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现在的位置是: 首页 > 高考动态 高考动态

文综高考答案解析,文综高考答案解析pdf

tamoadmin 2024-05-30 人已围观

简介1.2010高考文综地理第八题 答案是B2.一道政治高考题(2010·天津文综):求合理的解析。3.2022安徽A10高三开年考各科试卷及答案解析(已更新)4.文综该怎么学,答题技巧,怎么分析,知识记忆?地理选择题答案:BDDBC CDACA B这次高考,地理选择题比较简单。 1. 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1.2010高考文综地理第八题 答案是B

2.一道政治高考题(2010·天津文综):求合理的解析。

3.2022安徽A10高三开年考各科试卷及答案解析(已更新)

4.文综该怎么学,答题技巧,怎么分析,知识记忆?

文综高考答案解析,文综高考答案解析pdf

地理选择题答案:BDDBC CDACA B

这次高考,地理选择题比较简单。

1. 读“某区域地质面简图”(图1),图中甲、乙、丙三处的地质构造分别是

A.断层、向斜、背斜 B. 断层、背斜、向斜

C.向斜、断层、背斜 D. 背斜、向斜、断层

答案选B。甲乙丙三处应该分别是断层、背斜和向斜。记住一点:背斜的岩层向上拱起,像个驼背的老头。这点已经跟学生讲过无数次了。

2. 研究发现,长江干流江苏段河床在1985年前后平均冲漩状态发生了明显的转变,由淤积转变为冲刷。其主要原因是

A.该河段平均流速下降 B.该河段径流量减少

C.流域年降水量减少 D.上游来沙量减少

答案选D。下游由淤积变成冲刷,为什么冲刷力会加大?流速加快、径流增大都可能是原因

3. 1996~2006年我国城镇人口数量年均增长4.46%,城镇建成区面积年均增长5.23%,2006年人均建设用地面积是发达国家的1.58倍。由此可推断该阶段我国

A.城镇建成区城镇人口密度升高

B.城镇化水平已经超过发达国家

C.城镇土地集约利用水平高于发达国家

D.城镇人口增长速度滞后于城镇扩张速度

答案选D。A由材料可知是错的,BC明显是常识错误。

读“2007年我国部分省级行政区人均GDP与人均CO2排放量散点图”(图2),结合所学知识,完成4~5题。

4.与全国人均水平相比,人均GDP高、人均CO2排放量低的是

A.上海、天津 B.广东、福建 C.海南、贵州 D.辽宁、山东

答案选B。注意关键词:低于全国水平。

5.山西、内蒙古人均GDP不算高,但人均CO2排放量高,其主要原因是

A.自然资源贫乏 B.交通设施落后

C.煤炭消耗量大 D.第三产业发达

答案选C。资源利用效率不高,比较单一。

6.暖锋过境期间的天气一般表现为

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常出现雷暴天气

B.锋后空气湿度增加,常形成大范围降水

C.锋前水汽凝结,常形成雨,雾天气

D.锋后气温降低,常出现晴朗天气

答案选C。考察暖锋的特点,暖锋是锋前雨,冷锋是锋后雨。首先排除BD,而A锋前气压急剧升高明显不符。

读“1995~2009年我国某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迁徙变动情况图”(图3),结合所学知识,完成7~8题

7.1995~2009年,该省级行政区户籍人口

A.迁入率持续上升 B.迁出率持续降低

C.机械增长率缓慢下降 D.累计净切迁入量逐年增加

答案选D。迁入率减去迁出率就等于机械增长率,一直都是正值,迁入人口必然是持续增加。

8.从人口迁移模式看,该省级行政区域可能是

A.上海 B.安徽 C.湖南 D.河南

答案选A。答案太明显了,大量人口迁入的地区一般都是经济较发达的区域。

9.某地区植被退化或丧失、土壤物质和地表水流失、岩石溶蚀与侵蚀、基岩裸露、土地生物生产力退化。这一地表过程是

A.黄土高原水土流失严重的沟壑地区的环境演化过程

B.石灰岩地区受强烈风力侵蚀作用产生的自然演化过程

C.石灰岩地区在自然和人类活动作用下的综合演化过程

D.黄土高原由于地下水的过度开采而造成的人为演化过程

答案选C。注意关键词:溶蚀与生产力。必然与石灰岩有关。

读“汽车产业链结构图”(图4),结合所学知识,完成10-11题

10.从产业链角度看,P代表的产业最有可能是

A.配套产品生产(仪表、轮胎等)

B.汽车研发(发动机、变速箱等)

C.农机制造(拖拉机、农用车等)

D.能源加工(是有、天然气等)

答案选A。注意P属于汽车制造环节。只有A选项符合题意。

11.影响汽车服务业布局的主导因素是

A.原料 B.市场 C.动力 D.劳动力

答案选B。汽车服务业属于第三产业,其影响的主导因素往往与市场有关。

2010高考文综地理第八题 答案是B

有疑问欢迎追问,或在空间给我留言

2011全国文综的答案已经公布,在高考学习网。A卷(你这是a卷)9——11DBD

9,此时甲乙丙三地的大气垂直状况相比较

A甲地比乙地稳定 B乙地对流最旺盛

C乙地比丙地稳定 D丙地最稳定

解析:由题干可知密度与温度成反比,温度越低密度越大,那此时甲的2500米上空,温度大约为6度左右,小于于乙和丙,故密度最大,对流最强烈。乙和丙相比,乙处近地面等温线略向上凸,用切线法得出中间温度大于周围,温度越高对流越强烈,故乙的对流强于丙。排序对流由小到大为丙《乙《甲,所以选D

10.正午前后

A甲地气温上升最快 B乙地可能出现强对流天气

C丙地刮起东北风 D甲地出现强劲的偏南风

解析:正午即再过4小时,该等压线将向东平移80km,可以推断甲地气温(注意是气温不是地温)从等压线趋势科判断—— 变低。所以甲地气温在逐渐下降(这个好像不能用14点气温最高解释,应该是来了冷空气,有锋面存在。) 故A错;

正午时,图中40km处的等压线移到了120处,即乙处,所以乙处出现强对流天气(原理同第9题的甲处)。故B对。

4小时后甲处和乙处相似,高空气温变低,密度变大,气流下沉,形成高压,丙的东侧有低压,故丙应吹西北风(北半球右偏);同理,甲应该吹偏北风或偏西风,总之不会吹偏南风。因为低压区在东部

11.该区域可能位于

A.黄土高原 B.内蒙古高原

C.华北平原 D。东南丘陵

11、从海拔即可得出,图中海拔为500左右。选D

一道政治高考题(2010·天津文综):求合理的解析。

8题:提供两种方法(如下,我加了数值,红色的)

法一:热岛效应是指城市中心与城郊之间的温差而引起的大气运动状况。热岛效应最强,实际就是城市中心与郊区温差最大时,也就是图中等值线弯曲度最大时,即8日22时左右。(此解法较适合于考场应用,速度快)

法二:等值线解法由图中可知,等值线的等值距(温度差)为2,所以C选项9月15时,市中心为21—23℃。郊区19—21℃,温差最大为4℃(不能等于4);

A选项市中心为19——21℃,北郊那条线应该为17℃(因为北郊一定比市区温度低),最大温差6℃;

B选项市中心温度小于15℃,北郊有最小值9℃(两个值都不能等),温差也为6℃,但是此时等温线弯曲较大,B选项比A的温差大,还是选B更好。(又回到法一了,呵呵。。)

提醒:有个别试卷,因为是标准答案没公布前,教师做的答案,所以有试卷选C的。

标准答案是对的,选B

附:6、7题解法

6题:由图中可知,等值线的等值距(温度差)为2,最大取值为21——23℃(图中B点附近),最小取值为5—7℃(如图),得出温差范围14—18℃(23—5=18、21-7=14)。得出正确答案为C

7题:本题有两种方法得出答案,一是有所学知识我们知道昼夜皆晴时,昼夜温差大,白天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弱,气温相对较高,夜晚则因大气逆辐射弱气温相对较低,昼夜皆阴(或者多云)时,昼夜温差小,白天因大气对太阳辐射的削弱作用强,气温相对较低,夜晚则因大气逆辐射强,气温相对较低;二是根据图中9日9点—18点(白天时间段、晴天)的等值线相对密集,8日20点-9日9点(夜晚时间段、阴天)的等值线相对稀疏来来得出正确答案为B。

2022安徽A10高三开年考各科试卷及答案解析(已更新)

“失之东隅,收之桑榆” 如果从字面上看, 好像讲的是有得必有失,体现了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其实从这句话的出处来看,还是体现了前进性与曲折性相统一,你可以看看下面的此句话的出处,就懂了。

出处语见(南朝宋·范晔《后汉书·卷十七·冯异传第七》):“玺书劳异曰:‘ 赤眉破平,士吏劳苦,始虽垂翅回溪,终能奋翼黾池,可谓‘失之东隅,收之桑榆’。方论功赏,以答大勋。’”

解说东汉刘秀即位为光武帝后,派大将冯异率军西征,敉平赤眉军。赤眉佯败,在回溪之地大破冯军。冯异败回营寨后,重召散兵,复使人混入赤眉,然后内外夹攻,在崤底之地大破赤眉。事后,汉光武帝刘秀下诏奖之,谓冯异初虽在回溪失利,但终能在渑池获胜。可谓在此先有所失,后在彼终有所得,当论功行赏,以表战功。

你注意“解说”中的第三行后面的“但终能”“获胜”,其实就体现了前进性,而这个过程中经历过失败,则体现了曲折性。

而d选项明显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相互依存转化。

而漫画我认为体现的是矛盾双方的对立性,因为《路在何方》这个主旨反映了这个小破孩在犹豫到底往东还是往西?往东就得放弃西,往西就得放弃东,所以体现了东和西的对立,所以答案如果是d,也不是十分的切合,但回过头来思考,本题是单选题,只能而且一定要选一个选项出来,那只能是d了

希望对你有启发!

文综该怎么学,答题技巧,怎么分析,知识记忆?

2022年安徽A10高三开年考在2022年2月11日正式开考,家长和考生们一定很关心考的怎么样,待安徽A10高三开年考考完之后,我将为大家公布本次考试各科试卷及真题解析,供考生和家长参考,以便估分和定位水平,查漏补缺,为高考全力冲刺瞄准方向。

本次考试主要会考到语文、文数、理数、文综、理综、英语等6门科目,考试时间从2022年2月11日开考,以下是各门科目的试卷及答案解析,供参考:

一、2022安徽A10高三开年考语文试卷及答案解析

二、2022安徽A10高三开年考文数试卷及答案解析

三、2022安徽A10高三开年考理数试卷及答案解析

四、2022安徽A10高三开年考文综试卷及答案解析

五、2022安徽A10高三开年考理综试卷及答案解析

六、2022安徽A10高三开年考英语试卷及答案解析

在高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的主观题中,材料题是最常见的题型。对待材料题,一般应从以下几个方面掌握审题方法。

1.粗读材料,细审设问。

材料题试题的问题有一个也有多个,或明确或隐蔽,也有问题中套问题。但不管怎样,问题都是针对材料提出来的,它包含了对材料的理解。可以说,问题是从一个特殊的角度反映材料内容,体现命题者的意图。因而明确问题往往是解答问题的良好开端。面对试题,我们首先要认真阅读、分析问题。第一确定问题是从经济、哲学还是政常角度提出的。这一点比较简单,但不能马虎。如果搞错将一分不得。第二要确定问题是从“是什么”“为什么”“怎么样”三个角度中的哪个角度提出来的。这一环如果搞错,也将失分很多。第三要明确问题的各种限制性条件。这些限制性条件为考生提示了正确的思维方向,使考生能准确地把握问题的指向。通过这三步搞清问题到底问的是什么,并借助问题的启发,把握阅读材料的方向。其次是推敲材料,把握“有效信息”。离开了对材料的理解,就谈不上理解题意。我们应当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材料加以推敲,以便把握材料的真实内涵。其一是时间。任何政治、经济和社会现象的产生、发展都有一个前后相继的过程,而时间则是事物处于不同发展阶段标志。注意时间就能把材料放在特定的历史阶段加以考查。其二是总结性语句。即点明材料的中心的语句。就表格类材料而言,其表格上的标题往往点明表格所反映内容的中心。其三是材料中出现的概念、名称。它揭示了材料与教材的关系。通过上述三方面的推敲并借助从问题中得到的启示,一般能把握材料的中心论点、真实含义,从而明确题意。再次是“书”“题”结合,确立论点论据

材料类试题的特点之一就是““题在书外””但解决问题需借助书本知识,也就是说,对试题的分析,离不开书本知识。只有将试题中的“有效信息”同书本知识有机结合起来,才能进一步解答,也可以在分析、把握材料内涵时进行。在明确题意后更需要应用书本知识加深对试题的理解并组织答案

在解答材料型主观题时,有的考生答题时感觉很好,一对答案才发现“离题千里”,这主要是审题不清“惹的祸”。掌握正确的审题方法,不仅有利于克服审题不清的问题,还有利于提高认识事物、解决问题的能力。在审题过程中,以下几点必须特别要注意克服:

一是急躁冒进。面对陌生的材料,许多考生仿佛进入迷宫,往往会产生一种急躁情绪,企图在较短时间内明确题意,解答问题。事实上,审题的过程是一个运用知识对试题进行分析、归纳、综合的过程,需要我们冷静思考,仔细推敲。而急躁冒进往往阅读分析不细,结果或是经偏盖全,偏离题意,或是挂一漏十,一知半解,或是思维混乱,罗列知识,最终是欲速则不达。

2.材料。试题的材料和问题是统一的,两者有机结合共同反映了命题者的意图。但许多考生审题时将两者割裂开来,不懂得借助问题分析材料,把握材料内涵,不善于利用材料中的“有效信息”辨清设问方向,把握材料内涵,更懂得将两者有机结合起来以明确题意。于是对题意的理解只能是既费劲又不能切中肯綮。

文章标签: # 答案 # 材料 # 问题