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大题

tamoadmin 2024-06-25 人已围观

简介1.高中数学三角函数2.高考数学中的常考三角函数的公式。3.高中三角函数题目解法4.高考对三角函数的要求5.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做题技巧解:(1)由图像知,函数振幅为2,故A=2由图像知从-π/3到2π/3是半个周期,故T=[(2π/3-(-π/3)]*2=2π即2π/ω=2π, 所以ω=1所以f(x)=2sin(x+φ)把最高点(2π/3, 2)(或最低点(-π/3,-2))代入函数,得2=2sin

1.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2.高考数学中的常考三角函数的公式。

3.高中三角函数题目解法

4.高考对三角函数的要求

5.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做题技巧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大题

解:(1)由图像知,函数振幅为2,故A=2

由图像知从-π/3到2π/3是半个周期,故T=[(2π/3-(-π/3)]*2=2π

即2π/ω=2π, 所以ω=1

所以f(x)=2sin(x+φ)

把最高点(2π/3, 2)(或最低点(-π/3,-2))代入函数,得2=2sin(2π/3+φ)

故sin(2π/3+φ)=1

所以2π/3+φ=π/2+2kπ(k∈Z),

即φ=2kπ-π/6(k∈Z)

因为-π/2<φ<π/2

所以φ=-π/6

所以f(x)=2sin(x-π/6)

(2)因f(a)=3/2, 即sin(a-π/6)=3/4

所以sin(2a+π/6)=cos[π/2 -(2a+π/6)](这里利用诱导公式cos(π/2-a)=sina)

=cos(π/3-2a)=cos(2a-π/3)(这里利用诱导公式cos(-a)=cosa)

=cos[2(a-π/6)]=1-2[sin(a-π/6)]^2 (这里利用2倍角公式)

=1-2(3/4)^2=-1/8

即sin(2a+π/6)=-1/8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

三角函数最重要的公式:(sinX)^2+(cosX)^2=1

tanX=sinX/cosX

诱导公式六个,每个里面含sin,cos,tan各一个,总共18个。

角的和差公式,sin(a±b)=sina.cosb±cosa.sinb

cos(a±b)=cosa.cosb干sina.sinb

tan(a±b)=(tana±tanb)/1干tana.tanb

二倍角公式:sin2x=2sinX.cosX

cos2x=(cosX)^2-(sinX)^2=(cosX)^2-1=1-(sinX)^2

tan2x=2tanX/1-(tanX)^2

三角函数的题基本上就是以上公式反复换用,基本要记住特殊角的各个三角函数,30度、60度、45度等

高考数学中的常考三角函数的公式。

三角关系  倒数关系:

tanα ·cotα=1

sinα ·cscα=1

cosα·secα=1

商的关系: 

sinα/cosα=tanα=secα/cscα

平方关系:

sin?α+cos?α= 1

tan α×cot α=1

一个特殊公式

(sina+sinθ)*(sina-sinθ)=sin(a+θ)*sin(a-θ)

证明:(sina+sinθ)*(sina-sinθ)=2 sin[(θ+a)/2] cos[(a-θ)/2] *2 cos[(θ+a)/2] sin[(a-θ)/2]

=sin(a+θ)*sin(a-θ)

坡度公式

我们通常把坡面的铅直高度h与水平宽度l的比叫做坡度(也叫坡比), 用字母i表示,

即 i=h / l,坡度的一般形式写成 l : m形式,如i=1:5.如果把坡面与水平面的夹角记作

a(叫做坡角),那么 i=h/l=tan a.

锐角三角函数公式

正弦: sinα=∠α的对边/∠α 的斜边

余弦:cosα=∠α的邻边/∠α的斜边

正切:tanα=∠α的对边/∠α的邻边

余切:cotα=∠α的邻边/∠α的对边

半角公式

sin^2(α/2)=(1-cosα)/2

cos^2(α/2)=(1+cosα)/2

tan^2(α/2)=(1-cosα)/(1+cosα)

tan(α/2)=sinα/(1+cosα)=(1-cosα)/sinα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2(α/2)]

cosα=[1-tan^2(α/2)]/[1+tan^2(α/2)]

tanα=2tan(α/2)/[1-tan^2(α/2)]

其他

sinα+sin(α+2π/n)+sin(α+2π*2/n)+sin(α+2π*3/n)+……+sin[α+2π*(n-1)/n]=0

cosα+cos(α+2π/n)+cos(α+2π*2/n)+cos(α+2π*3/n)+……+cos[α+2π*(n-1)/n]=0 以及

sin^2(α)+sin^2(α-2π/3)+sin^2(α+2π/3)=3/2

tanAtanBtan(A+B)+tanA+tanB-tan(A+B)=0

四倍角公式

sin4A=-4*(cosA*sinA*(2*sinA^2-1))

cos4A=1+(-8*cosA^2+8*cosA^4)

tan4A=(4*tanA-4*tanA^3)/(1-6*tanA^2+tanA^4)

五倍角公式

sin5A=16sinA^5-20sinA^3+5sinA

cos5A=16cosA^5-20cosA^3+5cosA

tan5A=tanA*(5-10*tanA^2+tanA^4)/(1-10*tanA^2+5*tanA^4)

六倍角公式

sin6A=2*(cosA*sinA*(2*sinA+1)*(2*sinA-1)*(-3+4*sinA^2))

cos6A=((-1+2*cosA)*(16*cosA^4-16*cosA^2+1))

tan6A=(-6*tanA+20*tanA^3-6*tanA^5)/(-1+15*tanA-15*tanA^4+tanA^6)

七倍角公式

sin7A=-(sinA*(56*sinA^2-112*sinA^4-7+*sinA^6))

cos7A=(cosA*(56*cosA^2-112*cosA^4+*cosA^6-7))

tan7A=tanA*(-7+35*tanA^2-21*tanA^4+tanA^6)/(-1+21*tanA^2-35*tanA^4+7*tanA^6)

八倍角公式

sin8A=-8*(cosA*sinA*(2*sinA^2-1)*(-8*sinA^2+8*sinA^4+1))

cos8A=1+(160*cosA^4-256*cosA^6+128*cosA^8-32*cosA^2)

tan8A=-8*tanA*(-1+7*tanA^2-7*tanA^4+tanA^6)/(1-28*tanA^2+70*tanA^4-28*tanA^6+tanA^8)

九倍角公式

sin9A=(sinA*(-3+4*sinA^2)*(*sinA^6-96*sinA^4+36*sinA^2-3))

cos9A=(cosA*(-3+4*cosA^2)*(*cosA^6-96*cosA^4+36*cosA^2-3))

tan9A=tanA*(9-84*tanA^2+126*tanA^4-36*tanA^6+tanA^8)/(1-36*tanA^2+126*tanA^4-84*tanA^6+9*tanA^8)

十倍角公式

sin10A = 2*(cosA*sinA*(4*sinA^2+2*sinA-1)*(4*sinA^2-2*sinA-1)*(-20*sinA^2+5+16*sinA^4))

cos10A = ((-1+2*cosA^2)*(256*cosA^8-512*cosA^6+304*cosA^4-48*cosA^2+1))

tan10A = -2*tanA*(5-60*tanA^2+126*tanA^4-60*tanA^6+5*tanA^8)/(-1+45*tanA^2-210*tanA^4+210*tanA^6-45*tanA^8+tanA^10)

N倍角公式

根据棣美弗定理,(cosθ+ i sinθ)^n = cos(nθ)+ i sin(nθ)

为方便描述,令sinθ=s,cosθ=c

考虑n为正整数的情形:

cos(nθ)+ i sin(nθ) = (c+ i s)^n = C(n,0)*c^n + C(n,2)*c^(n-2)*(i s)^2 + C(n,4)*c^(n- 4)*(i s)^4 + ... …+C(n,1)*c^(n-1)*(i s)^1 + C(n,3)*c^(n-3)*(i s)^3 + C(n,5)*c^(n-5)*(i s)^5 + ... …=>比较两边的实部与虚部

实部:cos(nθ)=C(n,0)*c^n + C(n,2)*c^(n-2)*(i s)^2 + C(n,4)*c^(n-4)*(i s)^4 + ... …i*

虚部:i*sin(nθ)=C(n,1)*c^(n-1)*(i s)^1 + C(n,3)*c^(n-3)*(i s)^3 + C(n,5)*c^(n-5)*(i s)^5 + ... … 

对所有的自然数n:

1. cos(nθ):

公式中出现的s都是偶次方,而s^2=1-c^2(平方关系),因此全部都可以改成以c(也就是cosθ)表示。

2. sin(nθ):

(1)当n是奇数时:公式中出现的c都是偶次方,而c^2=1-s^2(平方关系),因此全部都可以改成以s(也 就是sinθ)表示。

(2)当n是偶数时:公式中出现的c都是奇次方,而c^2=1-s^2(平方关系),因此即使再怎么换成s,都至少会剩c(也就是 cosθ)的一次方无法消掉。

例. c^3=c*c^2=c*(1-s^2),c^5=c*(c^2)^2=c*(1-s^2)^2)

半角公式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sin^2(a/2)=(1-cos(a))/2

cos^2(a/2)=(1+cos(a))/2

tan(a/2)=(1-cos(a))/sin(a)=sin(a)/(1+cos(a))

两角和,差~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cos(α-β)=cosαcosβ+sin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cosαsinβ

sin(α-β)=sinαcosβ -cosαsi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tan(α-β)=(tanα-tanβ)/(1+tanαtanβ)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cot(A-B) = (cotAcotB+1)/(cotB-cotA)

三角和公式

sin(α+β+γ)=sinα·cosβ·cosγ+cosα·sinβ·cosγ+cosα·cosβ·sinγ-sinα·sinβ·sinγ

cos(α+β+γ)=cosα·cosβ·cosγ-cosα·sinβ·sinγ-sinα·cosβ·sinγ-sinα·sinβ·cosγ

tan(α+β+γ)=(tanα+tanβ+tanγ-tanα·tanβ·tanγ)/(1-tanα·tanβ-tanβ·tanγ-tanγ·tanα)

和差化积

sinθ+sinφ =2sin[(θ+φ)/2] cos[(θ-φ)/2]

sinθ-sinφ=2cos[(θ+φ)/2] sin[(θ-φ)/2]

cosθ+cosφ=2cos[(θ+φ)/2]cos[(θ-φ)/2]

cosθ-cosφ= -2sin[(θ+φ)/2]sin[(θ-φ)/2]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tanA-tanB=sin(A-B)/cosAcosB=tan(A-B)(1+tanAtanB)

积化和差

sinαsinβ=-[cos(α+β)-cos(α-β)] /2

cosαcosβ=[cos(α+β)+cos(α-β)]/2

sinαcosβ=[sin(α+β)+sin(α-β)]/2

cosαsinβ=[sin(α+β)-sin(α-β)]/2

双曲函数

sh a = [e^a-e^(-a)]/2

ch a = [e^a+e^(-a)]/2

th a = sin h(a)/cos h(a)

公式一:

设α为任意角,终边相同的角的同一三角函数的值相等:

sin(2kπ+α)= sinα

cos(2kπ+α)= cosα

tan(2kπ+α)= tanα

cot(2kπ+α)= cotα

公式二:

设α为任意角,π+α的三角函数值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三:

任意角α与 -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α)= -sinα

cos(-α)= cosα

tan(-α)= -tanα

cot(-α)= -cotα

公式四:

利用公式二和公式三可以得到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α)= sinα

cos(π-α)= -cosα

tan(π-α)= -tanα

cot(π-α)= -cotα

公式五:

利用公式-和公式三可以得到2π-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2π-α)= -sinα

cos(2π-α)= cosα

tan(2π-α)= -tanα

cot(2π-α)= -cotα

公式六:

π/2±α及3π/2±α与α的三角函数值之间的关系:

sin(π/2+α)= 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cot(π/2+α)= -tanα

sin(π/2-α)= cosα

cos(π/2-α)= sinα

tan(π/2-α)= cotα

cot(π/2-α)= tanα

sin(3π/2+α)= -cosα

cos(3π/2+α)= sinα

tan(3π/2+α)= -cotα

cot(3π/2+α)= -tanα

sin(3π/2-α)= -cosα

cos(3π/2-α)= -sinα

tan(3π/2-α)= cotα

cot(3π/2-α)= tanα

(以上k∈Z)

A·sin(ωt+θ)+ B·sin(ωt+φ) =

√{(A+2ABcos(θ-φ)} · sin{ωt + arcsin[ (A·sinθ+B·sinφ) / √{A^2 +B^2 +2ABcos(θ-φ)} }

√表示根号,包括{……}中的内容

 记背诀窍:奇变偶不变,符号看象限

万能公式

sinα=2tan(α/2)/[1+(tan(α/2))^2]

cosα=[1-(tan(α/2))^2]/[1+(tan(α/2))^2]

tanα=2tan(α/2)/[1-(tan(α/2))^2]

其他公式

(1) (sinα)^2+(cosα)^2=1(平方和公式)

(2)1+(tanα)^2=(secα)^2

(3)1+(cotα)^2=(cscα)^2

证明下面两式,只需将一式,左右同除(sinα)^2,第二个除(cosα)^2即可

(4)对于任意非直角三角形,总有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证:

A+B=π-C

tan(A+B)=tan(π-C)

(tanA+tanB)/(1-tanAtanB)=(tanπ-tanC)/(1+tanπtanC)

整理可得

tanA+tanB+tanC=tanAtanBtanC

得证

同样可以得证,当x+y+z=nπ(n∈Z)时,该关系式也成立

由tanA+tanB+tanC=tanAtanBtanC可得出以下结论

(5)cotAcotB+cotAcotC+cotBcotC=1

(6)cot(A/2)+cot(B/2)+cot(C/2)=cot(A/2)cot(B/2)cot(C/2)

(7)(cosA)^2+(cosB)^2+(cosC)^2=1-2cosAcosBcosC

(8)(sinA)^2+(sinB)^2+(sinC)^2=2+2cosAcosBcosC

其他非重点三角函数 

csc(a) = 1/sin(a)

sec(a) = 1/cos(a)

(seca)^2+(csca)^2=(seca)^2(csca)^2

幂级数展开式

sin x = x-x^3/3!+x^5/5!-……+(-1)^(k-1)*(x^(2k-1))/(2k-1)!+…… x∈ R

cos x = 1-x^2/2!+x^4/4!-……+(-1)k*(x^(2k))/(2k)!+…… x∈ R

arcsin x = x + 1/2*x^3/3 + 1*3/(2*4)*x^5/5 + ……(|x|<1)

arccos x = π - ( x + 1/2*x^3/3 + 1*3/(2*4)*x^5/5 + …… ) (|x|<1)

arctan x = x - x^3/3 + x^5/5 -…… (x≤1)

无限公式

sinx=x(1-x^2/π^2)(1-x^2/4π^2)(1-x^2/9π^2)……

cosx=(1-4x^2/π^2)(1-4x^2/9π^2)(1-4x^2/25π^2)……

tanx=8x[1/(π^2-4x^2)+1/(9π^2-4x^2)+1/(25π^2-4x^2)+……]

secx=4π[1/(π^2-4x^2)-1/(9π^2-4x^2)+1/(25π^2-4x^2)-+……]

(sinx)x=cosx/2cosx/4cosx/8……

(1/4)tanπ/4+(1/8)tanπ/8+(1/16)tanπ/16+……=1/π

arctan x = x - x^3/3 + x^5/5 -…… (x≤1)

和自变量数列求和有关的公式

sinx+sin2x+sin3x+……+sinnx=[sin(nx/2)sin((n+1)x/2)]/sin(x/2)

cosx+cos2x+cos3x+……+cosnx=[cos((n+1)x/2)sin(nx/2)]/sin(x/2)

tan((n+1)x/2)=(sinx+sin2x+sin3x+……+sinnx)/(cosx+cos2x+cos3x+……+cosnx)

sinx+sin3x+sin5x+……+sin(2n-1)x=(sinnx)^2/sinx

cosx+cos3x+cos5x+……+cos(2n-1)x=sin(2nx)/(2sinx)

高中三角函数题目解法

三角函数公式及应用

一、知识要点

1.三角函数式的变形应利用三角公式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

(1)变名:注意条件与结论中三角函数式的名称有什么差别及联系,通过同角三角函数公式,诱导公式,万能公式等,达到统一函数名称的目的.

(2)变角:注意条件与结论中三角函数式的角有什么差别及联系,通过诱导公式、和、差、倍、半角的三角函数公式等,达到把三角函数中的角统一起来的目的.

(3)变运算形式:根据需要,将条件与结论的运算形式化一,将等式一边的运算形式化成另一边的运算形式,通过升次与降次的转化以达到目的.

2.三角形中的三角函数(内角和定理、正弦定理、余弦定理)

3.应用三角变换公式,要注意公式间的联系,公式成立的条件.每个三角公式的结构特征,都决定了它的双向功能,从左到右及从右到左常常可起到不同的作用.所谓三角恒等变形是指在有意义的条件下有恒等关系,但三角变换常常会改变三角式中角的取值范围,因此在讨论由三角函数式表示的函数性质时,应首先确定其定义域,以确保变形后的函数与原函数是同一函数.

高考对三角函数的要求

三角函数最值问题类型归纳 三角函数的最值问题是三角函数基础知识的综合应用,近几年的高考题中经常出现。其出现的形式,或者是在小题中单纯地考察三角函数的值域问题;或者是隐含在解答题中,作为解决解答题所用的知识点之一;或者在解决某一问题时,应用三角函数有界性会使问题更易于解决(比如参数方程)。题目给出的三角关系式往往比较复杂,进行化简后,再进行归纳,主要有以下几种类型。掌握这几种类型后,几乎所有的三角函数最值问题都可以解决。 1.y=asinx+bcosx型的函数 特点是含有正余弦函数,并且是一次式。解决此类问题的指导思想是把正、余弦函数转化为只有一种三角函数。应用课本中现成的公式即可:y=sin(x+φ),其中tanφ=。  例1.当-≤x≤时,函数f(x)=sinx+cosx的( D ) A、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1  B、最大值是1,最小值是- C、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2  D、最大值是2,最小值是-1 分析:解析式可化为f(x)=2sin(x+),再根据x的范围来解即可。 2.y=asin2x+bsinxcosx+cos2x型的函数  特点是含有sinx, cosx的二次式,处理方式是降幂,再化为型1的形式来解。 例2.求y=sin2x+2sinxcosx+3cos2x的最小值,并求出y取最小值时的x的集合。 解:y=sin2x+2sinxcosx+3cos2x     =(sin2x+cos2x)+sin2x+2cos2x     =1+sin2x+1+cos2x    =2+   当sin(2x+)=-1时,y取最小值2-,此时x的集合。  3.y=asin2x+bcosx+c型的函数 特点是含有sinx, cosx,并且其中一个是二次,处理方式是应用sin2x+cos2x=1,使函数式只含有一种三角函数,再应用换元法,转化成二次函数来求解。 例3.求函数y=cos2x-2asinx-a(a为常数)的最大值M。 解:y=1-sin2x-2asinx-a=-(sinx+a)2+a2+1-a,  令sinx=t,则y=-(t+a)2+a2+1-a, (-1≤t≤1) (1) 若-a<-1时,即a>1时, 在t=-1时,取最大值M=a。  (2) 若-1≤-a≤1,即-1≤a≤1时,在t=-a时,取最大值M=a2+1-a。  (3) 若-a>1,即a<-1时,在t=1时,取大值M=-3a。  4.y=型的函数 特点是一个分式,分子、分母分别会有正、余弦的一次式。几乎所有的分式型都可以通过分子,分母的化简,最后整理成这个形式,它的处理方式有多种。 例4.求函数y=的最大值和最小值。 解法1:原解析式即:sinx-ycosx=2-2y, 即sin(x+φ)=, ∵ |sin(x+φ)|≤1,∴≤1,解出y的范围即可。 解法2:表示的是过点(2, 2)与点(cosx, sinx)的斜率,而点(cosx, sinx)是单位圆上的点,观察图形可以得出在直线与圆相切时取极值。 解法3:应用万能公式设t=tan(),则y=,即(2-3y)t2-2t+2-y=0,  根据Δ≥0解出y的最值即可。 5.y=sinxcos2x型的函数。 它的特点是关于sinx,cosx的三次式(cos2x是cosx的二次式)。因为高中数学不涉及三次函数的最值问题,故几乎所有的三次式的最值问题(不只是在三角)都用均值不等式来解(没有其它的方法)。但需要注意是否符合应用的条件(既然题目让你求,多半是符合使用条件的,但做题不能少这一步),及等号是否能取得。 例5.若x∈(0,π),求函数y=(1+cosx)·sin的最大值。 解:y=2cos2·sin>0, y2=4cos4sin2   =2·cos2·cos2·2sin2     所以0<y≤。  注:本题的角和函数很难统一,并且还会出现次数太高的问题。 6.含有sinx与cosx的和与积型的函数式。 其特点是含有或经过化简整理后出现sinx+cosx与sinxcosx的式子,处理方式是应用(sinx+cosx)2=1+2sinxcosx 进行转化,变成二次函数来求解

</A>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做题技巧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知识中的难点较多,很多学生都难以理解深刻。下面学习啦小编给大家带来高考数学三角函数重点考点,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重点考点(一)

由解析式研究函数的性质

常见的考点:

求函数的最小正周期,求函数在某区间上的最值,求函数的单调区间,判定函数的奇偶性,求对称中心,对称轴方程,以及所给函数与y=sinx的图像之间的变换关系等等。

对于这些问题,一般要利用三角恒变换公式将函数解析式化为y=Asin(ωx+φ)的形式,然后再求相应的结果即可。

在这一过程中,一般要先利用诱导公式、二倍角公式、两角和与差的恒等式等将函数化为asinωx+bcosωx形式(其中常见的是两个系数a、b的比为1:1,1:1),然后再利用辅助角公式,化为y=Asin(ωx+φ)即可。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重点考点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重点考点(二)

根据条件确定函数解析式

这一类题目经常会给出函数的图像,求函数解析式y=Asin(ωx+φ)+B。

A=(最大值-最小值)/2;

B=(最大值+最小值)/2;

通过观察得到函数的周期T(主要是通过最大值点、最小值点、“平衡点”的横坐标之间的距离来确定),然后利用周期公式T=2π/ω来求得ω;

利用特殊点(例如最高点,最低点,与x轴的交点,图像上特别标明坐标的点等)求出某一φ';

最后利用诱导公式化为符合要求的解析式。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重点考点

高考数学重点考点

考点一:集合与简易逻辑

集合部分一般以选择题出现,属容易题。重点考查集合间关系的理解和认识。近年的试题加强了对集合计算化简能力的考查,并向无限集发展,考查抽象思维能力。在解决这些问题时,要注意利用几何的直观性,并注重集合表示方法的转换与化简。简易逻辑考查有两种形式:一是在选择题和填空题中直接考查命题及其关系、逻辑联结词、 “充要关系”、命题真伪的判断、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的否定等,二是在解答题中深层次考查常用逻辑用语表达数学解题过程和逻辑推理。

考点二:函数与导数

函数是高考的重点内容,以选择题和填空题的为载体针对性考查函数的定义域与值域、函数的性质、函数与方程、基本初等函数(一次和二次函数、指数、对数 、幂函数)的应用等,分值约为10分,解答题与导数交汇在一起考查函数的

 高中数学学习时,学生对三角函数的学习通常是从概念开始,在实际练习的过程中,合理运用三角函数的正确解题 方法 。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关于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做题技巧,希望对您有所帮助。欢迎大家阅读参考学习!

  1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做题技巧

 遵循三角函数解析原则

 学生在三角函数的学习中,面对有差异的问题,实施有差异的学习,实现有差异的发展。获得必要的数学知识,逐步养成一个科学的数学思维,为每一个人都提供了平等的学习机会。在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要遵循由简入难的原则,帮助学生循序渐进的掌握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由于三角函数这一部分的内容,过于抽象,大多数高中生很难完全掌握,这就要求数学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基础知识入手,切莫好高骛远,细致耐心的帮助学生打好基础知识,逐渐引导学生更加深入的思考,渐渐地掌握繁琐的三角函数知识体系,更加全面的掌握三角函数的知识,从而培养其数学思维。

 数学教学作为一种双向活动,必须要重视学生们反馈,并根据反馈不断进行调节。教师与学生作为课堂教学活动的参与者,潜移默化的的进行着信息交换,教师将知识不断的传授给学生,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也不断地将自身不明白的疑难问题反馈给老师,在高中三角函数的教学过程中,我们必须要重视这一反馈原则,根据学生们的课堂反应、测试成绩及时进行 总结 分析,掌握学生们困惑的主要部分,并有针对性的对这一部分进行教学深化,深化学生对这一部分的了解,帮助学生更加全面的学习。

 选择题对三角函数的应用

 选择题算得上是高中数学中常见的题型,对于函数知识的应用非常多见。这类题目的题型具备着一定的相同点,但是在实际的解题过程中,所运用到的解题方法却多样化。学生面对选择题所要运用三角函数的题目时,首先要熟练的掌握三角函数的基础知识,并且已经对多种题目经过了多层次的练习,使得三角函数可以有效的应用到选择题的解题过程中。学生通过不断的练习,基本已经掌握了一定的解题思路,能够在自身对知识的认知水平内,有效的总结以及归纳出三角函数与选择题的关系。

 学生通过对三角函数的掌握和利用,不断的对我们自身的 逻辑思维 进行拓展,培养解题能力以及学习能力。其次要对三角函数的含义概念进行掌握,使得解题的过程中,可以充分的利用三角函数,通过对三角函数概念的利用,求出题目中隐含的三角函数公式,增加了解答选择题的解题思路与解题方法。这个方法的利用,首先要对自身掌握多少解题思路进行了解,从而将这些有用的解题方法进行细致的分析整合,从中找出最优解题技巧。

2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析技巧

 充分利用数形结合的解题

 将三角函数的图形和坐标的定义联系起来,进而将数学中的代数问题转化为坐标轴上的几何问题,继而在坐标系中进行数字和图形的结合,进行数形结合的解题,通常而言在三角函数的数形结合解题方法之中,较为常用的代数转几何的解题模型主要有距离模型和斜率模型两者。如下题:

 求解三件函数y=sinx/(2+cosx)的最值。在解答时就可以可以应用图形结合的解题方式,建立一个坐标系,设P(cosx,sinx),可以清楚的得知P是在一个单位圆上的一点,进而通过在坐标轴上的画出图形可知,函数y所表达的几何意义就是定点Q(-2,0)与P之间连线的斜率,同时可知连线PQ和单位圆相切时其斜率处于最值,并且有两个最值,最大值而后最小值,通过简单的计算可知最大值为 /3,最小值为- /3。

 投机取巧,掌握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

 在三角函数之中,虽然很多的知识点是具有一定难度的,但是在题目的解答时,仍旧有很多的技巧可以使用,尤其是在选择题中,更是可以使用一些”投机取巧”的方式来进行题目的解答,进而减少解题的时间。在教学之中教师需要呈列出一些特殊的三角函数的值以及一些图形,并且要求学生掌握,对于一些理解能力强的学生可以进行理解记忆,对于 记忆力 好的学生可以选择死记硬背的方式。

 在掌握一些特殊值之后再进行题目的解答,尤其是一些较为复杂的选择题,都可以选择带入一些特殊值或者直接带入选项来进行“试答案”。在答题之中虽然需要详细的将解题步骤写出来,但是掌握了一些特殊函数的值,在解题之中也可以更快的找出最佳的解题方式,而最后解答出的答案一般不会出错。对于高中阶段的三角函数而言,特殊值法的求解方式是一种在紧凑考试时间中较为用,且正确率有很高的一种解题技巧,值得学生在三角函数学习中熟练的掌握。

3高中数学三角函数教学策略

 有效进行情境创设,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

 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内容,其实与我们的生活都有着密切而广泛的关联,因此高中数学教师在进行三角函数的教学时,可以充分应用三角函数生活性特点,在符合其知识内容的基础上,创设与实际生活密切关联的情境,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教学与学习之中,良好进行感知,产生强烈的探究与求职的欲望。 例如:为将三角函数的图像性质更好的传授于学生,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提升其探究能动性,教师就可以在新知识的教学之前,良好的将本节课的知识点内容和实际生活中的问题结合,创设一定的教学情境,设置如下问题:

 假设其为半径2米的风车,每隔12秒旋转一周,其最低点O距离地面0.5米,风车圆周上的一点A从O开始,其运动t(s)后,与地面的距离设为h(m)。那么(1)函数h=f(t)关系式如何?(2)你能画出函数h=f(t)的图像么? 在这样的问题性教学情境的创设之下,加之教师的鼓励性语言,以及生活情境的感触,就会很容易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发挥其内心想要学习的情感,探究欲望也得到了明显的加强。在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及探究性的情况下,其内在能动性会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进教师的整体教学活动之中,有利于其分析、解决问题能力的提高。

 教师应引导学生全面实现对三角函数知识的掌握

 数学知识之间是彼此相联系的,因此三角函数的教学中,教师必须持有整体观念,将三角函数置于更宽阔的知识框架之中,灵活运用多样化的 教学方法 ,结合新课标的要求和学生的学习特点进行创新教学方案的制定,引导学生充分认识三角函数与非三角函数的联系,以便更加全面、具体的对三角函数的概念与知识等形成良好的理解与掌握。

 高中数学教师应重视通过综合练习强化学生的反省抽象能力引导学生对三角函数充分认识,了解三角函数如sin等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运算符号,而应将其作为一个整体的概念来掌握,也只有这样才能真正了解三角函数的内行,才能为三角函数之后的变形与公式推导奠定基础。高中数学教师应充分利用课堂教学的时间与空间,强化学生对三角函数概念的抽象概括及综合运用能力等。 此外,综合分析的方法也是解答三角函数问题的有效方法之一。因为,数形结合思想也是常用的一种基本数学思想,因此教师可引导学生在解答数学题时,综合分析并运用所学过的所有可以用到的数学知识,将其有机结合,有效解答三角函数问题。

4高中数学三角函数线概念教学

 通过数学史引入三角函数线概念

 早期的解三角形是因天文观测的需要而引起的,因为当时人们需要穿越无边无际、荒无人烟的草地和原始森林,或经水路沿着海岸线做冒险的长途航行,首先要明确方向.18世纪前,正弦、余弦、正切、余切、正割和余割,被认为是已知圆内与同一条弧有关的某些线段,即三角学是以几何的面貌表现出来的,这是三角学的古典面貌.1748年,尤拉在著名的《无穷小分析引论》一书中指出:“三角函数是一种函数线与圆半径的比值.”即任意一个角的三角函数都可以认为是以这个角的顶点为圆心,以某定长为半径作圆,由角的一边与圆周的交点P向另一边作垂线PM后,所得的线段OP,OM,MP(即函数线)相互之间所取的比值,sinα=MPOP,cosα=OMOP,tanα=MPOM等.若令半径为单位长,那么所有的六个三角函数又可大为简化.尤拉的这个定义是极其科学的,它使三角学从静态的只是研究三角形解法的狭隘天地中解脱了出来,使它有可能去反映运动和变化的过程,从而使三角学成为一门具有现代特征的分析性学科.

 正迁移引入三角函数线概念

 同学们对于初中阶段在直角三角形中如何定义锐角三角形的正弦、余弦、正切值,记忆犹新,依据 教育 心理学正迁移对于学习的作用,不妨在直角坐标系中,利用单位圆先将特殊的锐角如π6,π4,π3的三角函数线画出,然后由特殊过渡到一般,从而得出任意角的三角函数线,这样同学们感到三角函数线有似曾相识的感觉,学习过程中体验如何将三角函数的“数”与“形”自然地结合在一起,达到“数”与“形”的完美结合,形成对数学美的感悟.

 抓住三角函数线本质属性,有技巧地层层引导

 引入单位圆,构建三角函数线的舞台

 对教师而言,由比值yr到y,xr到x,再到正弦线、余弦线的两步跨越,看似简单,同学们却是比较难以想到,在此处尽可能清晰再现知识的建构过程,使同学们明确原则,把握概念的形成.从数学思想层面上可以突出三角函数“简约”为“一个变量”的思想方法,进而顺利实现用“三角函数线”这一直观的图形工具来“统一”表达三角函数这一主线,在教学过程中反复强调“最简化”“统一”的要求,而这样的理念或思想,不仅能体现本节数学方法的特点,同时也在数学教学的过程中占据重要的地位,具有普适性.

 由正弦线与余弦线引导向正切线

 同学们较容易理解与掌握正弦线与余弦线,是因为有直观感受,但是理解与掌握正切线有一定的难度,而突破这一难点的关键在于帮助学生充分理解“有向线段的数量”及相关概念.那么在讲一些诸如“有向线段”“有向线段的数量”等等比较数学化的很难表述的概念时,可以将同学们的注意力主要集中到关注“图形”与“数量”的对应关系上来,自然而然地突出了探究与确定“正、余弦函数线”的形成过程与基本方法,弗赖登塔尔指出,学生不是被动地接受知识,而是再创造,在这个阶段,如果可以给学生提供更为开阔一些的空间,那么到研究“正切函数线”时,学生就可以自觉或不自觉地用探究“正、余弦函数线”的方法解决新的问题.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做题技巧相关 文章 :

1. 高考数学三角函数公式口诀

2. 高中数学三角函数解题中存在的问题

3. 高中数学选择题做题方法及重难点归纳总结

4. 高中数学必修四三角函数万能公式归纳

5. 高中生数学考试小技巧

6. 2017高中数学必修4第一章三角函数知识点

7. 高一数学学习方法与技巧

8. 高中数学解题技巧有哪些

9. 高中数学常考题型答题技巧与方法及顺口溜

文章标签: # sin # 三角函数 # co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