系,两者共同进化。

4.下图所示实验能够说明

A. 病毒抗原诱导B细胞分化的作用 B. 浆细胞产生杭体的作用

C.病毒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作用 D. 效应T淋巴细胞的作用

答案:D

解析:考察免疫调节和生物实验,理解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当小鼠感染病毒后,由于病毒寄生在宿主细胞内,所以进行细胞免疫,产生效应T细胞。把效应T细胞与被病毒感染的小鼠细胞混合培养,测定上清液的放射性,最终能说明效应T细胞能与靶细胞密切接触 ,诱导靶细胞细胞凋亡,最终使病毒暴露在细胞外。

5. 高中生物学实验中,在接种时不 进行严格无菌操作对实验结果影响最大的一项是

A. 将少许干酵母加入到新鲜的葡萄汁中

B. 将毛霉菌液接种在切成小块的鲜豆腐上

C. 将转基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

D. 将土壤浸出液涂布在无菌的选择培养基上

答案:C

解析:考察微生物的培养和应用,实验分析能力。将转基 因植物叶片接种到无菌培养基上,是实行植物组织培养,必需严格的无菌操作,否则会失败。

29. (18分)

为研究细胞分裂素的生理作用,研究者将菜豆幼苗制成的插条插入蒸馏水中(图1).对插条的处理方法及结果见图2.

(1) 细胞分裂素是一种植物激素。它是由植物体的特定部位____________,再被运输到作用部位,对生长发育起____________作用的____________有机物。

(2)制备插条时除去根系和幼芽的主要目的是____________,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培养的原因是____________。

(3)从图2中可知,对插条进行的实验处理包括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在实验I中,对A叶进行实验处理,导致B叶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该实验的对照处理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实验III、IV的结果表明,B叶的生长与A叶的关系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研究者推测“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为证明此

推测,用图1所示插条去除B叶后进行实验,实验组应选择的操作最少包括____________

(填选项前的符号).

a.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1叶 b.用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c.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1页 d. 用14C-淀粉溶液涂抹A2页

e.用14C-氨基酸溶液涂抹A2叶 f.用14C-细胞分裂素溶液涂抹A2叶

g.检测A1叶的放射性强度

29.

(1)产生 调节 微量的

(2)减少内源激素的干扰 外来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生长受抑制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a、e、g

解析:

(1)考察植物激素的概念,识记类知识。

(2)考察实验探究能力,进行对照实验必需遵循单一变量原则,保证无关变量相同而适宜,以减少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读懂题意,依题作答,从题干可知,自变量为细胞分裂素,B叶面积相对值为因变量,其他则为无关变量,除去根系和幼芽,是因为根系和幼芽能够合成生长素等激素,因此除去可以减少根系和幼芽产生的植物激素对实验结果干扰;插条插在蒸馏水中而不是营养液中,比较两者的不同在于后者含有各种营养物质,外来的营养物质会对实验结果造成干扰。

(3)考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实验处理方法,可以用比较分析法。对比Ⅰ、Ⅱ组可知不同点在于用细胞分裂素分别处理A、B叶片,对比Ⅱ、Ⅲ、Ⅳ组可知不同点在于不同插条上去除不同数目的A叶。

(4)考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实验结果和对照处理方法。据Ⅰ组的实验结果可知,实验处理结果是B叶面积相对值更小,说明B叶的生长受抑制。对照处理的方法包括空白对照,如果用溶液处理,则对照组为单纯溶剂处理,所以应该为用蒸馏水同样处理A叶。

(5)考察实验探究能力,分析实验结果。对比Ⅲ、Ⅳ组的实验可知,Ⅳ组的A叶片数少,而实验结果不管对照组还是实验组,Ⅳ组的B叶面积相对值更小,说明A叶数量越少,B叶生长越慢。

(6)考察实验探究能力,能够简单设计实验。据实验目的“细胞分裂素能够引起营养物质向细胞分裂素所在部位运输”,通读选项,可知g一定要选,因为只有g是检测因变量,根据g,可推出,A1叶涂细胞分裂素,A2叶涂被标记的营养物质。

30.(16分)

在一个常规饲养的实验小鼠封闭种群中,偶然发现几只小鼠在出生第二周后开始脱毛,以后终生保持无毛状态。为了解该性状的遗传方式,研究者设置了6组小鼠交配组合,统计相同时间段内繁殖结果如下。

(1)己知Ⅰ、Ⅱ组子代中脱毛、有毛性状均不存在性别差异,说明相关基因位于_____染色体上。

(2) Ⅲ组的繁殖结果表明脱毛、有毛性状是由____________基因控制的,相关基因的遗传符合____________定律。

(3) Ⅳ组的繁殖结果说明,小鼠表现出脱毛性状不是____________影响的结果。

(4)在封闭小种群中,偶然出现的基因突变属于____________。此种群中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的条件是____________。

(5)测序结果表明:突变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推测密码子发生的变化是_____(填选项前的符号)。   

A. 由GGA变为AGA B.由CGA变为GGA

C. 由AGA变为UGA D. 由CGA变为UGA

(6)研突发现,突变基因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小于突变前基因表达的蛋白质,推测出现此现象的原因是蛋白质合成 。进一步研究发现,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据此推测脱毛小鼠细胞的_ 下降,这就可以解释表中数据显示的雌性脱毛小鼠的_____________原因。

30.

(1)常

(2)一对等位孟德尔分离

(3)环境因素

(4)自发/自然突变 突变基因的频率足够高

(5)D

(6)提前终止 代谢速率 产仔率低

解析:

(1)考察基因的位置,据“脱毛、有毛性状不存在性别差异”可知,该性状与性别无关,位于常染色体上。

(2 )考察基因的分离定律和自由组合定律,据Ⅲ组的繁殖结果可得有毛:脱毛≈3.8,接近一对相对性状的性状分离比3:1,可得出,该性状是由一对等位基因控制的,遗传符合孟德尔遗传规律。

(3)考察性状与基因的关系,据Ⅳ组的繁殖结果,亲本都是脱毛纯合子,后代全部都是脱毛,说明该性状是由基因控制的,而不是环境因素影响的结果。

(4)考察基因突变的类型:自然突变和人工诱变;同时出现几只脱毛小鼠说明突变基因的频率高。

(5)考察基因与密码子的关系,基因序列模板链中的1个G突变为A,则密码子改变为由C变为U,只有D选项符合题意

(6)基因突变导致表达的蛋白质相对分子质量明显变小,说明蛋白质的合成提前终止;该蛋白质会使甲状腺激素受体的功能下降,说明甲状腺激素的作用减弱,新陈代谢速率下降。

对比雌性脱毛小鼠和有毛脱毛小鼠的实验结果可以得出,雌性脱毛小鼠产仔率低。

31.(16分)科学家为了研究蛋白A的功能,选用细胞膜中缺乏此蛋白的非洲爪蟾卵母细胞进行实验,处理及结果见下表。

实验组号

在等渗溶液中进行的处理

在低渗溶液中测定卵细胞的水通透速率(cm/s×10-4)

I

向卵母细胞注入微量水(对照)

27.9

II

向卵母细胞注入蛋白A的mRNA

210.0

III

将部分II细胞放入含HgCl2的等渗溶液中

80.7

IV

将部分III组细胞放入含试剂M的等渗溶液中

188.0

(1)将I组卵母细胞放入低渗溶液后,水分子经自由扩散(渗透)穿过膜的____________进入卵母细胞。

(2)将蛋白A的mRNA注入卵母细胞一定时间后,该mRNA____________的蛋白质进入细胞膜,使细胞在低渗溶液中体积____________。

(3)与II组细胞相比,III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____________,说明HgC12对蛋白A的功能有____________作用。比较III、IV组的结果,表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____________。推测HgC12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而是破坏了蛋白A的____________。

(4)已知抗利尿激素通过与细胞膜上的____________结合,可促进蛋白A插入肾小管上皮细胞膜中,从而加快肾小管上皮细胞对原尿中水分子的____________。

(5)综合上述结果,可以得出____________的推论。

31

(1)磷脂双分子层

(2)翻译迅速增大

(3)明显降低 抑制 部分恢复 空间结构

(4)受体重吸收

(5)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

解析:

(1)考察生物膜的结构和自由扩散,自由扩散不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所以水穿过膜,就是穿越了磷脂双分子层。

(2)考察翻译和水分进出细胞,mRNA是翻译的模板。根据实验Ⅱ可知,蛋白A可以提高水的通透速率,因此细胞在低渗溶液会吸水而膨胀。

(3)考察实验分析能力,从实验结果可知:与II组细胞相比,III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降低,说明HgC12对蛋白A的功能有抑制作用;与III组细胞 相比,IV组细胞对水的通透性升高,但是没有恢复到II组的水平,说明试剂M能够使蛋白A的功能部分恢复,最终可以推测HgC12没有改变蛋白A的氨基酸序列,而是破坏了蛋白A的空间结构。

(4)考察水盐平衡调节,见答案。

(5)考察实验分析能力,从实验结果可知,蛋白A可以提高水通透速率,意味着蛋白A是水通道蛋白。

2012年北京卷理综生物试题点评

一、整体分析:

北京市2012年高考理综已经落下了帷幕,从整体上看,所考查的内容都是 在考纲范围之内的,没有太难、太偏的题,难度与去年高考相比还是比较简单的,和去年相比没有太大的新意,也没有特别的亮点,选择题更偏基础一点,而大题虽然略有难度,3道题都是以实验的形式出现,但都是平时学生练习比较多的常规实验,前两道题不出所料,一道是必修三植物激素的实验,第二道是必修二遗传实验分析,而第三道实验则是以必修一的物质跨膜运输和蛋白质为基础,主要考察学生的审题能力和实验分析能力,具体情况如下:

二、考点分布

试题序号

知识点

分值

1

细胞器(必修一)

6

2

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必修一)

6

3

生态系统(必修三)

6

4

免疫(必修三)

6

5

发酵、微生物培养、组培(选修一)

6

29

细胞分裂素实验(必修三)

18

30

遗传实验分析(二)

16

31

实验分析(物质跨膜运输、蛋白质)必修一

16

从表中我们能够看出,知识的考察还是比较全面的,基本都是高中生物的重点内容,比如说必修一的细胞器、生命系统的结构层次、物质跨膜运输和蛋白质,分值大约在28分左右,必修二的遗传,分值在16分左右。必修三植物激素调节、生态系统、免疫,分值大约在30分左右。而选修一发酵、微生物培养、组培,分值在6分左右。

三、难点分析

在高考的选择题中,可能问题最大的就在于第3题的生态题,具体情况如下:

金合欢蚁生活在 金合欢树上,以金合欢树的花蜜为食,同时也保护金合欢树免受其他植食动物的伤害,如果去除金合欢蚁,则金合欢树的生长减缓且存活率降低。由此不能得出的结论是()

A、合欢蚁从合欢树获得能量B、合欢蚁为自己驱逐竞争者

C、合欢蚁为合欢树驱逐竞争者D、合欢蚁和合欢树共同进化

本题还是体现了新课改的思想的,一方面考察大家分析问题的能力,一方面考察大家对生态系统里面核心概念的理解。

在大题中后两道都比较常规,一个是常规遗传实验分析,一个是常规实验分析,可能难度最大的就在于第一题了,这道题的关键点在于第6问中的实验原理的预测,所以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学生的审题能力及分析问题能力。

三、高考趋势展望

不出所料,从今年题型来看,比较注重知识基础的考察,特别是对书上一些核心名词和核心过程的理解,这从选择题中有所体现,那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状况呢?一方面是由于去年的生物在出题思路上转变太大,考生无法适应,所以今年回调,实现课改的平稳过渡,也就是传说中的大小年原理,所以从这方面看,来年的考试一定会在四大能力方面有所提升,而且会更注重知识本身的机理的考察。另外,今年的实验题微多,其中对学生基本的基本实验能力,实验分析能力和审题能力提出了很高的要求,这也是现在学生比较薄弱的点,这也是新课改的趋势,如果只是背概念,而不掌握实验方法,提高审题能力,也是拿不到分数的,所以在来年的高考中,必然还会加强基本能力的考察,所以在平时的学习中注重多注重实验能力及审题能力的训练。

以上只是根据这次考试提出的一些参考,有不 到的地方请指正,也很高 兴与大家进行交流。

福建高考生物能做全国命题的吗

重要的观点、结论

1.生物体具有共同的物质基础和结构基础。细胞是一切动植物结构的基本单位。病毒没有细胞结构。细胞是生物体的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

2.新陈代谢是生物体进行一切生命活动的基础,是生物最基本的特征,是生物与非生物的最

本质的区别。

3.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特征,使各物种既能基本上保持稳定,又能不断地进化。生物的遗传特

性,使生物物种保持相对稳定。生物的变异特性,使生物物种能够产生新的性状,以致形

成新的物种,向前进化发展。

4.生物体具应激性,因而能适应周围环境。生物体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境。

5.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在无机自然界都可以找到,没有一种化学元素是生物界所特有的,这个事实说明生物界和非生物界具统一性。生物界与非生物界还具有差异性。组成生物体的化学元素和化合物是生物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

6.糖类是细胞的主要能源物质,葡萄糖是细胞的重要能源物质。淀粉和糖元是植物、动物细胞内的储能物质。蛋白质是一切生命活动的体现者。脂肪是生物体的储能物质。核酸是一切生物的遗传物质。

7.组成生物体的任何一种化合物都不能够单独地完成某一种生命活动,只有这些化合物按照一定的方式有机地组织起来,才能表现出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现象。细胞就是这些物质最基本的结构形式。

8.细胞膜具一定的流动性这一结构特点,具选择透过性这一功能特性。

9.细胞壁对植物细胞有支持和保护作用。线粒体是活细胞进行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叶绿体是绿色植物光合作用的场所。核糖体是细胞内将氨基酸合成为蛋白质的场所。染色质和染色体是细胞中同一种物质在不同时期的两种形态。细胞核是遗传物质储存和复制的场所,是细胞遗传特性和细胞代谢活动的控制中心。

10.构成细胞的各部分结构并不是彼此孤立的,而是互相紧密联系、协调一致的,一个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细胞只有保持完整性,才能够正常地完成各项生命活动。

11.原核细胞最主要的特点是没有由核膜包围的典型的细胞核。

12.细胞以分裂的方式进行增殖,细胞增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和遗传的基础。

13.细胞有丝分裂的重要意义(特征),是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过复制以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去,因而在生物的亲代和子代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对生物的遗传具重要意义。

14.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植株的能力,也就是保持着细胞全能性。

15.酶的催化作用具有高效性和专一性,需要适宜的温度和pH值等条件。

16.ATP是新陈代谢所需要能量的直接来源。

17.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一部分氨基酸和脂肪也是光合作用的直接产物。所以确切地说,光合作用的产物是有机物和氧。光能在叶绿体中的转换,包括三个步骤:光能转换成电能;电能转换成活跃的化学能;活跃的化学能转换成稳定的化学能。

18.植物成熟区表皮细胞吸收矿质元素和渗透吸水是两个相对独立的过程。

19.C4植物的叶片中,围绕着维管束的是呈“花环型”的两圈细胞:里面的一圈是维管束鞘细胞,外面的一圈是一部分叶肉细胞。

20.高等的多细胞动物,它们的体细胞只有通过内环境,才能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

21.糖类、脂类和蛋白质之间是可以转化的,并且是有条件的、互相制约着的。

22.植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是激素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命活动调节的基本形式包括神经调节和体液调节,其中神经调节的作用处于主导地位。激素调节是体液调节的主要内容。

23.向光性实验发现:感受光刺激的部位在胚芽鞘尖端,而向光弯曲的部位在尖端下面的一段,向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少,生长得慢;背光的一侧生长素分布的多,生长得快。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影响往往具有两重性。这与生长素的浓度高低和植物器官的种类等有关。一般说,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在没有受粉的番茄(黄瓜、辣椒等)雌蕊柱头上涂一定浓度的生长素溶液可获得无籽果实。

24.垂体除了分泌生长激素促进动物体的生长外,还能分泌促激素调节、管理其他内分泌腺的分泌活动。下丘脑是机体调节内分泌活动的枢纽。通过反馈调节作用,血液中的激素经常维持在正常的相对稳定的水平。相关激素间具有协同作用和拮抗作用。

25.(多细胞)动物神经活动的基本方式是反射,基本结构是反射弧(即: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反射弧)。在中枢神经系统中,调节人和高等动物生理活动的高级中枢是大脑皮层。

26.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是单方向的,只能从一个神经元的轴突传递给另一个神经元的细胞体或树突,而不能向相反的方向传递。

27.有性生殖产生的后代具双亲的遗传特性,具有更大的生活能力和变异性,因此对生物的生存和进化具重要意义。营养生殖能使后代保持亲本的性状。

28.减数分裂的结果是,产生的生殖细胞中的染色体数目比精(卵)原细胞减少了一半。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数目的减半发生在减数第一次分裂中。减数分裂过程中联会的同源染色体彼此分开,说明染色体具一定的独立性;同源的两条染色体移向哪极是随机的,不同源的染色体(非同源染色体)间可进行自由组合。

29.一个卵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只形成一个卵细胞(一种基因型)。一个精原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形成四个精子(两种基因型)。

30.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对于维持每种生物前后代体细胞染色体数目的恒定,对于生物的遗传和变异,都是十分重要的。

31.对于有性生殖的生物来说,个体发育的起点是受精卵。

32.很多双子叶植物成熟种子中无胚乳(如豆科植物、花生、油菜、荠菜等),是因为在胚和胚乳发育的过程中胚乳被子叶吸收了,营养贮藏在子叶里,供以后种子萌发时所需。单子叶植物一般有胚乳(如水稻、小麦、玉米等)。植物花芽的形成标志着生殖生长的开始。

33.高等动物的个体发育包括胚的发育和胚后发育。胚的发育包括:受精卵→卵裂→囊胚→原肠胚→三个胚层分化→组织、器官、系统的形成→动物幼体。

34.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中,在前后代之间保持一定的连续性的是DNA,而不是蛋白质,从而证明了DNA 是遗传物质。绝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因此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在真核细胞中,DNA是主要遗传物质,而DNA又主要分布在染色体上,所以染色体是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

35.在DNA分子中,碱基对的排列顺序千变万化,构成了DNA分子的多样性;而对某种特定的DNA分子来说,它的碱基对排列顺序却是特定的,又构成了每一个DNA分子的特异性。这从分子水平说明了生物体具有多样性和特异性的原因。

36.遗传信息是指基因上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遗传密码是指信使RNA上的核糖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密码子是指信使RNA上的决定一个氨基酸的三个相邻的碱基。信使RNA上四种碱基的组合方式有种,其中,决定氨基酸的有61种,3种是终止密码子。反密码子是指转运RNA上能够和它所携带的氨基酸的密码子配对的三个碱基,由于决定氨基酸的密码子有61种,所以,反密码子也有61种。

37.遗传信息的传递是通过DNA分子的复制来完成的,从亲代DNA传到子代DNA,从亲代个体传到子代个体。子代与亲代在性状上相似是由于子代获得了亲代复制的一份DNA的缘故。由于不同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碱基顺序)不同,因此,不同的基因含有不同的遗传信息(即:基因的脱氧核苷酸的排列顺序就代表遗传信息)。

38.DNA分子独特的双螺旋结构为复制提供了精确的模板;通过碱基互补配对,保证了复制能够准确地进行。

39.基因是有遗传效应的DNA片段,基因在染色体上呈线性排列,染色体是基因的主要载体(叶绿体和线粒体中的DNA上也有基因存在)。一般情况下,一条染色体上有一个DNA分子,在一个DNA分子上有许多基因。

基因的表达是通过DNA控制蛋白质的合成来实现的,包括转录和翻译两个过程。

一些基因通过控制酶的合成来控制代谢过程,从而控制生物的性状;一些基因通过控制蛋白质分子的结构来直接影响性状。

40.生物的遗传是细胞核和细胞质共同作用的结果。

细胞质遗传的特点:母系遗传;杂交后代性状不会出现一定的分离比。

线粒体和叶绿体中的DNA,都能进行自我复制,并通过转录和翻译控制某些蛋白质的合成。

41.生物个体基因型和表现型的关系是:基因型是性状表现的内在因素,而表现型则是基因

型的表现形式。在个体发育过程中,生物个体的表现型不仅要受到内在基因的控制,也要

受到环境条件的影响,表现型是基因型和环境相互作用的结果。

42.在杂种体内,等位基因虽然共同存在于一个细胞中,但是它们分别位于一对同源染色体

上,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具有一定的独立性。在进行减数分裂的时候,等位基

因随着配子遗传给后代,这就是基因的分离规律。

具有两对(或更多对)相对性状的亲本进行杂交,在F1进行减数分裂形成配子时,

等位基因随着同源染色体的分离而分离的同时,非同源染色体上的基因则表现为自由组

合。这一规律就叫基因的自由组合规律,也叫独立分配规律。

43.由显性基因控制的遗传病的发病率是很高的,一般表现为代代遗传。

44.在近亲结婚的情况下,他们有可能从共同的祖先那里继承相同的隐性致病基因,而使其

后代出现病症的机会大大增加,因此,近亲结婚应该禁止。我国的婚姻法规定,直系血亲

和三代以内的旁系血亲禁止结婚。

45.一般地说,色盲这种遗传病是由男性通过他的女儿遗传给他的外甥的(交叉遗传)。

46.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来源,也是生物进化的重要因素,它可以产生新基因。

基因突变是在一定的外界环境条件或生物内部因素作用下,由于基因中脱氧核苷酸的种

类、数量和排列顺序的改变而产生的。也就是说,基因突变是基因的分子结构发生了改变

的结果。

47.自然界中的多倍体植物,主要是受外界条件剧烈变化的影响而形成的。人工形成的多倍

体植物是用秋水仙素处理萌发的种子或幼苗,使有丝分裂前期不能形成纺锤体。

48.利用单倍体植株培育新品种,可以明显地缩短育种年限。

所谓的利用单倍体进行秋水仙素处理可以得到纯合体,这里要有一个前提条件,那就是这个单倍体必须是针对二倍体而言,即是由二倍体的配子培育而成的单倍体。

49.自然选择学说包括:过度繁殖、生存斗争、遗传和变异、适者生存。遗传和变异是生物进

化的内在因素;生存斗争推动着生物的进化,它是生物进化的动力;适应是自然选择的结果。生物的变异一般是不定向的,而自然选择则是定向的(定在与生存环境相适应的方向上)。定向的自然选择决定着生物进化的方向。凡是生存下来的生物都是对环境能适应的,而被淘汰的生物都是对环境不适应的。这就是适者生存,不适者被淘汰,称为自然选择。当生物产生了变异以后,由自然选择来决定其生存或淘汰。

50.种群是生物进化的单位,突变(包括基因突变和染色体变异)和基因重组产生进化的原材

自然选择决定生物进化的方向,隔离导致物种的形成。生物进化的实质是种群基因频率的改变。突变和基因重组、自然选择、隔离是物种形成的三个基本环节。

51.环境中的各种生态因素,对生物体是同时共同其作用的。生物的生存和繁衍受各种生态因素的综合影响,这些生态因素共同构成了生物的生存环境。

生物与生存环境的关系是:适应环境,受到环境因素的影响,同时也在改变环境。

生物与环境之间是相互作用的,它们是一个不可分割的统一整体。所有的生态系统都有一个共同的特点就是既有大量的生物,还有赖以生存的无机环境,二者是缺一不可的。

52.森林是生物圈中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的主体。由于森林生态系统面积广阔,结构复杂,光合效率高,因此是地球上生产力最高的生态系统,是生物圈的能量基地。

53.生产者所固定的太阳能的总量便是流经这个生态系统的总能量。

54.食物链是通过食物关系而构成生态系统中的物质和能量的流动渠道。它既是能量转换链,也是物质传递链。在生态农业中还是价值增殖链。

55.在食物链和食物网中,越是位于能量金字塔顶端的生物,得到的能量越少,而通过生物

富集作用,体内的有害成分却越多。

人们研究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主要目的,就是设法调整生态系统的能量流动关系,使能量流向对人类最有益的部分。

能量流动和物质循环之间互为因果、相辅相成,具有不可分割的联系。

56.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包括抵抗力稳定性和恢复力稳定性。一般情况下,二者的关系是相反

的,即抵抗力稳定性大,则恢复力稳定性就小,反之亦是。

生态系统之所以具有抵抗力稳定性,是因为生态系统内部具有一定的自动调节能力。一般地说,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单纯,营养结构越简单,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小,抵抗力稳定性就越低。相反,生态系统的成分越多样,营养结构越复杂,自动调节能力就越大,抵抗力稳定性就越高。

57.生物多样性包括遗传多样性、物种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多样性。生物多样性是人类赖以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我们强调自然保护,并不意味着禁止开发和利用。而是反对无计划地开发和利用。

58.可持续发展的生态农业的生产模式由传统的“原料-产品-废料”改变为现代的“原料-

产品-原料-产品”。

生态学的原理是发展生态农业的主要理论基础:生态系统中能量多级利用和物质循环再生;生态系统中的各种生物之间存在着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的关系。

59.生物圈的形成是地球的理化环境与生物长期相互作用的结果,是地球上生物与环境共同进

化的产物,是生物与无机环境相互作用而形成的统一整体。

生物圈可以说在物质上是一个自给自足的系统。

60.稳态是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是通过人体自身的条件来实现的。

人体内水和无机盐的平衡,是在神经和激素共同作用下,主要通过肾脏来完成的。

61.人体的营养物质具有三方面的功能:提供能量;提供构建和修复机体组织的物质;提供调节机体生理功能的物质。

62.免疫可以分为非特异性免疫和特异性免疫。

在特异性免疫中发挥免疫作用的主要是淋巴细胞。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免疫物质共同组成人体的免疫系统,这是特异性免疫的物质基础。

特异性免疫反应大体上都可以分为三个阶段:感应阶段是抗原处理、呈递和识别阶段;反应阶段是B细胞、T细胞增殖分化,以及记忆细胞形成的阶段;效应阶段是效应T细胞、抗体和淋巴因子发挥免疫效应的阶段。

63.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要比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复杂。真核细胞的基因结构的主要特点是:编码区是间隔的,不连续的。也就是说: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外显子)被不能够编码蛋白质的序列(内含子)分割开来,成为一种断裂的形式。

.人类基因组是指人体DNA分子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人类基因组计划就是分析测定人类基因组的核苷酸序列,其主要内容包括绘制人类基因组的四张图:遗传图、物理图、序列图、转录图。

65.细胞内的各种生物膜不仅在结构上有一定的联系,在功能上也是既有明确的分工,又有紧密的联系。各种生物膜相互配合、协同工作,才使得细胞这台高度精密的生命机器能够持续、高效地运转。

66.植物细胞工程通常采用的技术手段有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等。这些技术的理论基础是植物细胞的全能性。

高度分化的植物细胞只有脱离了植物体,在一定的外部因素作用下,经过细胞分裂形成愈伤组织,才表现出全能性。

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缘杂交不亲和的障碍,从而培育出作物新品种。

67.动物细胞工程常用的技术手段有:动物细胞培养、动物细胞融合、单克隆抗体、胚胎移植、核移植等。

68.微生物包括病毒界、原核生物界、真菌界、原生生物界的生物。

69.人类几种遗传病及显隐性关系:

类别 名称

常染色体单基因遗传病

隐性:白化病、先天性聋哑、苯丙酮尿症

显性:多指、软骨发育不全

今年2019年理科高考考纲是怎样的

福建高考生物不能做全国命题。

一、福建高考卷命题。

福建高考语文、数学、外语是新高考全国卷Ⅰ,物理、历史、化学、生物、思想政治、地理是本省自主命题。

二、福建新高考模式。

福建新高考采取3+1+2新高考模式。首先“3”为统考科目:语文、数学、外语3门,不分文理,由教育部考试中心统一命题,3门科目以每门150分原始分计入总分。

其中外语考试科目分英语、俄语、日语、法语、德语、西班牙语等6个语种,由考生任选其中一个语种参加考试。报考外语专业的考生,应参加外语口语测试,且成绩符合相关高校(专业)的报考要求。

剩下思想政治、历史、地理、物理、化学、生物6门,考生首先在物理、历史2门科目中选择1门,每门均为100分,以原始分计入总分;再从思想政治、地理、化学、生物4门科目中选择2门,由各省命题,通过等级赋分的方式,将赋分后的成绩计入考生总成绩。

福建高考生物复习方法:

1、依据考纲,梳理知识。

复习不能搞“全面开花”,不要平均使用力量,要学会抓关键与重点,重点应放在认真对照“考试大纲”,明确所考查的知识点,重新回归教材,有系统、有条理的梳理并落实基础知识,建立知识网络。

2、回顾错题,查漏补缺。

将平时做过的、考过的重点试卷再认真浏览一遍,注意试卷上经常出现的问题,注意自己经常出错误的问题,整理归类后分析出症结,注意找出自己的缺漏,有针对性地进行补救,少犯错误少失分。

3、精选精做,保持状态。

要适当做练习,保持熟练度,不然会“手生”,高考时跟不上速度。不要花费大量时间找题做,适当做两套综合试卷,热热身,但不要再去做很多怪题、难题和偏题。习题训练时,可以安排在与高考一样的时间段内,以高考的心态做些试卷,到高考时就会以平常心态做卷子。

人教版生物必修1考纲

1月31日,2019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正式公布。《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是高考命题的规范性文件和标准,是考试评价、复习备考的依据。《考试大纲》明确了高考的性质和功能,规定了考试内容与形式,对实施高考内容改革、规范高考命题具有重要意义。

语文:

2019年高考语文科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考试内容分为阅读和表达两个部分。阅读部分包括现代文阅读和古诗文阅读,表达部分包括语言文字应用和写作。

数学(理科):

高考理科数学科要求考查考生空间想象能力、抽象概括能力、推理论证能力、运算求解能力、数据处理能力以及应用意识和创新意识。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两部分。必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必修内容和选修系列 2 的内容;选考内容为《课程标准》的选修系列 4 的 “坐标系与参数方程”、“不等式选讲”等 2 个专题。

物理:

高考物理试题着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科学素养,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注意物理与科学技术、社会和经济发展的联系,注意物理知识在日常学习生活、生产劳动实践等方面的广泛应用。

要考查的物理知识包括力学、热学、电磁学、光学、原子物理学、原子核物理学等部分。

化学:

高考化学科命题注重测量自主学习的能力,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与化学有关的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考试范围分为必考内容和选考内容。必考内容涵盖必修模块“化学 1”“化学 2”和选修模块“化学反应原理”的内容。选考内容为选修模块“物质结构与性质”和“有机化学基础”,考生从中任意选一个模块考试。

生物:

高考生物试题注重考查考生的知识、能力和素养,强调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生物学科知识在日常生活、生产实践等方面的应用。

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课程标准选修模块 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 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

英语:

考核内容包括:语言知识及语言运用。语言知识要求考生掌握并能运用英语语音、词汇、语法基础知识以及所学功能意念和话题,要求词汇量为3500 左右。语言运用包括听力、阅读、写作和口语。

2017高考生物考纲新增 保护生态系统多样性的意义

必修1《分子与细胞》考纲内容整理

1细胞的分子组成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的结构通式是怎样的?结构特点是什么?(必修1P21)

蛋白质的基本组成单位——氨基酸。约有20种。每种氨基酸分子至少都含有一个氨基(-NH2)和一个羧基(-COOH),并且都有一个氨基和一个羧基连接在同一个碳原子上。

2.氨基酸是以什么方式连接的?它们之间形成的化学键叫什么?如何表示?(必修1P22)

两个氨基酸形成二肽的缩合反应:

R1 R2 R1 R2

| | 酶 | |

NH2—C—COOH + NH2—C—COOH NH2—C—CO—NH—C—COOH +H2O

| | | |

H H H H

氨基酸分子通过脱水缩合形成肽,连接两个氨基酸分子的键叫肽键(—NH—CO—)。

氨基酸形成蛋白质的过程:氨基酸 → 二肽 → 三肽 … → 多肽 → 蛋白质

3.n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几个分子H2O?形成几个肽键?如果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呢?

n个氨基酸形成1条肽链时,脱掉n-1个H2O,形成n-1个肽键。同理,n个氨基酸形成m条肽链,脱掉n-m个H2O,形成n-m个肽键。

肽键数=脱去的水分子数=蛋白质中氨基酸总数—肽链条数

4.蛋白质的分子结构具有多种多样的原因是什么?(必修1P23)

氨基酸的种类和数目不同、排列顺序千变万化;空间结构千差万别。

5.举例说明蛋白质的功能。

①构成细胞和生物体;②运输作用:如血红蛋白、载体。③催化作用:如绝大多数的酶都是蛋白质。④调节作用:如蛋白质激素中的胰岛素。⑤免疫作用:如抗体是蛋白质。总之,蛋白质是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

6.生物体内核酸的种类和遗传物质的种类。

核酸种类 遗传物质

原核生物 2种(DNA和RNA) 是DNA

真核生物 2种(DNA和RNA) 是DNA

病毒 DNA病毒 只有一种核酸是DNA(如:噬菌体) 是DNA

RNA病毒 只有一种核酸是RNA(如:烟草花叶病毒、HIV病毒、SRAS病毒) 是RNA

7.生物大分子(多糖、蛋白质、核酸)、脂质等有机物以碳链为骨架(必修1P33)

8.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种类是:(必修1P16)

细胞中常见的化学元素有20多种。分为大量元素和微量元素。

9.组成生物体的主要化学元素的重要作用是什么?

C是构成细胞的基本元素, Fe构成血红蛋白,Mg是合成叶绿素的必需元素。

10.核酸的种类及基本单位是什么?(必修1P26)遗传信息的携带者——核酸,核酸的基本单位——核苷酸。

种类 脱氧核糖核酸(DNA) 核糖核酸(RNA)

组成单位 脱氧核苷酸(4种) 核糖核苷酸(4种)

核苷酸

组成 碱基 T、A、G、C U、A、G、C

五碳糖 脱氧核糖 核糖

磷酸 磷酸 磷酸

分布 细胞核、线粒体、叶绿体 细胞质

空间结构 双螺旋结构 单链结构

功能 决定生物的遗传和变异 参与蛋白质的合成

显色反应 遇甲基绿呈绿色 遇吡罗红呈红色

11.糖类的种类与作用:(必修1P30)

单糖:五碳糖(脱氧核糖、核糖),六碳糖(葡萄糖、果糖)

种类 二糖:蔗糖、麦芽糖(植物体内)、乳糖(动物体内)

多糖:淀粉、纤维素(植物体内)、糖原(动物体内)

功能:是主要的能源物质。

植物特有的糖类:蔗糖、淀粉、纤维素。

动物特有的糖类:乳糖、糖原(肝糖原、肌糖原)

动、植物共有的糖类:脱氧核糖、核糖、葡萄糖

还原糖的鉴定:用斐林试剂,有砖红色沉淀。

12.脂质的种类与作用:(必修1P32)

脂肪:是细胞内良好的储能物质,

种类 磷脂:构成生物膜的重要成分

固醇:如胆固醇、性激素、维生素D。

13.水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必修1P34)

含量:水在细胞中的含量最多。存在形式:自由水:多, 结合水:少。

功能:结合水是细胞的组成成分,自由水是良好的溶剂、能运输营养和废物、参与反应

14.无机盐在细胞中的存在形式与作用:(必修1P35)存在形式:离子

功能:①组成细胞中的化合物:如血红蛋白中含Fe、叶绿素中含Mg 。 ②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生命活动:如哺乳动物血液中钙离子含量太低,会出现抽搐。 ③ 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

1.2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必修1P10)细胞学说的建立者主要是施莱登和施旺两位科学家。

2.细胞学说的内容和意义:(必修1P10)

内容: ①细胞是生物体(除病毒)结构和功能的基本单位。②细胞是一个相对独立的单位。③新细胞可以从老细胞中产生。

意义:建立于19世纪的细胞学说,揭示细胞统一性和生物体结构统一性。

3.制备细胞膜的材料、方法是:(必修1P40)

材料:哺乳动物的红细胞。因为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没有细胞核和众多的细胞器。方法:把红细胞放在清水中,让其吸水涨破。

4.细胞膜化学成分:(必修1P41)化学成分:主要由脂质和蛋白质组成,还有少量的糖类。

5.细胞膜的功能是:(必修1P42)

①将细胞与外界环境分隔开。②控制物质进出细胞。③进行细胞间的信息交流。

6.生物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必修1P68)

结构:

①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膜的基本支架

(1)流动镶嵌模型: ② 蛋白质分子不同程度插入磷脂双分子层。在细胞膜的外表面有一层糖蛋白,叫糖被。

(2)结构特点:具有一定的流动性。即构成细胞膜的磷脂分子和蛋白质分子是可以运动。

(3)功能特点:细胞膜和其它生物膜都具有选择透过性。

生物膜系统(必修1P49)

①组成:细胞器膜(线粒体、叶绿体、内质网、高尔基体、溶酶体、液泡)、细胞膜、核膜

②特点:各种生物膜的组成成分和结构很相似,在结构和功能上紧密联系。

③功能:细胞膜使细胞具有相对稳定的内部环境;许多重要的化学反应都在生物膜上进行;细胞内的生物膜把各种细胞器分隔开。

④人工合成的膜材料应用:人造器官材料(如血液透析膜)、海水淡化处理、污水处理等。

7.线粒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必修1P45)

外膜

结构: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使内膜的表面积增大

基质:含有许多种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

功能: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能进行能量转换,是为细胞提供能量的细胞器。

8.叶绿体的结构和功能是:(必修1P45)功能:光合作用的场所,是能量转换站。

外膜

结构: 内膜:

基粒:由类囊体构成,在类囊体的薄膜上分布有吸收光能的色素

基质:

9.其他几种细胞器的功能:

内质网:是细胞内蛋白质的合成和加工、运输,以及脂质合成的场所;并能增大细胞内的膜面积。

高尔基体: 动物:对来自内质网的蛋白质进行加工、分类、包装和分泌。 植物:与植物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核糖体:合成蛋白质的场所(翻译的场所)。

中心体:动物和低等植物都具有,与细胞有丝分裂有关。

液泡:内有细胞液,细胞液中有水分、色素等。

溶酶体:内含多种消化酶,能分解衰老、损伤的细胞。

其中具有双层膜的细胞器有:线粒体、叶绿体。无膜结构的有:中心体、核糖体。

注意:高等植物的根细胞无中心体、无叶绿体。

10.细胞器之间的协调配合:(必修1P48)分泌蛋白的合成和分泌过程:(如抗体)

过程: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囊泡→细胞膜 动力:线粒体提供的能量

11.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必修1P53)

核膜:是双层膜,上有许多核孔

结构: 核仁

染色质(染色体):由蛋白质和DNA组成,染色质和染色体是同一种物质在不同细胞时期的两种形态。

功能:细胞核是遗传信息库,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

12.原核细胞与真核细胞的区别:(必修1P9)原核细胞无核膜和核仁/无由核膜包被的细胞核。

13.如何理解细胞是一个有机的统一整体?(必修1P55)。

细胞是生命的基本单位,各组成之间分工合作成为一个整体。

1.3细胞的代谢

1.原生质层的定义?(必修1模块第61页)原生质层:细胞膜和液泡膜以及两层膜之间的细胞质

2.质壁分离产生的条件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3页)(1)具有大液泡(2)具有细胞壁

质壁分离产生的内因:原生质层伸缩性大于细胞壁伸缩性

质壁分离产生的外因:外界溶液浓度>细胞液浓度

3 细胞膜的功能特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页)细胞膜是一层选择透过性膜,水分子可以自由通过,一些离子和小分子也可以通过,而其他的离子、小分子和大分子则不能通过。

4.流动镶嵌模型的基本内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68页)

▲磷脂双分子层构成了膜的基本支架 ▲蛋白质分子有的镶嵌在磷脂双分子层表面,有的部分或全部嵌入磷脂双分子层中,有的横跨整个磷脂双分子层

▲磷脂双分子层和大多数蛋白质分子可以运动。糖蛋白(糖被)组成:由细胞膜上的蛋白质与糖类结合形成。

5.细胞膜上的糖被的作用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页)细胞识别、免疫反应、血型鉴定、保护润滑等。

6.物质跨膜运输的方式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70—72页)

被动运输:物质进出细胞,顺浓度梯度的扩散,称为被动运输。

包括 自由扩散:物质通过简单的扩散作用进出细胞

协助扩散:进出细胞的物质借助载体蛋白的扩散

主动运输:从低浓度一侧运输到高浓度一侧,需要载体蛋白的协助,同时还需要消耗细胞内化学反应所释放的能量,这种方式叫做主动运输。

方向 载体 能量 举例

自由扩散 高→低 不需要 不需要 水、CO2、O2、N2、乙醇、甘油、苯、脂肪酸、维生素等

协助扩散 高→低 需要 不需要 葡萄糖进入红细胞

主动运输 低→高 需要 需要 氨基酸、K+、Na+、Ca+等离子、葡萄糖进入小肠上皮细胞

7.大分子物质进出细胞的方式是什么?(必修172页)胞吞(内吞)、胞吐(外排) 体现了细胞膜的流动性

8.细胞代谢的概念是什么?细胞内每时每刻进行着许多化学反应,统称为细胞代谢.

9.酶的本质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81页)

酶的概念是活细胞产生的具有催化作用的有机物,绝大多数是蛋白质,少数是RNA。

10. 酶有什么特性?(必修1模块第83页)专一性,高效性,作用条件较温和

11. 影响酶促反应的因素哪些?(必修1模块第85页)底物浓度;酶浓度;PH:过酸、过碱使酶失活;温度:高温使酶失活。低温降低酶的活性,在适宜温度下酶活性可以恢复。

12. ATP的化学组成和结构特点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88页)

ATP是细胞内的一种高能磷酸化合物,中文名称叫做三磷酸腺苷 结构简式:A-P~P~P A代表腺苷 P代表磷酸基团 ~代表高能磷酸键。ADP转化为ATP所需能量来源:动物和人:呼吸作用 绿色植物:呼吸作用、光合作用

13.ATP和ADP是如何转化的,是可逆反应吗?(必修1模块第89页)注:能量不可逆,物质可逆。

酶1

酶 2

14.有氧呼吸的过程?(必修1模块第93-94页)

15.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的异同?(必修1模块第93-95页)

有氧呼吸 无氧呼吸

呼吸场所 第一阶段:细胞质基质

第二、三阶段:线粒体 细胞质基质

是否需氧 需要 不需要

有机物分解程度 彻底 不彻底

分解产物 CO2、H2O 酒精和CO2或乳酸

释放能量 较多 较少

相同点 两者的第一阶段完全相同

16.叶绿体中含有哪些与光合作用有光的色素?(必修1模块第98-99页)

叶绿素a (蓝绿色)

叶绿素 主要吸收红光和蓝紫光

叶绿素b (黄绿色)

色素

胡萝卜素 (橙**)

类胡萝卜素 主要吸收蓝紫光

叶黄素 (**)

17.光合作用进行的场所在哪里?(必修1模块第99页)

光合作用的场所在叶绿体光合色素(在类囊体的薄膜上):

捕获光能的结构——叶绿体的结构:外膜,内膜,基质,基粒(由类囊体构成),与光合作用有关的酶分布于基粒的类囊体及基质中。光合作用色素分布于类囊体的薄膜上。

18.光合作用发现的过程?(必修1模块第101—102页)

(1)1771年,英国的普里斯特利指出:植物可以 更新空气。

(2)18年,德国的萨克斯证明:绿色叶片在光合作用中产生了淀粉。

验证光合作用需要光的有关内容:①取大小、长势相同的甲、乙两植物,在_在黑暗中_处理24小时,使叶片中的_淀粉耗尽:②向甲植物提供充足的光照,乙植物黑暗处理(作_对照组_),保持其它培养条件相同:③几小时以后,分别将甲、乙植株上的叶片摘下。用酒精隔水加热,脱去叶绿素:再用清水冲洗后,用碘液检验是否有淀物产生。④实验现象:甲叶片变蓝,乙叶片不变蓝。③实验结论:植物的光合作用需要光照。

(3)1880年,美国科学家恩格尔曼证明:O2是由叶绿体释放出来的,叶绿体是绿色植物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

(4)20世纪30年代,美国的鲁宾和卡门用同位素标记法证明:光合作用释放的氧全部来自水。 19. 光合作用是如何进行的?光合作用的总反应方程式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103页)

总反应式:CO2+H2O (CH2O)+O2 其中,(CH2O)表示糖类。

叶绿体

20.比较光反应和暗反应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必修1模块第103—104页)

光反应阶段 暗反应阶段

进行场所 叶绿体类囊体薄膜 叶绿体基质

所需条件 光、色素、酶 酶、[H]、ATP

物质变化 水的光解:H2O→[H]+02

ATP的合成:ADP+Pi→ATP

CO2的固定:CO2+C5→2C3

C3的还原:C3+[H]+ATP→(CH2O)+C5

ATP的水解:ATP→ADP+Pi

能量转换 光能→ATP中活跃的化学能 ATP中活跃的化学能→有机物中稳定的化学能

联系 光反应为暗反应提供[H]、ATP

21.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因素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104页)

影响光合作用的因素:光照强度、温度、CO2的浓度等

22.根据光合作用的原理,在农业生产上有哪些措施可以提高产量?(必修1模块第104-105页)

农业生产及温室中提高农作物产量的方法:延长光照时间、增加光照强度、增加CO2的浓度,适当提高温度等

例如:①农业上采用套种、合理密植等措施使农作物充分吸收阳光以达到增产的目的

②利用大棚适当延长光照时间、提高CO2浓度和温度,提高光合作用的效率

1.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是通过什么方式增殖的,其增殖有何意义?(必修1模块第111-112页)

细胞是通过分裂的方式增殖的。

意义:细胞增殖是重要的细胞生命活动,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繁殖、遗传的基础

2.真核细胞有哪些增殖方式?(必修1模块第112页)三种:①有丝分裂②无丝分裂③减数分裂

3、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各个时期细胞有什么特征?(必修1模块第111-112页)

细胞周期 分裂间期 完成DNA分子的复制和有关蛋白质的合成(DNA数目加倍)

分裂期 前期 两出现:染色体出现、纺锤体出现

两消失:核膜、核仁消失,染色体散乱排列

中期 染色体的着丝点排列在赤道板上

(观察染色体的最佳时期)

后期 着丝点分裂、姐妹染色单体分离

(染色体数目加倍)

末期 两消失:染色体消失、纺锤体消失

两出现:核膜、核仁出现。细胞一分为二

4. 动、植物细胞有丝分裂的区别有哪些?(必修1模块第113-114页)

前期 末期

区别 纺锤体的形成方式 子细胞的形成方式

植物 细胞的两极直接发出纺锤丝,构成纺锤体 在赤道板的位置形成细胞板,细胞板向周围扩散形成细胞壁

动物 中心体发出星射线,构成纺锤体 细胞膜从细胞的中部向内凹陷,直接缢裂成两个子细胞

5.有丝分裂的特征和意义? (必修1模块第113-114页)

特征:在有丝分裂的过程中,染色体复制一次,细胞分裂一次,分裂结果是染色体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

意义:将亲代细胞的染色体经复制后,精确地平均分配到两个子细胞中。因而在细胞的亲代和子代之间保持了遗传性状的稳定性。

6.无丝分裂的特点是什么?请举出进行无丝分裂的特例。(必修1模块第114页)

无丝分裂过程中无纺锤丝和染色体的变化,所以叫无丝分裂。例如:蛙的红细胞。

7.有丝分裂过程染色体、染色单体、DNA分子的数目变化规律是什么?

1.5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 什么是细胞分化?(必修1P117-118)在个体发育中,由一个或一种细胞增殖产生的后代,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稳定性差异的过程,叫做细胞分化。

2.细胞分化的特点?(必修1P118)具有持久性,一般来说,分化了的细胞将一直保持分化后的状态直到死亡。

3.细胞分化的意义?(必修1P118)①是生物个体发育的基础。②通过细胞分化,能形成具有特定形态、结构和功能的组织和器官。

③通过分化使细胞专门化,有利于提高各种生理功能的效率。

4.细胞分化的实例?(必修1P117)

在动物胚胎发育过程中,一群相似的胚胎细胞。后来,有的细胞发育成红细胞,合成运输氧的血红蛋白;有的细胞发育为心肌细胞,合成行使运动功能的蛋白。

5.细胞分化的基础?高等生物的发育是从一个受精卵开始的,通过有丝分裂形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都应含有一套与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即携带有本物种的全部遗传信息。

6.细胞分化的实质?

在个体发育中,细胞分化实质上是在遗传物质的控制下合成特异性蛋白质的过程。即基因的选择性表达。

7.胰岛细胞产生胰岛素,红细胞产生血红蛋白,两种细胞合成蛋白质不同则它们基因组成是否相同?为什么?

相同,因为体内的所有组织细胞都由受精卵通过有丝分裂形成的,它们含有一套与受精卵完全相同的染色体,所以这两种细胞中的基因组成完全相同。

8.细胞分裂、分化和生长的关系?

①联系:细胞分裂是细胞分化和细胞生长的基础。

②区别:细胞分裂数变形不变,细胞分化形变数不变,细胞生长仅是大小变。

9.由一个受精卵最终发育成一个新的多细胞个体需要经过细胞的哪些变化?细胞分裂和细胞分化。

10.细胞全能性的概念和实例?(必修1P119)

细胞全能性是指已经分化的细胞,仍然具有发育成完整个体的潜能。例如胡萝卜的韧皮部的一些细胞,在某些条件下进行分裂和生长,形成一个细胞团块,继而分化出根、茎和叶,移栽后长成了一株新的植株。

11.细胞全能性的原因? 由于体细胞是由受精卵经有丝分裂产生的,细胞核内含有全套的遗传信息。

12.细胞全能性的表现?①植物细胞具有全能性。②动物细胞的全能性受限制,细胞核具有全能性。

③分化程度与全能性成反比。

13.细胞全能性的应用?(必修P119) 现在人们可以利用植物细胞的全能性,通过植物组织培养的方法,快速繁殖花卉和蔬菜等作物,拯救珍稀濒危物种,还可以和基因工程结合培育新类型。

14. 动物体内各种类型的细胞中具有最高全能性的细胞是什么?人体内什么细胞没有过全能性?为什么?

受精卵。成熟的红细胞,它没有细胞核。

15.细胞衰老的特征?(必修1P122) ①细胞内水分减少,结果使细胞萎缩,体积变小,细胞内新陈代谢的速率减慢。②细胞内多种酶的活性降低。③细胞内的色素会随着细胞衰老而逐渐积累,它们会妨碍细胞内物质的交流和传递,影响细胞正常的生理功能。④细胞内呼吸速率减慢,细胞核的体积增大,核膜内折,染色质收缩,染色加深。⑤细胞膜通透性改变,使物质运输功能降低。

16.细胞凋亡的含义?(必修1P123) 由基因所决定的细胞自动结束生命的过程,就叫细胞凋亡。

17.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的关系?(必修1P121) ①个体衰老与细胞衰老都是生物体正常的生命现象。从总体上看,个体衰老的过程也是组成个体细胞普遍衰老的过程。②对单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或死亡就是个体的衰老或死亡。③对多细胞生物体来说,细胞的衰老和死亡不等于个体的衰老和死亡,如幼年个体中每天都有细胞衰老、死亡。个体的衰老不等于细胞的衰老,如老年个体中每天也有新细胞的产生。

18.细胞凋亡的意义?(必修1P124)

①细胞凋亡是生物体正常发育的基础。②细胞凋亡能维持组织中细胞数目的相对平衡。③细胞凋亡是机体的自我保护机制。

19.细胞的衰老和死亡是正常生命现象吗? 是。

20.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必修1P125-126)①能无限增殖。②形态结构发生明显变化。例如,正常的成纤维细胞呈扁平梭形,癌变后变成球形。③容易在体内分散和转移。表面发生了变化,细胞膜上的糖蛋白等物质减少,使得癌细胞彼此之间的黏着性显著降低。

21.致癌因子有哪些?(必修1P126)

①物理致癌因子:主要指辐射,如紫外线、X射线等。

②化学致癌因子:无机化合物如石棉等,有机化合物如黄曲霉素等。

③病毒致癌因子:是指能使细胞发生癌变的病毒。

22.健康的生活方式与防癌。(必修1P127)

①远离致癌因子。②健康的饮食和饮食习惯。③健康的生活方式,如不要长时间上网。

23.癌症如何治疗及其机理?

治疗方法:已有手术切除、化疗和放疗等手段。化疗的机理是抑制DNA复制,使细胞分裂停留在分裂间期。放疗是利用射线的高能量杀死癌细胞。

另外还有实验内容。

我想得到2011年高考生物考纲---宁夏地区的

(1) 首先,生物多样性为我们提供了食物、纤维、木材、药材和多种工业原料.我们的食物全部来源于自然界,维持生物多样性,我们的食物品种会不断丰富.人民的生活质量会不断提高,从温饱型向小康型转变.

(2) 生物多样性还在保持土壤肥力、保证水质以及调节气候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黄河流域曾是我们中华民族的摇篮,在几千年以前,那里还是一片十分富饶的土地.树木林立,百花芬芳,各种野生动物四处出没.但由于长期的战争及人类过度地开发利用,这里已变成生物多样性十分贫乏的地区,到处是黄土荒坡,遇到刮风的天气便是飞沙走石,沙漠化现象十分严重.近年来由于人工植树,大搞"三北防护林"工程,生物多样性得到了一定程度的恢复,沙漠化进程得到了抑制,森林覆盖率逐年上升,环境不断得到改善.

(3) 生物多样性在大气层成分、地球表面温度、地表沉积层氧化还原电位以及PH值等方面的调控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例如,现在地球大气层中的氧气含量为21%,供给我们自由呼吸,这主要应归功于植物的光合作用.在地球早期的历史中,大气中氧气的含量要低很多.据科学家估计,假如断绝了植物的光合作用,那么大气层中的氧气,将会由于氧化反应在数千年内消耗殆尽.

(4) 生物多样性的维持,将有益于一些珍稀濒危物种的保存.我们都知道,任何一个物种一旦灭绝,便永远不可能再生.今天仍生存在我们地球上的物种,尤其是那些处于灭绝边缘的濒危物种,一旦消失了,那么人类将永远丧失这些宝贵的生物资源.而保护生物多样性,特别是保护濒危物种,对于人类后代,对科学事业都具有重大的战略意义

2011年全国高考考试大纲——生物(宁夏地区专用)Ⅰ.考试性质  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是合格的高中毕业生和具有同等学力的考生参加的选拔性考试。高等学校根据考生的成绩,按已确定的招生计划,德、智、体全面衡量,择优录取。因此,高考应有较高的信度、效度,必要的区分度和适当的难度。 Ⅱ.考试内容  根据普通高等学校对新生文化素质的要求,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2003年颁布的《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方案(实验)》和《普通高中生物课程标准(实验)》,将课程标准的必修和部分选修内容,确定为高考理工类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  生物学科的命题要体现生物课程属于科学课程的性质。要重视对考生科学素养的考查,在生物科学和技术的基础知识、科学探究的方法、获取新知识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思维能力、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等方面对考生的表现进行测量。要重视理论联系实际,关注科学技术、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的协调发展。  一、考试的能力与要求  1.理解能力  (1)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的网络结构。  (2)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  (3)能运用所学知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  2.实验与探究能力  (1)能独立完成"生物知识内容表"所列的生物实验,包括理解实验目的、原理、方法和操作步骤,掌握相关的操作技能,并能将这些实验涉及的方法和技能进行综合运用。  (2)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的能力,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  (3)具有对一些生物学问题进行初步探究的能力,包括运用观察、实验与调查、假说演绎、建立模型与系统分析等科学研究方法。  (4)能对一些简单的实验方案做出恰当的评价和修订。  3.获取信息的能力  (1)能从课外材料中获取相关的生物学信息,并能运用这些信息,结合所学知识解决相关的生物学问题。  (2)关注对科学、技术和社会发展有重大影响和意义的生物学新进展以及生物科学发展史上的重要事件。  4.综合运用能力  理论联系实际,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自然界和社会生活中的一些生物学问题。  二、考试范围与要求  生物学科的考试范围包括必考部分和选考部分,必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必修模块的范围内,选考部分在新课程标准选修模块1(生物技术实践)和选修模块3(现代生物科技专题)的范围内。必考部分的试题考生是必做的,选考部分的试题考生需要在规定的选考内容中选择,具体选考内容由各省区自行规定。  生物学科的考试内容以知识内容表的形式呈现。知识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在知识内容表中用Ⅰ和Ⅱ标出;实验内容要求掌握的程度则用文字说明。Ⅰ和Ⅱ的含义如下:  Ⅰ:对所列知识点要知道其含义,能够在试题所给予的相对简单的情境中识别和使用它们。  Ⅱ:理解所列知识和其他相关知识之间的联系和区别,并能在较复杂的情境中综合运用其进行分析、判断、推理和评价。生物知识内容表(一)  必考部分

知识内容 要求

1-1 细胞的分子组成

(1)蛋白质、核酸的结构和功能 (2)糖类、脂质的种类和作用 (3)水和无机盐的作用。 Ⅱ Ⅱ Ⅰ

1-2 细胞的结构

(1)细胞学说的建立过程 (2)多种多样的细胞 (3)细胞膜系统的结构和功能 (4)主要细胞器的结构和功能 (5)细胞核的结构和功能 Ⅰ Ⅱ Ⅱ Ⅱ Ⅱ

1-3 细胞的代谢

(1)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2)酶在代谢中的作用 (3)ATP在能量代谢中的作用 (4)光合作用的基本过程 (5)影响光合作用速率的环境因素 (6)细胞呼吸 Ⅱ Ⅱ Ⅱ Ⅱ Ⅱ Ⅱ

1-4 细胞的增殖

(1)细胞的生长和增殖的周期性 (2)细胞的无丝分裂 (3)细胞的有丝分裂 Ⅰ Ⅰ Ⅱ

1-5 细胞的分化、衰老和凋亡

(1)细胞的分化 (2)细胞的全能性 (3)细胞的衰老和凋亡与人体健康的关系 (4)癌细胞的主要特征及防治 Ⅱ Ⅱ Ⅱ Ⅱ

文章标签: # 细胞 # 实验 # 生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