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师说高考试题_师说考试题目及答案

tamoadmin 2024-06-23 人已围观

简介1.2013天津高考文言文阅读2.我是高考书法艺考生。山西太原的。 想知道每个学校临帖的出题范围 ,就是字帖名字都告诉我。3.2014年高考语文测试题附加答案4.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考试试题5.2013福建高考文言文阅读6.师说教案1. 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原文 师说 作者: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

1.2013天津高考文言文阅读

2.我是高考书法艺考生。山西太原的。 想知道每个学校临帖的出题范围 ,就是字帖名字都告诉我。

3.2014年高考语文测试题附加答案

4.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考试试题

5.2013福建高考文言文阅读

6.师说教案

师说高考试题_师说考试题目及答案

1. 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原文

师说

作者:韩愈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圣人无常师。孔子师郯子、苌弘、师襄、老聃。郯子之徒,其贤不及孔子。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李氏子蟠,年十七,好古文,六艺经传皆通习之,不拘于时,学于余。余嘉其能行古道,作《师说》以贻之。

2. 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原文

原文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而知之者,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其为惑也,终不解矣。

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嗟乎!师道之不传也久矣!欲人之无惑也难矣!古之圣人,其出人也远矣,犹且从师而问焉;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而耻学于师。是故圣益圣,愚益愚。

圣人之所以为圣,愚人之所以为愚,其皆出于此乎?爱其子,择师而教之;于其身也,则耻师焉,惑矣。彼童子之师,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巫医乐师百工之人,不耻相师。

士大夫之族,曰师曰弟子云者,则群聚而笑之。问之,则曰:“彼与彼年相若也,道相似也。

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呜呼!师道之不复可知矣。

巫医乐师百工之人,君子不齿,今其智乃反不能及,其可怪也欤。

3. 高中语文必修三:《师说》

师说》

1.作者介绍:韩愈(768—824),字退之,唐代河南河阳人(今河南孟县人),自谓郡望昌黎,世称“韩昌黎”。他曾任吏部侍郎,常被称为“韩吏部”,死后谥号“文”,世又称“韩文公”。韩愈是唐代中叶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唐代古文运动的领导者之一。

2.评价:唐代古文运动的倡导者。“唐宋八大家”之首。(韩愈、柳宗元、欧阳修、苏洵、苏轼、苏辙、王安石、曾巩)。“文起八代之衰,道济天下之溺”——苏轼语。

3.古文运动:

主要主张:其一,是“文以明道”。其二,在倡导“文以明道”的同时,也充分意识到“文”的作用,为写好文章而博采前人遗产。

对象:即向当时一些准备通过科举、跻身仕途的青年读书人宣传不要写骈体文,要用散体文去阐明孔、孟之道。

古文:以儒家思想为基本内容,取法先秦两汉文体,用朴素自然的语言抒 *** 情实感的散文。

古文运动在当时的中下层知识分子中有一定影响。但遭到上层统治集团中当权的官僚地主的诽谤与讪笑,阻力很大。

4.内容分析:

“说”是论说文的一种,“师说”即“说师”、“论师”,更详细一点就是“论从师求学”。本文着重论述了师的作用、从师学习的必要性和择师的原则,大胆提出了恢复师道的主张,批判了当时士大夫阶层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

全文共四段。第一段开头提出观点,“古之学者必有师”。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概括而又明确的点出了师的性质、作用。接下来阐明择师的原则:以“道”的有无为标准,而不应有贵贱、长幼之分,“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第二段以第一段立论为基础,以事实为论据,从反面展开批驳。连用三个对比对耻学于师的社会风气进行针砭。一是把“古之圣人”的“从师之问”与“今之众人”的“耻学于师”作对比,指出造成圣愚的原因是从师与否。二是把为子择师与自己不从师对比,讽刺32313133353236313431303231363533e78988e69d8331333330333033了士大夫在从师问题上学小遗大。三是把“巫医乐师百工之人”的“不耻相师”与“士大夫之族”的耻于从师对比,进一步讥讽了士大夫之流虚荣自误、迂腐可笑的思想行为。这样层层对比,深刻揭露了当时耻于学师的社会陋习,并具有强烈的说服力。

第三段以圣人孔子为例,从正面论证自己立论的正确。

第四赞扬李蟠“能行古道”,点明作《师说》的原因。

4. 高中语文必修3背诵的古文

蜀道难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始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方钩连。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过秦论

秦孝公据肴函之固,拥雍州之地,君臣固守以窥周室,有席卷天下、包举宇内、囊括四海之意,并吞八荒之心。当是时也,商君佐之,内立法度,务耕织,修守战之具;外连衡而斗诸侯。于是秦人拱手而取西河之外。

东割膏腴之地,北收要害之郡

以致天下之士,合从缔交,相举为一。

于是六国之士,有宁越、徐尚、苏秦、杜赫之属为之谋,齐明、周最、陈轸、召滑、楼缓、翟景、苏厉、乐毅之徒通其意,吴起、孙膑、带佗、倪良、王廖、田忌、廉颇、赵奢之朋制其兵。及至始皇,奋六世之余烈,振长策而御宇内,吞二周而亡诸侯,履至尊而制六合,执敲扑而鞭笞天下,威震四海。南取百越之地,以为桂林、象郡。百越之君,俯首系颈,委命下吏。乃使蒙恬北筑长城而守藩篱,却匈奴七百余里。胡人不敢南下而牧马,士不敢弯弓而报怨。

然后践华为城,因河为池,据亿丈之高,临不测之渊以为固。

天下已定,始皇之心,自以为关中之固,金城千里,子孙帝王万世之业也。

天下云合而响应,赢粮而景从。

最后一段总论很爱考

且夫天下非小弱也,雍州之地,肴函之固,自若也;陈涉之位,非尊于齐、楚、燕、赵、韩、魏、宋、卫、中山之君也;锄耰棘矜,非铦于钩戟长铩也;谪戌之众,非亢九国之师也;深谋远虑,行军用兵之道,非及向时之士也。然而成败异变,功业相反,何也?试使山东之国,与陈涉度长絜大,比权量力,则不可同年而语矣。然秦以区区之地,致万乘之势,序八州而朝同列,百有余年矣。然后以六合为家,崤函为宫。一夫作难而七庙隳,身死人手,为天下笑者,何也?仁义不施,而攻守之势异也!

<;琵琶行>

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转轴拨弦三两声,未成曲调先有情。

第二段常考

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流泉冰下难。冰泉冷涩弦凝绝,凝绝不通声暂歇。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 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

自言本是京城女,家在虾蟆陵下住。十三学得琵琶成,名属教坊第一部。

钿头银篦击节碎,血色罗裙翻酒污。

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

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

韩愈《师说》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吾师道也,夫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也,非吾所谓传其道解其惑者也。

孔子曰:三人行,则必有我师。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劝学

君子曰:学不可以已。青,取之于蓝,而青于蓝;冰,水为之,而寒于水。木 直中绳,揉以为轮,其曲中规,虽有槁暴,不复挺者,〔车柔〕使之然也。故木受 绳则直,金就砾则利。君子博学而日参省乎己,则知明而行无过矣。

吾尝终日而思矣,不如须臾之所学也。吾尝〔足支〕而望矣,不如登高之博见 也。

积土成山,风雨兴焉。积水成渊,蛟龙生焉。积善成德,而神明自得,圣心备 焉。故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骐骥一跃,不能十步;驽 马十驾,功在不舍。锲而舍之,朽木不折;锲而不舍,金石可镂。蚓无爪牙之利, 筋骨之强,上食埃土,下饮黄泉,用心一也。

故书者,政事之纪也。诗者,中声之所止也。礼者 ,法之大分,群类之纲纪也。故学至乎礼而止矣。夫是之谓道德之极。礼之敬文也 ,乐之中和也,诗书之博也,春秋之微也,在天地之间者毕矣。

古之学者为己,今之学者为人。君子之学也,以美其身。小人之学也,以为禽 犊。

故曰:学莫便乎近其人。

其善者少,不善者多,桀纣盗跖也。

我总结的就这些了,一般高考不会考平时模拟题那么偏

5. xuliqun

帝高阳之苗裔兮 , 我是古帝高阳氏的子孙, 朕皇考曰伯庸。

我的父亲字伯庸。 摄提贞于孟陬兮, 岁星在寅那年的孟春月, 惟庚寅吾以降。

正当庚寅日那天我降生。 皇览揆余初度兮, 父亲仔细揣测我的生辰, 肇锡余以嘉名: 于是赐给我相应的美名: 名余曰正则兮, 父亲把我的名取为正则, 字余曰灵均。

同时把我的字叫作灵均。 纷吾既有此内美兮, 天赋给我很多良好素质, 又重之以修能。

我不断加强自已的修养。 扈江离与辟芷兮, 我把江离芷草披在肩上, 纫秋兰以为佩。

把秋兰结成索佩挂身旁。 汩余若将不及兮, 光阴似箭我好像跟不上, 恐年岁之不吾与。

岁月不等待人令我心慌。 朝搴阰之木兰兮, 早晨我在山坡采集木兰, 夕揽洲之宿莽。

傍晚在小洲中摘取宿莽。 日月忽其不淹兮, 时光迅速逝去不能久留, 春与秋其代序。

四季更相代替变化有常。 唯草木之零落兮, 我想到草木已由盛而衰, 恐美人之迟暮。

害怕君王逐渐衰老。 不抚壮而弃秽兮, 何不利用盛时扬弃秽政, 何不改乎此度? 为何还不改变这些法度? 乘骐骥以驰骋兮, 乘上千里马纵横驰骋吧, 来吾道夫先路! 来呀,让我在前引导开路。

6. 新课改人教版语文必修三的诗词及文言文

第二单元

4 蜀道难

5 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6 琵琶行并序

7* 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 寡人之于国也

9 劝学

10* 过秦论

11* 师说

这有教材 .cn/gzyw/jszx/kbjc/bx3/dzkb/

7. 高中语文必修三需要背的文言文有那些

主要有:

第二单元

4.蜀道难。。。。。。。。。。。。。。。.李白

5.杜甫诗三首

秋兴八首(其一)

咏怀古迹(其三)

登高

6.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7.*李商隐诗两首

锦瑟

马嵬(其二)

第三单元

8.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9.劝学。。。。。。。。。。。。。。。.《荀子》

10.*过秦论。。。。。。。。。。。。。。.贾谊

11.*师说。。。。。。。。。。。。。。。韩愈

楼主你可以去优酷,土豆搜一些相关的讲解视频,会更容易理解,另外,巨象网也有这些内容,好像是从其他的网站整合的,比较集中,看你自己选择了。

2013天津高考文言文阅读

1. 2007年全国高考二卷文言文翻译谁知道

杨宝生 近日,在拜阅2007年高考语文全国卷(Ⅰ)和全国卷(Ⅱ)时,发现其文言文翻译题的答案,有几处译文很值得商榷与探究。

笔者不愿藏拙,略陈陋见。如有荒谬之处,还敬恳命题专家、高考研究家及教育界同行不吝赐教。

(一) 全国卷(Ⅰ)的文言文翻译第(1)题是:“今为民害,咎在残吏,而勤劳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答案的译文为:“如今成为民害,罪过在于残忍的役吏,而不辞劳苦地张网捕捉,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

按,此句译文的失误与疏漏之处有三: 其一,“劳勤张捕”的“劳勤”,似不当译为“不辞劳苦”。因为,“不辞劳苦”的行为主体不外有三种:一是指百姓,二是指官吏,三是指官吏命令百姓。

然而无论行为的主体是哪一种,说“不辞劳苦地张捕”,都是讲不通的。如果说行为的主体是百姓,说“百姓不辞劳苦地张捕”,那么,何谓“不辞劳苦”呢?“不辞劳苦”不就是一种心甘情愿挨累受苦的积极主动的行为吗?说百姓如此积极主地捕捉老虎,是与“咎在残吏”的记述相抵牾的。

同时,说“百姓不辞劳苦地捕捉”,也无法与“非忧恤之本”的语义贯通。如果说官吏是“不辞劳苦地张捕”的主体,那么,这“不辞劳苦”一词,不就是对官吏的褒扬与赞美吗?这又与下一句“非忧恤之本”的否定官吏行为的语义不相协调。

如果说“不辞劳苦地张捕”的行为主体是指官吏命令百姓,那么,官吏的命令,对于百姓来说是被动的,而“不辞劳苦”对于百姓来说又是积极主动的。又是被动,又是主动,岂不自相矛盾吗?可见,将“劳勤”译为“不辞劳苦”,无论其行为的主体是谁,都是有悖于文意的,都是讲不通的。

诚然,“劳”与“勤”确有“辛勤”“劳苦”之义,但亦有“多次”“频繁”之义。而此处的“劳”与“勤”,据其语境来看,似当为“多次“频繁”之义。

也就是说,这里的“劳”为“多次”“频繁”之义,这里的“勤”亦为“多次”“频繁”之义;“劳勤”乃为同义复用。故当将“勤劳”合释为“多次”“频繁”。

“勤劳张捕”,即“频繁捕捉”。 “劳”之“多次”“频繁”之义,不但见之于文献语言,亦有征于近现代口语。

如曾巩《上元》诗:“风吹玉漏穿花急,人近朱阑送目劳。”王安石《乞制置三司条制》:“省劳费,去重敛,宽农民,庶几国用可足,民财不匮矣。”

近代汉语口语“劳叨”(现作“唠叨”)之“劳”亦为“多次”“频繁”之义。“劳叨”即“频繁反复地念叨”。

“勤”之“多次”“频繁”之义,亦见之古训及文献,李周翰注云:“勤,多也。”(见《文选?扬雄 》“格来甚勤”注)韩愈《木芙蓉》诗:“愿得勤来看,无令便逐风。”

《儿女英雄传》第三七回:“为甚么他一天到晚,烟只管吃得最勤,却也吃得最省。”王西彦《人的世界?第四家邻居》:“他的妻子年纪不满三十,但由于生养过于勤密,身体很坏。”

其二,将“张捕”释为“张网捕捉”,欠确。诚然,“张”确有“张网捕捉”之义。

如《公羊传?隐公五年》:“百金之鱼,公张之。”何休注:“张谓张网置障谷之属也。”

然而,这里的“张”似乎是“张网捕捉”的进一步引申——捕捉;“张”在这里是泛称,而不是确指。因为,原文的上文已经交待得十分清楚:是募人“设槛阱”来捕捉老虎的,而不是“张网捕捉”老虎的。

文献语言中,亦确有“张”作“捕捉”之义的用例。如《水浒传》第三十一回:“我们张得一头好行货在这里了。”

“张”为“捕”义,“张捕”乃同义复用,故应将其合释为“捕捉”。 其三,答案将“非忧恤之本也”译为“不是顾怜的根本办法”。

“顾怜”的对象是什么?是老虎,还是老百姓?显然表义不明。更为主要的是,以“顾怜”释“忧恤”,与文意不协,不确。

其实,此“忧恤”亦为同义复用;也就是说,此“忧”亦为“恤”义。“忧”训“恤”,见之于古训。

吕延济注云:“忧,恤也。”(见《文选?刘桢〈赠五官中郎将〉》“情眄叙忧勤”注)何谓“恤”?《玉篇?心部》:“恤,救也。”

可见,此“忧恤”当释作“救济”。“救济”谁?仔细审核文意便不难看出,救济的当是百姓。

故此,“而劳勤张捕,非忧恤之本也”,其意当为:“而频繁捕捉(老虎),不是救济(百姓)的根本方法。”那么,救济百姓的根本方法是什么呢?下文明确言道:“务退奸贪”,“思进忠善”,“除削课制”。

(二) 全国卷(Ⅰ)的文言文翻译第(2)题是:“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若畏威失正,均虽死,不易志。”

其答案的译文为:“忠臣坚持道义,不应有二心。如果惧怕威势丧失公正,我即便是死,也不会改变志向。”

按,答案译文以“如果”释此“若”,殊不可通。大误。

笔者认为,此“若”绝非“如果”之义;因为,假如确是“如果”之义,则下文必有在这一假设条件下所产生的结果的一句话与之相承接,而原文却根本没有;有的却是“均虽死,不易志”,而这句话又显然不是这个假设条件所产生的结果。其实,此“若”当释作“你们”。

“若畏威失正”,即“你们这些人却惧怕皇威而不敢坚持正义”。只有这样解释,才与上句的“盖忠臣执义,无有二心”的语义反义相承。

2. 试卷中的文言文如何评讲

倒装句(宾语前置;状语后置;定语后置;主语后置) (一)、宾语前置 1、否定句中代词宾语前置 这类宾语前置,要具备两个条件: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二是必须是否定句,由“不”、“未”、“毋”、“莫”等否定词表示。

在这种情况下,代词宾语要放在动词之前和否定词之后。例如: 《硕鼠》:“三岁贯汝,莫我肯顾。”

“莫我肯顾”应理解成“莫肯顾我”。 忌不自信《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然而不王者,未之有也。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否)焉。(之,宾语提前的标志) 《师说》 古之人不余欺也!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苟(只要)余情其信芳(美好)。

《离骚》屈原 东望愁泣,若不自胜。 《柳毅传》李朝威 见大王爱女牧羊。

(《涉江》) 四海之大,何如北地春,组成介宾结构,汝之不惠(慧)、"、中心词+数量词(定语) 马之千里者,为什么要给你下跪呢: 在古汉语中将定语移置在中心词之后的现象;。例如;不乃",为什么要…呢 《季氏将伐颛臾》〈论语〉 故不积跬步、"何……为"静女》〈诗经〉 况吾与子渔樵于江渚之上。

《石钟山记》苏轼 将子无怒;何……之为",…说的就是…《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不亦……乎 相当于“不是……吗” 以为。定语后置一般有三种情况,长安君何以自托于赵、"?",乌纱之横,树之以桑,四海之大,就是方位词.”的格式,有时也前置、中心词+之+形容词(定语) 蚓无爪牙之利。

《烛之武退秦师》〈左传〉 虽董之以严刑,与…比怎么样 《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日食饮得无衰乎;;何(奚、"之"、状语后置;或"只怕是"。”(柳宗元《捕蛇者说》)其中的“是”是一般代词。

(《庄子?;无乃": (二);、胡?) ":谁;等;例如、";不积小流。如;得无",孰若起而拯之,下饮黄泉,籍何以至此;。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虞啊虞啊我拿你怎么办呢,予忖度之: 甚矣;固定句式 教学目标:倒装句----主语后置。例如,表被动的固定格式 《柳毅传》李朝威 “他人之心?) 虞兮虞兮奈若何;;非乃"? 《鸿门宴》〈史记〉 余是以记之,冠切云之崔嵬。

这是三个同义的说法;岂不是"、“无”。(《鲁仲连传》) 与其……宁…… 相当于“与其……宁可……” ⑴",莫我肯顾,吾从而师之;等。

另外、"?——孰与!微斯人吾谁与归; 学而时习之。 《师说》韩愈 为坛而盟;是",意思是"、",得无教我猎虫所耶,欲与亚父,构成“唯。

值得注意的是,疑问代词作宾语、奚、用“之”或“是”把宾语提前取动词前,有几人欤。这仅仅是因为语言表达的需要?) 奈并累若属何;还说什么……"? 《柳毅传》李朝威 3: 《鸿门宴》;孰与"? 《逍遥游》〈庄子〉 彼且恶(何)乎待哉,修饰名词的量词放在名词之后等特殊现象;,而青于蓝;等,无以致千里。

《齐桓晋文之事》〈孟子〉 奚以知其然也? 上岸击贼、固定句式 吾孰与徐公美、“莫”等否定词),若不自胜?(还谈得上什么恩惠呢、"……孰与……";,谁更厉害,不亦可乎;? 《祭十二郎文》韩愈 洞庭君安在哉;状语后置 教学目标。(《鸿门宴》) 与人刃我;又写作":“唯利是图”;,宾语前置?) 岭南梅开早,还可以在前置的宾语前加上一个范围副词“唯”;得毋"。

——为…所…。这时的“之”只是宾语前置的标志! 《石钟山记》苏轼 不吾知其亦已兮;。

救赵孰与勿救;如……何"、把……当作。(《六国论》) 如……何 相当于“对……该怎么办” 唯……是 “是”无意;……何如……"哪里用得着……呢、"、普通宾语前置 在一般性的宾语前置中。

《赤壁赋》苏轼 相与枕藉乎舟中、"?) 惟命是听 (成语) 惟利是图 (成语) 惟马首是瞻 《冯婉贞》 惟兄嫂是依 《祭十二郎文》韩愈 惟你是问,宁自刃。在文言文中、",没有什么实在意义? 得毋有病乎、王屋何,颁白者可以不负戴于道路也《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举所佩玉抉以示之者三。

如;氓》〈诗经〉 是以区区不能废远,其又何尤(怨),介词后面跟着宾语,大家要注意语感。如,有时将谓语置于主语之前;何若",所(代词,还有定语置于中心词之后。

这个格式的意思是",并能准确翻译出来;,皂隶之俗哉,但在一定条件下? 日饮食得无衰乎;不亦……乎、与其……宁……可译为与其……不如(宁可)…… 与其坐而待亡?——奚以…为,表示被动关系 《谏太宗十思疏》魏征(课后题) 今日见辱问于长者;怎么对付(处置;何以为":一是宾语必须是代词:“时人莫之许也;“唯”表示对象的唯一性 岂……哉(乎)。 《寡人之于国也》〈孟子〉 句读之不知,汝之不惠(慧)。

《齐人有一妻一妾》〈孟子〉 2?) 汝意谓长安何如日远? 3)? 《庄暴见孟子》〈孟子〉 不然,要具备两个条件、";岂不是"?《邹忌讽齐王纳谏》〈战国策〉 以五十步笑百步.是,我之谓也;,欲献项王;: 为了强调谓语?(宋国有什么罪过;莫非",不亦乐乎?(我和城北徐。

3. 2018全国二卷语文作文是否跑题

1、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写坚持己见应该没有跑题,主要还要看你写的具体内容有没有贴合材料。

2、今年高考全国二卷作文为: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送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4. 2018年2016年全国二卷试题难度比较(全部科目)

要看你所在的省份zhidao,把全国各省份情况列举如下北京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天津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上海市: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山东省:自主命题(语、数。

PS:语文数学在2018将采用新课标Ⅰ卷)+新课标Ⅰ卷(综合(2016)、英)广东省:英语听说考试由广东省自内主命题(其余部分和其他科目均采用新课标Ⅰ卷) 江苏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浙江省:所有科目全部自主命题,英语听力使用全国英语等级考试二级听力;2017年起英语使用全国卷 ,2019年起所有科目使用全国II卷四川省:自主命题(数、英、理综)+新课标Ⅲ卷(语、文综),2017年起全部使容用全国III卷福建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国I卷,2019年起使用全国II卷湖北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国I卷湖南省:2016年起全部使用全国I卷海南省:自主命题(政、史、地、理、化、生)+新课标Ⅱ卷(语、数、英)。

5. 2018全国二卷语文作文题目透过现象看本质算跑题吗

1、2018年高考全国二卷语文作文写坚持己见应该没有跑题,主要还要看你写的具体内容有没有贴合材料。

2、今年高考全国二卷作文为: “二战”期间,为了加强对战机防护,英美军方调查了作战后幸存飞机上的弹痕的分布,决定哪里弹痕多就加强哪里,然而统计学家沃德力排众议,指出更应该注意弹痕少的部位,因为这些部位收到重创的战机,很难有机会送航,而这部分数据被忽略了,事实证明,沃德是正确的。要求:综合材料内容及含意,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少于800字。

我是高考书法艺考生。山西太原的。 想知道每个学校临帖的出题范围 ,就是字帖名字都告诉我。

1. 天津市2013年高考必背语文背诵篇目

目录

1.《论语》十则

2.《鱼我所欲也》——孟子

3.《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孟子

4.《曹刿gui论战》——《左传》

5.《邹忌讽齐王纳谏》

6.《出师表》——诸葛亮

7.《桃花源记》——陶渊明

8.《三峡》——郦道元

9.《马说》——韩愈

10.《陋室铭》——刘禹锡

11.《小石潭记》——柳宗元

12.《岳阳楼记》——范仲淹

13.《醉翁亭记》——欧阳修

14.《爱莲说》——周敦颐

15.《记承天寺夜游》——苏轼

16.《送东阳马生序》(节选)——宋濂

17.《关雎》——《诗经·周南》

18.《蒹葭》——《诗经·秦风》

19.《观沧海》——曹操

20.《饮酒》——陶渊明

21.《送杜少府之任蜀州》——王勃

22.《次北固山下》——王湾

23.《使至塞上》——王维

24.《闻王昌龄左迁龙标遥有此寄》——李白

25.《行路难》——李白

26.《望岳》——杜甫

27.《春望》——杜甫

28.《茅屋为秋风所破歌》——杜甫

29.《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岑参

30.《早春呈水部张十八员外》——韩愈

31.《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刘禹锡

32.《观刈yi麦》——白居易

33.《钱塘湖春行》——白居易

34.《雁门太守行》——李贺

35.《赤壁》——杜牧

36.《泊秦淮》——杜牧

37.《夜雨寄北》——李商隐

38.《无题》(相见时难别亦难)——李商隐

39.《相见欢》——李煜yu

40.《渔家傲》——范仲淹

41.《浣溪沙》——晏殊

42.《登飞来峰》——王安石

43.《江城子·密州出猎》——苏轼

44.《水调歌头》——苏轼

45.《游山西村》——陆游

46.《破阵子》——辛弃疾

47.《过零丁洋》——文天祥

48.《天净沙·秋思》——马致远

49.《山坡羊·潼关怀古》——张养浩

50.《已亥杂诗》——龚自珍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中建议背诵的篇目十四篇

51.《劝学》——《荀xun子》

52.《逍遥游》——《庄子》

53.《师说》——韩愈

54.《阿房宫赋》——杜牧

55.《赤壁赋》——苏轼

56.《氓》——《诗经·卫风》

57.《离骚》(节选)——屈原

58.《蜀道难》——李白

59.《登高》——杜甫

60.《琵琶行(并序)》——白居易

61.《锦瑟》——李商隐

62.《虞美人》——李煜

63.《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

64.《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辛弃疾

2. 2013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个疑问

《峡谷》的主题有“西部”内涵与色彩:

峡谷本身与骑手皆有荒蛮(寂静)、雄强(野性)、原始(粗犷)这类品格,但同一般的“西部”题材表现(尤其是曾经的美国西部题材)不一样。

一般的西部表现较多情况下会选择包含“文明与野蛮”内涵的矛盾/张力结构,借对比、借强弱以及借冲突结果显现某种观念(倾向“文明”的秩序,或者倾向“原始”的自由等等)。

与上述一般方式不同,《峡谷》所要表达的“主旨”同作者阿城的一贯风格一致,显示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即所谓“天人合一”思想:人与环境并不构成冲突,而是同性、同向、同质意义上的。这就是说,小说标题为“峡谷”,小说的主旨也就只能是峡谷(而不可以说成是人或骑手),因为作品里面来看,首先突显的就是峡谷,之后的鹰、骑手、肥脸汉子、马,包括日光、风、布旗、声音等等全部要汇聚于“山被直着劈开”而成峡谷所构建的此地此境。……简单说,《峡谷》要表达的主旨在于静穆、顽强、粗犷、绵厚、质朴的,有原始色彩的“生命力”,这“生命力”不简单地只属于其中的人(骑手、汉子)或者鹰、马,同样属于峡谷、布旗;而且,最重要的是,属于这一切所构成的整体。

因此,“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这种问题本身可以视作假命题:它内部包含一种狂妄的“人”的观念:人是“主体”、是“主宰”、是征服者等等。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也许没错。但是它容易误导阅读者(其实作为考题已经在强迫读者)朝一个错误的方向寻求答案,这个错误的方向就是“小说的主旨要通过这个人(骑手)完成表现”。那么,这样的语文考试,……

3. (2013·高考天津卷)阅读下面这首词,按要求作答

小题1:轻微、新鲜、清爽等。

小题2: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小题3:“白苎新袍入嫩凉”“春蚕食叶响回廊”是实写,点明时令和环境;“明年此日青云去,却笑人间举子忙”是虚写,想象金榜题名后轻松愉悦的心情。

虚实相生,表达对应考者的良好祝愿。 试题分析:小题1:“嫩”字,是诗人穿上了用白苎织成的布做成的新袍时对初秋天气凉意总结的一个形容词。

这个字形象可感地表现出初秋的轻微、新鲜和清爽。试题分析:小题2:词在风格上分为婉约和豪放二派。

辛词是豪放派的代表。大体是创作视野较为广阔,气象恢弘雄放,喜用诗文的手法、句法写词,语词宏博,用典较多,不拘守音律,这里选用的大鹏、丹凤,意象豪迈;北海、太阳、路茫茫,意境开阔;携书佩剑,显示出既儒雅又刚健的气概。

试题分析:小题3:词中的“实”:客观世界中存在的实象、实事、实境,可以通过各种感官捕捉到的部分。词中的“虚”:看不见、摸不着的虚象,是词人主观意识中存在的,是通过词人主观想象得到的。

例如词中第一句和第二句是写词人看到的和感到的,是写实;最后两句是词人想象的,属于写虚。 。

4. 求全文翻译

小孤山新修一柱峰亭记[1] [元] 虞集 延祐五年[2],某以圣天子之命,召吴幼清先生于临川[3]。

七月二十八日,舟次彭泽[4],明日登小孤山,观其雄特险壮[5],浩然兴怀,想夫豪杰旷逸名胜之士[6],与凡积幽愤而怀感慨者之登兹山也,未有不廓然乐其高明远大而无所留滞者矣。 旧有亭[7],在山半,足以纳百川于足下[8],览万里于一瞬,泰然安坐而受之,可以终日。

石级盘旋以上,甃结坚缜[9],阑护完固[10],登者忘其险焉。盖故宋江州守臣厉文翁之所筑也[11],距今六十二年,而守者弗虔[12],日就圮毁[13]。

聚足以涉[14],颠覆是惧。至牧羊亭上[15],芫秽充斥,曾不可少徙倚焉。

是时彭泽邑令咸在[16],亦为赧然愧[17],赩然怒,奋然将除而治之。问守者,则曰:“非彭泽所治境也[18]。”

乃相与怃然而去[19]。 明日过安庆[20],府判李侯维肃[21],某故人也[22],因以告之。

曰: “此吾土也。吾为子新其亭[23],而更题曰‘一柱’[24],可乎?夫所谓‘一柱’者,将以卓然独立,无所偏倚[25],而震凌冲激[26],八面交至[27],终不为之动摇。

使排天沃日之势[28],虽极天下之骄悍[29],皆将靡然委顺[30],听令其下而去[31],非兹峰[32],其孰足以当之也耶[33]?新亭峥嵘[34],在吾目中矣。子当为我记之。

至池阳[35],求通守周侯南翁为吾书之以来也[36]。” 李侯,真定人[37],仕朝廷数十年,历为郎官[38],谓之“旧人”[39],文雅有高材,以直道刚气自持[40],颇为时辈所忌[41]。

久之,起佐郡[42],人或愤其不足[43],侯不屑也[44]。观其命亭之意[45],亦足以少见其为人矣[46]。

且一亭之微,于郡政非有大损益也。到郡未旬日[47],一知其当为[48],即以为己任[49],推而知其当为之大于此者[50],必能有为无疑矣。

2014年高考语文测试题附加答案

2010年全国各高校书法高考试题

2010年湖南书法统考试题

临摹:《张迁碑》《曹全碑》《张玄墓志》《麻姑仙坛记》《雁塔圣教序》《妙严寺》

创作:《望洞庭》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色,白银盘里一青螺。

哈尔滨师范大学书法专业考试题

楷书默写:碧阑干外绣帘垂,猩色屏风画折枝。 八尺龙须方锦褥,已凉天气未寒时。

隶书临摹:曹全碑选字36字

书法创作:陇西行 (唐)陈陶 誓扫匈奴不顾身, 五千貂锦丧胡尘。 可怜无定河边骨, 犹是深闺梦里人。

2010年佳木斯大学考试试题(黑龙江省)

上午《曹全碑》临摹 36字《雁塔圣教序》临摹 40字

下午创作 任选书体

内容:明月几时有,把。。。。。高处不胜寒。

河南省2010年高考统考试题!!

临摹元羽墓志

创作:识曲知音自古难,瑶琴幽操少人弹. 紫茎绿叶生空谷,能耐风霜历岁寒。

印稿设计的是《妙笔生花》!篆刻临的是《刘苞印信》!

2010年鞍山师范书法考题—辽宁卷

临摹 楷书 禇遂良 《伊阙佛龛》

隶书 《张迁碑》

行书 吴踞手札

创作,20字,三开纸,

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书法专业考试考题南京考点省外

上午临摹楷书《九成宫》《妙严寺》《张猛龙》《张玄》

行书《兰亭序》《蜀素帖》

下午非楷书创作

约客

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 有约不来过夜半,闲敲棋子落灯花

泰州师范学院

上午临摹《张黑女》,《乙瑛碑》 下午楷书创作

2010年鲁迅美术学院书法本科招生考试试题

上午临摹,篆书:《宋武帝》行书:《集王圣教序》

下午创作内容与落款 楷书隶书任选

上善若水 水善利万物而不争 处众人之所恶 故几于道 老子语己丑冬书于鲁美

南京艺术学院2010年广州考点书法试题

上午临摹楷书:褚遂良<雁塔圣教序>,<倪宽赞>(传)智永<千字文> 还有一个是魏碑(当时忘记抄下来是什么碑)

行书:王羲之<兰亭序>米芾<高氏三图>

下午创作:题金陵渡 张祜

金陵津渡小山楼,一宿行人自可愁。 潮落夜江斜月里,两三星火是瓜洲。

聊城大学2010年湖南考点考题

创作自选书体

内容《寄令狐郎中》作者:李商隐

嵩云秦树久离居,双鲤迢迢一纸书。休问梁园旧宾客,茂陵秋雨病相如。

临摹《要求背临》自选字帖.但考生不得将贴带入考场.考生按照字帖内容依次背临30个字.不得增减字数和调整顺序

广西师范学院湖南考题

隶书临曹全36字。楷书临柳公权玄密塔30字。创作出自鸟鸣涧

(唐)王维 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 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 全部是四尺整张

曲阜师范太原考题

创作是毛泽东的诗 还有就是背临碑帖 米芾的蜀素帖居然写第一页的字

2010年湛江师范湖南考点考题:

上午素描:画相片 头像 中年妇女 微胖 三个小时

下午书法: 临摹 欧阳询《九成宫碑》内容:乃承以石 引为一渠。。。。。24字

创作 杜牧 繁华事散逐红尘, 流水无情草自春。日暮东风怨啼鸟,落花犹似坠楼人。 宣纸是四尺竖式三裁的 也就是说比对开的纸还小 要求是 横着写

广西艺术太原考题

临摹 史晨前后碑和柳公权

创作是 卢纶《塞下》和王维《青溪》 二选一 楷 行

2010年商丘师范学院湖南考点考试试题

非楷书创作:三小时送孟浩然之广陵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 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 唯见长江天际流.

临摹:张迁碑乙瑛碑多宝塔碑

2010 南京艺术学院 石家庄考点试卷

创作 闻道梅花圻晓风,雪堆遍满四山中。 何方可化身千亿,一树梅花一放翁。

2010南京师范大学太原考点创作试题

峨眉山月歌 唐?李白

峨眉山月半轮秋,影入平羌江水流。夜发清溪向三峡,思君不见下渝州

西安工业大学2010年书法专业试题

临帖试魏碑!不知名!行书临圣教序!

创作是

乐殊贵贱 礼别尊卑: 上和下睦 夫唱妇随:外受傅训 入奉母仪:诸姑伯叔 犹子比儿:孔怀兄弟 同气连枝:

2010年河南大学山东考题

临摹:魏碑

创作:少小离家老大回,乡音无改鬓毛衰。儿童相见不相识,笑问客从何处来。

幅式:四尺对开条幅

2010年中国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本科招生考试试题(完美版)

上午篆刻:白文刻章: 博文约礼

朱文印稿: 有志事竟成

下午书法创作:楷隶篆行4个创作:

白云生高原,忽渡南湖去。遥知隔溪人,应与云相遇。

古汉语1。篆字辨识

塞,风,下,得,至,无,莫,为,起,边

2。加标点并翻译

至若春和景明,波澜不惊,上下天光,一碧万顷;沙鸥翔集,锦鳞游泳;岸芷汀兰,郁郁青青。而或长烟一空,皓月千里,浮光跃金,静影沉壁,渔歌互答,此乐何极!登斯楼也,则有心旷神怡,宠辱偕忘,把酒临风,其喜洋洋者矣

2010年山东工艺美术学院山东考题

临摹:楷书 颜真卿多宝塔碑 40字

创作:王若虚《论诗诗》

信手拈来世已惊,三江滚滚笔头倾。莫将险语夸(京力)敌,公自无劳与若争。

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中任选两种书体创作

2010年杭州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文言文考题〔湖南长沙考点〕

给古文《师说》第一段添加标点…

翻译第二段

第一题,师说写第一段的标点符号:八分。第二题,翻译第二段十四分。

解释加点词语:传道,授业,固,庸之,孰,必,是故,之徒,(九个)八分。

小篆辩识:革,音,汾,要,信,莫,奉,共,画,为。篆译简。

临摹行书和篆书自带字帖,二十字以上。

隶创:韦应物《滁州西涧》繁体已给出;

楷创对联:板凳要坐十年冷,文章不写一句空。

全部是四尺三开的纸,八张纸,交四张,三个小时。

太原师范长沙考点试题

理论:民国四楷书家 名词解释:书卷气 晋唐遗韵

问答:历代被称为“书圣”的是?代表作及特点?

论述:《兰亭序》和《祭侄文稿》的差异

临摹:赵之谦篆书,乙瑛碑,还有一个行书

2010吉林艺术学院 石家庄 考点 考题

临摹 曹全 创作 陆游诗 古人学问无余力 少壮工夫老始成 纸上得来终觉浅 绝知此事要躬行

2010湖南人文科技学院考题(太原)

临摹 自带字帖 《书体不限》

创作 向吴亭东千里秋,放歌曾作昔年游。青苔寺里迹,绿水桥边多酒楼。

国画 山水、花鸟小品一副

2010年浙江大学书法专业本科招生试题

临摹:楷书 虞世南《孔子庙堂碑》隶书《西狭颂》行书 王羲之《兰亭序》

创作:醉墨淋漓兴未阑 满堂烟霭坐来寒 道人不托梅花胜 仙骨全偷董巨丹

2010淮阴师范学院山东考题

临摹:张猛龙碑 圣教序 史晨碑临摹三种

创作:五言绝句和七言绝句各一首,自选一首自由选择书体创作

幅式:四尺三开纸

2010 湖北美术学院山东考题!!

1.白描:2.24 8:30-11:30 送子天王图 一个仕女~~

2.印稿设计 2.24 13:30-14:30 奋发~ 兰亭墨迹(给出篆字写法)

3.临摹创作:2.24 14:30-17:00 四尺纸横用:分三部分,上半临摹,下面创作.

上面临摹分两部分:右面30个颜字,左面60个兰亭!!!!

创作节选自兰亭一部分,共84个字

2010年曲阜师范大学本校考题

临摹:背临自选划定范围的字帖32个字。(三尺宣纸)

创作:出自孔子论语,53字。(四尺宣纸)自选书体创作

内容:子禽问于子贡曰:“夫子至于是邦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异乎人之求之与?”

杭州师范大学在太原考试试题

隶书创作 多情却似总无情,唯觉樽前笑不成。蜡烛有心还惜别,替人垂泪到天明。

楷书创作 白马秋风塞上,杏花春雨江南

临摹小篆和行书都要超过20个字。

上午考的归去来兮辞,第一段加标点,第二段翻译。篆书识别 省,收,自,鲁,寇,卜,春,器,贞,用。

2010临沂师范学院本校考题

临摹:张猛龙碑、礼器碑、邓石如篆书三选一

创作:1、《题画梅》 清?李方膺 挥毫落纸墨痕新,几点梅花最可人。愿借天风吹得远,家家门巷尽成春。

2、 幅式:四尺三开

2010年兰亭书法艺术学院考题

上午临摹《雁塔圣教序》

创作是: 缀叶归烟晚 乘花落照春 边城琴酒处 俱是越乡人

下午临摹《玄秘塔碑》

创作 惠风荡繁囿,白云屯曾阿,景昃鸣禽集,水木湛清华。

2010年西安交通大学城市学院山东考题

上午临摹:于右任 孙善述墓表 三尺整张宣纸临摹时间三小时

下午创作:《逢雪宿芙蓉山主人》唐代?刘长卿 日暮苍山远,天寒白屋贫。 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要求:1、用纸为三尺整张。

2、创作临摹各两个半小时。(实际上午临摹是三个小时)

2010年徐州师范大学书法专业本科招生试题潍坊考点

上午临摹 四尺三开 隶书:<<张迁>>行书:<<丧乱帖>>

下午创作 四尺三开 自选书体

野幕敞琼宴,羌戎贺劳旋.醉和金甲舞,擂鼓动山川

2010年佳木斯大学山东考题

上午临摹:第一场临摹柳公权《玄秘塔碑》(时间一个半小时)

第二场临摹《曹全碑》(时间一个半小时)

下午创作: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

落款内容:唐贾岛诗 庚寅初春(时间一个半小时)幅式:四尺对开 自选书体创作

2010年中央美术学院书法专业招生试题

书法

1、书法临摹:

临摹一:简书

临摹二:米芾竹前槐后诗帖

2、书法创作:

1正书创作:年代:唐 作者:翁承赞 题 :书斋谩兴二首 池塘四五尺深水,篱落两三般样花。 过客不须频问姓,读书声里是吾家。

2行草书创作:夏日书依上人壁 唐五代? 李中 门外尘飞暑气浓,院中萧索似山中。最怜煮茗相留处,疏竹当轩一榻风。

篆刻:松 风 阁

2010年陕西咸阳师范学院山东考题

上午临摹:1、楷书 颜真卿自书告身 要求临摹不少于40字 2、行书 王羲之圣教序 要求临摹不少于20字 临摹要求落款

下午创作:望岳 杜甫 岱宗夫如何? 齐鲁青未了。造化钟神秀, 阴阳割昏晓。荡胸生层云, 决眦入归鸟。会当凌绝顶, 一览众山小。

幅式:四尺整张

湛江师范考题

上午:画中年妇女!!下午:临张玄24个字,创作古诗!!都是四尺三裁!!

淮阴师范学院2010年书法专业试题

临摹 1:魏元显俊 2:宋米芾蜀素帖 3:汉史晨碑 创作:五言绝句 七言绝句

创作:众鸟高飞尽,.............20字

淮北煤炭师范考题(变态)

上午:画五分之三侧男青年带手!!下午:一个半小时创作两幅!!楷书一张,行书一张!!

楷书(千字文)行书(古诗)!!都是毛边纸,没有草稿纸!!注明!!!考题考生自己抄写!!

就一份,考生轮着抄写下来!!

2010年广西师范学院山东考题

上午临摹:1、颜真卿《自书告身》40字

2、曹全碑 32字

写在四尺整张的纸上。

2010年南京师范大学泰州学院山东考题

上午临帖:《张黑女墓志》中12字?

《乙瑛碑》中15字

下午创作:江雨菲菲江草齐,六朝如梦鸟空啼. 最是无情台城柳,依旧烟笼十里堤.

(在行书和隶书中任选一种书体创作)

南师泰州不能用楷创 限隶书和行书

鞍山考题

临石鼓文和米芾

天津美术学院2010本科招生书法专业考试试题(题)

创作芙蓉楼送辛渐 王昌龄 寒雨连江夜入吴, 平明送客楚山孤。 洛阳亲友如相问, 一片冰心在玉壶。

广西艺术学院山东考题为…

四尺三开临摹柳神策军碑和史晨前后碑…在一张纸上…

西安交大书法创作试题

松下问童子,言师采药去。只在此山中,云深不知处。还有四个大字,莲花泛水。四尺对裁。

2010年大同大学书法考试试题临摹三张 第一张楷书(自书告身10个字.还有不知那位大家的自创书体<黑女,颜体,褚体三体结合>10个字)第二张隶书(礼器碑十个字.曹全碑十个字)第三张篆书(赵之谦篆书十个字)---格式都是斗方!

中国人民大学

考试共三小时,四尺三开纸,临帖、《…元氏墓志》(魏碑)八十字,创作,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宋 王安石 梅花 庚寅春书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考试试题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 下列词语,字形与加点字的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 )

A. 养植业 与日剧增 便笺(jiān) 独辟蹊(xī)径

B. 醉醺醺 席不暇暖 泥淖(nào) 向隅(yú)而泣

C. 滥摊子 自由竞争 卷帙(dié) 运筹帷幄(wò)

D. 颤巍巍 信笔涂鸭 蠹(dù)虫 湮(yīn)没无闻

2. 下列语句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近几年,食品药品在安全方面出现的问题被媒体接连曝光,不同职能部门各管一段的监管模式也因此受到了社会的质疑。

B. 第九届中国国际园林博览会在北京永定河西岸盛大开幕,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为了方便游客,专门开设了电瓶车专线。

C.据世界黄金协会分析,2013年春节前后中国黄金需求高涨的原因,主要由于消费者对中国经济前景充满信心所致。

D.日前,交通管理部门就媒体对酒驾事故的连续报道做出了积极回应,表示要进一步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

3. 依次填入句中横线处的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

①文学艺术创造来源于生活,作家塑造的人物形象,往往是以现实生活中的真实人物为 创作而形成的。

②一辆运载盐酸的货车在高速公路上发生侧翻事故,交通、消防部门的人员迅速赶赴出事现场,并做出了紧急 。

③保险丝是电路安全的报警器,当电路里的电流超过允许值时,保险丝就会 ,从而切断电源,保障线路和电器的安全。

A.原形 处置 融化 B. 原型 处治 融化

C.原型 处置 熔化 D. 原形 处治 熔化

4. 给下面语句排序,衔接恰当的一项是( )

①因为较弱的电磁辐射,也会对人的神经系统与心血管系统产生一定的干扰。

②人的大脑和神经会产生微弱的电磁波,当周围电器发出比它强数百万倍的电磁波时,人的神经活动就会受到严重干扰。

③即使在不太强的电磁波环境中工作和生活,人也会受到影响。

④如果长时间出于这种强电磁波的环境中,人会出现头痛,注意力不集中、嗜睡等症状,强电磁辐射会使心血管疾病加重、神经系统功能失调。

A. ④①②③ B. ②③①④ C. ④③②① D. ②④③①

5. 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运用,不同于其它三句的一项是( )

A. 微风习习,远处飘来阵阵歌声,也飘来了缕缕的花香。

B. 蜜蜂酿出了甘甜的蜂蜜,也为人们酿出了美好的生活。

C. 萧瑟的秋风吹落枝头的黄叶,却吹不去她满腹的惆怅。

D. 风和日暖,小院关闭了柴门,却关不住那满园的春色。

二.本大题共5小题,共16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6-10题。

曹彬字国华,真定灵寿人。彬始生周岁,父母以百玩之具罗于席,观其所取。彬左手持干戈,右手持俎豆,斯须取一印,他无所视,人皆异之。

五年,使吴越,致命讫即还。私觌①之礼,一无所受。吴越人以轻舟追遗之,至于数四,彬犹不受。既而曰:“吾终拒之,是近名也。”遂受而籍之以归,悉上送官。

初,太祖典禁旅,彬中立不倚,非公事未尝造门,群居燕会,亦所罕预,由是器重焉。建隆二年,自平阳召归,谓曰:“我畴昔常欲亲汝,汝何故疏我?”彬顿首谢曰:“臣为周室近亲,复忝内职,靖恭守位,犹恐获过,安敢妄有交结?”

七年,伐江南。长围中,彬每缓师,冀李煜归服。城垂克,彬忽称疾不视事,诸将皆来问疾。彬曰:“余之疾非药石所能愈,惟须诸公诚心自誓,以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则自愈矣。”诸将许诺。明日,稍愈。又明日,城陷。煜与其臣百余人诣军门请罪,彬慰安之,待以宾礼,请煜入宫治装,彬以数骑待宫门外。左右密谓彬曰:“煜入或不测,奈何?”彬笑曰:“煜素懦无断,必不能自引决。”煜之君臣, 卒赖保全。

初,彬之总师也,太祖谓曰:“俟克李煜,当以卿为使相。”副帅潘美预以为贺。彬曰:“不然,夫是行也,仗天威,遵庙谟,乃能成事,吾何功哉,况使相乎!”美曰:“何谓也?”彬曰:“太原未平尔。”及还,献俘。上谓曰:“本授卿使相,然刘继元未下,姑少待之。”既闻此语,美窃视彬微笑。上觉,遽诘所以,美不敢隐,遂以实对。上亦大笑,乃赐彬钱二十万。彬退曰:“人生何必使相,好官亦不过多得钱尔。”

咸平二年,被疾。

。上趣驾临问,手为和药,仍赐白金万两。六月薨,年六十九。上临哭之恸。 (取材于《宋史·曹彬列传》)

① 觌(dí):相见

6. 下列语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

A. 遂受而籍之衣柜 籍: 登记造册

B. 太祖典禁旅 典:主管,掌管

C. 副帅潘美预以为贺 预:参与,加入

D. 仍赐白金万两 仍:于,又

7. 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意义和用法不相同的一项是( )

A. 以百玩之具罗于席 吴越人以轻舟追遣之

B. 观其所取 一无所受

C. 汝何故疏我 吾何功哉

D. 彬之总师也 上临哭之恸

8.对下列文中语句的解释,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

A.使吴越,致命讫即还

出使吴越,传达旨意完毕即刻返回

B.吾终拒之,是近名也

我如果一直拒绝收礼,就会得到好的名声

C.请煜入宫治装

请李煜进入宫殿收拾行李

D.上觉,遽诘所以

皇帝察觉了,急忙追问其中的缘故

9.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来源:Z。xx。k.Com]

A.曹彬拒绝借公务而取私利,不过他做人处事也讲究变通,收下礼品后如数上交。

B.曹彬为官清正,对宋太祖不巴结逢迎,对同僚也不结党营私,深得太祖的赏识。

C.曹彬突然称病,意在要求部下破城后不妄杀一人。他尊重降者人格,以礼相待。

D.曹彬富有智慧,才能出众,宋太祖虽然器重他,但是又心存戒备,并有所防范。

10.文中第5段写道“美窃视彬笑”、“上亦大笑”,请分别简述两处“笑”的缘由。(4分)

三.本大题共三小题,共20分

11.用斜线(/)给下面的文言文断句(5分)

世 之 治 也 行 善 者 获 福 为 恶 者 得 祸 及 其 乱 也 行 善 者 不 获 福 为 恶 者 不 得 祸 变 数 也 知 者 不 以 变 数 疑 常 道 故 循 福 之 所 自 来 防 祸 之 所 由 至 也 遇 不 遇 非 我 也 其 时 也 夫 施 吉 报 凶 谓 之 命 施 凶 报 吉 谓 之 幸 守 其 所 志 而 已 矣

(取材于《中论·修本》)

12.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①②题。(7分)

古风(其十)

李白

齐有倜傥生,鲁连①特高妙

明月出海底,一朝开光曜。

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意轻千金憎,顾向平原②笑。

吾亦澹荡人,拂衣可同调。

注释: ① 鲁连:鲁仲连,战国齐人,他说服魏与赵合力抗秦。

② 平原:即平原君,赵国重臣。

①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 三四句与曹植诗句“大国多良材,譬海出明珠”都运用比喻的方式表达赞誉之情。

B. “后世仰末照”句,感叹鲁仲连的功绩如同就要落山的太阳一样将被后人渐渐遗忘。

C. 本诗最后两句,以“澹荡人”与开头的“倜傥生”相呼应,意在表明诗人的志趣。

D. 李白在诗中盛赞了鲁仲连的高风亮节,并把他引为“同调”,内容显豁,感情深挚。

② 前人评此诗:“此托鲁连起兴以自比。”结合诗句,谈谈李白借鲁仲连表达了自己怎样的人生理想。(4分)

13. 在横线处写出诗文原句(限选其中4道题)(8分)

① _______,________,匪来贸丝,来即我谋。(《诗经·氓》)

② 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_______,________。(杜牧《阿房宫赋》)

③ 句读之不知,惑之不解,或师焉,或不焉______,_______。(韩愈《师说》)

④ 挟飞仙以遨游,抱明月而长终,_________,___________。(苏轼《前赤壁赋》)

⑤ 梧桐更兼细雨,到黄昏,点点滴滴。_________,__________。(李清照《声声慢》)

四.本大题共三小题,共12分。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14-16题

当你在花园里驻足观察那些胖胖的蜜蜂在花丛中起起落落,或者在厨房手拿苍蝇拍对着狡猾的苍蝇无可奈何时,你一定认同以下观点:把“飞行家”这个名词冠于昆虫身上是恰如其分的,昆虫不仅是地球上规模的飞行者家族,也是最早掌握这项技术的先驱者。地球上的第一次飞行是个什么场景?这一历史性的时刻早已消失在岩层之中。不过,当年第一批飞行者的后代仍然活跃在我们的星球上,它们就是蜉蝣。

蜉蝣这种生物大多数时间生活在水中,以藻类为食,当它们准备好繁殖,便爬出水面,在水边的植物上蜕皮,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当时机成熟,便风中舞动,在空中完成婚配。不久,雌虫产卵,刚刚脱离水面不过十几小时的蜉蝣们再次回落水中,这也意味着它们个体生命的终结。目前,多数昆虫学家认为,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昆虫与其他其他飞行动物的标志性区别,在于它们扇动翅膀时高得惊人的速度——蜻蜓一般为每秒200次,而蚊子和马蜂则能高达每秒1000次。不仅如此,如果逐格回放高速摄像机拍摄的昆虫飞行影像,你会惊奇地发现,昆虫扑翼飞行可不简单是上下运动,从侧面观察,昆虫的翅膀其实是在画八字形。直到最近,人们把昆虫放进风洞好好研究了一番才发现,其实这些小家伙的翅膀是在空气中制造涡流,依靠这些可控的涡流,它们的翅膀在向下和向上拍动时都能产生升力,这是鸟与蝙蝠绝对无法做到的,一只小蜜蜂借助这些涡流,产生达到其体重3倍的开力,而向前的推力则是体重的8倍之多,与之相比,一架战斗机的推力与重力大小之比能达到2就可以“笑傲江湖”了,这样你就不难理解,为什么苍蝇能在空中做出令人匪夷所思的急转弯了。

当然,这一切代价也相当高昂,飞行是件十分费力的活儿,一只果蝇飞行1小时就要消耗掉体重的10%,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儿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烧”,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所以你绝对不能小看昆虫的能力,一只小小黑脉金斑蝶能以每天150公里的速度连续飞行3000公里,完成从北美到中美洲的长途迁徙。

(取材于王冬《御风飞行》)

14. 根据文意,下列说法不能支持“昆虫的翅膀是一个工程学奇迹”的一项是(3分)

A. 薄薄的翅由几丁质构成

B. 不需要脊髓肌肉的支撑

C. 柔韧性可比碳纤维的复合材料

D .翅脉增强了昆虫翅膀的刚性

15. 下列对文章内容理解和分析。不恰当的两项是(4分)

A. 昆虫最初驾驭“风帆”在水面上滑行。后来逐步从滑行演变到在空中飞行。

B. 蜉蝣有翅后即升空飞行。虽然飞行的时间不长,但由此实现了生命的延续。

C. 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可以使空气滤过翼面时产生升力。

D. 昆虫利用碳水化合物和脂肪作为“燃料”,从而大大提高了飞行的“经济性”

E. 昆虫是地球上规模最为庞大的飞行者家族,很多昆虫都具有长途迁徙的能力

16. 根据本文和下列材料,说明苍蝇的飞行和鹏鸟翱翔有哪些不同点。(5分)

《逍遥游》中“背若泰山,翼若垂天之云……绝云天,负青天。然后图南”这几句话,是对鹏鸟翱翔九天的精彩描述。生物学家认为,鹏鸟翱翔要借助上升气流,翅膀就像固定的机翼。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阅读下面的作品。完成17-20题

浙江的感兴

我很想追怀自己在浙江的童年,却只记起了一些片段:随着母亲去一个庙里看初期的**,去曹娥江头看潮水,随着小舅舅到河蚌头石桥边的馆子里吃馄饨,那样好吃的馄饨,后来似乎再也没有吃过。如此等等,连不起来,而且越来越模糊了。

于是我怀疑自己是否配称浙江人。

这一次到杭州,住在西湖旁边,又有幸去了绍兴,看到鲁迅故居,还在咸亨酒店里喝了加饭酒,并且站在门外吃了一串油豆腐,上面涂了厚厚一层辣酱,吃着吃着,心里感到不管配不配,我是喜欢这乡土的。

这里主要的色泽是黑与白,黑的瓦顶,白的粉墙,冲洗得发白的石板路,连木柱子也是黑的,严谨、素净。然而空间是庞大的,人有足够的地方可以移动,物件也是厚实可靠的,像那件大大的厨房里的那口大大的腌菜缸,在朴质的生活里有温厚的人情,正如那三味书屋里,既有严厉老师的戒方,又有那顽皮学童的小小乐园,在门前的石板路下则是潺潺的流水。

水是浙江的灵秀所在,是音乐,是想象力。

在鲁迅的艺术素描里不是也有这样的黑泥、白石和绿水的配合么?多么朴质,又弥漫着多大的温情!你看他用笔何等经济,总是短短几句话就勾画出一个实实在在的人生处境,而同时他又总是把这处境放在一片抒情的气氛之内。他是最严格的,有是最温情的,这就使得他最平常的叙述也带有余音,富有感染力——他的闰土成了我们一切人记忆中的童年好友。他的乌篷船成为我们每个人梦里的航船,他的忧郁、愤怒和向往也成为几代读者难以排遣的感情。

看着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

回到杭州,又是另一番景色。1981年我第一次来,忙于游览名胜,但也抽时间陪一位老友去追寻他年少时代的踪迹。走了一个旧的市区,像是有一家过去很有名的布鞋店,那里依然卖着素净而又雅致的黑面白底的舒服鞋。接着进入一家咸肉店,面前是一条长长的洗得白白的木柜台,上面摆着十几块干干净净的咸肉,随你挑选。这铺子的旧式建筑有高的屋顶,店堂里空空荡荡的,没有现代肉店那种血淋淋的屠场味道,人们从容选肉。大刀切下去,一股醇厚的咸肉香随之而起。

这次重来,我很想再出去看看那些犹有南宋遗风的街道和店铺,却始终不得空儿,只在汽车里匆匆看了一下中心区的主要街道。在我游历过的城市里,我总觉得杭州是最富于中国人情味的,即使车站旁边的闹市也闹而不乱,人行道上人来人往却不拥挤,同时有一些老铺子老字号还以传统的礼貌待客。

杭州难分市区与郊外,环湖的大道既是闹市,又因西湖在旁而似乎把红尘洗涤了。任何风尘仆仆的远来人也是一见湖光山色而顿时感到清爽。

在阳光下,西湖是明媚的,但更多的时候显得清幽,这次因为就住在湖岸上,朝朝夕夕散步湖畔,总算把湖的各种面容看了一个真切,清晨薄雾下,黄昏夕照里,湖的表情是不同的,沉沉夜色下则只见远岸的灯火荡漾在黑黑的湖水里,千变万化,没有太浓太艳的时候,而是素抹淡妆,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在湖岸散步的时候,抬起头来,看到了环湖的群山在天边耸起,也是淡淡的几抹青色。然而它们都引人遐想。给了西湖以厚度和重量。没有人能把西湖看的轻飘飘的,它是有性格的,从而我也看到了浙江的另一面:水固然使它灵秀,山却给予它骨气。

(取材于王佐良的同名散文)

17. 下列对文章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两项是(4分)

A. 饮食在作者关于故乡的感兴中占有重要地位,根源于作者无法追怀的童年。

B.作者书写的是对故乡的追忆和游历,感物寄兴,表达了对浙江性格的体悟。

C.作者插叙初次游览杭州的经过,揭示了这座城市日常生活中的传统特征。

D.“水”既是浙江灵秀风景的精髓,也是本文组织结构展开叙述的核心线索。

E.文章勾勒出一幅融汇了自然山水、风土人情、历史传承等因素的江南图景。

18. 文中说:“看看绍兴的街道、店铺和水乡景色,我以为我对这位大作家多一点了解了。”结合原文,回答下面的问题(7分)

① 作者从鲁迅的故乡环境中看出了哪些特色?(3分)

② 作者对鲁迅又多了哪些了解?(4分)

19. 作者从湖光山色中感受到西湖哪些特点?(4分)

20. 有评论者曾用“一切景语皆情语”来概括本文带给读者的艺术感受,请谈谈你对“一切景语皆情

语”的理解,并结合本文进行具体阐述。(不少于200字)(12分)

六.本大题共1小题,共60分。

21. 阅读下面的对话,按要求作文。(60分)

科学家:假如爱迪生来21世纪生活一个星期,最让他感到新奇的会是什么呢?

文学家:我想,手机会不会让他感到不可思议呢。

科学家:我同意,手机是信息时代的一个标志物,简直称得上是一部掌中电脑,丰富的功能一定会让这位大发明家感到新奇。

文学家:手机的广泛应用。深刻地影响着人们的交往方式、思想情感和观念意识,或许这也是爱迪生意想不到的吧。

科学家与文学家各自对手机的看法,引发了你哪些思考、想象?请自选角度,自拟题目,自定文体(诗歌除),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21.作文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23456789

BACDACDBD

1.B (A养殖业,与日俱增;C烂摊子,卷帙(zhì);

D信笔涂鸦,湮(yān)没无闻。)

2.A ( B选项“对于513公顷的园博园”原句无主语,可去掉 “对于”;C选项“原因……所致”为句式杂糅; D选项“加大对交通违法行为的查处”缺宾语中心语“的力度”。)

3.C(“原形”指本来面目,含贬义,而原型可特指文学艺术作品中所依据的原始模型;“处置”事件,强调解决问题,而“处治”强调治理、惩罚, “融化”,一般只指冰、雪、霜等受热变成水,“熔化”指铁等固体受热到一定程度而变成液体、胶状或粉末)

5.A(全新题型,BCD三项,动词与宾语之间本来都适合搭配,而A项的飘来与花香是可以搭配的动宾关系。修辞中“拈连”,指甲乙两个事物连在一起叙述时,把本来只适用于甲事物的词语拈来用到乙事物上。)

6.C(预:提前,预先)

7.D(A两个“以”都是介词,前“以”翻译为“把”,后“以”翻译为“用、凭借”;

B两个“所”都是结构助词,属于“所V”结构,把动词变为名词性结构;

C两个“何”都是疑问代词,翻译为“什么”;

D前一个“之”用于主谓之间,取消句子独立性,译为“……的时候”,后一个“之”在谓语和补语之间,翻译为“得”,“哭得悲痛”。)

8.B(“近名”,追求名声。)

9.D(“心存戒备”“有所防范”原文无此意)

10.答案示例:

“美窃视彬微笑”:曹彬已经料到太祖不会兑现,甚至预见到太祖要说的理由,潘美的会心一笑,表达了对曹彬的钦佩。

“上亦大笑”:太祖被臣下猜透了心思,大笑中含有自嘲和对曹彬的赏识。

参考译文:

曹彬字国华,是真定灵寿人。其父曹芸,任成德军节度都知兵马使。曹彬出生周岁时,他的父母把各种玩具排放在桌子上,看他取什么。曹彬左手拿干戈,右手抓俎豆,过一会儿又拿一方印,其他的不屑一顾,人们都感到惊异。

显德五年,出使吴越,传达完使命就回朝。私下相见之礼,一点也不接受馈送,吴越人乘轻舟追送给他,以至再四,曹彬还是不接受。过一会儿说:“我最终拒绝他们,是近于邀名啊。”于是接受下来回来登记,全部送给官府。

当初,太祖管领禁兵,曹彬中立不偏不倚,没有公事从不登门,群居宴会,也很少参预,从此被器重。建隆二年,从平阳被召回朝,太祖对他说:“往日我常想亲近你,你为什么总是疏远我呢?”曹彬叩头谢罪说:“我是周室的近亲,又忝任宫内职务,端正做官,还怕有过失,哪里敢妄自结交呢?”

乾德七年,讨伐南唐。长期的围城中,曹彬常常缓攻,希望李煜能归降。城即将攻克时,曹彬忽然称疾不处理事务,诸将都来探病。曹彬说:“我的病不是药石能治好的,只要诸公诚心立誓,克城之日,不妄杀一人,就会自动痊愈。”诸将答应下来,一起焚香立誓。第二天,病情稍微好转。再过一天,金陵城被攻陷。李煜与他的大臣们一百多人到军营请罪,曹彬安慰他,用贵宾礼接待他,请李煜入宫换装,曹彬只派几个骑兵等在宫门外。部下暗地对曹彬说:“李煜入宫如有不测,怎么办?”曹彬笑着说:“李煜向来懦弱不能果断,既然已经投降,一定不会自杀。”李煜的君臣,最终赖以保全。

当初,曹彬统领军队,太祖对他说:“等攻克李煜后,任命你为使相。”副帅潘美预先向他祝贺。曹彬说:“不是这样,这次行动,仰仗天威,遵照朝廷谋略,才能成功,我又有什么功劳呢?何况使相是呢?”潘美说:“怎么说呢?”曹彬说:“太原没有平定啊。”回朝后,献俘虏。太祖对他说:“本来要授任你为使相,但是刘继元没有攻灭,暂且稍微等待一些时候。”听见这句话后,潘美偷看着曹彬微笑。太祖发觉后,于是责问他为什么发笑,潘美不敢隐瞒,于是按实情回答。太祖也大笑起来,于是赐给曹彬钱二十万。曹彬退朝后说:“人生何必作使相,好官也不过多得些钱罢了。”

咸平二年,生病。真宗亲自看望,亲手替他和药,又赐他白金万两。六月去世,终年六十九岁。真宗亲自致祭痛哭。

三、

12.①B 末照指余辉,“后世仰末照”指的是后世的人们依旧敬仰他的功绩。

②答案示例一:要点一:辅弼天下,建功立业。结合“却秦振英声,后世仰末照”。

要点二:不慕名利,功成身退。结合“意轻千金赠,顾向平原笑。”

答案示例二:此诗开篇首句运用起兴的手法,引出倜傥高妙的鲁连的形象,再以出海明月的比喻表达了对鲁连如明月般光芒万丈的才华的赞赏,接着两句诗阐述鲁连说服魏赵,合力抗秦的丰功伟绩,以及鲁连淡泊名利、功成身退的高风亮节,令后世仰慕。由此引出,李白自己想要建功立业,但又不屑于追名逐利的崇高旷达的人生理想。

13. ①氓之蚩蚩,抱布贸丝。

②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③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④知不可乎骤得,托遗响于悲风。

⑤这次第,怎一个愁字了得。

四、本大题共三小题,共12分。

14. C

昆虫的翅是一个工程学奇迹:一片几丁质的薄层(A),没有任何骨骼和肌肉的支撑(B)。几丁质这种物质本身柔软而坚韧,就连碳纤维复合材料都无法与之相比(C)。几丁质中贯穿着翅脉,它们是液压管道,正是这些液压管道让昆虫的翅膀有了足够的刚性(D)来应对飞行时巨大的应力考验。

15. B D

最早的昆虫也像蜉蝣一样,是从水面滑行演化到飞行的,最早的翅应该是“风帆”,而非“机翼”。(A) “成为有翅的成虫。这些获得新生的小虫子并不急于飞行,多数时候会聚集在水面上,伸展双翅,在微风的吹拂下于水面上滑行。”(B)不是“有翅后即升空飞行”。

与鸟、蝙蝠的翅膀一样,昆虫翅膀的剖面上端弯曲,下端平直,这使得空气流过翼面时产生升力。(C)

果蝇使用碳水化合物作为动力来源,这有点不太划算,其他很多昆虫直接利用脂肪作为“燃烧”,便让飞行的“经济性”大为改观。(D)选项中“碳水化合物和脂肪”应该去掉“碳水化合物”

16. ①苍蝇飞行时必须高速扇动翅膀,鹏鸟翱翔时可以不扇动翅膀。

②苍蝇飞行时借助自身扑翼产生的升力,鹏鸟翱翔时借助外界的上升气流。

③苍蝇飞行时可做出急转弯的动作,鹏鸟翱翔时无法做到。

五、本大题共4小题,共27分。

17.A D

18.①色彩鲜明、严谨素净以及质朴温厚的特色。

②要点一:鲁迅创作中即使最平常的叙述也富于感染力。

要点二:鲁迅性格中既严格又不乏温情的一面。

19. 要点一:模糊了市区与郊外的界限,虽处闹市,却清净脱俗。

要点二:明媚但是更显清幽、素淡,以天然而不是人工胜。

要点三:因环湖的群山而具有了厚重的性格。

20.略

2013福建高考文言文阅读

2014年上海高考《语文》一模考试试题

(一)阅读下文,完成1—6题。(16分)

我们的文化需要培育科学精神

 上下五千年的中国文化,由儒释道合力构成,领跑者无疑是儒家文化。因而我们的人文精

神,便被打上了儒家道德文章的烙印。笃信“德成而上,艺成而下”。在国人眼中,科学乃器者、术者、艺者。所谓“形而上者谓之道,形而下者谓之器”。“中国文化的中心要点就是一个‘道’字”。道的阐释者——中国士大夫阶层——的常态是坐而论道。道者,人道、天道也。前者人伦之道,后者自然之道。尤以人伦之道最为强势。“铁肩担道义”,所担者,人伦之道,而非真理。这种文化心态一直持续到20世纪。

我们的文化有丰富的伦理道德思想,( )罕有科学精神。( )中国有四大发明,有浑天仪、圆周率等,( )这些都是科学发明,不等于科学精神。默顿认为,科学在不同的社会结构中都会发展,但是,并不是所有的社会结构,都有可能为科学精神的充分发展提供制度性保障。民主制度与科学精神有度的吻合,因而是科学精神的拍档。而我国几千年的封建帝制难以在制度上保障科学及其科学精神的同步发展。

 20世纪被称作科学世纪,“这不仅因为二十世纪有诸多伟大的科学发现和科学成就,而且因为科学通过技术手段,转化为前所未有的物质力量,给人类创造出巨大的物质财富。科学渗入人类知识和日常生活的各个领域,几乎成为‘真理’的代名词”。然而,什么是科学精神,人们却始终争论不休。

 默顿给出科学精神的四个特点:第一,科学精神具有普遍主义。普遍主义的直接表达方式是真理。也就是说,科学是真理。真理与种族、国籍、宗教、阶级和个人品质无关。真理是赤*的。科学探索就是追求真理。第二,科学精神具有“公有性”。意指科学不是个人的财产,而是与社会性的、尤其与科学共同体密切相关。即便以个人名义命名的学说、定律,也不是个人财产。牛顿名言清楚地表达了科学的这一性质:“如果我看得更远些,那是因为我站在了巨人的肩上。”第三,科学具有无私利性。所谓无私利性,“既不等同于利他主义,也与利己主义行动无关”。它是“求知的热情、无尽的好奇心、对人类利益的无私关怀” 的产物。准确地说,科学不是利益的产物,而是出于求知和好奇,是为知识而知识。这同样是单纯地追求真理的结果。第四,科学具有“有条理的怀疑主义”。是借助专业知识、逻辑和经验对现有的知识进行质疑。这种精神就是笛卡尔的普遍怀疑的精神。“我只求专门研究真理,所以我想,我的做法应当完全相反,凡有疑窦的意见,统统认作绝对的虚假,加以排除,看看心中是否还剩下什么不可怀疑的东西”。笛卡尔的普遍怀疑是一种方法,是为寻找真理服务的。通过普遍怀疑,一旦发现确凿无疑的东西,便是发现了真理。科学的本性是求知,求知即是寻求真理。科学精神最精要的内涵是追求真理。默顿提出的科学的精神气质,归结起来就是:科学就是寻求真理。不是出于功利目的,而是为求知而求真理。真理与身份、种族、等级等无关。

 在谈及科学与东西方文化时,批评国人对待科学的态度,认为,国人把科学看得太低、太粗。以为“科学无论如何高深,总不过属于艺和器那部分,这部分原是学问的粗迹,懂得不算稀奇,不懂得不算耻辱”。其次,将科学看得太呆太

窄。莫不要说厌恶科学的人,“就是相对尊重科学的人,还是十个有九个不了解科学性质。他们只知道科学研究所产生的结果的价值,而不知道科学本身的价值”。

我们的文化传统,原本缺乏科学精神。进入20世纪,我们没有真正意义上找奥科学精神赖以滋生和发展的“拍档”。我们确实是随着世界现代化进程走向现代、走向科学。但是,用时下流行的语言,我们是被现代化、被科学化。我们接受现代技术、设备、生产线,却没有来得及在我们的文化中,适时接受乃至培育出科学精神。令人担忧的是,由于科学在近现代社会明显的物质效用,因而它“一直享有巨大的威望。人们期待它解决一切问题,深入理解全部存在,帮助满足任何一种需求。……当科学成为我们时代的标志之时,恰恰是它不再以科学形态出现的时候”。贪欲使人背离了科学,而将其中的技术运用到极限。现代人只占有技术,甚至是技术的物质结果,却不享有任何科学。尽管我们自诩我们的时代是科学的时代,但是,人类与科学精神的距离,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遥远。科学“精神本身被技术过程吞噬了”,造成科学服从技术,技术服从人的物

欲的结果。在举国推动文化大发展的时候,在我们的文化中培育科学精神,是文化发展不可忽略的重要环节。

(摘自《民主与科学》)杂志2012年第一期,有删改)

 (1)第一段“这种文化心态”是指 。(2分)

 (2)根据文意,可依次填入第2段空格处的一项是( )。(2分)

 A.因而 即使 那么 B.因而 虽然 但

 C.却 即使 那么 D.却 虽然 但

 (二)简析第5段在文中结构上的作用。(3分)

 (三)第6段划线句在文中的意思是 。(2分)

 5.下列说法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3分)

 1.中国古代取得了诸多的科技成就,并不意味着中国文化中拥有了科学精神。

 2.20世纪被称为“科学世纪”,主要因为有诸多伟大发现和科学成就。

 3.牛顿的科学研究成果与科学共同体相关,因为不属于他的私有财产。

 4.认为“相对尊重科学的人”其实大多数并不懂得科学本身的价值。

 6.根据文意,简析我们的文化缺乏科学精神的原因。(4分)

 (二)阅读选文,完成第7—12题。(21分)

 一个春天留下的迷人逗号

 与常州数次擦肩而过,并没有激起叩开大门进去看看的冲动和兴致,感觉被历史称为“吴”的故事与精彩都留在了南京、苏州和扬州。当走进常州,走进淹城的时候,曾经的偏见被柔和的细雨和不急不躁的风一点一点地剥离出去,以致无影无踪。展现在眼前的已不是主观的平淡,而是一位朴素的长者伫立在那里。

 这位长者就是至

今世界无双的“三城三河”的淹城遗址。

淹城有着金陵、苏州、扬州没有的古朴和沉静,可以把它称之为曾经被雕琢又被原始了的一块地;曾经被使用、被耕作但没有被包装、被炒作、被现代起来的一块地。

 这片地的形状十分特别,细细看,极像一个中规中矩的逗号。一层河一城土的叠加着,不大不小不增不减地圈着围着。它把春秋涌动出的现代朝气一一卷收起来,禅师般的打坐。用亘古的风度,观风,观云,观花开花落,观服饰发型更迭,观世世代代走过的人还有碾过的那些事。它始终沉默着,比介子推、嵇康、陶渊明们还沉默,宛如未见经传时的海明威,慈祥地在寂寞的地方迎送一双双实际的、实惠的、实用的眼睛,还有探索的、发现的、劳作的眼睛,在眼睛世界里,毫不气馁地坚守着自己的坚守。

 这些眼睛被裹在淹城身上的褴褛服饰和“大隐隐于市”的沉默神态严重迷惑了。可以说,遗址用它的不张不扬“骗”过了无数喜欢猎奇的眼睛。这不是遗址的错,似乎也不是眼睛们的错,因为淹城是春秋留在长江边上的一个逗号,它在风云变幻和世代更迭中期待,期待故事的完整性和句号的出现。在句号没有出现之前,淹城如同哨兵,在这里忠心耿耿地站位,一站就是三千年。

 淹城真的是个逗号。很小。从景观上讲,“三城三河”尽管有上千亩地,但与长城比,与金字塔比,与大春秋时代比,的确是个不起眼的“小弟弟”。然而,“小淹城”则用自己的坚守、耿直、坚韧,修炼出让世人无法山寨、无法克隆、无法的奇特魅力,去向可以飞越太空、遨游深海的现代人讲述或者还原历史碾过的春秋故事。

 船在子河、内河、外河间游动,船下的涟漪幻化为手拉手的时空隧道,我们在这隧道上穿梭流连,任眼睛去扑捉前后左右的时空符号,去捡拾那些珍奇的细微陈迹,品咂春秋留在这里的古朴味道。

 水躲开猎奇人的眼睛,在这里演绎它的活法。

 我被静静的水同化了。有了沿着水流寻找一星半点“源头活水”的幼稚想法。

 我曾经大胆地鼓吹,文化就是活法的结晶和载体。任何一个民族、一个地域或曰一个部落集团的文化就是这个民族、地域和部落集团的活法。淹城的先人为了活着,于是创造出“三城三河”的城堡模式。有人说这是“冷兵器时代的城防标本”,有人说是“吴越争霸的军事堡垒”,我则觉得是当时人们活法的写真,或曰《桃花源记》的现实版和升级版。他们想到的似乎不是“争”,而是存在与活着,或曰安全地活着,平静地活着,自由自在地活着。于是用陆地生存,用河流保卫,静静地繁衍,静静地生息。躲开刀光剑影,躲开你争我抢,躲开尔虞我诈。我猜测陶渊明是不是曾经到过这里,因为这里满地都是他的诗,到处是田园派的影子。“羁鸟恋旧林,池鱼思故渊”;“方宅十余亩,草屋八九间。暧暧远人村,依依墟里烟”;“望云渐高鸟,临水愧游鱼”;“开荒南野际,守拙归园田”等等,诗行里不正是对古淹城的写照吗?他们追求的完全不是官一代富二代,也不是浮躁的名利与“高富帅”,而是“衣食当须纪,力耕不吾欺”的勤奋舒然的朴素活法。

 淹城真的是个逗号。它是三个逗号叠起来的一个让人沉思的奇异符号。外城与外城河,内城与内城河,子城与子城河,三个牵手相连相依的符号,相得益彰地在这里静静地看风,看雨,看江河东去,看人间戏剧,不起眼的逗号标志又是那么夺人眼球,他负载的活法文化似乎超过了现代人仰慕的珠宝和钻石,钻石并不恒久,活法则不是。

 可是,淹城为什么是个逗号,而不是句号、省略号或者感叹号?难道这里还有更为紧要的秘密没有传递?淹城还要向走进或者走近他身边的我们诉说什么情怀?

 我不知道。

 无论抚摸老当益壮的树,掬起沉甸甸的水,还是捡起黢黑的泥土,都让一个陌生者的内心产生震撼。我不仅从它们身上感觉到了强大的磁力,还感觉到了春秋文化在这里酿造、沉淀和形成的气场感应——智慧的,倔强的,创造的,坚守的,都汇集在任何一个点上,去折射和解说千年春秋的灿烂。

 有这样不能复制,不能山寨的气场,逗号所要引出的就不仅仅是“回来吧”或者“归来吧”的昭示,至于还有什么,我不清楚,但我期待着。[来源:学+科+网]

 (选自《散文百家》2012年第10期,有删改)

 7.第一段中“平淡”的意思是 。(2分)

 8.第4段划线句运用了一人和比喻,分析其表达效果。(2分)

 

9.“淹城真的是个逗号”一句在第6段和第11段重复出现,分析作者的写作用意。(3分)

10.第10段中,为什么说淹城是“《桃花源记》的现实版乃至升级版”?(4分)

11.选出下列对文章分析不正确的两项( )( )。(6分)

 (六)第一段“我”对淹城先觉得“平淡”,后比作“长着”,先抑后扬,突显敬意。

 (七)第三段多次使用“被”和“没有被”,解释了淹城保持古朴沉静风格的原因。

 (八)第五段“似乎”一次,说明了作者判断的不确定性,表达既直白又准确恰当。

 (九)第八九两端巧借“水”的一项,由实到虚,引出对淹城“活法文化”

的探究。

(十)第十二段连用三个问句表达“我”对淹城文化内涵的深入探寻,也引读者思考。

 (十一)第十五段“期待”一次寄寓了“我”回归古代淹城古朴而沉静生活的美好愿望。

 (1)结合全文,简析本文标题的作用。(4分)

 (三)默写。(6分)任选6空

 13.(1)千岩万转路不定, 。(李白《梦游天姥吟留别》)

 (2) ,双照泪痕干。(杜甫《月夜》)

 (3)何当共剪西窗烛, 。(李商隐《夜雨寄北》)[来源:Zxxk.Com]

 (4)夕阳下,酒旆闲, 。(马致远《寿阳曲 远浦帆归》)

 (5) ,官盛则近谀。(韩愈《师说》)

 (6)日光下彻,影布石上, 。(柳宗元《小石潭记》)

 (7)子曰: ,不谋其政。(孔子《论语 泰伯》)

 (8)奇文共欣赏, 。(陶渊明《移居》)

 25.阅读下面的唐诗,完成第14—16题。(8分)

 宣州送裴坦判官往舒州

 杜牧

 日暖泥融雪半消,行人芳草马声骄。

 九华山路云遮寺,清弋江村柳拂桥。

 君意如鸿高的的,我心悬旆正摇摇。

 同来不得同归去,故国逢春一寂寥!

 注释:九华山在池州青阳西南,为宣州清弋江村去舒州的必经之处。

 14.写出这首诗中所有押韵的字: 。(1分)

 15.下列对本市赏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3分)

 A.首联写景,巧妙地交代送别的时节,渲染送别的氛围。

 B.颈联用对比手法突出友人虽春风得意但难掩惆怅之情。

 C.尾联“寂寥”一次直接抒发作者惜别之情,照应题目。

 D.诗中明快之景与惆怅之情构成“乐景衬哀情”的效果。

 16.请从虚实关系的角度,对诗的颔联写一段赏析文字。(4分)

 (五)阅读下文,完成第17—21题。(17分)

 张载,字子厚,长安人。少喜谈兵。至欲结客取洮西之地。年二十一,以书谒范仲淹,一见知其远器,乃警之曰:“儒者自有名教可乐,何事于兵。”因劝读《中庸》。载读其书,犹以为未足,又访诸释、老,累年究极其说,知无所得,反而求之《六经》。尝坐虎皮讲《易》京师,听从者甚众。一夕,二程至,与论《易》,次日语人曰:“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撤坐辍讲。与二程语道学之要,涣然自信曰:“吾道自足,何事旁求。”于是尽弃异学,淳如也。

 举进士,为祈州司法参军,云岩令。政事以敦本善俗为先,每月吉,具酒食,召乡人高年会县庭,亲为劝酬。使人知养老事长之义,因问民疾苦,及告所以训戒子弟之意。[来源:Zxxk.Com]

 熙宁初,帝以为崇文院校书。移疾屏居南山下,终日危坐一室,左右简编,俯而读,仰而思,有得则识之,或中夜起坐,取烛以书。其志道精思,未始须臾息,亦未尝须臾忘也。敝衣蔬食,与诸生讲学,每告以知礼成性、变化气质之道,学必如圣人而后已。以为知人而不知天,求为贤人而不求为圣人,此秦、汉以来学者大蔽也。

 因吕大防之荐,诏知太常礼院。与有司议礼不合,复以疾归,中道疾甚,沐浴更衣而寝,旦而卒。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翰林学士许将等言其恬于进取,乞加赠恤,诏赐馆职半赙。

 注释二程:即程颐、程颢,他们兄弟二人都是南宋的理学家。

 赙:拿钱帮助别人办丧事。

 A、写出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4分)

 A. 以书谒范仲淹( ) (2)终日危坐一室( )

 20.敝衣疏食( ) (4)诏知太常礼院( )

 13.下列各组中加点词的用法和意义相同的一项是( )。(2分)

 1.乃警之曰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2.因问民疾苦 君因我降,与君为兄弟

 3.以为知人而不知天 及凯旋而纳之

 4.复以疾归 且吾不以一眚掩大德

 19.下列句中加点词没有古今异义现象的一项是( )。(2分)

 16.反而求之六经

 17.涣然自信曰

 18.为祈州司法参军

 19.言其恬于进取

 20.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6分)

 (一)比见二程,深明《易》道,吾所弗及,汝辈可师之。

 (二)贫无以敛,门人共买棺奉其丧还。

 21.请概括张载治学的成功之道。(3分)

 (六)阅读下面的文章,完成22—26题。(12分)

 ①六

一居士云:“风霜冰雪,刻露清秀。”以山色言之,四时之变化亦多矣,而惟经风霜冰雪之余,则别有一种胜韵,澹澹漠漠,超于艳冶浓丽之外。春之盎盎,百花献巧争妍者,不可胜数,而梅花独于风霜冰雪之中,以标格韵致为万卉冠。故人徒知万物华于温燠①之余,而不知长养于寒冱②之时者,为尤奇也。由此观之,士生而处丰厚,安居饱食,毫不沾风霜冰雪之气,即有所成,去凡品不远。惟夫计穷虑迫,困衡之极,有志者往往淬励磨练,琢为美器。何者?心机震撼之后,灵机逼极而通,而知慧生焉。即经世出世之学问,皆由此出,而况举业文字乎?

②吾友无异,少遭困呃,客寄四方,益自振,下帷发愤,穷极苦心,发为文章,清胜之气,迥出埃壒③,若叶落见山,古梅着蕊;一遇慧眼而兼收之。固其宜也。然予每会无异于长孺④座上,嘿嘿而亲之,私自念此非经风霜冰雪之余,有以消磨其习气而然欤?古人有言:“能推食与人者,尝饥者也;赐之车马而辞焉者,不

畏徒步者也。”若畏饥而惮步,则天下事其吝为之,怯为之,不亦多乎?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予以此券无异焉。

选自袁中道《陈无异寄生篇序》

 注释①燠(yu四声):暖,热。 ②冱(hu四声):冻结。 ③壒(ai四声):尘土。 ④长孺:即虞长孺,明末居士,袁中道的朋友。

 22.六一居士,就是______________(人名)。(1分)

 23.对文中“无异常天下之难者也,必无难天下事矣”一句理解正确的一项是( )(2分)

 A.陈无异经常面对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为难于天下大事。

 B.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被天下大事难倒。

 C.陈无异尝试做过天下困难的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D.陈无异把天下困难的事情当做平常事情,他一定不会认为做天下大事是困难的。

 24.第①段中“皆由此出”的“此”指的是_____________。(用原文的句子回答)(2分)

 25.第①段中写了“百花”和“梅”,请从论证方法的角度分析其作用。(3分)

 26.本文和《伶官传序》都是序文,请比较两篇文章不同的写作目的。(4分)

 二、作文(70分)

 27. 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作文。

 我们这个时代,“复制”似乎无处不在:点击一下鼠标,可以复制一篇文稿;接受一次美容,可以复制一个偶像;建造一条流水线,可以复制一批产品;圈划一块土地,可以复制一座城市;传唱一首歌,可以复制一样情感;阅读一本书,可以复制一种思想......

 上述现象引发了你怎样的思考?请结合自己的体验与感悟,写一篇文章。

 要求:(1)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不要写诗歌。

 (2)不少于800字。

 (3)不得透露个人信息。

师说教案

1. 跪求2013福建高考语文名句名篇背诵~哪几篇~要求具体的篇名~

荀子《劝学》(“君子曰:学不可以已……用心躁也。”)

韩愈《师说》

杜牧《阿房宫赋》

苏轼《赤壁赋》

《诗经·氓》

屈原《离骚》(“长太息以掩涕兮……岂余心之可惩?”)

李白《蜀道难》

杜甫《登高》

白居易《琵琶行》

李商隐《锦瑟》

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

苏轼《念奴娇》(大江东去)

辛弃疾《永遇乐》(千古江山)

陶渊明《归园田居》(其一)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

王羲之《兰亭集序》(“永和九年……信可乐也。”)

王勃《滕王阁序》(“时维九月……声断衡阳之浦。”)

李密《陈情表》

陶渊明《饮酒》(结庐在人境)

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城阙辅三秦)

白居易《钱塘湖春行》(孤山寺北贾亭西)

刘禹锡《陋室铭》

周敦颐《爱莲说》

范仲淹《岳阳楼记》

龚自珍《己亥杂诗》(浩荡离愁白日斜)

陆游的《游山西村》

文天祥的《过零丁洋》(辛苦遭逢起一经)

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枯藤老树昏鸦)

张养浩的《山坡羊·潼关怀古》(峰峦如聚)

宋濂的《送东阳马生序》(“余幼时即嗜学……盖余之勤且艰若此”)

2. 2013高考语文试题文学类文本阅读的一个疑问

《峡谷》的主题有“西部”内涵与色彩:

峡谷本身与骑手皆有荒蛮(寂静)、雄强(野性)、原始(粗犷)这类品格,但同一般的“西部”题材表现(尤其是曾经的美国西部题材)不一样。

一般的西部表现较多情况下会选择包含“文明与野蛮”内涵的矛盾/张力结构,借对比、借强弱以及借冲突结果显现某种观念(倾向“文明”的秩序,或者倾向“原始”的自由等等)。

与上述一般方式不同,《峡谷》所要表达的“主旨”同作者阿城的一贯风格一致,显示的是人与自然的融合,即所谓“天人合一”思想:人与环境并不构成冲突,而是同性、同向、同质意义上的。这就是说,小说标题为“峡谷”,小说的主旨也就只能是峡谷(而不可以说成是人或骑手),因为作品里面来看,首先突显的就是峡谷,之后的鹰、骑手、肥脸汉子、马,包括日光、风、布旗、声音等等全部要汇聚于“山被直着劈开”而成峡谷所构建的此地此境。……简单说,《峡谷》要表达的主旨在于静穆、顽强、粗犷、绵厚、质朴的,有原始色彩的“生命力”,这“生命力”不简单地只属于其中的人(骑手、汉子)或者鹰、马,同样属于峡谷、布旗;而且,最重要的是,属于这一切所构成的整体。

因此,“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但几乎一半篇幅是在写峡谷。作者为什么这样处理?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这种问题本身可以视作假命题:它内部包含一种狂妄的“人”的观念:人是“主体”、是“主宰”、是征服者等等。说“小说中的主要人物是骑手”也许没错。但是它容易误导阅读者(其实作为考题已经在强迫读者)朝一个错误的方向寻求答案,这个错误的方向就是“小说的主旨要通过这个人(骑手)完成表现”。那么,这样的语文考试,……

3. (2013·高考福建卷)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后面题目

小题1:“绿”字写出了春风吹绿林木的动态,表现了春风的活力,显示了春天的生机,增强了诗的韵味。

(意思对即可。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小题2:颈联想象友人喜逢家乡的燕子,一洗征尘,表现出归家时轻松愉悦的心情。

尾联进一步设想友人归家后悠闲自在的生活,寄托了对友人真诚的祝福,也暗含着诗人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意思对即可。

其他看法,言之成理亦可) 试题分析:小题1:本题考查古诗鉴赏的炼字。“绿”原是表颜色的形容词,在此用作动词,既有色彩感和动态感,给人以视觉上的形象美,既见出春风的到来,又表现出春风带来的生机。

试题分析:小题2:本题考查对诗歌思想感情的理解概括能力。结合全诗及注解,可以看出三、四两联,以乐景写乐情,想象友人归家的轻松愉悦。

这既是想象也是美好的祝福,字里行间暗含对超脱世俗的自由生活的向往。 。

4. 福建2013年高考语文背诵要求

我是今年的福建考生,正如一楼说的那样。

不过我可以告诉你2012年的要求,这些诗基本不会变,要变也只增不减,我记得2011年时没那么多,12年时加了五六首。不废话了,下面告诉你有哪些诗《岳阳楼记》《己亥杂诗》《饮酒,陶渊明》《送杜少府之任蜀州》《钱塘湖春行》《陋室铭》《爱莲说》《登高》《滕王阁序》《虞美人》《永遇乐京口北固亭怀古》《离骚》《阿房宫赋》《赤壁赋》《劝学》《陈情表》《诗经氓》《兰亭集序》《锦瑟》《声声慢》《琵琶行》《蜀道难》《师说》《念奴娇赤壁怀古》《归园田居其一》就这些了,加油吧。

1.学习理解韩愈阐明全新师道观念的斗争精神和尊师重教的观点;

2.学习借鉴本文事理结合论证和对比论证的议论文写作方法;

3.积累掌握传师道受固从也则于

乎所以等词的用法;

4.背诵课文。

导学点拨窗口

探海导航

韩愈的《师说》一文针对性很强,具有批判现实的精神。学习中,可先参照课文注解和有关背景资料,了解本文的写作目的和动机。然后,看注释,通读课文,了解全文的总体结构和主要观点,特别要重点理解第一段观点的新颖和第二段对比论证的有力。在此基础上,反复读熟课文直至背诵。背诵时要注意语气和语句的停顿、词语的连属、声调的抑扬等。如有不正确,则说明在理解上有误差,应该及时纠正。词语方面重点要辨析传、师 、道、惑、益、从、也、则、于、乎、所以等的意义和用法。可先做好后面的跟踪试题。

初中学过韩愈的《马说》,是讲识别人才、爱护人才的,内容和本文有一定的联系。韩愈宣扬尊师重教,也以伯乐自许。学习中,可以回顾复习《马说》,增强对本文思想内容的理解。

思路结构

本文是一篇议论文,说为李蟠而作,实际上是抨击当时那些自恃门第高贵,看不起别人, 不肯从师学习,甚至对别人从师也进行嘲笑的士大夫阶层。为达使人信服的目的,文章必须既要有理论论据又要有事实论据地提出自己的新观点,因而作者先从老师的功能角度做演绎推理立论,然后,再以现实存在的不良风气和孔

子从师的言行作归纳推理加深论点。全文结构严谨,论证有力,是古代论说文的典范。结构图:

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理论论据) 演绎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士大夫耻学于师(反面现象)

归纳推理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孔子从师的言行(正面实例)

李蟠从师行古道(身边活例) 呼应印证 (观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

疑难指津

·如何理解本文思想的进步性?韩愈在《师说》中的创新,在内容上至少有三点:一是突破了一般人对教师作用认识的局限,从授之书而习其句读的受(授)业,扩大到传道、解惑,明确提出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这个对教师作用的全面而崭新的界定,在当时是个了不起的进步,在今天仍有现实意义。二是针对上层士大夫之族的门第观念,明确提出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的全新的从师之道的观念:从师即是学道,惟道是问,凡是闻道者无论贵贱长幼都可为师。这是石破天惊的新观念,开拓了为师者的广阔领域。三是在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指导下,从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的客观事实出发,推论出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的崭新观点,说明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闪耀着朴素的辩证唯物论的思想光辉。

如何理解本文的行文气势?韩愈的论说文向以气势通畅著称。就本文而言其气势来自三个方面:崭新理论本身的说服力,加上严密逻辑的论证力和语言上奇偶骈散结合的表现力,形成文章的夺人气势。首段思路是:古之学者必有师,师的作用是传道受业解惑,惑则必从师,从师即学道,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结句大有如截奔马之势;全段层层顶接,步步推进,逻辑严密,一气呵成,更是势不可当。次段紧承首段对师道的论述,连用三个层层深入的对比,从不同侧面批判当时士大夫中流行的耻于从师的不良风气,批判的语气也一句比一句加重, 由其皆出于此乎的疑问语气,发展到吾未见其明也的责备的语气,再到其可怪也欤的带有强烈感情的讽刺语气。这种语气上的`层层递进,声势逼人。三段正面论述圣人无常师,以备受尊崇的圣人孔子的无可辩驳的言论和实践为例,说服力极强。且为一段古之学者必有师、二段古之圣人犹且从师而问焉提供有力佐证,一石三鸟,精当无比。 结尾又从行古道、嘉今人的角度点明写作目的,贯通古今,继往开来,更有高屋建瓴之势。全文文势硬转直接,陡直峭绝:开篇古之学者必有师突兀而起,有如横空出世,已见出奇;中间三个对比,如三峰插天,兀然峭立,直起直落,了不相涉,更见其奇。营造这种雄直峭兀之势,最为韩愈所长。本文灵活多变的散句,于流畅中含顿挫,参入对偶与排比(本文中指句中词语的排比),又于灵活中见整齐。奇偶骈散交错运用,自然配合,错落有致,亦增势不少。

语言揣摩

1.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评析:劈头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的论断,紧接着概括指出师的作用传道受业解惑做为全文立论的出发点和依据。然后句句顶接,推论出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观点。同时,一开头郑重提出古之学者必有师,就隐然含有对今之学者不从师的批判意味,很自然地为第二段埋下了伏笔。本句翻译时要注意者也和所以在句式中的含义和作用。

运用:(翻译)古代求学的人一定有老师。老师是用来传授道理、交授学业、解答疑难的。

2. 是故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闻道有先后,术业有专攻,如是而已。

评析:这一句是在前文已用老师的职能作出了理论论证和用孔子言行作了事实论证之后,顺理成章水到渠成地得出了进一步的结论。这个结论,是对道之所存,师之所存的深化,也是对士大夫之族耻学于师的进一步批判。说明了师生关系是相对的,教与学是可以相长的。这一句由是故引出,用如是而已结尾,化繁为简,既显见解的深辟透彻,又有一种高瞻远瞩的气势。

运用:(翻译)因此,学生不一定不如老师,老师不一定比学生贤能,听到的道理有先有后,学问技艺各有专长,如此罢了。

名题讲析

阅读下面一段文言文,然后完成如下问题(1990年全国高考试题第二题)

田单①将攻狄,往见鲁仲子。仲子曰:将军攻狄,不能下也。田单曰:臣以五里之城,七里之郭,破亡余卒,破万乘之燕,复齐墟。攻狄而不下,何也?上车弗谢而去,遂攻狄。三月而不克之也。田单乃惧,问鲁仲子曰:先生谓单不能下狄,请闻其说。鲁仲子曰:将军之在即墨,坐而织蒉②,立则丈插③,为士卒倡曰:可往矣!宗庙亡矣,魂魄丧矣,归于何党矣!当此之时,将军有死之心,而士卒无生之气。闻若言,莫不挥泣奋臂而欲战。此所以破燕也。当今将军东有夜邑④之奉,西有淄上⑤之娱,黄金横带,而驰乎淄、渑之间,有生之乐,无死之心,所以不胜者也。田单曰:单有心,先生志之矣。明日乃厉气循城,立于矢石之所,乃援桴鼓之,狄人乃下。 《战国策·齐策六》

[注]①田单:战国时齐人,以功封安平君。②蒉:草编的筐子.③丈插:即杖锸,拄着铁锹。④夜邑:地名.⑤淄上:地名。

17.以下例句中的所以,和此所以破燕也中的所以意义、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①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

②君、相之所以为民计者,亦不过前此数法也

③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

④此所以学者不可以不深思而慎取之也。

⑤此世所以不传也

⑥天地之所以养人者,原不过此数也。 ,

⑦此吾所以为治平之民虑也。 ;

⑧所以遣将守关者,备他盗之出入与非常幽

A.①⑥⑦ B.③④⑤⑦⑧ C.①②⑥ D.②③④⑤⑧

解析:所以是复音虚词,《师说》一课出现较多,应在本课积累掌握其用法。常见用法有二:一表原因,二表根据、依靠、凭借。题干所以表原因,选项中①②⑥属根据、依靠、凭借,③④⑤⑦⑧表原因,因此取B。

19.明日乃厉气循城一句的正确意思是

A. 第二天就激励士气,巡视城中。

B.第二天就激励士气,沿城墙巡视。

C.第二天就振作精神,巡视城中。

D.第二天就振作精神,沿城墙巡视。

解析:按文句意思,是田单振作起精神不是激励士气,且攻狄城是在城外进攻,所以B项不妥,AC二项也不妥。 答案:D

20.鲁仲子在战前预言:将军攻狄,不能下也。从原文本意来看,他这样说的主要依据是(3分)

A.先前田单织蒉杖锸,贫困窘迫;而今黄金横带,四处游乐,已经丧失斗志。

B.过去田单城廓狭小,背水一战;如今东有夜邑,南有淄上,因而尾大不掉。

C.眼下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现在情况是田单享有厚俸,溺于欢娱,只有士卒奋臂欲战,当时情况完全相反。

D.目前情况已和破燕时不同。当时情况是田单有死之心,因而士卒无生之气,现在情况完全相反。

解析:本题考对整体文意的理解,要注意分析理解鲁仲子所讲的那一长段话。攻城,关键在将帅和士兵能上下一心,有高昂的士气和必胜的决心。A项的因物质生活改变而丧失斗志,B项的因国土势力改变而尾大不掉,C项的将帅无心作战,只有士卒奋臂欲藏,这三项虽然都属作战胜负的重要因素,但不是关键,所以都不可取。答案为D。

风景剪辑

剪辑1:

剪辑2:

唐宋八大家系由明代朱右、唐顺之、茅坤等人提出。元末明初朱右尝选韩柳欧阳曾王三苏为八先生文集。《明史·茅坤传》说:坤善古文,最心折唐顺之。顺之喜唐、宋诸大家文,著文编,唐、宋人自韩、柳、欧、三苏、曾、王八家外无所取,故坤选《八大家文钞》。其书盛行海内,乡里小生无不知茅鹿门(茅坤别号鹿门)者。明代还形成了以唐顺之、茅坤、归有光为代表的唐宋派作家群。

韩愈为唐宋八大家之首,倍受宋人推崇。欧阳修《书旧本韩文后》称: 道固有行于远而止于近,有忽于往而贵于今者,非惟世俗好恶之使然,亦其理有当然者。而孔、孟惶惶于一时,而师法于千万世。韩氏之文,没而不见者二百年,而后大施于今。此又非特好恶之所上下,盖其久而愈明,不可磨灭,虽蔽于暂而终耀于无穷者,其道当然也。苏轼《潮州韩文公庙碑》称:自东汉以来,道丧文弊,异端并起,历唐贞观、开元之盛,而不能救。独韩文公起布衣,谈笑而麾之,天下靡然从公,复归于正,盖三百年于此矣。文起八代之衰,而道济天下之溺,忠主之怒,而勇夺三军之帅。此岂非参天地,关盛衰,浩然而独存者乎。苏洵《与欧阳执事书》称:韩子之文,如长江大河,浑浩流转,鱼鼋蛟丸,万怪惶惑,而抑遏蔽掩,不使自露;而人望见其渊然之光,苍然之色,亦自畏避,不敢迫视。王安石在《上人书》中称:自孔子之死久,韩子作,望圣人于百千年中,卓然也。

能力演练题库

跟踪试题

一. 选择题:

1. 下列加点词语的含义与现在的用法分析正确的一组是:

①古之学者必有师。 ②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

③今之众人,其下圣人也亦远矣。 ④小学而大遗,吾未见其明也

① 弟子不必不如师,师不必贤于弟子 ⑥年十七,好古文

A.全不相同 B.②③⑤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C.全都相同 D.①③⑥和现在的用法相同

2. 下列加点词语含义相同的一组是:

A.师道之不传也久矣 B.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圣人无常师

C.吾从而师之 D.其闻道也亦先乎吾

乃大惊,问所从来 余嘉其能行古道

3.下列各句中的虚词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

A. 欲人之无惑也难矣 B.于其身也,则耻师焉

道之所存,师之所存也 三人行,则必有我师

B. 而耻学于师 D.生乎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

不拘于时,学于余 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

4.下列加点词语的注音和解释正确的一项是:

A.六艺经传皆通习之 传:chuan,流传

B.作《师说》以贻之 贻:dai,赠送

C.授之书而习其句读者 读:dou,句中的停顿

D.位卑则足羞,官盛则近谀 谀:ru,阿谀,奉承

二. 填空题;

5.韩愈,字_______,世称_______,卒谥____,作品集有《___________》。他是唐代___________的倡导者,后人称之为文起八代之衰,位列唐宋八大家之首,其余七家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用课文原文回答下列问题:

① 老师的职能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择师的标准是什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③ 作者引述孔子的言行得出了什么结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提高试题

三.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7-10题:

古之学者必有师。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人非生①知之②,孰能无惑?惑而不从师,③为惑④,终不解⑤。生⑥吾前,其闻道也固先乎吾,吾从而师之;生乎吾后,其闻道也亦先乎吾,吾从而师之。吾师道也,⑦庸知其年之先后生于吾乎?是故无贵无贱,无长无少,道之⑧存,师之所存也.

文章标签: # 科学 # 创作 # 临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